届奥运会对主办国和主办城市经济的直接影响
奥运会对举办国的经济影响

奥运会对举办国的经济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奥运会组织者开始按市场经济的规律举办奥运会,奥运会对举办国的经济发展显示出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这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的:举办奥运会的直接经济效益1、国际奥委会给奥运组委会的拨款近年来,由于国际奥委会营销计划的成功实施,分配给奥运会组委会的份额十分可观,一般占到组委会预算的60%。
这主要来自以下两种渠道:1)奥运会电视版权收入。
出售电视版权是国际奥委会最大的一笔收入。
2002年以前,电视版权收入的60%分配给奥运会组委会,如1998年长野冬奥会组委会和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组委会因此分别获得4.45亿和7.91亿美元。
为了使更多的经费用于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国际奥委会作出决定,2004年后奥运会组委会得到电视版权的收入将由60%降为49%。
但是,由于电视版权售价的上升,如2008年奥运会电视版权预计售价为16.97亿美元,主办城市分得的金额数量仍然呈增加趋势。
2)国际奥林匹克营销计划。
1985年3月28日国际奥委会与设在瑞士的国际体育和余暇营销公司(ISL)签订协议,开始实施该计划,即著名的“TOP”计划。
该计划以4年的奥林匹克周期为界,已经连续实施了4期,即TOPI(1985~198 8)、TOPII(1989~1992)、TOPIII(1993~1996)、TOPIV(1997~2000)。
目前正在实施的是2001~2004年的第5个奥林匹克营销计划(TOPV),实施该计划的公司由原来的国际体育和余暇营销公司改为设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梅里迪安管理公司。
参加该计划的均为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柯达、IBM、施乐等。
该计划收益可观,如TOPIV收益5.5亿美元,其中2亿美元分给悉尼奥运会组委会。
国际奥委会从其出售电视版权及全球专营权的收入中拨出11亿美元给悉尼奥运会组委会,占其预算的60%2、奥运会组委会的商业开发1)出售门票。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共售出约1100万张门票,平均票价4 0美元。
申办奥运会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分析

申办奥运会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分析一、引言奥运会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体育盛事之一,不仅能够带来大量的地方经济刺激,同时也能够在国际社会上提高所在城市或国家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因此,不少城市或国家要争取主办奥运会,以期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上都得到改善。
然而,是否申办奥运会真的有其积极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呢?本文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1. 产生的经济效益大规模体育赛事可以为主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益处。
首先,奥运会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他们的旅游消费会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
其次,通过推广城市的形象,奥运会能吸引到汇聚了科技、资本、人才和文化等各方面资源的企业,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举办奥运会需要大量场馆、酒店和餐饮等基础设施的改建和升级,这也会带来相应的关联产业投资和就业机会。
2. 存在的风险和不利因素然而,要举办奥运会所需要的投资也非常庞大,像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北京政府耗资40亿美元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对于整个事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同时,举办奥运会还需要大量的安保和人力资源投入,这也对方案的可持续性构成了威胁。
另外,奥运会进行期间的旅游贸易收入大多集中在地方政府和奥林匹克委员会手里,难以实现均衡分配,不能带动切实改善整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三、奥运会对社会的影响1. 在文化和教育发展上的影响奥运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对于城市文化和教育的促进。
举办奥运会可以让外来游客更好的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也可以促进本地居民的历史和文化自觉。
同时,奥林匹克精神也可以灌输到学生中去,促进学生在品德、意志、智力、体育和劳动方面的全面发展。
2. 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举办奥运会对城市的环境和交通都具有挑战性。
一方面,奥运会需要大量的场馆建设和改装,这些建设工程将会形成巨大的噪声和碳排放量,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由于赛会期间交通特别紧张,将导致道路堵塞、物流滞销等严重的问题。
奥运会的经济影响有多大

奥运会的经济影响有多大奥运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会,不仅是运动员们追逐梦想、展现风采的舞台,更是对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其经济影响涉及多个领域,既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也有间接的长期推动作用。
从直接经济影响来看,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会带来大量的投资和消费。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城市往往需要新建或翻新体育场馆、交通设施、酒店和住宅等。
这些大规模的建设项目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建筑、建材、工程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例如,北京在 2008 年举办奥运会期间,新建了鸟巢、水立方等标志性场馆,同时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网络,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奥运会的需求,也为城市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旅游业也是奥运会直接受益的行业之一。
在奥运会举办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观众和媒体人员汇聚举办城市,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购物等消费的增长。
酒店预订量大幅上升,旅游景点人满为患,餐厅生意兴隆。
以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为例,奥运会期间吸引了大量游客,使得当地旅游业在短期内获得了显著的收入增长。
此外,奥运会的举办还会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奥运会的举办激发了民众对体育的热情,推动了体育用品的销售,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投资体育赛事、健身俱乐部等领域。
体育产业的繁荣不仅在奥运会期间,更在赛后持续发挥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然而,奥运会的经济影响并非仅仅局限于直接的经济效益,其间接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奥运会能够提升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知名度和形象。
通过全球媒体的广泛报道,举办地得以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风光和发展成就,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游客。
例如,巴塞罗那在举办 1992 年奥运会后,从一个相对默默无闻的城市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和商务目的地,城市的国际形象得到了极大提升。
奥运会还能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创新。
为了满足奥运会的需求,举办城市在科技、环保、交通管理等方面往往会进行创新和突破,这些创新成果在赛后可以应用于城市的其他领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要比美国、澳大利亚等工业化国家需要新建或者改造更多的基础设施,需要更多的建设资金,2008年奥运会的相关投资额在350亿美元左右。
奥运会将有助于举办国的经济发展,有助于解决劳动力就业、经济结构调整等棘手的经济问题。
而且承办奥运会所带来的经济意义不只在于奥运会当年,而是一个长达6-10年的高速增长期。
同时更要指出的是,在奥运投资周期结束时,由于投资突然失速,会给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一)积极影响:1、将促进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申办奥运会的成功将带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直接拉动经济的增长。
我国为举办奥运会的总投资达到了350亿美元,而国家的投资又会带动民间的投资,最终转化为首都经济增长的动力。
奥运会举行还将刺激消费需求,我国将新建或者完善一批体育设施以及城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这些大规模的需求将对北京的建筑、通讯等行业产生推动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将有助于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举办奥运会对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有直接影响。
筹备奥运会一般需要将近8年,要兴建各种体育场馆、交通设施、通讯、服务等设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随着奥运会的到来,各种服务性部门的工作量也大为增加。
以往奥运会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举办国尤其是主办城市的就业压力。
据专家估算,北京奥运会将会带来200万个就业机会。
3、将推动北京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举办奥运会加快了承办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非货物贸易行业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8奥运行动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加速北京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鼓励非货物贸易行业的发展。
举办奥运会导致国际间大量的人员流动、技术传播和资金转移,这与服务业中的建筑、运输、旅游、金融保险、通讯广播等产业领域将产生密切的联系,带动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4、举办奥运会还为我过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奥运会的经济影响与发展机遇

奥运会的经济影响与发展机遇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不仅是体育健儿们展现风采、追逐梦想的舞台,更是对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带来众多发展机遇的重要契机。
从直接的经济影响来看,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首先会带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满足赛事的需求,举办城市往往需要新建或升级体育场馆、交通设施、通信网络、酒店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在赛事期间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例如,北京在举办 2008 年奥运会之前,大力改善了交通状况,修建了多条地铁线路和高速公路,这些设施在赛后依然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奥运会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从场馆建设、赛事组织到餐饮、住宿、旅游等相关服务行业,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
这对于缓解举办国的就业压力,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奥运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观众和媒体,这极大地促进了举办地旅游业的发展。
游客的涌入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增加了旅游收入。
此外,奥运会期间的广告、赞助以及电视转播权的销售也能为举办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然而,奥运会的经济影响并非全是积极的。
举办奥运会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如果规划不当或预算失控,可能会给举办地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
一些场馆在赛后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此外,奥运会期间大量人口的涌入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
但从长远来看,奥运会带来的发展机遇是不可忽视的。
奥运会能够提升举办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一个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往往会被视为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基础设施和发展潜力,这对于吸引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例如,悉尼通过举办 2000 年奥运会,成功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形象,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的入驻。
奥运会还能推动举办地的产业升级和创新。
为了举办奥运会,举办地通常会在科技、环保、文化等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
奥林匹克与举办城市经济的关系

现代奥运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奥运的意义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奥林匹克运动本身。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逐步临近,“奥运经济”的话题开始引人注目。
综合分析现代奥运对举办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现代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综合经济影响纵观现代奥运历史,我们可以看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前,举办国更多将之视为形象工程,因为举办奥运会基本上是“赔本赚吆喝”。
在洛杉矶承办第23届奥运会以后,美国政府宣布对其筹建“断奶”。
然而,筹委会主席彼得·尤伯罗思凭借其深厚的金融知识和丰富经验,在奥运财政管理上表现了杰出的才华,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奥运养奥运”的新思路,向世人阐释了体育产业的新理念。
结果是那届奥运会不仅没有出现亏空,而且取得了盈利2.5亿美元的奇迹。
尤伯罗思不仅为民间承办奥运会开创了先例,他的成功还使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从中得到了鼓舞和启迪,对以后奥运会能在更多国家举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1984年奥运会之后,成功的商业运作使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以及2000年悉尼奥运会都成了赚钱、而且是赚大钱的买卖!奥运会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示意图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与“新北京、新奥运”有机融合在一起,必将为奥林匹克精神赋予新的理念、新的内涵,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独特而珍贵的遗产。
因此,北京奥运的意义和影响将远远超出奥林匹克运动本身。
从奥运影响的领域来分析,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经济,其次是环境,再次是社会和文化。
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变化会影响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当然,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将会对长期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然而,要描述和研究北京奥运对经济的影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界定“奥运的经济影响”(Olympic impacts on economy)?奥运的经济影响包括两个方面:(1)奥运的直接活动(Olympic activities)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2)奥运的相关活动(the context activities)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8年,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之年,也是我国经济增长开始周期性调整之年,二者在今年同时出现,完全是一种巧合,不存在必然联系。
奥运会的筹办和举办,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不大,奥运会的结束,也不会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一、奥运会对经济影响的三大途径奥运会是世界上最大规模和最高层次的体育赛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奥运经济”的全面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的里程碑,自此以后历届主办国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使“奥运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奥运会的经济效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性经济效应,第二层次为间接性经济效应,第三层次为衍生经济效应。
直接性经济效应是指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国组委会在对奥运设施、奥运安全、奥运环境、奥运服务投入的基础上而获得的收益,这些收益包括企业赞助、电视转播权出售带来的收入、门票收入、各类奥运纪念品的销售收入。
间接性经济效应是指在奥运会申办、筹办、承办、举办过程中,奥运的实体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奥运经济在第二产业中形成的间接性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建筑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供水产业中。
在第三产业,奥运会期间旺盛的需求将极大地推动旅游业、餐饮业快速增长,同时,教育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传媒产业、物流业、交通运输业都会因奥运会的召开出现不同程度的繁荣。
所谓衍生经济效应是指通过举办奥运会给经济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的集合。
衍生经济效应的显现是通过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对外开放的扩大,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来实现的。
如果说直接性经济效应与间接性经济效应都带有周期性的话,那么,衍生经济效应则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
奥运会对举办国的经济影响,还需要具体国家具体分析,并不具有同质性。
从前几届奥运会的情况来看,大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对大国经济的影响要小于小国。
如1988年举办奥运会的韩国,举办前后包括1988年经济增长都保持在10%以上的速度;而1996年举办奥运会的美国,举办前一年经济增长2.5%,当年增长3.7%,后一年增长4.5%。
奥运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奥运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奥运会已经成为各国城市竞争的重要舞台。
奥运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奥运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奥运会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1.交通设施改善:为了满足奥运会期间大量游客和参赛人员的出行需求,举办城市通常会对交通设施进行大规模改善,包括修建高速公路、地铁、轻轨等。
以北京为例,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新建和改建了多条地铁线路,有效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
2.城市建设与发展:奥运会场馆及相关设施的建设,往往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开发。
如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水立方等,不仅为赛事提供了良好场地,同时也成为城市的新地标,促进了周边商业、住宅、文化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3.环境治理与改善:为了确保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达标,举办城市会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例如,北京奥运会期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行、停产、绿化等,有效提升了空气质量。
三、奥运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1.旅游业的发展:奥运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以伦敦奥运会为例,赛事期间,英国旅游业收入大幅增长,旅游业成为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2.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奥运会促使举办城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如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产业等。
此外,奥运会还对传统产业进行了升级,提高了产业附加值。
3.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奥运会不仅是举办城市的机遇,更是整个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契机。
如伦敦奥运会,不仅带动了伦敦市的发展,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辐射效应,促进了英国各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
四、奥运会对城市社会文化的影响1.文化传播与交流:奥运会是各国文化交流的盛会,赛事期间,各国代表团、运动员、游客等齐聚一堂,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2.市民素质提升:奥运会举办城市通常会开展一系列市民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届奥运会对主办国和主办城市经济的直接影响
1988年奥运会在韩国汉城举行。
1981至1988年间的奥运工程,扩大就业人数33.6万人。
据韩国官方宣布,7年中,筹备奥运会共带来了相当于70 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 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
1992 年第25届奥运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
从1986年开始着手筹办建设工作,巴塞罗那市一共投入94亿美元,其中60%为民间自筹,再加上其他方面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额达到240 亿美元。
奥运会给巴塞罗那带来了26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创造了2万余个经常性就业机会,使该市从欧洲的一个中等城市一跃而成为欧洲第七大城市;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
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盈余较少,只有1000万美元,但没花政府一分钱建造起价值5亿美元的全新体育设施交付市民使用,并且为亚特兰大市和乔治亚州创造了高达51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
澳大利亚地区经济分析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奥运会为澳大利亚直接带来65 亿澳元的经济活动,增加了27亿澳元的出口额。
《悉尼先驱论坛报》称主办奥运会为悉尼吸引来87 亿美元的海外投资。
原悉尼奥组委CE0桑迪·豪威先生介绍,约200 多家澳大利亚企业在此期间因获得国际订单而赚了大钱。
奥运经济拉动现象是明显的,筹办期间巨额的投资,带动举办城市和国家经济的增长。
但拉动作用与举办国的经济规模、发达程度,以及运作能力有关。
象美国这种经济规模庞大、经济又非常发达的国家,奥运经济拉动作用并不明显,而规模较小的韩国,奥运经济拉动作用却是巨大的、持久的。
运作能力也是很关键的,第19届墨西哥奥运经济拉动效果就很一般。
北京自从2001年申奥成功后,外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2002年开始,每年以2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2005年投资规模达到约人民币4000亿元。
同样,奥运举办还能带来内资固定资产的增加,使北京GDP 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可见,北京奥运带动了北京市GDP 的大幅增长。
目前中国GDP 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奥运给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也不会很明显。
著名的投资集团——美国高盛研究机构的预测数字显示:北京成功申办第29届奥运会,将使得中国GDP在7年间的增长率提高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