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群芳谱》《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比较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之欧阳法创编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之欧阳法创编

时间:2021.03.09 创作:欧阳法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注]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 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请试作分析。

答:(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

“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眉峰碧无名氏蹙破眉峰碧。

纤手还重执。

镇日①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②!薄暮投村驿。

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注]①镇日:整天,从早到晚。

②只:孤独的。

(1)“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既形象,又充满情感。

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2)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词的异曲同工之处。

答:答案:(1)“窗外芭蕉”和“窗里人”本无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窗里人通过联想把芭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与后句的雨水“心头”“滴”组合在一起。

“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在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感情。

具体说就是:雨水滴在叶上,也滴在心头。

可更进一步理解为,愁绪像雨水滴在叶上一样不住地涌上心头。

作者用具体可感的雨水,将心中不断涌起的愁绪十分生动、形象、强烈地表现了出来。

《水仙》阅读答案

《水仙》阅读答案

《水仙》阅读答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仙》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仙》阅读答案1水仙(清)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注释]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3分)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9.(4分)(1)季节(2)想要(3)停止(4)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10.(2分)B11.(4分)(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每小题2分)12.(3分)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

用比较的方式鉴赏诗词

用比较的方式鉴赏诗词

用比较的方式鉴赏诗词明考点比较鉴赏法是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作家作品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鉴赏。

常见的考查形式:1.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差异。

2. 简要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心境有何不同。

3. 两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何不同。

学方法【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金陵图高蟾韦庄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解析:本题不同作者从不同视角来写金陵,但都有共同点,即伤心,伤心的原因相似,是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答案:为唐王朝衰败,山河破碎,朝政靡费而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诗句表达了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

(要透过异找出同)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

答案:高诗看景想入画,但是又对国事伤心,难以画出此情此景;韦诗看“金陵图”感受画中衰败意象,此时画画人与诗人情感相同,感觉画正是诗人想表达的伤心之情,所以在诗歌开头写“伤心画可成”。

最后总结诗歌比较题型的解题规律:1. 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 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 找准切入点。

或从标题入手,或从作品中所选取的物景入手,或从作品中的关键词入手,或从作品中的关键句入手,或从作品中带有色彩的词语入手,或从作品中的议论抒情句入手,或从作者生平情况以及艺术风格入手,或从注释入手。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要点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要点

四、生活杂感。 生活杂感。 4.仕途失意的苦闷。 4.仕途失意的苦闷。 仕途失意的苦闷 5.告慰平生的喜悦。 5.告慰平生的喜悦。 告慰平生的喜悦 6. 世事多变,沧海桑田。 世事多变,沧海桑田。 7.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 7.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 洁身自好 五、长亭送别,依依不舍。 长亭送别,依依不舍。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三、建功报国的思想感情。 建功报国的思想感情。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建功立业的渴望 2.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2.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报国无门的悲伤 3.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3.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年华消逝 4.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4.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四、生活杂感。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寄情山水 2.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2.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昔胜今衰的感慨 3.时光易逝的伤感;伤春悲秋之情。 3.时光易逝的伤感;伤春悲秋之情。 时光易逝的伤感
1.诗歌语言的“变形” 1.诗歌语言的“变形” 诗歌语言的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 蓄性、精练性和跳跃性。 蓄性、精练性和跳跃性。 古代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 古代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 不多,蕴涵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不多,蕴涵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很少的语言来表达 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 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因而诗人非对语 言作出变形不可。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 言作出变形不可。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 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 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 诗歌对语言的变形,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 诗歌对语言的变形,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和 省略句子成分等。 省略句子成分等。 主要目的在于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 主要目的在于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也为表达丰富思想 感情的需要,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艺术想象的空间。而这 感情的需要,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艺术想象的空间。 些地方,往往都是高考考查语言题的重点内容。 些地方,往往都是高考考查语言题的重点内容。

2016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解析版)

2016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解析版)

2016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豆豉(chǐ)埋怨(mái)踉踉跄跄(qiàng)谆谆教诲(zhūn)B.梗概(gěn)解剖(pōu)不屑一顾(xuâ)按图索骥(jì)C.纠葛(gã)觊觎(yú)扺掌而谈(zhǐ)胼手胝足(zhī)D.滂沱(pāng)吝啬(sâ)叱咤风云(chà)断壁颓垣(yuá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马二爷退休后,一有空就写古体诗,然而诗作常常让人看不懂,马二奶奶就讥笑他是吊书袋。

B.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原本寂寂无闻的小公司抓住时代机遇,顺势而为,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在市场上声名雀起。

C.小安子在场面上吃得开,很能混,认了刀疤哥当老大,说话做事又懂得察颜观色,东城一带基本都是他的地盘了。

D.学习要讲究方法,注意提升效率,不是一味的硬拼就能取得好成绩的,既要注意时间规划,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六分钟,简明扼要,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套话。

B.这种鸟的羽毛洁白如雪,腿脚鲜红艳丽,飞羽黑中闪亮,白、红、黑结合得如此高妙,令人惊叹C.这次远足,全校同学倾巢而出,在镜湖湿地公园愉快地玩耍了一天,很好地调节了身心。

D.这段时间,朋友圈里疯转着“过年不易”的段子,确实很多人认真梳理了下自己春节的各项花销,发现辛辛苦苦大半年的薪水竟然没有多少节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也不容易,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

B.当前,国际反恐怖合作使带有明显民族利益述求的土耳其处境十分尴尬,一方面他们对ISIS恐怖势力被打击痛心不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表示对俄国军事行动的默许,试图拉开其与ISIS恐怖势力的距离。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表达技巧”过关检测含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表达技巧”过关检测含解析

“诗歌的表达技巧”过关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玉楼春①欧阳修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

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水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

尊②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 ①一说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

②尊:通“樽”。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改变,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其次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改变,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消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化用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春水绿波”的美妙意境。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花朵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意、永不尽兴的激情沉醉着,激荡着。

解析:选B B项,“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错误,应当是一年中芳华美妙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人放眼观赏。

★(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详细分析。

(6分)答:解析: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须要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结合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另外,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角度,本题应当答写景技巧和抒情技巧。

参考答案:①三、四两句运用对举(对偶)的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水纹”,南与北、高与低、红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示意了整个天地间都是蓬勃绚烂的春景。

(若答拟人、比方,酌情给分)②这两句融情于景,充溢朝气的春景,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旧坚韧豪放的特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

(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白话诗歌]突然间雪云消逝幻变成春云朵朵,慢慢觉得这样的大好时间正好极目远眺。

朱熹《赋水仙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朱熹《赋水仙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朱熹《赋水仙花》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赋水仙花[宋]朱熹隆冬凋百卉,江梅厉孤芳。

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

纷敷翠羽帔,温靘①白玉相。

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

弱植愧兰荪②,高操摧冰霜。

[注]①温靘:温静。

②兰荪:兰与荪,皆香草。

1.诗的前八句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水仙花,请简要赏析。

(6分)2.诗中的水仙花有什么样的“高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参考答案】:1.前四句是“兴”,诗人感叹严冬季节,百卉凋残,除却梅花自励冰霜之操,又有水仙花在茅屋蓬窗之下送来春天的信息。

(3分)后四句是“比”,诗人写水仙花的形象,以翠羽的披风比其繁茂的枝叶,以玉质天生的佳丽比其美丽的花朵,以头戴黄色花冠的凌波仙子比其淡雅的风姿。

(3分)2.第一问:不畏严寒,笑傲冰霜;环境恶劣,不改芳香;傲然独立,淡然趟脱。

(3分)第二问:表达了诗人对水仙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效法水仙、砥砺情操的愿望。

(2分)【赏析】:《赋水仙花》是南宋诗人朱熹的作品,作者通过描写水仙花高尚的风姿,抒发了其对当时世俗徒慕佳冶,不重贞操的感慨,同时在诗中寄寓了自己对世俗观点的劝诫之意。

诗的开头四句是“兴”,诗人感叹严冬季节,百卉凋残,除却梅花严正地自励冰霜之操,以孤芳高格为人们清赏以外,又有水仙花开放在茅屋蓬窗之下,为冬风送来春天的信息。

诗人以江梅和水仙对举,以见水仙花品格也很高。

次四句写水仙花的形象:先写纷披敷荣的花叶,仿佛仙子用翠羽制成的披风;次写花朵温馨倩好,仿佛玉质天生的佳丽;再写这位仙子戴着黄色的花冠,亭亭玉立,淡雅天然,不管是仪容和装饰,都不愧凌波仙子的称号。

“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

”诗人在另一首咏水仙花的诗中曾这样描写过,但这里所写更为形象。

这四句是“比”。

再四句写水仙花高洁的操守:“弱植愧兰荪”写其谦逊,水仙的植本柔弱,形态和兰花有相似之处,也各有其独特的芳香,诗人以一个“愧”字,表明水仙内心境界的皎洁谦虚,真是恰到好处。

《水仙 》阅读答案

《水仙 》阅读答案

《水仙》阅读答案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水仙》阅读答案(共含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水仙》阅读答案(元)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作者说,远远看过去,瀑布就像是由天机织就的一幅白练,垂挂在高高的石壁上。

B. 作者靠近瀑布时,飞沫就飘落到身上,让人感到有凉气袭来,觉得衣服太单薄了。

C. 作者写瀑布,由远观转而写近景,声音与色彩兼备,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

D. 全曲想象奇特,虽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特韵致却通过词句表现了出来。

(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

(4分)(3)对于乔吉,有人认为其堪称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你如何看?试以上面一首元曲为例,结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就你的认识作简要分析。

不少于200字。

(10分)参考答案:(1)C(曲中并没有写瀑布的声音)(2)比喻。

作者把天比作织机,把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于悬崖的景观。

①作者将瀑布自石壁下注比喻成白虹深入水面,似要吞饮涧水,生动地写出了瀑布高悬而又急下的态势。

②作者将瀑布自山顶奔流而下比喻成玉龙下山,形象地表现出瀑布倾泻时生龙活虎而又曲折翻腾的姿态。

③作者将瀑布的水花飞溅于山石之上比喻成片片飞舞的雪花落在沙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水花的形与色。

手法的运用一问,若涉及其它,视合理程度及分析情况酌情给分。

(3)明确提出见解,2分;能从李白、乔吉的诗中合理引用并作分析,2分;分析层次清晰,结构完整,4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2分)认同,可从这首元曲想象奇特、比喻新颖、气势恢宏等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手法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相似。

不认同,可从李白诗歌才调高迈、涵容天地、气势超凡脱俗,非乔吉所能追比等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