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对比阅读《醉翁亭记》

合集下载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附答案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附答案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附答案一、比较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北通巫峡,南潇湘(2)云归而岩穴2.甲段中“前人之述备矣”其中“前人之述”是指上一节的__________句。

(用课文中原话回答)3.选出乙段中“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景色不同的一项是()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甲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联系下文,这个“异”字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一个成语出自乙段,请用这个成语造句:成语:6.甲、乙两段均为写景语段,甲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景,乙描写了____________景,两者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7.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中的“乐”与甲段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此题考法比较新颖,有一定的难度。

1.考查的是对具体字词理解。

极:到;暝:昏暗2.考查的就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

答案是比较容易填写的,唐贤今人诗赋。

3.题考查的有一定的难度,要从类似的诗句中找出准确的答案,这需要先理解诗意,才好解答,应选C。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1、环:周围;2、尤:特别;3、蔚然:清新;4、深:深邃;5、回:曲折;6、翼然:独特;7、临:靠近;8、作:建造;9、名:命名;10、辄:很快;11、意:在于;12、得:获得;13、寓:寄托;14、霏:轻柔;15、开:绽放;16、归:落下;17、暝:黄昏;18、晦:黑暗;19、芳:芬芳;20、发:散发;21、秀:优美;22、繁:茂盛;23、时:季节;24、穷:无穷;25、负:背负;26、伛偻:弯腰驼背;27、提携:搀扶;28、绝:断绝;29、渔:钓鱼;30、为:成为;31、冽:冰冷;32、山肴:山野食品;33、蔌:蔬菜;34、杂然:混杂;35、XXX:陈列;36、酣:饮酒畅快;37、丝:丝竹乐器;38、竹:丝竹乐器;39、弈:下棋;40、觥:酒杯;41、筹:计策;42、苍颜:老态;43、颓然:颓废;44、已而:后来;45、翳:阴暗;46、去:离开;47、乐其乐:欣赏他人的乐趣;48、谓:称呼。

1、远望之,XXX然而深邃;2、山峰回环曲折,醉翁亭独特地矗立在泉水旁;3、这座亭子的名字是太守自己取的;4、醉翁并不是为了饮酒,而是为了山水之间的乐趣;5、山水之美,可以在心中感受,也可以借酒来寄托;6、日出时,林间雾气轻柔,云归时,山洞暗暝。

这是山间的朝暮之美;7、山野花草散发出幽香,美丽的树木茂盛繁荣,风霜使山峰更加高洁,水落下来,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间四季之美。

八、XXX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九、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十、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三、回答下列问题:1、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话是“环绕四周,特别幽深”。

2、描写的景物主要是山水和花草,描写的顺序是环绕四周的山水,山间花草。

3、“太守自谓也”的作用是强调太守的身份和地位。

4、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关系最密切的一句话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024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解析)《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②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上:统治者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乐民之乐者()(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A.以刀劈狼首B.以伤先帝之明C.以我酌油知之D.以其境过清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B.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C.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D.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3.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C.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D.乙文孟子与齐宣王展开讨论,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5.【甲】文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哪一观点的发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意义?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醉翁亭记》复习题及对比阅读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野蔌.,杂然弈.者胜,觥筹..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白发,颓然..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环:2、尤:3、蔚然:4、深:5、回:6、翼然:7、临:8、作:9、名: 10、辄: 11、意: 12、得:13、寓: 14、霏: 15、开: 16、归:17、暝: 18、晦: 19、芳: 20、发:21、秀: 22、繁: 23、时: 24、穷:25、负: 26、伛偻: 27、提携: 28、绝:29、渔: 30、为: 31、冽: 32、山肴:33、蔌: 34、杂然: 35、陈: 36、酣:37、丝: 38、竹: 39、弈: 40、觥:41、筹: 42、苍颜: 43、颓然: 44、已而:45、翳: 46、去: 47、乐其乐: 48、谓:二、翻译下列句子。

第11课《醉翁亭记》对比阅读6篇(含答案

第11课《醉翁亭记》对比阅读6篇(含答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6篇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一】【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2.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2分)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译:4.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

(2分)(1)(2)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

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醉翁亭记》《答谢中书书》[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翻译下面的句子(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欢乐,但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2.在描写景物方面,两文都充分调动感官,将景物写得有声有色。

请举例加以说明。

示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充分将视觉与听觉结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

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调动嗅觉、视觉、触觉等,将四季的景物的各自特征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出作者娱情山水的情怀。

3.两文都写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下面句子作一下分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示例: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

专题31醉翁亭记(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

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

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

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

不得已改作焉。

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

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

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

②卑隘:矮小狭窄。

③牖(yǒu):窗户。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四时.之景不同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__________(2)园去.城二余里查阅词典法:①离开。

②距,距离。

③赴,前往。

④表示行为的趋势。

(摘自《古代汉语词典》)(填序号)_____(3)岁久敝.漏课内迁移法: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醉翁亭记》比较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醉翁亭记》比较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醉翁亭记》比较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一)阅读《醉翁亭记》,完成1-5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⑴名.之者谁?名: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⑶杂然而前.陈者。

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6—10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B)。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D);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6.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

(2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暝:
②临溪而渔渔:
③杂然而前陈者陈: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8.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4分)
10.《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3分)
(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之:
9.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

(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穷: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
10.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时_________ 陈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答:
3.“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
答:
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______________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山之僧智仙也吾欲之南海,何如
B.名之者谁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C.朝而往,暮而归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晦明变化者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文: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
参考答案:
(一)
6.(A)山间之朝暮也(B)山间之四时也(C)酿泉为酒(D)泉香而酒冽(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7.①昏暗②捕鱼(钓鱼)③摆开(陈列)④以……为快乐
8.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②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9.①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

②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

10.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二)8.(1)到、靠近(2)的 (2分。

每小题1分) 9.(1)穷尽、完结(2)贫穷(穷困) (2分。

每小题1分)
1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
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11.C(2分)
(三)1.时:季节陈:陈列,摆开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3.朝暮四时游玩之乐 4.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四)1.欧阳修 2.C 3.云归而岩穴暝风霜高洁4.①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欲飞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

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

5.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一)
6.(A)山间之朝暮也(B)山间之四时也(C)酿泉为酒(D)泉香而酒冽(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7.①昏暗②捕鱼(钓鱼)③摆开(陈列)④以……为快乐
8.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②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9.①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

②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

10.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二)8.(1)到、靠近(2)的 (2分。

每小题1分) 9.(1)穷尽、完结(2)贫穷(穷困) (2分。

每小题1分)
1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
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11.C(2分)
(三)1.时:季节陈:陈列,摆开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3.朝暮四时游玩之乐 4.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四)1.欧阳修 2.C 3.云归而岩穴暝风霜高洁4.①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欲飞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

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

5.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