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三个太阳》教案2 (新版)苏教版(通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三个太阳》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三个太阳》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3.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三、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读准下列加点字。
亘.古()钦.佩()船舷.()真挚.()踮.脚()混沌..()暴虐.()吞噬.()铠.甲()抿.住()伫.立()剔.透()翩跹..()蓦.地()紧蹙.()粗犷.()俯瞰.()步履.( ) 蹒跚..()呕.心沥血()2.简介作者3.预习疑难摘要:(二)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1.交流预习成果,疑难问题,教师巡视,获取信息。
2.【讨论】学习研讨,朗读课文,感知内容(1)了解通讯这一文体的特点(2)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文章的内容(3)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写的是谁?他们各具什么特点?在这些人身上你发现了什么?(4)找出文中写工作人员在南极艰苦工作的语句,并从中概括出反应的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四、达标巩固(标★为选做题)一、填空1.通讯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2. ★通讯的类型有、、、等。
3.南极精神是指。
五、拓展应用思考:有人说女画家自费到南极是一种徒劳无获的行动,自己花了钱,吃了苦,送了画。
你如何看?六、小结反思评价新1.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
2.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3.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三、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解题:“三个太阳”是指什么?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3、初步感知文章,了解各部分讲述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三个太阳》教案苏教版

《三个太阳》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能理清文章结构、顺序;2.体会南极人身上所表现的民族胆识、气概和崇高的南极精神;3.能说出自己对“三个太阳”的理解和认识;4.品析文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5.能在原作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续写,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文章,能理清文章结构、顺序;2.体会南极人身上所表现的民族胆识、气概和崇高的南极精神;3.能说出自己对“三个太阳”的理解和认识;4.品析文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欣赏歌曲《种太阳》。
2.教师:歌中的一个美丽的愿望就是将太阳、将温暖送给寒冷的南极,其实这也是几代中国人的愿望。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黄传会的《三个太阳》,看一看女画家陈雅丹是如何将三个太阳挂在南极天空的。
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并思考:1.课文是如何组织结构的?(4个小标题)2.四个小标题有何特点?(都由一个动宾短语构成)这些动作是谁发出的?(女画家)三、合作探究、深入学习(一)投下一个漂流瓶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朗读课文并讨论、概括;(2)师生交流;(3)明确:这部分写了一个女画家乘坐“极地号”科考船随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去南极体验生活。
2.文中插叙了画家申请赴南极的始末,申请过程中画家遇到了哪些困难?交代这些困难有何作用?(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画家遇到的困难,探讨交代这些困难的作用;(2)师生交流;(3)明确:所遇困难:名额挤不上,自筹部分经费,性别不方便,行业不对口等。
作用:突出女南极之旅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3.当女画家随科考队向南极进发时,她有何表现(“投漂流瓶”第2段)?又有何举动(“投漂流瓶”第15段)?画家的表现及举动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情感?(1)找学生朗读第2段、第15段,其他同学思考、讨论问题;(2)师生交流;(3)明确;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激动、自豪,表明了她对南极、对人类的热爱。
《三个太阳》(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三个太阳》(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三个太阳》(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1《三个太阳》(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并掌握《三个太阳》这个故事的情节及内涵。
(2)熟悉并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如文中重复出现的短语或单词。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结构分析能力。
2. 过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兴趣。
(2)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与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涵盖故事的理解、阅读等重点内容。
三、教学方法1.活动启蒙法: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讲述一下自己的假期,引入《三个太阳》的故事。
2.听说法:教师读一段,学生跟读的方式练习语音、语调、语速等综合能力。
3.听读法:学生听读教师读的内容,检查自己的发音、语调等口语表达能力。
4. 剖析法:通过对整个故事的分解,深入分析文章的结构、背景、主旨等。
5. 互动法: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加实际口语对话练习量,提高同学们对英语语言和哲理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流程Step 1 课堂语段启动(4min)采用活动启蒙法:学生们先谈论自己的假期,随后教师利用所谈内容引入《三个太阳》。
Step 2 重点话题专注(5min)教师要求学生跟读教师的几个句子,带着学生掌握好语音语调、语速等,并了解相关短语。
Step 3 故事理解及阅读(10min)教师通过讲解故事的结构、背景、主旨等,帮助学生分析并掌握主要内容。
Step 4 词汇练习(5min)教师标注并讲解文中重要词汇,让学生复述,并练习用此类单词和句型造出5-10个类似的句子。
Step 5 互动交流(15min)采用互动法,让不同的学生间互相询问问题、交流答案,提高实际口语练习量并巩固教学效果。
Step 6 情感归纳(5min)通过互动交流与回顾讲解多种角度的疑惑,归纳感悟,培养情感理解及创造力。
《三个太阳》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三个太阳》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三个太阳》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通讯的文体知识,分析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过程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讯的选材与构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民族的胆识与气概,学习崇高的南极精神。
教学仪器多媒体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通讯的选材与构思。
难点感悟民族的胆识与气概,学习崇高的南极精神。
教学过程与设计设计目的一、导入激趣:童谣《种太阳》中,有一句歌词是“……(太阳)一颗送给送给南极……”,为什么要在南极种太阳?(因为南极太冷了)作为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南极终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7°到20°,写歌的人希望南极多一个太阳多一份温暖,有一位女画家却为南极画的三个太阳,这又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通讯《三个太阳》。
二、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本篇是以表现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通讯。
三、合作探究:导入:再读课文,筛选文章有效信息。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文中写了哪些“南极人”,你认为这些人具有什么精神品质?明确:考察队长、测绘工程师、地球物理研究生、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
共同品质:热爱南极献身南极事业的崇高精神。
2.你能从“南极人”与暴风雪的搏斗中发现“南极精神”更广阔的一面吗?点拨:(板书)为国争光,吃苦耐劳,团结拼搏,豪迈乐观,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四、七嘴八舌:女画家的壁画上,画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对这三个太阳的含义,可以有许多理解。
发挥你的想象,并向同学们说说你的看法。
只要能围绕“南极”“南极人”“南极精神”说,言之有理即可。
五、通讯知识考考你!1、本文是何时发表的?写的是真人真事吗?作者采访第3次南极考察队的女画家陈雅丹的真人真事。
采访于1987.1,发表于1987.4。
明确:内容真实,报道及时。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三个太阳》(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三个太阳》(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了解通讯这一文体的特点。
2、理解本文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3、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科学探索的意识品质和创造精神。
二、重点难点1、认识女画家感悟南极精神的心路历程,深刻体会南极精神。
2、学会品味、感悟课文的语言,体会其中的妙处。
三、自学交流1、字音字形zhōng()心俯瞰( ) 胡子拉碴( ) 冰碴子( ) 翩跹( ) 喜出( )外呕( )心lì( )血 zào( )动 zào( )热混沌()2、阅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
(1)课文写了哪些南极人?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找出女画家艰难作画的句子,从她身上体现的是什么精神?(3)从女画家为长城站作画的构思过程猜测这幅画的丰富内涵,壁画上三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寄寓了女画家怎样的情怀?(4)你能从南极人与暴风雪的搏斗中发现南极精神的内涵吗?(5)画家眼中南极人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精神是通过什么事情表现的?(6)南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四、展示点评五、达标检测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南极人”这些“南极人”,这些身上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她的心底老有一种东西在撞击着、冲动着。
夜里,整理完好几张速写,刚躺下,便听见窗外传来一阵阵狂风的呼啸声,不一会儿,呼啸声仿佛变成千万只野兽在怒吼。
“来暴风雪了!”她的脑子闪过这个念头,往窗外一看,只见值夜班的男同志还在紧张卸货,她从床上跳下,猛地扑向门外。
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混沌一片。
他们抬着器材、建筑材料,穿梭似的飞跑着……暴虐的狂风像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乔治岛撕碎、吞噬。
他们已结合成一个坚实的整体,用自己的身躯,用自己的毅力,与死神搏斗……风暴过去了。
她觉得如同经历了一场战争,内衣被汗水湿透了,而外衣却冻得像坚硬的铠甲。
《三个太阳》 教案教学设计篇二

《三个太阳》教案教学设计标1、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南极精神。
2、品味语言,明确倒叙、插叙的方法作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仪器重点理解人物的品质、理解"南极精神"难点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与设计设计目的导入:同学们你对南极了解多少?生: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世界上风最大的大陆世界上最高的大陆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世界上河流最少的大陆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陆……总之南极的这些之最足见南极是一个环境多么恶劣的地方,南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女画家一同感受南极之旅。
读一读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且使用一句话来分别概括个小标题的内容。
(1)女画家向往并争取去南极工作的经过及愿望实现后投放漂流瓶的激动心情。
(2)在南极的紧张工作和生活以及对南极风暴南极人的观察和感受。
(3)在南极过生日及站在长城后山上的所见所感。
(4在长城站精心制作一幅画,画中三个太阳给队员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赞一赞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终于踏上乔治岛雪原”和“留下三个太阳”部分,说说你对哪个人的映像最深,为什么?(可做圈点勾画)队长,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工作积极,能吃苦测绘工程师:勇敢、坚强、吃苦耐劳地球物理研究生:任劳任怨、坚强、勇敢女画家:坚强勇敢,不怕困难、执着追求、……南极人的吃苦耐劳,坚强勇敢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请问大家,文中为什么要插入女画家父亲的相关内容?明确:丰富了南极人精神内涵,告诉我们,我国的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都做着美丽的南极梦,更体现了南极人的可爱与值得尊重!品一品南极人的精神可歌可泣,值得我们学习,本文的语言也富有特色,请你按照老师的要求品析相关的语言。
例:“四周的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浪,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
”品析:本句使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如把“山丘”比作“龙宫宝殿”;把“条条雪墙”比作“银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南极冰山雪海的瑰丽景象,也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景致。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七下《19三个太阳》word教案 (2).doc

三个太阳
请你
(仔
(交流讨论)
这些事件的作用:表现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奋斗的文章以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为线索,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2
沉默寡言但内心似火。
以苦为乐。
④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既以事业为重,又有骨肉亲情。
⑤女画家——执著,不忘使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赏析语言,感受人物精神
、学生朗读相关的句段,画出自己喜欢或感动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你认为文中所指的“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你是如何理解壁画中的三个太阳的含义的?。
语文:第19课《三个太阳》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第19课《三个太阳》教案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南极人的基本工作状况,(2)理解南极精神的基本意思,与自己学习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做对比。
(3)明白科学对于祖国发展的作用。
课前学习:(1)了解南极的信息。
(2)了解科学技术对祖国发展的意义(结合“评价手册”的《智慧风暴》阅读理解)。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组织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南极。
(地理和科学研究方面)听其他同学的讲述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3布置任务:通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南极和南极人与你原来知道的有什么异同。
读课文,思考4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讨论,发表见解。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来源:]学生活动1导入:组织学生阅读课文画出让你喜欢或者感动的语句。
细读、勾画2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3布置任务:通过画出的语句说说在南极工作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再读课文,思考,组内交流,讨论4组织交流、评价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5学习评价: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南极人和南极精神。
思考、发表见解附:对于南极精神的理解:执著与热情。
执著:这是与她的艺术智慧融合在一起的,明明是一个太阳,却画成了三个,后羿射日那是一种执著与勇气,把九个太阳射掉八个,只剩一个,而我们的画家画了三个,也是一种执著,对艺术的执著和对南极的执著,和南极人那种民族的胆略和气概相互辉映。
“去南极,行吗?人们怀疑。
”但是她毅然给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递了报告。
报告被退,“她急了,摆出一条条理由”“她没死心”“几经周折,她终于成了我国第三次赴南极考察队的一名`编外`队员。
”女画家是一个点,在这个点发散开去,考察队长的“别看他沉默寡言,心里却裹着一团火”,测绘工程师“好几次端起饭碗就睡着了”他们是典型的执著的80年代青年,执著、热情的青年。
热情:女画家是一个执著而感情丰富的南极人,“她站在那里迟迟不敢迈步。
后来,她踮着脚尖轻轻地走着,只觉得每一脚踩下去,腿都在微微发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太阳》
授课时间:年月日总计课时教学目标:
1、能说出通讯的特点
2、能运用文体知识分析文章内容,说出在南极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3、能通过具体的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讯的特点
2、南极精神
3、表现南极精神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学习交流文中所写人物:
一群我国南极科考队员。
具体有:
1、考察队队长: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
任感巧妙的鼓动艺术、以及丰富的情感世界。
2、女画家:献身事业的执着追求、吃苦耐劳、自我砥砺的高
贵品质、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良好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自
豪感。
二、精读课文
精读要求:
1、写人离不开写事,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文中所写的典型事
件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事件?在这些材料的组合上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按要求阅读。
文章以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为线索,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
三、精彩语言赏析示例:
1、“神了!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巨浪。
”-----'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激动和不平静。
2、“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先写层层雪浪似大海波涛,由于风吹雪飞,所以产生\'奔腾不停\'的感觉;再写座座山丘如龙宫宝殿,由于冰山闪亮透明,所以产生“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继写条条雪墙如银龙,由于冷硬的风的猛刮劲蚀,所以造成“翩跹起舞”的印象。
这一幅幅南极冰山雪海的瑰奇壮观图,同雕塑般仁立的女画家融为一体,构成了人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景致。
拟人、反问的运用,以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综合运用,都使文章或生动形象,或情满行间,或深化中心,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问题讨论
1、你认为文中所指的“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2、你是如何理解壁画中三个太阳的含义的?没有标
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五、作业:
女画家来到南极后曾将一个漂流瓶投进大海。
请你展开想象,以这个情节为开头创作一个故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