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课(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课(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课(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复习课(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班级七年一班编号:课题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底知识积累、阅读技巧探究过程与方法:提高文体阅读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技巧、文言文阅读技巧教学难点:阅读技巧地提高教学手段: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相结合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根底知识复习检查二、阅读知识积累(一)人物思想性格分析法、事件因果分析法、身临其境分析法、线索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二)1、标题的作用:概括内容、提醒主题、提示线索2、首段作用:开篇点题,奠定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开展作铺垫3、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4、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5、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6、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 学生活动一、根底知识复习检查二、阅读知识积累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三、练习理解各篇文章的主题理解各篇文章的主题《风筝》本文回忆了“我”的一件少年往事,并由此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

也表示了对封建的`教育思想的伦理道德的否认和深恶痛疾,并启发人们思考,从而有所觉悟。

《忆读书》课文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展开,其中“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可从四个方面来看:⑴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⑵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⑶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⑷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山中避雨》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间隔,使彼此相处更加和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本文通过撰文挖苦希金斯投河、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以及挖苦一个新来外乡人这三件事,表达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5篇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5篇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5篇语文素养从现实的角度上讲,还体现在行为素养上。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阅读表达,行为处世,表现最直接和最明显的是语文素养。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法学法】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A、魏国B、蜀国C、吴国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A、关羽B、吕蒙C、鲁肃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朗读感知课文1、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2、疏通文意。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二课时)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二课时)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教课方案[ 新增 ]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课方案(第一、二课时)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取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课方案一、课题:第一单元二、教课目标:1.复习第一单元内容;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悟作者的写作企图;3.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三、教课要点1.复习第一单元内容;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悟作者的写作企图。

四、教课难点:1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五、课时: 5 课时。

六、课型:综合新讲课七、教课方法:自读-练习-点拨八、教具:九、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教师点拨本单元的要点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堪称人生问题面面观,既谈理想,又谈奋斗;既写困难历程,又写成功经验;既说到事业,又说到命运;既有难过,又有乐趣。

总之,本单元重视于如何面对人生的困难与不幸。

本单元当选的课文,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今世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形式多种多样,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复习本单元要达成以下任务:1、知识与能力:抓好基础训练,努力培育学生累积知识的能力。

提升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社交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引学生自主地、合作地、研究性地从事学习活动,渐渐养成这类新式的学习方式。

教师对学生则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很好地起到组织、指引作用。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人文教育要贯串于平时教课全过程,经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能。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五篇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五篇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五篇设计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黄河颂》教案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

教学难点:把握诗文的基调,加强对诗歌的朗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XX省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XX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XX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创作背景《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 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三.解题: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四.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教案完整全套【含习题解析答案】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教案完整全套【含习题解析答案】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教案完整全套【含习题解析答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包含了本学期所学的重点知识点,如重点词汇、语法、阅读理解、作文等。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语文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还存在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巩固。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和运用。

2.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作文写作技巧的指导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句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采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如PPT、教案、习题等。

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语文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对本学期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呈现,如重点词汇、语法等。

通过具体的例句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

如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篇阅读材料,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语文七年级上复习课活页教案第四单元

语文七年级上复习课活页教案第四单元
③这样美的三峡,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请你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示例一:课文的描写手法美,下面描写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实验学校“15经纬教学法”教师备课用纸
复习内容:七上第四单元复习
集备时间
2.26
上课时间
主备人
宋宇锋
课时
第4课时
审核
教学目标
1、掌握字音、字形,识记成语。
2、诗歌背诵,诗歌赏析。
3、复习文言文,识记重点字词及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诗歌背诵,诗歌赏析。
2、复习文言文,识记重点字词及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4、“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诗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5、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鹤飞冲天”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直冲霄汉。在诗人看来“鹤”是不屈的化身,它给于读者的感受,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色彩,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整体赏析(课本):晴空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与由此引发的诗人豪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美妙的诗情画意,发出了“秋日胜春朝“的感慨。

期中复习(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复习(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了不同文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不同文体的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在案例分析环节,他们能够主动地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情感表达等,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2)古代诗歌阅读与欣赏:对古代诗歌中典故、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陆游如何运用典故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3)散文阅读与欣赏:分析散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如何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批判。
(4)文言文阅读与欣赏: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的理解与翻译,如《揠苗助长》中如何正确理解“苗”、“助”等词语的含义。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所学文体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歌的意象如何描绘情感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以演示所学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将所学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阅读和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教案集体备课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教案复习提要1、语言积累和运用。

2、现代文阅读。

3、文言文、古诗词阅读。

4、作文复习。

5、专题训练及总测试。

重点1、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言文,生在朗读、背诵。

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4、学会审题,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及写作技巧。

难点:1、关键词语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理解诗歌的意境。

4、作文的选材立意。

课时划分:1、积累与运用(4课时)。

A、拼音汉字、改正错别字。

B、古诗、名句的默写。

C、仿写句子、广告标语、综合性学习。

D、对对子、名著导读。

2、现代文阅读(4课时)。

A、课内阅读(2课时)。

B、课外阅读(2课时)3、文言文阅读(2课时)。

4、作文(2课时)。

复习教案第一课时复习内容1、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2、熟练运用学过的生字词。

复习过程一、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关键词语,让学生读、抄一遍,掌握正确的读音和拼写规则,特别注意平常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如: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痴()想隐秘()诱惑()xuān( )腾一shùn( )间 yùn( )含B、请你找出并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惊荒失措_____改为_____ 谈笑风生_____改为_____二、进行逐单元进行听写训练。

(一般分开在课前进行)三、完成试卷练习。

(课后巩固为主)第二课时复习内容1、复习古诗、名句的默写。

2、学会初步赏析一些古诗或《论语》中的名句。

复习过程一、学生复习要求背诵古诗和名篇。

1、学生诵读本册要求背诵的古诗。

2、教师指导学生熟记一些名句,会默写。

3、掌握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教案集体备课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教案复习提要1、语言积累和运用。

2、现代文阅读。

3、文言文、古诗词阅读。

4、作文复习。

5、专题训练及总测试。

重点1、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言文,生在朗读、背诵。

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4、学会审题,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及写作技巧。

难点:1、关键词语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理解诗歌的意境。

4、作文的选材立意。

课时划分:1、积累与运用(4课时)。

A、拼音汉字、改正错别字。

B、古诗、名句的默写。

C、仿写句子、广告标语、综合性学习。

D、对对子、名著导读。

2、现代文阅读(4课时)。

A、课内阅读(2课时)。

B、课外阅读(2课时)3、文言文阅读(2课时)。

4、作文(2课时)。

复习教案第一课时复习内容1、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2、熟练运用学过的生字词。

复习过程一、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关键词语,让学生读、抄一遍,掌握正确的读音和拼写规则,特别注意平常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如: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痴()想隐秘()诱惑()xuān( )腾一shùn( )间 yùn( )含B、请你找出并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惊荒失措_____改为_____ 谈笑风生_____改为_____二、进行逐单元进行听写训练。

(一般分开在课前进行)三、完成试卷练习。

(课后巩固为主)第二课时复习内容1、复习古诗、名句的默写。

2、学会初步赏析一些古诗或《论语》中的名句。

复习过程一、学生复习要求背诵古诗和名篇。

1、学生诵读本册要求背诵的古诗。

2、教师指导学生熟记一些名句,会默写。

3、掌握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默写练习。

(主要针对后进生,以激励为主)如:A、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B《明月几时》中展现诗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课后试卷练习巩固。

第三课时复习内容1、仿写句子。

2、复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辨别和运用。

复习过程一、明白仿写的意义及方法。

1、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

只要被模仿的是句子的形式,不管是单句或复句,都列入仿句。

2、仿句考查的知识点:(1)、考查同学们对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求同学们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例如: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希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从句式上看是陈述句。

在修辞上运用了比喻,同学们要注意比喻运用的得体,比喻的艺术贵在创新,要寻找新鲜、活泼的喻体,保持上下文的协调性。

如:希望就是一颗永不陨落的恒星。

希望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2)、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月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燕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是问答式的仿写,在回答上运用拟人的修辞,要求天下们针对性进行回答,有一定的开放度,但是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回答对象的特点。

如:我纯洁的心灵多明亮;我奋斗的人生极美好;我燃烧的青春极辉煌。

(3)、是对同学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检测,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例如: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这道题既是续写又是仿写,要求同学们对句子进行仔细分析品味,揣摩出句中所阐明的意义。

除了要把握仿句的句式(如果……就……)及修辞(比喻、排比)外,尤其要注意句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奉献精神)。

这就要借助自己的感悟,写出富有生活哲理、启迪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句子。

二、仿写练习训练。

如:仿照例句,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没有泥石的聚积,就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 _____________的聚积,就没有。

2.仿写下面划线的句子。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

秋高气爽,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照句子,从“成功/失败、得意/失意、顺境/逆境”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也可自拟一组)仿写句子。

要求:1句式基本相同;2修辞手法基本相同;3语意通顺。

(2分)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朋友是什么,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另写一组句子。

(可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句意须前后关联,字数不一定与原句相同。

)(4分)例:一棵树,是一艘大地的船。

大地的船,为春风升起绿帆。

三、练习卷巩固。

第四课时复习内容1、对对子。

2、名著导读。

复习过程一、掌握对对子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对对子。

1、教师指导方法:字数与词性的联系,内容的关联等。

2、教师示例:尝天下美洒——读世间好书(戏人间才子……)3、学生尝试练习。

如:甲: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乙:______________,春香。

(兰花、桂花、茶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夏香、秋香、冬香)A:父恩重如山。

B:。

A:人比黄花瘦。

B:。

A:日出惊山鸟。

B:。

二、掌握名著导读的知识点。

1、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本册三本名著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知识点。

2、老师设计几个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

3、问题的反馈。

教师归纳答题的技巧。

如:《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1、作家、作品。

A、《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为9-13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

B、采用日记体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故事主题:真挚的爱。

C、全书共100篇,分三部分:①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

②恩利科父母的教子篇。

③老师的九则故事。

这三部分以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为中心。

2、问题设计。

A、《爱的教育》一书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B、读了《爱的教育》,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C、《爱的教育》的故事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为什么?《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1、作家、作品。

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主要是“零碎的思想”。

B、全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②对大自然的崇拜。

③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问题设计A、冰心的《繁星》《春水》中,哪一首诗给你印象最深?并谈谈你有体会。

(如《纸船》)《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1、作家、作品。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闻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2、了解其中一些经典作品的寓意。

3、阅读其中的一些寓言故事,认识故事提示的寓意。

4、练习巩固。

A、《伊索寓言》中你最喜欢哪几则故事?请说说理由。

(最少两则)B、你能从《伊索寓言》中说出一则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的故事吗?第五、六课时复习内容1、本册书中的课内讲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5、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复习过程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1、指导学生再次把握各讲读课文的文章脉络,理清思路。

2、阅读训练(下发练习卷)二、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教师让明确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或更具深刻的含义。

2、指导学生如何去理解在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深刻含义。

A、上下文的联系。

B、词语句子的言外之意。

C、作品的写作背景。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

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文中的“不幸”应该如何理解?(结合上下文)“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周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如何理解“无可把握的悲哀。

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结合写作背景)三、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1、理解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划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并能结合主题思想有较深的理解。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的方法有:A、看文章的题目。

B、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C、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

D、分析人物的性格。

E、综合各段段意。

F、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

这些方法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去感悟,去理解,去运用,多做专题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1、教师在“阅读与思考”上指导学生,如何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文章。

创作源于生活,我们读到的一些文章,往往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似曾相识,甚至有的学生好像自己亲身经历过。

这时,我们就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态度,评价文章的真、善、美,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自己的感受。

如:《皇帝的新装》A、对两个骗子的行骗,如果是你,你会上当吗?B、骗局被揭穿后,为什么皇帝还要把游行进行下去呢?谈谈你的看法。

五、小结要提高阅读能力,一定要多读,多想,多训练,运用教师教给的阅读方法,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

课堂上大胆质疑,讨论归纳,提高阅读能力,积极参与。

六、练习试卷巩固。

第七、八课时复习内容1、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

2、文言文翻译。

3、文言文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4、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5、重要的作家作品常识。

复习过程一、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文言文实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方法解释,有的可用换字的办法解释,这些词的词义古今变化不大,容易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