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五课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一、导入观看视频:蔡伦改进造纸术设问: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有哪些新发展?二、造纸术的发明1.发明任务一:观察图片,梳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思考以下书写材料有何不便?2.蔡伦改进造纸术任务二:阅读教材,请你讲讲蔡伦改造纸的故事,改造后的纸有何优点?人物故事:蔡伦(?—121),桂阳人,年少时入皇宫做了宦官。
他聪明伶俐,受到皇帝的赏识,被委任主管皇室的手工作坊。
他监造的宝剑,坚实锋利又非常精巧。
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制造出既轻便又经济适用的纸。
他曾被封为“龙亭侯”,人们便把用蔡伦造纸法制成的纸称为“蔡侯纸”。
观频、思考问题梳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极不方便,引出造纸术的发明讲人物故事,观看图片,思汉朝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3.影响任务三:纸的发明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蔡伦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纸的发明使书写材料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有利于书写和图书编辑,便利了典籍的流传;还为书法、绘画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此外,纸张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如可用于包装、装饰、美化环境等。
4.传播任务四:识读地图,简述造纸术在世界的传播过程,对世界发展有何作用?考纸的优点概括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造纸术的传播传播:4世纪朝鲜半岛——7世纪日本——8世纪阿拉伯地区——12世纪非洲、欧洲——19世纪大洋洲点拨提升:造纸术的发明,对亚洲、欧洲等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三、医学、数学和农学的成就1.医学(1)张仲景任务一:阅读教材,请你为张仲景制作一张人物小卡片。
张仲景人物张仲景时期东汉身份名医代表作《伤寒杂病论》观图,简述造纸术的传播,理解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表格梳理张仲景的医学成就成就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多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五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五课笔记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笔记。
一、汉通西域
西域:指今天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汉朝和西域的相互关系,为后来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创造了条件。
同时,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二、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开辟,起点是广东的徐闻、合浦(途经东南亚、南亚、中东),到达大秦。
丝绸之路的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了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七上历史第15课笔记

七上历史第15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本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科技发展,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非常丰富多样。
例如,古代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重要的科技创新。
这些发明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在中国古代的科技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造纸术使得书写和传播知识变得更加方便;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复制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火药的发明对于军事和烟花爆竹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指南针的发明对于航海和导航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文化传承,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例如,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大量的书籍流传下来,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书籍的传播,推动了文化的交流
与发展;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格局,对世界军事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各地的交流与贸易。
总结起来,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包括科技发展、四大发明、文化传承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这些内容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丰富多样,以及其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初一历史上册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讲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 多样性和差异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语言特点
词汇丰富,语法结构复杂,表达力强。
匈奴的宗教信仰
01
02
03
萨满教
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 和祖先,通过萨满祭司与 神灵沟通。
祭祀活动
定期举行祭祀仪式,祈求 神灵保佑族人平安、丰收。
信仰禁忌
遵循严格的信仰禁忌,如 禁止猎杀怀孕动物、禁止 砍伐神树等。
匈奴的艺术成就
01
02
03
04
音乐舞蹈
擅长吹奏乐器和舞蹈,具有独 特的民族风格和韵律。
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匈奴在与中原王朝的交往中,吸收了 中原文化的先进元素,如汉字、儒家 思想等,形成了独特的匈奴文化。
05
结论与启示
对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反思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战关系,既有对抗也有合作。 双方之间的战争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 也促进了双方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汉朝为了维护边疆安全,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修筑 长城、派遣军队戍边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 制了匈奴的南下侵扰。
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匈奴的西迁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欧洲的民族迁徙和文化变革。
匈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游牧文化的传承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其文化具有鲜明的游牧 特色,如骑马、射箭、游牧生活等,这些文 化传统在后来的游牧民族中得到了传承。
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匈奴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பைடு நூலகம்成部分,对 现代文化产生了影响,如在文学、艺术、影 视等领域中经常出现匈奴题材的作品。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 解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 和亲公主的地位、权力等,这些问题也导致了双方 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主要讲述了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以下是一些主
要的知识点:
1. 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的质量更好、更便宜,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 医学:张仲景和华佗是东汉末年的杰出医学家。
张仲景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华佗擅长针灸、汤药、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并创造了五禽戏。
3. 史学: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4. 宗教:这一时期出现了道教和佛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佛教在汉末时期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医学、史学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初一历史第十五课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面对现在中日两国敏感的关系,我 们应该怎么做呢?
• 断绝与日本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外交关系? • 不买日本的产品? 狭隘的爱国主义 • 不让日本产品在中国生产?不设日本品牌 的工厂? • 不开日本车?砸日本车?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正确做法
• 以史为鉴,实事求是 • 面向未来,寻求和平 • 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加强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共同促进 世界和平。
①、九一八事变 ③、八一三事变
②、七七事变
A、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④、南京大屠杀
B、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
5、被日本右翼称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C、旅顺大屠杀
B、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6、下列关于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②都是在中国共产党 的努力下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发布命令:“卢沟桥 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这个 命令发布于( ) A九一八事变 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 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课前预习(2min):
. 卢沟桥事变
背景、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影响 (标志性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华佗 司马迁 张角 张陵
成就
发明造纸术 改进造纸术 《伤寒杂病论》 麻沸散,五禽戏 《史记》(纪传体)
太平道教 五斗米道教
佛教传入中原
当堂检测
1.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 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2.我国一些地方曾发生H7N9禽流感。在这方面,
四、道教和佛教
土生土长
1.道教
(1)道教起源及时间: 东汉末年,道教起源于我国;
(2)创始人: 张角--太平道、 张陵--五斗米道。
(3)道教就是道家学派。这种说法正确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道家学派是春秋末 期由老子创立的思想学派;道教在东汉 时期逐渐形成的宗教
道教的兴起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我 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那些事物与道教有关?
羊皮纸 以羊皮制成。两面光滑,都能书写,且书写 方便,比纸莎草纸更加适用,但价格昂贵。 广泛用于欧洲。
3、什么时候,我国发明了纸?
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 甘肃天水等地多次发现 西汉时期的麻纸。这证 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 懂得造纸。 缺点:这种纸质地粗 糙,使用不便。
4、“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 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城隍庙
门神
桃符
2.佛教
(1)佛教起源:
古印度
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
(2)创始人:
还,传其旁有身(yuān)毒国,
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魏书·释老志》
(3)佛教传入:
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课件

用“一”代表阳,用“--”代表 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 形式,叫做八卦。
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 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 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 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沼 泽。
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64卦用来象 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八卦 相传伏羲所造,后来用来占卜。
——
道 教 圣 地 青 城 山
遍布各地的城隍庙(城隍:古代神话中守城池的神)
2、佛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者和教义: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立地点:古印度 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教义: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 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忍受苦难)众生平等。 3、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和影响: 时间:西汉 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 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课本70页:材料研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
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 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 比鸿毛还轻。
道教和佛教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产生的背景、时间、派别和创立者: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麻醉药剂“麻沸散”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五禽戏
熊形
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书影
三、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的作者、成书时间、内容、地位和价值: 作者:司马迁 成书时间:西汉 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价值:(1)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
【学习目标】
1、掌握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理解造纸术的 意义。 2、了解两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的 主要成就。 3、识记《史记》的作者和内容,分析其地位 和价值。 4、理解道家产生和佛教传入的基本史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马寺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境内,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誉 为“中国第一古刹”。
五体投地:两手、两膝和头 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 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 佩服到了极点。
你能说出我们 生活中的哪些 佛教元素呢?
洛阳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
《西游记》
看谁答得快!——佛教篇 1、佛教的发源地是哪儿? 古印度 2、佛教在何时已传入中国?
神医—华 佗 华 佗 -----东汉
华 佗 东汉末年著名
的医学家。擅长针灸 和外科手术。他制成 的全身麻醉药剂
“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 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
疗体操“五禽戏”,
以强健身体。
刮骨疗伤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 的描写。讲的是关羽被毒箭所伤。华佗为关羽剖臂刮骨,去除 骨上剧毒,而关羽神色不变,尚在与人下棋。这个故事说明了 神医华佗的医技高明。
佛教: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
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佛教 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 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张骞通 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 汉明帝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 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 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 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被称为“医圣”。
《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 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 础。
新 闻 链 接
• 中国南阳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前身为张仲景医药文 化节,始于2002年。
韩医申遗
继端午祭申报成功之后,韩国又传出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 报世界遗产。韩国将一本问世400周年的韩医学圣典《东医宝 鉴》作为引子,提出“中医申遗”。然,《东医宝鉴》的内容 多取自中医,如《伤寒论》等撰集而成,是受中国道家影响颇 深的一部医典。
这是《三国演义》和湖北《襄阳府志》上记载、在民间广 为流传的一个根据事实虚构的故事。关羽虽然有刮骨疗伤,但 是华佗早已在几年前死去。
华佗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 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sàn)。他让患者和酒服下 麻沸散,使患者失去知觉,再剖腹开腔、割疡洗腐, 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
莎草纸 古埃及人采用的书写载体,用纸 莎草的茎制成。类似于竹简的概 念,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复杂。 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
羊皮纸 以羊皮制成。两面光滑,都 能书写,且书写方便,比纸 莎草纸更加适用,但价格昂 贵。广泛用于欧洲。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 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 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 的质量大大提高。
帝,遭受腐刑。 三年后,获赦。司马迁
发愤著书,约于55岁写成 《史记》。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极 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 史”。司马迁在《史记》中 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
残暴行敢径;于颂直扬了言陈、胜、吴
广起义的作用;还大胆抨击
当代不高统畏治权者的贵丑恶行为
,“不虚美,不隐恶”,如 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 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 会仙人的荒唐事。
看谁答得快!——道教篇 1、道教兴起于何时?它的创始人是谁?道教 名称的由来动脑是筋什:么? ①东汉道教为什么②要张尊角老、子为张“陵太上老君”? ③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
道教: 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 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 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 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 入道或治病。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时代
成就
地位
蔡伦 张仲景
华佗
东汉
改进造纸术
东汉末年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 麻沸散、五禽戏
造纸鼻祖 医圣
外科圣手
史学 汉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此书记载了从黄帝到
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宗教 东汉时,道教在民间兴起。主张炼丹以求长生和成仙。
西汉末年,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想一想: 司马迁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道教与佛教
青城山位于今天四川都江堰市,相传是道教的发源地,张陵在此讲道。
玉皇大帝
炼制丹药
太极拳
老子
太上老君
张陵
看谁答得快!——道教篇 2、对于道教的兴起,统治者是什么态度?
支持
3、统治者为什么支持道教?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
到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 理需求。因此得以广泛传播。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 之为“外科鼻祖”。“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 剂。
华佗提倡养生之道。他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 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 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 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等五种禽兽
3、38岁那年,司马迁接替父亲司马谈做了太史令, 有机会阅读了大量国家藏书。
司马迁(BC145-BC90) 4、54岁那年,司马迁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史记》。
1.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 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历史。 2.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西汉末年 3、佛教是通过哪一途径传入中国的?
丝绸之路
看谁答得快!——佛教篇
1、对于佛教的传入,统治者是什么态度? 提倡和扶植
2、统治者为什么提倡和扶植佛教?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 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佛教的 教义在一些方面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 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三、历史巨著《史记》
名人信息卡 姓名:司马迁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汉武帝时期 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职业:史学家 成就:著《史记》
2020/3/7
1、10岁开始在父亲的影响下研读古书,爱好文史,学 习十分认真,。
2、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几次同汉武帝 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名胜古迹。
1.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 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2.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3、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2005年11月,中医药管理局向文化部报送了《中医药申报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草案》。该草案将中医理论、养生、 诊法、疗法、方剂、中药、针灸和民族医药(含藏医药和蒙医 药)八部分“打包”成一个项目,规模大、规格高。
•2006年,国家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 医药作为第九大类共9个项目列入名录。
5
一、造纸术的发明
名人信息卡 姓名:蔡伦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东汉时期 职业: 发明家 成就: 改进造纸术
论丛史出:
洗涤
浸灰水
“蔡伦,切字麻 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 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
A.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B.佛教的传播
C.基督教的传播
D.伊斯兰教的扩展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见贤思齐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 99年),李陵率五千步兵 与八万匈奴战于浚稽山, 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
。讨李汉陵武正的帝直罪大过怒不,,屈唯群、有臣司皆马声 迁为其百辩折护,不终挠激怒汉武
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
甲骨
青铜器
丝帛
竹 简
A 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 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 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 量使用.
东方朔向汉武帝上 奏本的情景
新 闻 速 读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 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 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 纸,也是目前世界上 发现最早的纸。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 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 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 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
名人信息卡 姓名:张仲景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 职业: 医学家 成就:著《伤寒杂病论》,
A.望、闻、问、切四诊法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
4、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
体通史是
A.《汉书》
B.《后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5、“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来源于我国本土宗教, 此宗教是
A.佛教 A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6、河南省的名胜古迹如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 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
看谁答得快!——佛教篇 3、结合当时社会情况,说说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
佛佛教教教义教提义倡,转使世轮其回得,到,宣统扬治人者的的今生提只倡要忍 受和苦扶难植,来,世加就之能得当到时幸动福荡。当不时安正的处于社西会汉环末境年,, 政促治使腐人败,民社向会佛动荡教不寻安求,精佛教神如安一慰根浮,木这,推给动予处 在了水佛深教火热在之中中国的人传民播以。精神安慰,生存动力。
⑥打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