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学习重点】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直观利用朝代歌导入方法指导一: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1题的知识模块。
第1题知识模块相对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难度较大在认真阅读查找的基础上可采取边找边读方法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注意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来理清朝代更替。
方法指导二:第1题的知识模块较多且零碎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查找注意不要遗漏;第3题较为简单阅读即可找出答案。
注意答案完整性。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1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 2简述西晋(三国政权的演变) 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共27张PPT)

八王之乱
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影响:西晋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的人口迁徙 迁移时期:东汉末年、魏、晋时期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北方游牧民 族内迁
生活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征兵 派役,掠买人口 结果: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 西晋灭亡,北方政权十六国并立
当堂训练
1.西晋的建立者是 ( C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B ) A 魏、蜀、吴 B 蜀、魏、吴 C 吴、蜀、魏 D 蜀、吴、魏 3. 下列民族建立的政权在4世纪 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 ) A 氐族 B 羌族 C 羯族 D 鲜卑族
学习目标
1、了解及掌握西晋建立及统一全国的相 关史实。 2、了解八王之乱的影响及我国古代历史 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及北方 政权的更迭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一)西晋的建立
1、背景:
(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 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
(2)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 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 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复习
战役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公元200年
曹操和袁绍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特点
作用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 一北方的基础 奠定了三国鼎 立的基础
曹丕 220年
魏
刘备 221年
成都
洛阳
建业
孙权 222年
蜀
三国鼎立
吴
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是什么 时候结束的?之后我 国进入什么时期?
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建立、西晋的统一以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
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知道西晋的统治,会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能够结合地图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分析“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一时期在我国民族交融方面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历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教学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材;PPT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到了三国鼎立,请大家告诉我,三国是指哪三国?魏蜀吴三国三足鼎立,每一个国家都想吞并其他国家,统一全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魏蜀吴三国实力比较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异国有条件完成统一,魏国的大权逐渐被谁所控制?建立了什么国家?二、新课(一)西晋的建立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总结一下西晋是怎么一步步统一全国的?263年魏灭蜀,266年西晋建国,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尽归司马氏2.哪位同学再来归纳一下西晋如何统一全国的?3.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西晋建立等信息有一句话是来形容西晋,“其兴也勃焉,其忘也忽焉”,意思是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
4.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西晋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西晋统治者的生活状况,结合我们的课本相关时事,同学们总结一下西晋衰亡的原因。
统治集团奢侈腐败5.我们知道了西晋统治集团在生活上的腐败,他们的腐败还表现在对内迁各族人民的压迫,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西晋统治者是怎么压迫内迁少数民族的?6.从这一段话里,我们可以概括西晋第二个衰亡的原因民族矛盾7.因为西晋对内迁少数民族人民的压迫,一些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起兵反晋,西晋外乱,而西晋朝廷外乱的出现,是因为内乱的兴起,请同学们找出西晋有什么内乱?八王之乱8.八王之乱是谁在位时期发生的?晋惠帝9.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八王之乱的根源在哪?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目标 No
Image
1.了解西晋建立及统一的基本史事,掌握这一时期历史发展 的基本脉络; (时空观念) 2.知道八王之乱爆发的背景和影响,并能够从内外角度认识 西晋速亡的原因;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基本史事,知道不同民族有 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同时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 关系的重要性。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材P99
石崇、王恺斗富
【材料研读】西晋人鲁褒作《钱 神论》讥讽道:“(钱)无德而尊, 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 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 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晋书•鲁褒传》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1. 西晋的统治:
(2)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诸 王势力日益强大;
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 实行过分封制?
“慕容 ,字弈洛瑰,昌 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 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 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 ——《晋书·慕容廆载记》
课堂小结
西 晋
西晋的建立
的
与统一
短
暂
统 一 和
八王之乱与 西晋灭亡
北
方
各
族
的 内
北方各族的
迁
内迁
建立
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 定都洛阳。
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 八王之乱:
(1)时期:晋惠帝时期 (2)目的:为了争夺中央政权 (3)影响:
①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人民 饱受痛苦; ②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 逃离,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 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③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 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八王之永乱嘉南渡 中原汉族迁往南方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

看看:
八王之 乱的地区。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3.八王之乱的影响 (1)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 (2)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 徙高潮。
(3)造成西晋短期统一的原因:阶级矛盾尖锐,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严重,八王之乱削弱了统治力量。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课 件(24 张)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6.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 主动认同中原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 政治、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 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这些少数民 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 明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是炎黄 子孙。我们同出华夏文明,我们血脉相 连,我们是一家人。
五 胡 内 迁
十六国 (前秦)
1.魏、蜀、吴三国灭亡的先后顺 序是( ) A.蜀、吴、魏 B.魏、蜀、吴 C.吴、蜀、魏 D.蜀、魏、吴
2.西晋第一个皇帝是( A.司马懿 B.司马师 C.司马昭 D.司马炎
)
3.下列哪些内容能体现出西晋的历史状况 ( )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②短期统一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交织在一起 ④被农民起义推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鲜 卑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 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劫掠 鲜卑 匈奴 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 羌 羯 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 氐 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4.西晋的灭亡 316年,匈奴灭亡西晋
西晋的短暂统一
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 很短的时间?
西晋(266—316)速亡原因: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战役 公元200年 公元208年 时间 作战双方 曹操和袁绍 曹军和孙刘联军 结果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特点 奠定了曹操统 奠定了三国鼎立 作用 一北方的基础 的基础
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定都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222年 229年
3.前秦统一北方 4世纪后期,由氐族建立; 苻坚 措施:任用王猛为相;整顿 前秦是哪个民族于何时建 吏治,厉行法治, 立的? 加强集权,招抚 谁领导前秦走向富强,并 流民,减赋禁奢; 统一了北方? 大力兴办学校, 统治者采取什么治理前秦? 提倡儒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

蜀 吴 280年
统一全国
266年,司马炎称帝,是为 晋武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西晋 “三国尽归司马氏”
263年,司马昭灭蜀汉, 刘禅被送至洛阳,封“安 乐公”。(乐不思蜀)
280年,晋灭吴, 三国鼎立局面结 束, 西晋统一。
阅读地图及史料,思考西晋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意义: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再次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下来, 有利于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问政西晋
①西晋统治阶层竞相奢侈,生活腐化。 ②社会风气败坏,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③分封诸侯导致诸侯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 ④晋惠帝昏庸无能。 ⑤统治腐朽、民族矛盾突出。
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概括“八王之乱”的影响。
1、严重削弱了西晋国 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 的转折点。 2、中原人口锐减,大 量人口逃往南方,形成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 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3.南方出现成汉政权, 成为统一王朝分裂的开 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材料二 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钱能够推开富贵官 宦之家的朱门和宫廷)。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 钱而已!” 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 “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词。
赤壁之战 局面形成 魏灭蜀 西晋建立
208年 229年 263年 2一全国
280年
4
听文物讲故事
“归义侯”金印:方寸之间见证融合时代
5
“孔方兄”的来历
凡今之人,惟钱而已!……(钱)
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东吴·大泉五千铜钱 西晋时多用三国时所铸旧钱,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266年由司马炎建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291年,西晋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
316年,西晋被一支来自北方的民族匈奴所灭。
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进入黄河流域,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内容,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西晋和五胡内迁的历史事件距离今天较远,学生可能对这些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影响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西晋的统一和灭亡的过程,理解五胡内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灭亡的过程,五胡内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教学难点:对西晋和五胡内迁的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教学PPT。
学生准备笔记本,做好上课的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短暂的统一王朝吗?它是由谁建立的?又为什么迅速灭亡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西晋的统一和灭亡的过程,五胡内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同学们,你们认为西晋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五胡内迁对我国北方地区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