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侧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共13张PPT)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共13张PPT)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影响:虽然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客观上却将
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 技、文化得到迅速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 会进步,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对后世经济、政治、文化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堂小结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 各族的内迁
随堂练习1
➢合作探究: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1)原因: 一方面,西晋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对发展社会经济不够重
视,人祸天灾下,中原人民无法生存,于是开始向南迁徙。
另一方面,为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持续十几年,严重破坏社 会生产。与此同时,西北各族人民为了反抗西晋汉族统治者的 民族奴役和剥削政策,不断起兵反抗,战争连绵不断。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统治阶层昏庸腐朽; 贵族与大臣道德沦丧,唯利是图,贪图享乐。
二、八王之乱
➢ 阅读教材第99页的内容,指出为了巩固统治,西晋初年,晋武帝采取的措施。
大封同姓诸王(分封制)。 ➢ 分封诸王有什么权力?
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 分封诸王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
D
随堂练习2
A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产生了什么影响?
(1)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 转折点。 (3)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南迁,出现我 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合作探究: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如此短暂?
(1)晋武帝大封皇族,使封王掌握大量实权,造成了封王专权、中 央统治不力的严重政治后果,这是导致社会腐败、战乱发生的祸 根,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原因之一。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课件(共31张PPT)(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课件(共31张PPT)(共31张PPT)

222年,孙权称 王,国号吴,定 都建业。
三国后期魏国日益增强,吴蜀日益衰落
魏国大规模的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 吴蜀两国所占地区都比中原地区开发完,生产技术也比较落 后,经济上赶不上中原地区;吴国在孙权死后,政治局面动 荡不安,赋税徭役繁重,刑罚严酷,人民不断起义反抗;蜀 国连年功魏,加重人民的负担,诸葛亮死后,以刘禅为首的 统治集团日益腐朽,阶级矛盾激化.
鲜卑 鲜卑 匈奴 羯(jié)
羌(qiāng)
氐(dī)
匈奴
鲜卑 羌
民族融合 文化融合
鲜卑 匈奴 羯
三国后期至西晋 初年,关中地区 百万人口中,汉 族与少数民族人 口各占一半 内迁的少数民族 匈奴、鲜卑、羯、 氐、羌被称为 “五胡”

观察此时黄河流域 的人口构成?
四、十六国和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今天,我们身边有没有人口流 动现象?这些人口流动对经济发 展有什么作用?
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炎自立为 帝,国号晋,定都洛阳
西晋短暂统 一
西晋统一全国: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背景:封王掌握实权,皇帝昏庸,朝政腐败
课 堂 263年,,司
马昭利用蜀国
内部混乱的机 会,派三路大
军攻蜀。后主
刘禅出降,蜀 亡。
266年,司马炎废魏帝, 自称皇帝,建立西晋。
西晋 280 年,晋灭吴, 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西晋统一
司马炎
合作探究
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 力充足,逐渐超过了南方。 (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 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3)从客观上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 势和人民愿望。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36张PPT)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36张PPT)
公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 立为帝,史称晋武帝。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263年

266年
西
晋魏
280年

完成统一
阅读课本,西晋 如何完成统一大 业的?
263年,魏国灭蜀。 266年,西晋建立。 280年,西晋灭吴,
统一全国。
司马炎
西晋的兴亡
时间: 公元266年 人物: 司马炎(晋武帝) 都城: 洛阳 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
八王混北战方给民社族会迁造往成中巨原 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 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 饱受痛苦中。原“汉八族王迁之往乱江”南 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 落。
影响:
1.西晋从此衰落。
2.大量人口南迁,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
少数民族起兵反晋(西晋统治外部危机)
各族内迁以后, 与汉人杂处,晋统 治者强迫各族人民 纳租税,服劳役, 还掠卖少数民族人 为奴婢。因而各少 数民族对西晋统治 者“怨恨之气,毒 于骨髓”,反抗不 断地发生。
西晋初年,社会面貌如何?
“其兴也勃焉”!
他们的兴盛很迅速 势不可挡
材料一 (晋武)帝既平吴,颇事游宴,怠于政事,掖
庭殆将万人。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 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而 (皇)后父杨骏及弟(杨)珧YAO、(杨)济(外戚)始 用事,交通请谒,势倾内外。
————《资治通鉴.晋纪》
额。。。。。。。
P86 针对西晋“唯钱是图”的现状,时人鲁褒作 《钱神论》讽刺道:“……是故忿争辩讼非钱不胜, 怨仇嫌恨非钱不解……” “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 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 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为世神宝。亲 之如兄,字曰‘孔方’”。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6张PPT)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6张PPT)

【知识拓展】
“三国时期最强忍者”
司马懿,著名的士族。曹操开始起用他, 至曹丕时地位逐渐显要。明帝死后,年幼的 曹芳继位,司马懿为太尉,与曹爽共同辅政。 曹爽上表推举司马懿为太傅,将他架空。司 马懿表面称病,不预朝政,暗中却在布置力 量,伺机消灭曹爽集团。249年,司马懿乘机 在洛阳发动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
课堂小结
袁绍
东汉 末年 军阀 割据
曹操
孙刘 联军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 之战 — —为曹操 统一北方 奠定基础 (200年)
赤壁 之战 (208年)

三国鼎立 — 局面形成 (局部统一)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三国尽归司马氏”
3.西晋的统治
材料1: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 族的政策,…… 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 享乐。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政治上: 腐败奢侈,追求享乐
材料2:“麦芽洗锅”“白蜡作柴”“豪华布障”
材料3:“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 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 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 “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2.三国灭亡经过:
263年
魏国大将司马昭发动 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典故:乐不思蜀
263年,魏灭蜀。
2.三国灭亡经过:
263年
266年
西 晋
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
西晋 吴
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 炎接受魏元帝曹奂“禅 让”称帝,建国号为 “晋”,史称西晋。 (魏国灭亡)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1张PPT)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1张PPT)

一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三国尽归司马氏
263年 魏灭蜀
266年 司马炎建立西晋 定都洛阳
280年 西晋灭吴 统一了全国
西晋的短暂统治
266年 建立
建立51年 统一37年
280年 统一
316年 灭亡
西晋的统治为何如此短暂?
西晋的短暂统治
材料研读: 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
身。西晋王朝制定了一些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 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这些大地主、大贵 族治国上往往缺乏雄才大略,而多是处处维护自 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 享乐
是( A )
A.唯利是图,生活腐化 B.贵族当权,轻视功名
C.注重门弟,鄙视富贵 D.能力至上,不计名利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三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民族: 氐、羌、羯、鲜卑、
匈奴
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
内迁状况:
鲜卑→ 辽宁 陕西及河套地区
匈奴→ 山西一带
羯 → 山西一带 羌、氐→ 陕西关中
三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胡床 椅子
方凳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前秦统一北方
时间:4世纪后期
人物:苻坚、王猛 措施:政治上,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经济上,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文化上,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西晋(266—316,)速亡原因: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课堂小结
说一说,西晋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
政策上:优待大地主、大贵族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课件ppt

222年,孙权称 王,国号吴,定 都建业。
三国实力比较表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中哪一国最有条件完成统一?
263年,魏国灭蜀汉
三国尽归司马氏 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
司马炎
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 统一全国
匈奴、鲜卑、羯、氐、羌
迁移后的生活状况 ①内迁各族大都仰慕汉族文明。 ②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对汉 族产生了影响。 ③各族的生产技术和经济相互 影响。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畜 牧业经验和技术,少数民族也 逐渐学会农业生产技术。
5 4 3
2
1
鲜卑
羌 氐
匈奴 羯
2、“十六国”的出现:
一些少数民族首领 乘机起兵反晋。西晋 灭亡后,北方建立了 许多政权,历史上把 北方的15个政权和 西南的成汉,总称为 “十六国”。
西晋的建立 266年,司
马炎自立为帝, 改国号为晋,以 洛阳为都,史称 西晋。司马炎是 为晋武帝。
统一:

280年,西

晋灭吴,统
一了全国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
合作交流

崇拜金钱, 社会腐败
西晋社会统治阶层 政治上昏庸腐朽, 生活上极为腐化。
八王之乱西晋衰
诸争 王夺 势中 力央 强政 大权
二、八王之乱
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且派遣诸王据守州郡 重镇——诸王手握重兵 且掌管民事,势力强大 。
1.背景: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 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 役等暴政激起内迁各族人
2.爆发: 民强烈反抗,起兵反晋。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其在位间,手 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 ,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共18张PPT)

生活习俗 双向互鉴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地现牛羊。
胡 床
椅 子


内蒙古和林格尔 北魏墓壁画摹本
课堂小结
魏 蜀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1.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2.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3.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 ,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40里的步障 ,石崇就用织锦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 )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4.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 )
A.晋武帝封王
B.“八王之乱”
C.“五胡”内迁 D.匈奴起兵攻晋
5.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
6.西晋第一个皇帝是(

A.司马懿 B.司马师 C.司马昭 D.司马炎
7.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 )
苻坚是如何治理前秦的?
自主学人习教版6 七年级上册 观察《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阅读右侧的文字。概括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路线和分布。尤其注意迁入山西一带的少数 民族有哪些?
陕西 河套
辽宁 山西
民族交融 多元一体
蒙古 山西
陕西 关中
阅读下方三幅图片及P88页阅读相关史事,
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兴亡
1、建立:266年,司马炎 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统一:280年,西晋灭 吴,统一了全国。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3张PPT)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3张PPT)

5.内迁人数: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 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十六国时期 民族融合不断加深
◆北方各族内迁给带来了哪些社会变化?
自丧乱以来六十余年,苍生殄灭,百不遗一,河洛丘虚,函夏萧条……
——《晋书》
4世纪后期,前秦逐渐强盛,苻坚时统一了黄河流域。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 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使得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事。——《晋书·食货志》
太康之治
1.三国归晋——西晋的统一
(1).背景:
①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②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 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三国归晋
魏 220年 蜀 221年 吴 222年-229年
这些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地区后的生活和以前相比的确安定了许多,但当时整 个中原地区剑拔弩张,政权的更替会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西晋时期
从三国鼎立到西晋一统
1.建国:时间:266年

君主:司马炎 都城:洛阳
263年 魏灭蜀
280年 西晋灭吴
2.统一:280年统一全国
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
266年司马炎篡权建立晋朝 263年魏灭蜀
280年西晋灭吴
266年西晋建立(洛阳)--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晋
三国尽归司马氏
2.建立:(重点)
(1)时间:公元266年
(2)建立者: 司马炎(晋武帝)
(3)都城:洛阳
3、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王猛
氐族的贵族深受汉族文明的影响,皇帝苻坚任用汉 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 、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等。
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谢谢!
如何学好中学历史?
万能答题模板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 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 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 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晋武帝
3.西晋的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称皇帝,建 立晋朝,史称西晋
280年,晋灭 吴,三国鼎 立局面结束
统一至灭亡:36年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十七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
1. 背景: 263年,司马昭出兵,魏灭蜀。
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 皇帝。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 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司马懿
2.建立: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3.主要地点:洛阳一带
4.影响 1)“八王之乱”历时十六 年,西晋从此衰落。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 纷逃离,其中往南方的即数以十 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第 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





《牛 敕羊 勒 歌 》
笼阴
天盖山 苍四下 苍野
敕 勒 川



2)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 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 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 劳动力的投入等; ②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 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③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 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④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
4)作用、影响类 1、设问方式
①限定性地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 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②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需要一分为二的回答积极,消极影响 和消极作用或积极作用)。
2、答题模板
1)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①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②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新的经济理论、经济 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的经济交流、 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③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和占领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 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 ④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 师影响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
266年
280年
316年
想一想: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反 晋 起 义 分 布
二、八王之乱
1. 背景:
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且派遣
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手握 重兵且掌管民事,势力强大。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 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等暴政激起内 迁各族人民强烈反抗,起兵反晋。
2.爆发: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其在位间,手握重兵的八个封 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 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
常见主观题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 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 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 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4 “十六国”的出现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 ,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 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 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 重的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前秦的统治:4世纪后期,氐 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 ,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 原是鲜卑语,后译成 汉语,广为流传。
上方的歌曲反映了什么?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内迁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2 路线 1)西北的羌族和氐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3)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 结果: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