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共30张PPT)

书写、绘画、印刷、包装、剪纸、纸巾……
互动探究(一)造纸术的发明
你知道再生纸吗?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环保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 850公斤,节省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26棵3~4年的树木),节省化 工原料300公斤,节煤1.2吨,节电600度;并可减少大量的废弃物。
互动探究(二)张仲景和华佗
“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
华佗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
(sàn)。他让患者和酒服下麻沸散,使患者失去知觉,再剖腹开腔、割疡洗
腐,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华佗首创用全身麻
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
互动探究(二)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
大家好,欢迎来到两汉文化展的医学展厅。我是华佗, 曾经替关羽刮骨疗毒。我擅长外科手术,为减轻手术过程 中病人的痛苦发明了“麻沸散”,可谓是医者父母心的有 力体现。在行医过程中,我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编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对后世影响深远。除此之外 我还创造了“五禽戏”。由于我医术高超,贡献巨大,后 世尊称我为“医圣” 。 找一找:有哪些错误?
意义: ①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②节约资源;
互动探究(二)张仲景和华佗
医圣张仲景
“医圣”的名称怎么会是华先生的呢?大家不要被华先生误导,听我慢慢道来。我 张仲景发明“饺子”救治百姓
张仲景不满官场的黑暗辞官回乡,返乡之时正值隆冬季节,他见 乃东汉末年张仲景,由于家乡传染病的流行死了很多人,我便决心钻研医术,救死扶
互动探究(二)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提倡养生之道,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剂“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
华 佗(东汉)
操“五禽戏”,以强 健身体。
华佗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
他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sàn)。他让患者和
酒服下麻沸散,使患者失去知觉,再剖腹开腔、割
疡洗腐,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 一月间康复。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 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2.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看谁答得快!——佛教篇 1、对于佛教的传入,统治者是什么态度? 提倡和扶植 2、统治者为什么提倡和扶植佛教?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 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佛教的 教义在一些方面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 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看谁答得快!——佛教篇
3、结合当时社会情况,说说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
三、历史巨著《史记》
名人信息卡
姓名:司马迁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 汉武帝时期
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职业: 史学家
成就: 著《史记》
1、10岁开始在父亲的影响下研读古书, 爱好文史,学习十分认真,。 2、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几 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名胜古迹。
3、38岁那年,司马迁接替父亲司马谈做了 太史令,有机会阅读了大量国家藏书。 4、54岁那年,司马迁完成了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史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共1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共16张PPT)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 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 帝上一奏本,这个奏本 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 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 月,那个累啊,真是难 以形容啊!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习目标: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2.掌握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 3.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4.了解道教和佛教的产生等基本史实。
蔡伦改进造纸术 1.原料: 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 2.如何将这些原料变成纸?
洗涤
切麻
浸灰水
⑥打浆 ④蒸煮 ⑦抄纸 ⑧ 晒 纸
⑨揭纸
⑤舂(chōng)捣
4.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 伟大贡献之一。
二.张仲景和华佗 (一)张仲景 ——“医圣” 1.生活时期:东汉末年
3.体例: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内容: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 5.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从司马迁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精神? 正直不屈、 百折不挠 敢于直言、 不畏权贵
四.道教与佛教 (一)道教的兴起
1.时间: 东汉末年
道教圣地——青城山
2.创立: 张角 创立 太平道 ,尊奉 黄帝和老子 。 张陵 创立 五斗米道 。 变式 训 练 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道教
(二)佛教的兴起 1.时间: 公元前6世纪
2.地点: 印度 3.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4.教义: 消灭欲望 众生平等 变式 训 练
1.张骞通西域 _____以后,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 东汉明帝时 _____时,佛教逐步在社会传播开来。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 院白马寺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讲义-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讲义-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编版

初中历史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精讲一、造纸术的发明1. 纸发明原因:竹简分量很重,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却受到限制。

2. 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3.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蔡伦【东汉】4. 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材料研读:《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查查看,元兴元年是公元哪一年?明确:公元105年。

二、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1. 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 华佗(神医):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够实施外科手术。

他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三、史学:历史巨著《史记》1. 作者:司马迁2. 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 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西汉)5. 评价《史记》:(1)史学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2)文学成就:《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材料研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明确: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却像鸿毛一样轻。

这句话揭示了司马迁较为进步的生死观,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强调了应该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思想观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史学馆 司马迁著《史记》


道教兴起

宗教馆
佛教传入
基础巩固练
1.下图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 )
A.造纸 C.纺织
B.炼铁 D.制瓷
返回
2.《后汉书》记载:“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 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材料反映的 是( )C A.最早的汉字出现 B.纸完全取代简帛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纸在东汉时出现
看图思考:纸发明之前,这些材料有何缺点?
书写不便 笨重昂贵 使用不便 不易推广
材料: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

,也是
材料:“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

。元兴元年,奏
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
。”
——范晔的《后汉书》
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作了哪些改进工作?这种纸有何优点?
返回
3.[2021·湘潭]汉代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到
“治未病”理论的医学著作是( A )
A.《伤寒杂病论》
B.《史记》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返回
4.练习“五禽戏”可以起到一定的康复医疗、防疫袪病、
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创编“五禽戏”的名医是( B )
A.张仲景
B.华佗
C.司马迁
D.扁鹊
创编“五禽戏”。
识古论今
韩医申遗
韩 国将一本问世400周年的韩医学圣典《东医宝鉴》作为引子,提出“中医申
保护中国文化遗产 遗”。然,《东医宝鉴》的内容多取自中医,如《伤寒论》等撰集而成,是受
中国道家影响颇深的一部医典。韩国申遗招数百出,甚至把中国的神农氏、李 时珍变成高丽人。他们称自己发明的针灸。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集资料,坚忍不拔,奋笔疾书
2、《史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实事求是。如:肯定陈胜、吴广起义,指斥暴君、酷 吏,大胆评论汉武帝的功过等。
3、鲁迅先生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你怎样看待这句话呢?
即是史学巨著(纪传体史书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四 道教和佛教
阅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并思考封建统治阶级为什么 总是积极提倡和扶持佛教和道教?
二张仲景和华佗
1 医圣——张仲景
_东__汉__末__年_著名的医学家。著有《_伤__寒_杂__病__论,》全面
阐述了_中__医_理__论__和__治__病_原__则_ ,奠定了我国中医治
疗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__“_医__圣__”_。
二张仲景和华佗
2 神医—华 佗
__东_汉__末__年_著名的医学家。擅长 __针__灸____和_外__科__手_术__;制成全身 麻醉药剂__“麻__沸__散__”,是世界医学 史上的创举。 ;创编_“_五__禽__戏_”_ 。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东方朔上书汉武帝
西汉时有一位叫东方朔的大文学 家,此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了一 奏本,这个奏本用了三千竹简, 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上图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个 问题什么时候得到解决?
一 造纸术的发明
教别 发源地 时间 信仰对象 宗教场所 教 义
佛教 印度 西汉末年 佛
寺院 转世投胎,忍受苦难 虔诚信佛,来世幸福
道教
中国 东汉时期 神仙
道观
修身养性,炼制丹药 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原因: ①佛教和道教的基本教义。 ② 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共17张PPT)

1、发展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2、总结疾病症候 3、提出对症下药 4、提出“治未病”
2、华佗:
(1)时代: 东汉末年 (2)地位: 医学家 (3)贡献: 1、针灸
2、汤药 3、外科手术 4、麻沸散 5、五禽戏
新课讲解
作者: 司马迁 时代:
三、历史巨著《史记》
西汉汉武帝时期
地位: 史学家 成就: 纪传体通史《史记》
课后活动3 东汉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 《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 隐恶,故谓之实录”。
请解释一下这段话的意思。
直:直书其事。核:翔实准确。虚美:指美化统治 者。隐恶:指隐瞒统治者的恶行。 大意是说,司马迁忠实地直书史实,记述历史事件 翔实准确,不虚构统治者的善事,不隐瞒统治者的 恶行,被誉为“实录”。 这几句高度评价了司马迁和《史记》。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我 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道 教 太 上 老 君 像
佛 祖 释 迦 牟 尼 像
材料分析 通过以下图片和材料,思考佛教传入的影响。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
敦煌莫高窟 《西游记》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 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欧洲
公元12世纪 公元4世纪
阿拉伯国家
公元8世纪
朝鲜 日本
公元7世纪
公元16世纪
美洲
非 洲
公元12世纪
公元19世纪
大洋洲
汉纸出土地点
公元4世纪
造纸术传播的时间
造纸术传播路线示意图
新课讲解
1、张仲景:
二、张仲景和华佗
(1)时代: 东汉末年
(2)地位: 医学家 (3)贡献: 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部编版)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部编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主要介绍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

两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课外知识面较广,对历史学习有较大的兴趣,且他们好奇心强,尤其对生动、形象的知识感兴趣,会比较关注课程的趣味性。

但由于他们刚接触历史这一科目不久,历史时空观念、历史思维能力会比较欠缺。

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视频、图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储备,在讲课过程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思维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爱表达的习惯,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教学目标】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比较“蔡侯纸”和以前的书写材料,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2.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

3.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4.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科技与文化的兴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

【教学方法】:五步六学,同桌互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学)视频导入播放观看视频《螺丝历史-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片段,教师引导: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纸”今天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相信学完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5 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
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问题激趣。

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仔细阅读教材,做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
注重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可以用百家讲坛、颁奖典礼等形式从科技领域、时期、人物、成就方面列表展示。

方法指导四:
歌谣记忆历史:
西汉发明造纸术,
东汉蔡伦又改进。

质优价廉宜推广,
文明传播世界行,
东汉末年张仲景,
出书《伤寒杂病论》。

外科祖师是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立根基。

司马迁著《史记》,
记录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
文笔简洁是范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

“纸”广泛应
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张仲景与华佗
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知识模块三历史巨著《史记》
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

4.简述《史记》的作者、内容、地位。

作者:司马迁。

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著作。

5.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一书?对照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原因:(1) 汉武帝时文化得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
(3) 司马迁个人因素,他阅读了大量史书,也到过很多地方进行游历,且刻苦写作,忍辱负重。

态度: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逃避。

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知识模块四道教和佛教
自主阅读课本P71内容,完成第6题。

6.为什么佛教和道教都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它们分别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文学、艺术方面)?
佛教宣扬忍苦受难、寄希望于来世,客观上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统治阶级把它作为愚民的一种手段。

对建筑的影响:佛教寺院、佛塔很常见。

对雕塑的影响:开凿石窟,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内雕刻有佛像等。

此外还带来文字词语的变化,如借花献佛、当头棒喝、涅槃、无常等等。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 .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 .西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造纸术和医学)。

2.我国西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们怎样的精神?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 .图中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纸,它出现于( B )
A.秦朝
B.西汉前期
C.西汉后期
D.东汉
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 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 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乃造意( 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文中记载的是下列哪一人物改进的( C )
A.杜诗
B.华佗
C.蔡伦D •张仲景
3.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A )
A.造纸术B .地动仪
C.《九章算术》D .《伤寒杂病论》
4.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会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

世界上最早在外科手术中使用全身麻醉的人是( D )
A.黄帝B .炎帝
C.张仲景D .华佗
5.我国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人用禽流感疫苗”。

你知道我国东汉末年为防治传染病而写成《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C )
A.扁鹊B •华佗
C.张仲景D .蔡伦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仲景
(1)材料一反映了哪位医学家的什么成就?除此之外,该医学家还有哪些医学成就?华佗编成的“五禽戏”;创始了麻醉药剂“麻沸散”。

(2)材料二这句话是张仲景哪本著作的宗旨?该书在中国医学史上有何地位?
《伤寒杂病论》;这部书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对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有指导意义。

(3)两位医学家都生活于哪一时代?两人分别获得了什么称谓?东汉时期;华佗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叙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
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历代史作者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至极则也。


材料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材料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1)材料一中司马迁所创的“全史”的名称是什么?这部书采用了什么写作体例?《史记》;纪传体。

(2)材料二中“通古今之变”中的“古”“今”分别指何时?“古”指远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今”指汉武帝时期。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这句话的?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与《离骚》在文学上地位相同等。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医学
两汉科技文化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历史巨著《史记》
文化
道教与佛教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