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七年级上册 学习资料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目标本教案旨在全面覆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通过课文的阅读,学生将提高对语言理解和词汇积累的能力。

2. 语言运用:通过有针对性的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法和语言表达方式。

3. 写作技巧:通过写作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 文学欣赏: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组织课堂讲解:教师将通过讲解课文和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合作完成语言运用和写作练,促进彼此研究和交流。

3. 课外阅读:建议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扩大知识面和阅读能力。

4. 评价反馈:教师将定期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提高研究效果。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们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 课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文和练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2. 板书:教师将通过板书方式呈现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多媒体教具:教师将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安排本教案将根据学校的课程表和学生的研究进度进行教学安排,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计划。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学生将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培养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为未来的研究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的简要概述,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8篇

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8篇

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8篇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教材解读:《白鹅》是著名漫画家,作家丰子恺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片佳作。

作者描绘了一只白鹅,从刚抱回家开始,就给人留下了性格高傲的印象,继而又通过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

文章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设计理念:努力做到“求真、求实、倡简”,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融合,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体会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并重视语文实践应用,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

充分发挥“导”与“学”的功能,让学生在师生共建的自主、互动的情景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3、学习抓住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4、学习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时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直奔重点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大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白鹅的特点,真的不错。

其实,文中有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白鹅是一个怎样的动物,你知道诗哪句话吗3、学生交流。

引出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指名读,齐读。

(板书:高傲)4、体会过渡段的作用(1)白鹅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白鹅的高傲,要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板书:叫声,步态,吃相)(2)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情大家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

(3)小结:这是个过渡句,不经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还引出了下文“鹅的叫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表达自然,条理清楚。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初一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二、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三、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

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四、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

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

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藐(miao)、项为之强、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三)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五)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五篇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五篇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五篇设计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黄河颂》教案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

教学难点:把握诗文的基调,加强对诗歌的朗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XX省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XX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XX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创作背景《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 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三.解题: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四.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人教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人教版

总复习复习提要:1、语言积累和运用2、现代文阅读3、文言文、古诗词阅读重点:1、注意辨字型、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言文重在朗读、背诵。

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

难点:1、关键词语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理解诗歌的意境。

关键:熟练掌握各课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了解一些著名的作家作品。

复习平时积累的词语,学会运用。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文言文、古诗词要重视朗读背诵,理解大意。

复习内容:一、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学过的生字词要抄写几遍,掌握正确的读音和拼写规则,特别注意平常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1、注意汉字的字型特点,特别注意形似字的写法,学会改正常见错别字。

⑴要辨识同音字,不写别字。

如“克”“刻”⑵要辨别形声字,不写错别字。

如“躁”“澡”“燥”⑶要辨别形似字,不加减笔画。

如“拆”“析”“折”⑷要辨别字义辨字形。

如“必须”“必需”。

2、要掌握生字词的词义。

学会解释词语。

⑴用定义法,就是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词语。

如:琥珀,就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⑵描述法,就是把词的含义作一番描写、叙述。

如:流逝,就是像流水一般迅速消失;⑶字义分析法,就是从分析字义着手,把各个字义总括起来,说明某个词的意义。

如:哀鸣,悲哀地呼叫;⑷同义互注法,就是当我们解释某个词语时,运用与它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注释。

如:寥落,稀少或冷落。

二、熟练运用学过的生字词要在理解生字词词义的基础上,掌握它们的用法。

要懂得词语搭配的习惯用法,要通过大量阅读,形成语感。

要学会品味词语。

⑴用替换法,即假设用另外的词语替换课文中的词语,通过替换前后比较,品味用词的精细。

如“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紫藤萝瀑布》)如果换成“映衬”好不好?显然,用“挑逗”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优秀8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优秀8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优秀8篇)篇一: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

3、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点】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欣悦之情。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二)初读,寻月之迹1、[引导]: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散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并做好提要。

[归纳明确]:孩子们在中秋月夜寻找月迹。

2、[引导]: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要求]:提炼并圈划文章相关信息。

[归纳明确]: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三)品读,赏月之美1、[引导]:我们先看到镜中月。

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要求]:齐读,任选角度,展开讨论。

(交流后,ppt呈现旁批范例)[归纳明确]: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

“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引导]: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要求]:自由散读,圈划批注,并交流。

[归纳明确]:(1)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

“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

(2)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地惹人怜惜。

(四)再读,探月之喻1、[引导]: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

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

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要求]:深入思考。

[归纳明确]:月亮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的象征。

美好无处不在。

2、[引导]:让我们带着对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概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包含了丰富的课文和相关的研究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着初中阶段的语文研究目标,涵盖了识字、阅读、写作、听说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将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并且了解一些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知识。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学生应该能够:- 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句子及语篇的基本意思;- 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写作;- 培养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概述本教学大纲按章节划分,每章节包含以下教学内容:- 课文内容及主要语言点;- 课后练和作业;- 补充阅读材料;- 扩展研究资源。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每个课文的词汇、句子和篇章的主要意思;- 能够朗读和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写作任务;- 培养学生的阅读惯和阅读兴趣。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概述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讲解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语言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练法:通过课堂练和作业,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和资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计划安排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的教学进度安排,每周授课3节课,每节课45分钟,共计12周完成全册教学。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对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掌握程度,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课堂练和作业成绩;- 课后小测验;- 阅读理解和写作作品评分。

教学评估标准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我们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子和篇章;-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写作;-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 语文新学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3(5篇)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 语文新学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3(5篇)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语文新学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3(5篇)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语文新学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3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培养学生不屈不挠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难点: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叫贾平凹,凹这个字在普通话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

来,一齐读他的名字。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太阳路》。

今天再来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树。

二、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伫(zhù)孱(càn)嵬(wéi)懊丧(ào)执着(zhuó)矜持(jīn)猥(wéi)琐(1)伫立:长久地站立。

(2)生灵:生命。

(3)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4)矜持:拘谨,拘束。

(5)去远足:清明节前后去郊区三步走。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7)楚楚:较弱柔美。

(8)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9)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0)烧:形容外表光亮。

这里用来形容桃花开得旺,开得艳。

(二)简介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