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传原文加翻译
陈平任相文言文翻译

汉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临朝。
时,吕后欲立诸吕为王,以巩固吕氏之权。
乃召丞相陈平,谋曰:“吾欲立诸吕为王,以安社稷,何如?”陈平对曰:“臣闻‘天命无常,唯有德者居之’。
今陛下新立,百姓未安,四方未定,若骤立诸吕为王,恐生变乱,非国家之福也。
臣以为宜徐图之,待陛下德政隆盛,天下归心,然后徐行其事,不晚也。
”吕后不悦,曰:“吾意已决,君勿多言。
君为相,当辅佐我,使我诸吕为王,有何不可?”陈平顿首曰:“臣不敢逆后命,然亦不敢从。
臣以为,陛下若强行此举,恐后患无穷。
臣有一策,或可免祸。
”吕后问:“何策?”陈平曰:“臣闻齐王刘肥,乃高祖长子,有天下之半,威望素著。
若陛下以齐王为尊,封其为王,使齐王有功于朝廷,自当感戴圣恩,效忠于国。
如此,则诸吕之势自消,陛下之权亦固。
”吕后曰:“善!吾听君言,封齐王刘肥为王。
”于是,陈平遣使至齐,封刘肥为王。
刘肥感念吕后之恩,遂发兵助汉,讨伐叛臣。
吕后闻之,大喜,乃拜陈平为相国,以辅佐朝政。
陈平既为相国,深谋远虑,举措得宜。
时,匈奴犯边,陈平与太尉周勃共谋,以和亲之策,使匈奴退兵。
又,齐王刘肥有异心,陈平设计,使刘肥自废王位,以安汉室。
陈平为相,务实而不务虚,勤勉而不懈怠。
每有政事,必先谋而后行,故能安邦定国,百姓安居乐业。
然陈平深知,权势之争,险象环生,故行事谨慎,不轻信人言,不贪恋权位。
一日,陈平宴请群臣,酒后,有一人进言曰:“陈相国,您为相多年,功高盖世,为何不进位为帝,取代汉室?”陈平闻言,面色微变,徐徐答曰:“吾闻‘功高震主,身危难保’。
吾虽为相,然一心为国,岂敢有非分之想?吾之才,不足以取代汉室,且汉室基业,乃高祖所创,吾等子孙,岂可轻易更改?吾愿终身为相,辅佐陛下,以保国家社稷。
”那人默然退下,陈平则心有余悸。
自是以后,陈平更加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懈怠。
陈平任相,前后十数年,汉室安定,百姓安居。
陈平虽无赫赫战功,然其谋略深远,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后世之人,皆以陈平为贤相之典范,传颂其美名。
陈平章马文言文翻译

原文如下:陈平者,齐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善谋略。
秦时,诸侯并起,陈平遂弃儒从军,事魏王咎,为谋士。
及魏王败,平归汉王,汉王以为护军中尉。
汉王既得天下,陈平因言事于汉王,曰:“大王,天下初定,诸将皆争功,陛下宜分封诸将,以定其心。
”汉王曰:“善。
”乃封陈平为护军中尉,赐爵列侯。
其后,陈平以护军中尉之职,屡献奇策,多所辅助,使汉王得平天下。
一日,汉王与诸将宴饮,酒酣耳热,汉王曰:“吾所以能得天下者,皆赖诸将之力。
今吾欲分封诸将,使各守其地,以防不虞。
然诸将之中,有功者多,难以封赏。
子何以为计?”陈平对曰:“臣闻,王者不患无将,患无术。
臣请为陛下献一策,使诸将皆知其功,而又不敢争功,陛下何患乎无将?”汉王曰:“善,子为我行之。
”陈平乃请汉王以黄金百斤,遍赐诸将,曰:“吾闻诸侯皆好马,今赐诸将以金,令其自购马。
诸将既得金,必购马,马至,则知诸将皆欲得马,而陛下之赐,乃所以定其心也。
”汉王从之。
于是,诸将得金,皆购马。
马至,陈平乃使画工作马之图,令诸将各以马之形,自陈其功。
诸将各陈其功,陈平皆以马之图,照其所陈,一一核之。
于是,诸将皆知其功,而莫敢争。
陈平章马之策,使得汉王得以公平封赏诸将,稳定了军心,巩固了国家统治。
此策不仅显示了陈平的智谋,更彰显了他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翻译如下:陈平,齐国人。
年少时家境贫寒,喜爱读书,擅长谋略。
秦朝末年,诸侯并起,陈平遂弃文从武,投奔魏王咎,担任谋士。
魏王咎失败后,陈平归附汉王刘邦,刘邦任命他为护军中尉。
汉王刘邦得天下后,陈平献计献策,多次辅助刘邦,使汉朝得以平定天下。
一日,刘邦与诸将宴饮,酒至半酣,刘邦说:“我之所以能得天下,都是依靠诸将的力量。
现在我想分封诸将,让他们各自守护自己的封地,以防不测。
然而诸将中,有功者众多,难以一一封赏。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陈平回答说:“臣听说,王者不担心没有将领,而是担心没有好的策略。
臣请为陛下献一策,使诸将都知道自己的功绩,而又不敢争夺功名利禄,陛下何必担心没有将领呢?”刘邦说:“好,你就为我实施这个计策。
陈平传原文加翻译

陈平传原文加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有。
”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
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
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
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
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
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
愿以右丞相让勃。
”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
居顷之,孝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曰:“不知。
”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憎恶,恼恨?B.使平得宰天下?假使C.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感谢?D.勃功不如臣平?比得上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先妣抚之甚厚?B.陛下不知其驽下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肇锡余以嘉名D.里中社,平为宰?君家妇难为7、下列句子中,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C.渺渺兮予怀D.凌万顷之茫然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文帝初年,太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陈平传》逐句详解

首先,有一次丧事结束后,张负看到陈平干活很认真,就心有所属,跟随陈平去他家查看情况,发现陈平家虽然偏僻简陋,但是门口却有很多重要人物的马车车辙痕迹。所以张负便判断出,陈平家应该不简单。于是,便准备将自己的孙女嫁给陈平了。虽然张负回家后给自己的儿子张仲说这件事时,遭到了儿子的强烈反对,说陈平“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但张负却通过他的观察已经判断出陈平之后必会发达,便强行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陈平。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公平)!”
陈平通过娶张负的孙女作为跳板,从而鲤鱼跃龙门,为之后的大展宏图奠定了基石。并且陈平的名声和地位在之后也越来越高了,首先是当时的人在分食物的时候都要让陈平来主持:“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想想之前未娶张氏女的时候,陈平就是“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的废物,而之后则很快就成为了当地人信任和夸赞的对象。如此明显的差别,自然都能证明陈平娶张氏女的关键性。于是志得意满的陈平,便不由得发出了那句感慨:“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平两事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原文:西汉陈平,阳武户牖人。
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为宰。
”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也。
”平初事魏王咎,不用。
去事项王,得罪亡。
因魏无知见汉王,拜为都尉参乘,典护军。
周勃言于上曰:“臣闻平居家盗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又不容,亡归汉。
今大王令典护军,愿王察之。
”王让魏无知。
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大王所问者,行也。
今有尾生[注]之信,孝己之行,无益成败,大王何暇用之乎?”王拜平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由是六出奇计,佐高帝定天下,靖内难。
其计颇秘,人莫能知之。
或云如请伪游云梦,蹑足附耳语,反间疑楚君臣等是也。
后为右丞相。
尾生,事见信忍。
孝己,殷王中宗之子,事亲一夜五起。
《集览》载,平由是六出奇计:以金反间楚,一计也。
易馔享楚使,二也。
请伪游云梦,三也。
以女进单于解平城围,四也。
蹑足附耳,五也。
夜出女二千人,楚因击之,王得西遁,六也。
(《史记·陈丞相世家》)尾生:古代传说中战国时鲁国坚守信约的人。
尾生与女子约会于桥下,暴雨,女子未来,河水上涨仍不去,抱柱淹死。
见《庄子·盗跖》。
译文:西汉的陈平,是阳武郡户牖县人。
家里很穷,但他从小就喜欢读书。
村里举行社典,陈平是担任分肉的人,分配得很公平。
乡里管事的人说:“不错,姓陈的小子分得很好。
”陈平说:“唉,假使让我陈平治理天下,我也会像分肉一样做得很好。
”起初,陈平为魏王做事,魏王咎不重用他,离开了魏王跟随项羽,又因犯了罪跑掉。
他通过魏无知谒见汉王,被拜为都尉参乘、典护军。
周勃对汉王说:“我听说陈平在家时和嫂子私通,跑到魏,魏不容他,跑到楚又不被容纳,才跑到汉来。
现在大王让他做典护军,希望大王好好考察他。
”汉王因此责备魏无知。
魏无知说:“我所说的,是能力,而大王听说的,是品行。
现在如果有像尾生那样讲信用,像孝己那样有德行的人,但对您的事业的成败没有多大作用,大王何必去用他们呢?”汉王又任命陈平为护军中尉,各路将领都受他统辖,各个将领不敢再说什么了。
记汉代智囊陈平

记汉代智囊陈平—河北/士居开存楚汉之争,汉取胜,得益于刘邦的用人之道。
陈平三择其主而仕,归汉后,屡以奇计佐刘邦定天下,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
虽未列人汉初三杰,但其谋略思想不亚于张良。
及吕后时,不仅能在多事之秋自免于祸,而且计诛诸吕、迎立文帝,安定汉室,善始善终,太史公赞曰:“非智谋孰能当此者乎!”①一、违俗择婚,割肉言志陈平,阳武户墉乡(今河南兰考东北20里)人。
少时酷爱读书,喜黄帝、老子之术。
因家贫,与兄嫂同产,仅有薄田30亩。
其兄勤奋耕耘,供其游学读书。
陈平魁梧貌美.人言“家贫,怎么长得如此好?”其嫂妒恨他不事生产,愤而言道:“一肚子批糠,有小叔如此,不如无有。
”其兄闻之,竟逐其嫂而弃之。
陈平长至婚娶年龄,富者女子莫肯与者,贫者陈平亦不愿娶,因而迟迟未果。
恰值户墉乡有一富户张负,她有一孙女,五次出嫁都死了丈夫.人言克夫,无人敢要。
陈平却欲得之。
恰好邑中有大丧.陈平因家贫在丧家伴灵和料理杂事,早去晚归。
张负也至丧所,见陈平如此.很看重他。
她随陈平回家,但见陈平家居陋巷、破席为门;又见门外多长者车辙,料定他与长者往来.是个不寻常之人,张负归家与儿子商议,要把孙女许给陈平。
儿子愕然说:“陈平贫而不做事.全县人尽笑其所为,为何把孙女与他?”张负道:“此人岂会长久贫穷。
”于是作主把孙女嫁给他.又俗他钱米布帛、酒肉之资以备礼行聘和迎娶之用。
孙女临行又谆谆训戒:“勿以夫家贫而侍夫不恭.事兄如父,事嫂如母。
”陈平娶张氏女为妻.从此资用充裕.游道日广。
陈平破除忌讳,违俗择婚,正是看到了家庭是人生旅途中的重要基础和对建功立业的作用。
他能以超俗的魄力,做出常人难做之举.也正是其智所在一次陈平在里中主持祭社神,分肉食甚均.得到父老称赞。
陈平却唱然常叹日:“使平得宰夭一下.亦如是肉矣,(也象分肉这样公平)!”太史公道:陈平割肉姐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
二、三异其主,择善而从陈平于秦二世元纽(前2的年)到汉二生(前205年)两次出逃三异其主.表珑了他“可仕则仕,不可仕则去”的变通和择善而从立身扬名的志向。
陈平宰社文言文

陈平宰社文言文
陈平宰社
昔者,陈平为汉高祖相,以忠谋得宠,位至丞相。
然其子孙,多不肖,世衰而家道微。
至平孙平子,为人刻薄,好财利,不修德行。
一日,
平子与友人宴饮,醉后欲行不轨,友人不从,遂被平子杀害。
平子为
此事惶恐不安,遂宰其友人,以灭口。
后来,平子家道日衰,子孙皆
无后,家族绝迹。
解释:
陈平曾经是汉高祖的相国,因为他的忠诚和谋略而受到赏识,最终升
至丞相的地位。
然而,他的子孙大多不肖,家族逐渐衰落。
直到平孙
平子,他为人刻薄,贪图财利,不注重道德修养。
有一天,平子和朋
友喝醉了酒,想要做出不正当的行为,但朋友不从,于是平子杀害了他。
为了掩盖这件事,平子非常害怕,于是他杀害了朋友,以消除证人。
后来,平子的家族逐渐衰落,他的子孙没有后代,家族最终灭绝。
陈平

• 孝惠帝六年,相国曹参卒,以陈 死亡 平为左丞相。孝惠帝崩,吕太后 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 最终 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 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谥为 献侯。
以为:以之为,让他担任
战胜
• 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 克敌,非功而何?”平曰: 怎么 “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 “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 赏魏无知。其后常以护军中尉 总共 从攻陈豨及黥布。凡六出奇计, 有的 没有谁 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 秘,世莫能闻也。
克
•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能 够。” ②三纳之而未克。 完成;成功。 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攻克;战胜。 ④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克制; 约束。
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 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 离开 交往 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 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 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 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 兄弟 平乃去楚。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者效其忠 真实的
随意
讲信用
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 没有用来…的 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 果真,如果 诚臣计画有可采者,顾大王用 假使 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 请求辞官 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 道歉 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诸 将乃不敢复言。
《史记 . 陈丞相世家》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高 少时家贫,好读书。为人长美色。 称王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 攻占(攻城略地) 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 侍奉(吾得兄事之) 济。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 劝说 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 以之为 让 做 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弃之。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
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
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
皇帝,陈平本谋也。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
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
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
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
及诛诸吕,臣功亦不
如勃。
愿以右丞相让勃。
”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赐平金千斤,
益封三千户。
居顷之,孝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曰:“不知。
”汗出沾背,愧
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
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
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
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右
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
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
平专为一丞相。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憎恶,恼恨B.使平得宰天下假使
C.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感谢D.勃功不如臣平比得上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先妣抚之甚厚
B. 陛下不知其驽下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 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肇锡余以嘉名
D. 里中社,平为宰君家妇难为
7、下列句子中,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渺渺兮予怀 D.凌万顷之茫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文帝初年,太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理应知道宰相的职责。
D.周勃自愧不如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最终凭借实力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职位。
9、断句和翻译。
(9分)
(1)用“/ ”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3分)
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
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每小题3分)
(1)伯常耕田,纵平游学。
(2)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5、C(谢:婉言拒绝,推辞。
)
6、D (D项的两个“为”都是动词,“做,当”。
A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是代词,“她”。
B第一个“其”是代词,“我、我们”;第二个表选择。
C第一个“以”是动词,“认为”;第二个是介词,“把、用”。
)
7、C(谓语前置)
8、D (“陈平最终凭借实力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职位”不妥。
)
9、(3分)(1)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错一处扣0.5分。
)
翻译(6分)(1)陈伯平常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
(纵,听任、任凭;游学,外出求学;句意:各1分)
(2)(孝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一岁,一年;几何,多少;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宰相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
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
有田地三十亩,仅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
陈伯平常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
他的嫂子恼恨陈平不看顾家业,说:“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
”陈伯听到这些话,赶走了他的妻子并休了她。
乡里社日,陈平当主持,把肉分得很均匀。
父老乡亲们说:“陈家的孩子做主持很好啊!”陈平说:“唉呀,假使让我掌管天下,我也会像分肉这样啊!”
吕后立吕氏宗族的人为王,陈平假装顺从。
等到吕后去世,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终于诛灭了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即位,陈平是主要的策划者。
孝文帝即位后,他认为太尉周勃亲自率兵诛灭吕氏宗族,功劳多。
陈平想把尊位让给周勃,于是自称有病推辞。
孝文帝刚刚即位,感觉陈平病得奇怪,探问他。
陈平说:“高祖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陈平。
到诛灭吕氏宗族时,我的功劳也就不如周勃了。
我愿把右丞相的职位让给周勃。
”于是孝文帝就任命绛侯周勃当右丞相,位次列第一;陈平降职为左丞相,位次列第二。
赏赐陈平黄金千金,增加食邑三千户。
过了一段时间,孝文帝已经更加明了熟悉国家大事,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
”孝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
能回答。
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
陈平说:“有主管的人。
”皇上说:“主管的人是谁?”陈平说:“陛下如果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
”皇上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所主管的是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管理百官!陛下不认为我们能力低下,让我们担任宰相的职位。
宰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
”孝文帝这才称赞他答得好。
右丞相非常惭愧,出来后责备陈平说:“你平常怎么不告诉我如何回答(皇帝的话呢)!”陈平笑着说:“您身居相位,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况且陛下如果问起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也要勉强来对答吗?”这时绛侯知道自己的才能比陈平差远了。
过了一会时间,绛侯托病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陈平一人独任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