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离子渗入技术PIP

合集下载

PIP可控离子渗透技术简介

PIP可控离子渗透技术简介

可控离子渗入技术(PIP)技术简介一、技术介绍可控离子渗入技术(PIP)是一种复合表面技术。

其运用多种工艺方法将非金属元素和微量金属元素渗人到产品,在产品表面形成由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溶入氧的化合物晶格、金属元素的氮碳化合物以及氮在铁中的固溶体组成的可控的多层复合渗层,从而使产品整体内外同时形成防腐耐磨层。

二、技术特点:PIP可控离子渗入比现用技术领先一代,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金属表面耐磨性超强,于受热胀冷缩影响在热处理表面耐磨性是渗碳淬火工艺的2倍,是高频淬火的3倍。

⏹抗蚀性抗腐蚀性能是不锈钢的5倍,是镀铬的3倍。

几乎不变形的金属表面强化改性技术。

常规热处理由前后尺寸发生较大改变,影响尺寸精度,同时增加后续工序成本。

该工艺处理后零件尺寸保持与处理前一致,无变形。

三、本产品应用情况;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汽车齿轮、机械模具等耐磨耐腐等应用领域的产品。

导流器齿圈抽油杆气门冷挤压活塞加PIP表面处理工艺在冰箱压缩机活塞上应用之技术方案现在的压缩机活塞是采用粉末冶金加表面锰磷化制作冷挤压比之粉末冶金有如下优点:1.高强度,采用低碳合金钢成形(密度到7.6),零件表面更加致密。

粉末冶金的密度6.9是最好的。

冷挤压的零件的机体强度比非粉末冶金的提高70%。

2.成本低,成熟的冷挤压技术,一次成形,无须烧结,机械加工更加快捷3.表面处理更容易,无论采用何种表面处理,表面的粘合性更强4.高的耐磨性,可以做到全寿命PIP处理在冷挤压产品上有如下优势1.增加表面硬度和耐磨度,对相接触摩擦的零件有一定的亲和做用,减少相互的磨损,少量的氮原子渗入增加了表面硬度2.降低摩擦系数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降低20%3.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能4.在500度高温工作下表面无影响冷挤压工艺方案墩料——退火——磷皂化——挤压成型——机加工——表面PIP处理目前我们在机油泵齿轮、行星轮太阳轮、垫片衬、缸套套等产品上已经在应用,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机油泵齿轮在将噪音、提升扭矩、降摩擦、提高效率非常的好。

pip化学式

pip化学式

pip化学式一、PIP化学式的含义PIP(Perfluorinated Ionomer Polymer)化学式,全称全氟离子聚合物,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材料。

它的化学结构中包含全氟取代基团和离子基团,因此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和电绝缘性等特点。

二、PIP化学式的应用领域1.电子产品:PIP化学式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如平板显示器、触摸屏、电子器件等,作为封装材料、绝缘材料和涂层材料等。

2.半导体行业:PIP化学式可用于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和封装过程,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3.太阳能电池:PIP化学式可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4.医药领域:PIP化学式可用于医疗器械的制备,如血管支架、人工关节等,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

5.涂料行业:PIP化学式可用于涂料的制备,提高涂层的耐腐蚀、耐磨损、抗老化等性能。

三、PIP化学式的制备方法1.溶液聚合:将全氟单体和催化剂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制备PIP化学式。

2.悬浮聚合:将全氟单体和催化剂悬浮在溶剂中,通过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制备PIP化学式。

3.乳液聚合:将全氟单体和催化剂乳化在水中,通过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制备PIP化学式。

四、PIP化学式的前景与挑战1.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PIP化学式在电子、半导体、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挑战:制备PIP化学式的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同时环境友好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我国在PIP化学式研究的发展现状我国在PIP化学式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已成功研发出多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PIP产品。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PIP化学式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多优质高性能的材料。

总之,PIP化学式作为一种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离子渗氮原理(一)

离子渗氮原理(一)

离子渗氮原理(一)离子渗氮离子渗氮是一种表面处理技术,通过使金属材料暴露在含有氨气和离子的高温环境中,使氮原子渗透到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富氮化合物的薄层。

离子渗氮具有许多优点,如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

原理概述离子渗氮是基于氮的离子注入作用实现的。

氮气在高温下被折成离子,形成高能离子束,并通过加速器进行加速。

这些离子束被引导到预处理的材料表面,从而渗透到材料中。

渗氮过程离子渗氮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清洁表面:首先,需要确保金属表面干净无油污,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之前,使用特定的清洁剂进行清洗。

2.预处理:为了增加表面的吸附能力,常常需要进行一些预处理方法,如机械抛光、化学活化等。

3.离子注入:将氨气输入到离子源中,经过特定的处理,将氨气转化为离子束。

离子束通过加速器进行加速,并通过特定的装置将离子注入到材料表面。

4.渗透:离子在与金属表面碰撞时,会发生反应,使氮原子渗透到金属表面。

离子渗入金属后,与金属原子发生反应,形成氮化物层。

5.冷却:渗氮后的材料需要进行冷却处理,以保证氮元素完全固定在金属表面,形成稳定的氮化物层。

渗氮效果通过离子渗氮处理后,材料表面会形成坚硬的氮化物层,该层具有以下特点:•硬度提高:渗氮处理后,材料表面硬度显著提高,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抗磨损性能。

•抗腐蚀性增强:氮化物层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改善表面润滑性:氮化物层的形成可以减小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提高润滑性能。

•降低摩擦磨损:离子渗氮可以减少材料在摩擦运动中的磨损程度,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

应用领域离子渗氮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械制造:离子渗氮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类机械零件的表面处理,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汽车工业:离子渗氮可以应用于汽车发动机零件的制造,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航空航天:离子渗氮技术可以应用于航空发动机部件、飞机轮框等零部件的制造,提高零件的高温耐受性和抗疲劳性。

离子注入技术(Implant)

离子注入技术(Implant)
离子注入技术可以用于改善材料 表面的耐磨、耐腐蚀、抗氧化等 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
能源等领域。
新能源
离子注入技术在太阳能电池、燃 料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中也有广泛 应用,通过优化材料表面的性能, 提高新能源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
离子注入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源
离子注入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 50年代的美国贝尔实验室,最初 是为了解决半导体材料的掺杂问 题而发明的。
注入机的结构
注入机通常由离子束控制 装置、注入室、注入了材 料夹具等组成,以实现精 确控制和高效注入。
检测与控制系统
检测与控制系统的作用
检测与控制系统用于实时监测离子注入的过程和结果,同时对设备进行精确控制,确保 工艺参数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检测与控制系统的组成
检测与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控制电路和显示面板等组成,以实现 实时监测和控制。
离子注入技术(Implant)
• 离子注入技术概述 • 离子注入技术的基本原理 • 离子注入技术的主要设备 • 离子注入技术在半导体制造中的应
用 • 离子注入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离子注入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离子注入技术是一种将离子化的物质注入到固体材料表面的工艺,通过改变材 料表面的成分和结构,实现材料改性或制造出新材料的表面工程技术。
真空系统的组成
真空系统通常包括真空 室、机械泵、扩散泵、 分子泵等组成,以实现 高真空的获得和维持。
注入机
01
02
03
注入机的作用
注入机是离子注入技术的 关键设备之一,它能够将 离子束按照预设的参数注 入到材料表面。
注入方式
注入机通常采用定点注入、 扫描注入和均匀注入等方 式,以满足不同材料和工 艺的需求。

离子注入调研报告

离子注入调研报告

离子注入调研报告离子注入是一种将离子束注入到材料中的技术,主要应用于材料改性、材料表面处理和材料分析等领域。

离子注入技术具有处理速度快、操作简便、能耗低和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材料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对离子注入技术的调研报告。

调研内容:1. 离子注入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2. 离子注入技术在材料改性中的应用。

3. 离子注入技术在材料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4. 离子注入技术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5. 离子注入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调研结果:1. 离子注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加速器将离子加速到高能量,然后通过设备将离子束引导到目标材料上。

离子注入的基本步骤包括加速和选择离子、引导离子束和控制注入能量。

2. 离子注入技术在材料改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温性等特性。

常见的材料改性方法包括氮化、碳化和氧化等处理。

3. 离子注入技术在材料表面处理中可以形成各种功能性膜层,如陶瓷涂层、金属涂层和硅化膜等。

这些膜层可以提高材料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特性,并且可以用于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4. 离子注入技术在材料分析中可以用于元素分析和缺陷分析。

通过改变注入能量和注入剂量,可以定量分析材料中的元素组成和杂质含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离子注入技术研究材料的缺陷结构和形成机制。

5. 离子注入技术具有处理速度快、操作简便、能耗低和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然而,这种技术的局限性包括材料收到辐照损伤、离子束束流均匀性不高以及设备成本较高等方面的问题。

结论:离子注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处理和分析技术,在材料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该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还需要继续开展相关研究,以提高其应用的可靠性和经济效益。

PIP可控离子渗透技术简介

PIP可控离子渗透技术简介

可控离子渗入技术(PIP)技术简介一、技术介绍可控离子渗入技术(PIP)是一种复合表面技术。

其运用多种工艺方法将非金属元素和微量金属元素渗人到产品,在产品表面形成由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溶入氧的化合物晶格、金属元素的氮碳化合物以及氮在铁中的固溶体组成的可控的多层复合渗层,从而使产品整体内外同时形成防腐耐磨层。

二、技术特点:PIP可控离子渗入比现用技术领先一代,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金属表面耐磨性超强,于受热胀冷缩影响在热处理表面耐磨性是渗碳淬火工艺的2倍,是高频淬火的3倍。

⏹抗蚀性抗腐蚀性能是不锈钢的5倍,是镀铬的3倍。

几乎不变形的金属表面强化改性技术。

常规热处理由前后尺寸发生较大改变,影响尺寸精度,同时增加后续工序成本。

该工艺处理后零件尺寸保持与处理前一致,无变形。

三、本产品应用情况;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汽车齿轮、机械模具等耐磨耐腐等应用领域的产品。

导流器齿圈抽油杆气门冷挤压活塞加PIP表面处理工艺在冰箱压缩机活塞上应用之技术方案现在的压缩机活塞是采用粉末冶金加表面锰磷化制作冷挤压比之粉末冶金有如下优点:1.高强度,采用低碳合金钢成形(密度到7.6),零件表面更加致密。

粉末冶金的密度6.9是最好的。

冷挤压的零件的机体强度比非粉末冶金的提高70%。

2.成本低,成熟的冷挤压技术,一次成形,无须烧结,机械加工更加快捷3.表面处理更容易,无论采用何种表面处理,表面的粘合性更强4.高的耐磨性,可以做到全寿命PIP处理在冷挤压产品上有如下优势1.增加表面硬度和耐磨度,对相接触摩擦的零件有一定的亲和做用,减少相互的磨损,少量的氮原子渗入增加了表面硬度2.降低摩擦系数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降低20%3.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能4.在500度高温工作下表面无影响冷挤压工艺方案墩料——退火——磷皂化——挤压成型——机加工——表面PIP处理目前我们在机油泵齿轮、行星轮太阳轮、垫片衬、缸套套等产品上已经在应用,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机油泵齿轮在将噪音、提升扭矩、降摩擦、提高效率非常的好。

PIP技术性能研究及应用实践

PIP技术性能研究及应用实践

PIP技术性能研究及应用实践王倩;刘克;孙林;袁剑平;朱旭;赵全建【摘要】从抗腐蚀性和耐磨性两方面,对PIP技术处理的螺纹类零件进行了研究.通过盐雾试验结果可知:在未使用的状态下,PIP零件耐盐雾能力弱于达克罗和真空渗锌,优于镀锌和镀铬;经2 min水喷砂后,PIP零件耐盐雾能力没有明显下降,和真空渗锌相当,优于达克罗.通过耐磨试验结果可知,PIP处理的耐磨性远高于真空渗锌,略高于镀铬.将其应用于某两栖车辆履带系统的履带销和连接环,解决了履带零部件易锈死、维修保养效率低下的问题.【期刊名称】《新技术新工艺》【年(卷),期】2019(000)007【总页数】3页(P76-78)【关键词】PIP;螺纹;盐雾试验;表面硬度;显微组织;白亮层【作者】王倩;刘克;孙林;袁剑平;朱旭;赵全建【作者单位】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湘潭 411100;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湘潭 411100;中国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研究所,北京 100089;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湘潭 411100;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湘潭 411100;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74.4PIP(Programmable Ion Permeation)可控离子渗入技术是一种黑色金属表面盐浴复合增强技术,其机理是运用多种工艺方法将非金属元素N、C、O和微量金属元素Y等渗入到黑色金属材料基体,在产品表面形成可控的防腐耐磨复合渗层。

PIP 处理首先是进行液体渗氮(或氮碳钇共渗),使工件表面组织由外到内依次为疏松氮化层、致密氮化层、扩散层和基体。

氮化层具有比基体材料更高的抗蚀性。

液体渗氮后紧接着进行氧化处理,在工件表面疏松氮化层上形成高抗蚀性的Fe3O4氧化膜,氧化膜隔断了腐蚀介质和氮化层之间的通道,保护氮化层不受腐蚀。

因此,在基体材料的表面有Fe3O4氧化膜和氮化层的双层保护,使工件在PIP处理后具有高抗蚀性和耐磨性[1]。

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

原理
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PBⅡ装置示意图离子注入技术又是近30年来在国际上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表 面改性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能量为100keV量级的离子束入射到材料中去,离子束与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将发 生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学的相互作用,入射离子逐渐损失能量,最后停留在材料中,并引起材料表面成分、结构和 性能发生变化,从而优化材料表面性能,或获得某些新的优异性能。 此项技术由于其独特而突出的优点,已经 在半导体材料掺杂,金属、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的表面改性上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集成电路前道制程中有许多光刻层之后的工艺是离子注入(ion implantation),这些光刻层被称为离子注 入光刻层(implant layers)。离子注入完成后,晶圆表面的光刻胶必须被清除掉,清除离子注入后的光刻胶是 光刻工艺中的一个难点。
优势
高能离子注入的优势 多样性:原则上任何元素都可以作为注入离子;形成的结构可不受热力学参数(扩散、溶解度等)限制; 不改变:不改变工件的原有尺寸和粗糙度等;适合于各类精密零件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 牢固性:注入离子直接和材料表面原子或分子结合,形成改性层,改性层和基底材料没有清晰的界面,结合 牢靠,不存在脱落的现象; 不受限:注入过程在材料温度低于零下、高到几百上千度都可以进行;可对那些普通方法不能处理的材料进 行表面强化,如塑料、回火温度低的钢材等;
(2)热挤压和注塑模具,可使能耗降低20%左右,延长使用寿命10倍左右;
(3)精密运动耦合部件,如抽气泵定子和转子,陀螺仪的凸轮和卡板,活塞、轴承、齿轮、涡轮涡杆等,可 大幅度地降低摩擦系数,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延长使用寿命最多可以达到100倍以上;
(4)挤压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的精密喷嘴,可以大大提高其抗磨蚀性和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可控离子渗入技术(PIP) 可控离子渗入技术(PIP)是一种复合 表面技术。其运用多种工艺方法将非金属元 素和微量金属元素渗人到产品,在产品表面 形成由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溶入氧的化合物 晶格、金属元素的氮碳化合物以及氮在铁中 的固溶体组成的可控的多层复合渗层,从而 使产品整体内外同时形成防腐耐磨层。
二、油井管

油井管长期埋在井下,经受各种腐
蚀性介质的腐蚀,而且由于各地的地质
情况不同,造成油井管腐蚀的情况也不
尽相同,油井管腐蚀的基本原因是由于
H2S,CO2,O2,酸碱盐和水份等介质的
腐蚀。
1)金属镀层防腐法:如镀锌,镀铬等; 2)非金属材料包敷防腐法:如涂焦油沥青, 溶剂性涂料,粉末涂料等; 3)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渗入法:如渗入铝, 铬,硫,氮,硼等元素; 4)电化学防腐法; 5)防止微生物腐蚀法;
未处理试样腐蚀质量
损失(mg) PIP处理试样腐蚀质量 损失(mg)
282/160
88/53
大气条件 下抗蚀性的影响
J55材料PIP处理后的质量损失抗蚀性试验
材料状态
腐蚀前重 腐蚀后重
量(g) 15.47 量(g) 15.4378 15.4128 15.41 9.834 9.832 9.826 10.4023
改性和表面强化技术,对于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对于改善机械设备的性能、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对 于推动高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对于节约材料、节约能源等 都具有重要意义。
2、国内外技术状况及发展趋势

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是一门由多种学科发展而来的技 术组合,其发展过程相当复杂,比如传统的表面淬火, 已由火焰加热,改为高频加热,近些年应用激光束、电 子束的淬火技术,已逐渐在扩大应用。其它化学镀技术、 热喷涂技术、浸渗金属技术、渗非金属技术、气相沉积 技术、激光技术、离子注入技术,电弧喷涂技术、等离 子喷涂技术、电刷镀技术、粉末涂料技术、粘结技术等 都有发展。其发展趋势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0.74
0.72
0.53
1.2.2 温度对N80钢抗CO2腐蚀的影响
模拟油田水质成分
离子 浓度 (mg/l) HCO3385.65 ClSO42­­- Ca2+ Mg2+ Na++K
+
15661. 1505.0 1992.2 81 9 3
487.83 9061.84
不同温度下试样的腐蚀质量损失及表面腐蚀物质质量 腐蚀温度 40℃ 570/293 60℃ 683/338 90℃ 72/38
1、PIP处理后的抗蚀性
1.1、PIP处理与抗硫化氢腐蚀 检测环境 试验溶液 NACE TM 0177-2005 标准 溶液A 试验温度(℃) 24±3 试验应力(N/mm2) 441.6(80%Rt0.5) 试验周期 断裂或720h
测试结果
试 样 编 号 1 2 3 试验应 持续试 F ( 开 裂 ) 力 验时间 /NF ( 未 ( N/mm (h) 开裂) ²) 441.6 720 441.6 720 441.6 720 NF NF NF
发展,对机械工业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产品能在
高参数、高度自动化和恶劣的工况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转, 这就必然对产品表面的耐磨、耐蚀等性能的要求日益苛刻。

在某些情况下,若选用贵重金属或合金制造整体设备及
零件,有时也可满足表面性能要求,但从经济上看往往是行
不通的,更何况在许多情况下也无法找到一种能够同时满足 整体和表面要求的材料。因此,研究和发展机械产品的表面
液压件中央回转接头及其芯轴
石油钻采驱动零件
石油机械液体导流器
石油机械滑片
气弹簧活塞杆
高尔夫球头
压铸模



1.2
PIP技术与抗二氧化碳腐蚀
1.2.1 PIP处理N80钢试样CO2腐蚀对比 在CO2蒸馏水溶液中的腐蚀速率
试样状态 未处理 腐蚀速率/ mma-1 0~18 小时 18~41小时 41~68小时 5.88 3.83 2.11 68~116小时 1.20
PIP处理处理 2.03
1)、复合表面技术的研发 在单一表面技术发展的同时,综合运用两种或多种表面技术的复合 表面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 2)、开发多种功能涂层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表面改性技术在解决延缓腐蚀、减少磨损、延 长疲劳寿命失效之外,提出了许多特殊的表面功能要求。 3)、研究开发新型涂层材料 表面涂层材料是表面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重要物质基础。 4)、纳米表面改性技术正在形成 特殊的表面性能是纳米材料的重要独特性能之一,表面工程无论在 工艺方法和应用领域方面都与纳米材料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可控离子渗入技术(PIP)
罗德福 教授 博导
一、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和表面强化


1、需求
机械设备与仪器仪表,在使用过程中或因受到气、水 及某些化学介质的腐蚀,或因相互之间相对运动产生磨损, 或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氧化,这些因素都会使产品表面首先 发生破坏或失效。据资料报道,各种机电产品的过早失效 破坏中约有70%是由腐蚀和磨损造成的。现代工业的迅速
0.5
0.6
0.57
1
N80材料PIP处理后的质量损失抗蚀性试验
试样材料 腐蚀前重 量(g) 14.6477 空白样 14.645 14.6057 9.2473 9.2424 9.2399 腐蚀后重 量( g) 14.6113 14.6069 14.571 9.2458 9.2408 9.2376 质量损失 (mg) 36.4 38.1 34.7 1.5 1.6 2.3 1.80 6 36.40 121 平均质量 损失(mg) 质量损失 比(%)
σb≥517 804.7 816.8 821.0 814.2 15.0 14.6 14.4 e≥18% 14.7 e≥14% 16.0 16.8 15.2 16 e≥14%
σb≥689 752.0 741.0 714.0 735.7
σb≥689
3、 PIP处理应用实例
2012年胜利油田采用PIP技术处理
2.2、拉伸试验 PIP处理后石油管材料的拉伸性能
屈服强度 试 样 编 (MPa) 材料 号 σ0.2 平均值 1 436.0 2 429.0 432.0 J55 (正 3 431.0 火态) API 标 准 397≤σ0.2 ≤552 规定 1 632.2 2 628.0 634.7 N80 3 643.9 (正火态 ) API标准 552≤σ0.2 ≤758 规定 1 594.0 2 587.0 581.0 3 562.0 N80Q (调质态)API标准 552≤σ0.2 ≤758 规定 抗拉强度 延伸率 (MPa) % 平均值 δ 平均值 σb 694.0 18.3 685.0 690.0 18.2 18.3 691.0 18.4
氮化处

9.5811
9.5701 9.6628
9.5803
9.5688 9.6624 9.6796 9.6965
0.8
1.3 0.4 0.2 0.3 0.30 1
PIP处理
9.6798 9.6968
1.4 PIP处理技术抗盐雾试验
油井管材料的盐雾试验
试样材料 空白试样 氮化试样 PIP处理试样 J55 0.5 17 208 N80 0.5 17 185 N80Q 0.5 17 192 抗 蚀 性

1 34 390
2、 PIP处理石油管材料后的力学性能 2.1、冲击试验
PIP处理对石油管材料的冲击韧性的影响 试 冲 平 API 标 原 料 样编号 击值J 均 值 准规定 J 材料值J J 1 36 J55 2 36 35 ≥15 (正火 3 34 53.5 态) 1 21 N80 2 22 22 ≥15 50.1 (正火 3 23 态) 材
失 重(mg)
39.2 37.5 40.7 1.2 1.6 1.5 0.6
平均质量 质量损失
损失(mg) 39.13 比 68.6
空白样
15.4503 15.4507 9.836 9.838 9.831 10.4029
氮化处

1.43
2.5
PIP 处 理
10.4199
10.4369
10.4194
10.4363
了抽油杆、油管和电泵导叶轮等零部件,
自2012年7月份下井以来,产品至今仍
在正常工作。
3、 PIP处理应用实例
2012年胜利油田采用PIP技术处理
了抽油杆、油管和电泵导叶轮等零部件,
自2012年7月份下井以来,产品至今仍
在正常工作。
齿圈
缸套
螺杆
销轴
塑钢机器销轴
阀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