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高频电路基础B
第2讲高频高频电路基础

2Δf0.7
实际
理想的幅频特性应是矩形,既 是一个关于频率的矩形窗函数。
f1
fo f2 2Δf0.1
f
2f 0.1 P% K 定义矩形系数K0.1表示选择性: 0.1 2f P/2 0.7
2Δf0.7称为通频带 :
B f 2 f1 2( f 2 f0 ) 2 f0.7
第二讲 高频电路中的元件、器件和组件 10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
3) 用于高频的集成电路的类型和品种 要比用于低频的集成电路少得多, 主要分 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种。
第二讲 高频电路 高频电路基础
2.1.2 高频电路中的组件
• 振荡(谐振)回路 • 高频变压器 • 谐振器 • 滤波器 • 平衡调制(混频)器 • 正交调制(混频)器 • 移相器 • 匹配器 • 衰减器 • 分配器与合路器等
SRF 相角
阻抗与相角
阻抗
0
频率 f
图 2 — 3 高频电感器的自身谐振频率SRF
5
第二讲 高频电路中的元件、器件和组件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
导线趋肤效应示意图 趋肤效应 :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感应作用引起导体 截面上电流分布不均匀,愈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这种 现象称“趋肤效应”。趋肤效应使导体的有效电阻增加。频 率越高,趋肤效应越显著。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
2.1.1 高频电路中的元件
1. 一个实际的电阻器, 在低频时主要表现为电阻特性, 但在高频使用时不仅表现有电阻特性的一面, 而且还表 有电抗特性的一面。 电阻器的电抗特性反映的就是其 高频特性。 一个电阻R的高频等效电路如图2 — 1所示, 其中, CR为分布电容, LR为引线电感, R为电阻。
16
高频电子线路二版第二章.高频电路基础

次级回路自阻抗
M2
Zf1 Z22
初级回路自阻抗
M2
Zf2
Z11
Z22 次级回路自阻抗
Z11 初级回路自阻抗
广义失谐量: 0L ( 0 ) 2Q
r 0
0
耦合因子: A Q
临界耦合 A 1
欠耦合 A<1
过耦合 A>1
理相
1
0.7
实际
0.1
0
ω0
ω
② 选择性: 表征了对无用信号的抑制能力,
Q值越高,曲线越陡峭,选择性越好,但通频
带越窄。
③ 理想回路:幅频特性在通频带内应完全
平坦。是一个矩型.
矩型系数: 表征实际幅频特性与理想幅
频特性接近的程度.谐振曲线下降为谐振值( f0 处 )的0.1时对应的频带宽度B0.1与通频带B0.707 之比:
+
IS
RS
C
N1 N2 RL
+
R'L
IS
RS
C
L
分析:
由 N1:N2=1:n ,得 n = N2 / N1(接入系数)。利用ⅰ 的方法,也可求得负载RL等效到初级回路的等效电阻是:
பைடு நூலகம்RL
1 n2
RL
或 gL n2gL
ⅲ. 电容分压式阻抗变换电路
Ú
+
IS RS
L
C1 ÚT
C2
IS RS C L
C1 R'L
⑷ 分析几种常用的抽头并联谐振回路
ⅰ.自耦变压器阻抗变换电路
Ú1
+
IS
RS
C
N1 Ú2 L
N2
RL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知识

N F1~ n
NF1
NF2 1 Gpa1
NF3 1 Gpa1Gpa2
NF4 1 Gpa1G G pa2 pa3
NFn 1 Gpa1Gpa2 Gpa(n1)
2.3.5 等效噪声温度
在某些通信设备中,用等效噪声温度Te表示更方便更 直接。 热噪声功率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所以可以用等效 噪声温度来代表设备噪声大小。 噪声温度可定义为: 把 放大器本身产生的热噪声折算到放大器输入端时,使噪声 源电阻所升高的温度,称为等效噪声温度Te。
/ Pani / Pano
Pano G pa Pani
以额定功率表示的噪声系数
Pai和Pao分别为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额定信号功率, Pani和Pano分别为放大的输入和输出额定噪声功率,Gpa为 放大器的额定功率增益。
2.3.4 多级放大器噪声系数的计算
多级放大器噪声系数计算等效图
多级放大器的总噪声系数计算公式为:
1.电阻器
一个实际的电阻器,在低频时主要表现为电阻特性,但 在高频使用时不仅表现有电阻特性的一面,而且还表现有电 抗特性的一面。电阻器的电抗特性反映的就是高频特性。
一个电阻R的高频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其中CR为分布电 容,LR为引线电感,R为电阻。
CR
LR
R
电阻的高频等效电路
2. 电感线圈的高频特性
硅二极管工作电压在4V以下是齐纳二极管,7V以上的是 雪崩二极管,4V~7V之间两种二极管都有。 为了低噪声使 用,最好选用低压齐纳二极管。
2.2.3 晶体三极管的噪声
晶体三极管的噪声是设备内部固有噪声的另一个重要来 源。 一般说来,在一个放大电路中,晶体三极管的噪声往 往比电阻热噪声强得多,在晶体三极管中,除了其中某些 分布,如基极电阻rbb′会产生热噪声外,还有以下几种噪声 来源。
第2 章 高频电路基础.

第2 章 高频电路基础主要内容:2.1 高频电路中的元件、器件和组件 2.2 电子噪声2.1 高频电路中的元器件基本元件:有源元件(二极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无源元件 (电阻、电容和电感),无源网络( 高频谐振回路、高频变压器、谐振器 与滤波器等) 主要作用:有源元件 完成信号的放大,非线性变换等功能。
无源网络 完成信号的传输,阻抗变换、选频等功能。
高频电路中使用的元器件与在低频电路中使用的元器件基本相同,但是注意它们在高频使用时的高频特性。
2.1.1 高频电路中的元件 1.电阻器一个实际的电阻器,在低频时主要表现为电阻特性,但在高频使用时不仅表现有电阻特性的一面,而且还表现有电抗特性的一面。
电阻器的电抗特性反映的就是高频特性。
一个电阻R 的高频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其中CR 为分布电容,LR 为引线电感,R 为电阻。
电阻的高频等效电路 2. 电感线圈的高频特性电感线圈在高频频段除表现出电感L 的特性外,还具有一定的损耗电阻r 和分布电容。
在分析一般长、中、短波频段电路时,通常忽略分布电容的影响。
因而,电感线圈的等效电路可以表示为电感L 和电阻r 串联,如图所示。
电感线圈的串联等效电路:CR R LR r L电阻r 随频率增高而增加,这主要是集肤效应的影响。
所谓集肤效应是指随着工作频率的增高,流过导线的交流电流向导线表面集中这一现象,当频率很高时,导线中心部位几乎完全没有电流流过,这相当于把导线的横截面积减小为导线的圆环面积,导电的有效面积较直流时大为减小,电阻r 增大。
工作频率越高,圆环的面积越小,导线电阻就越大。
高频电感器也具有自身谐振频率(SRF)。
在SRF 上, 高频电感的阻抗的幅值最大, 而相角为零, 如图所示。
在无线电技术中通常不是直接用等效电阻r ,而是引入线圈的品质因数这一参数来表示线圈的损耗性能。
品质因数定义为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之比 :设:流过电感线圈的电流为I ,则电感L 上的无功功率为I2ωL ,而线圈的损耗功率,即电阻r 的消耗功率为I2r ,故由式(2.1.1)得到电感的品质因数阻抗与相角阻抗相角频率 f SRF 0有功功率无功功率=Q rL r I L I Q ωω==22Q 值是一个比值,它是感抗ωL 与损耗电阻r 之比,Q 值越高损耗越小,一般情况下, 线圈的Q 值通常在几十到一二百左右。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
2.1 高频电路中的元器件 2.2 高频电路中的组件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
学 习 目 的
理解高频信号处理中的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等
元器件的高频特性; 熟练掌握串并联谐振回路、抽头并联谐振回路的组成、 工作原理、谐振特性分析和电路参数计算。 掌握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等效电路、工作原理与谐振特
路。
简单振荡回路或单振荡回路:只有一个回路的 振荡电路。具有谐振特性和频率选择功能,分 为串联和并联谐振回路。 谐振特性:阻抗在某一特定频率上具有最大或 最小值的特性。此频率称为谐振频率。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
(1) 串联谐振回路 (Series Resonant Circuit)
串联振荡回路
(2 — 7)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
令
w f 2Q 2Q w0 f0
(2 — 8)
为 广 义 失 谐 (generalized detuning), 则 式 (2 — 5)可写成:
I I0
1 1
2
(2 — 9)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
回路的通频带(带宽):当保持外加信号的 幅值不变而改变其频率时, 将回路电流值下降 为谐振电流值的 1 2 时对应的频率范围。 令式(2 — 9)等于 1 2 , 则有:ε =±1, 从而有带宽:
0
B0.1 K 0.1 B0.7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
例1: 设一放大器以简单串联振荡回路为负载, 电 路中回路电感L=6uH,回路电容C=60 pF,电 容品质因数为Q=100。 (1) 试计算回路谐振频率f0 。 (2) 试计算回路谐振电阻r及回路带宽B。 (3) 若放大器所需的带宽 B=2MHz, 则应在 回路上串联多大负载RL电阻才能满足放大器所 需带宽要求?
(高频电子线路)第二章高频电路基础

(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XIDIAN UNIVERSITY PRESS
第二章 高频电路基础
图2-1 串联谐振回路及其特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XIDIAN UNIVERSITY PRESS
第二章 高频电路基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XIDIAN UNIVERSITY PRESS
第二章 高频电路基础
Q值越高,表明该电感的储能作用越强,损耗越小。 考虑在谐振频率附近,回路工作在高Q状态,窄带工 作时,有
(2-4)
式中,Δω=ω-ω0为相对于回路中心频率的绝对角频率偏 移,它表示频率偏离谐振的程度,称为失谐;令ξ =2
QΔω/ω0 =2QΔf/f0 为广义失谐。则
(2-18) 对于相频特性,有
(2-1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XIDIAN UN根据上式可画出归一化的并联谐振阻抗特性和辐角特 性,如图2-4(c)、图2-4(d)所示,分别称为谐振曲线的幅频 特性和相频特性。可以看到,并联谐振回路同样具有滤波 特性,并与串联谐振回路具有相同的滤波特性,即并联谐 振回路的3dB通频带B0.707=f0/Q。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XIDIAN UNIVERSITY PRESS
第二章 高频电路基础
图2-5 并联回路中谐振时的电流、电压关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XIDIAN UNIVERSITY PRESS
第二章 高频电路基础
例2-1 如图2-6所示放大器以简单并联振荡回路为负 载,信号中心频率fs =10MHz,回路电容C=50pF,试计算 所需的线圈电感值。又若线圈品质因数为Q=100,试计算 回路谐振电阻及回路带宽。若放大器所需的带宽为
第二章 高频电路基础

一、高频电路中的元件
1.高频电阻 (1)常用的电阻:金属膜电阻、碳膜电阻、线绕电阻 (2)主要参数:电阻值、额定功率和稳定性
电阻值:高频时电阻值将增加; 额定功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阻器容许消耗的功率; 稳定性:电阻器的工作条件变化时(eg.温度升高或 降低),其电阻值的变换应在容许的范围内。
VLom Isom
R2 2L2 Vsm R
R2 2L2 Vsm 1 Q2
故:VL0超前 I的0 角度小于 90o
O 90oVS VR VS
I0
VC0 jQVS
4.广义失谐系数:
广义失谐是表示回路失谐大小的量,
其定义为:
(失谐时的阻抗) X R
L 1
C
R
o L
R
o
o
Qo
Is
j C
1
L
vo Is Rp Is / GP
由此可作出谐振曲线
N( f
v )
vo
Is / Y Is / Gp
Gp Y
Gp
j
Gp
C
1
L
1
1
jQp
p
p
1
1 j
(Qp
pL)
R
在小失谐时:
Q
P
P
P
QP
p p P
QP
2 p
V V0
1
1
QP
2 P
2
–
C
Is
L
Rp
1 G
LC
Is
Vo
R +
其中由于外加信号源内阻很大,为了 分析方便,采用恒流源。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并联谐振回路

第二章 高频电路基础第一节 高频电路中的基本元器件第二节 高频电路中的基本电路第三节 电子噪声及其特性第四节 噪声系数和噪声温度第一节高频电路中的元器件各种高频电路基本上是由有源器件、 无源元件和无源网络组成的。
高频电路中使用的元器件与在低频电路中使用的元器件基本相同, 但要注意它们在高频使用时的高频特性。
高频电路中的元件主要是电阻(器)、 电容(器)和电感(器), 它们都属于无源的线性元件。
一、高频电路中的元件1、电阻一个实际的电阻器, 在低频时主要表现为电阻特性,但在高频使用时不仅表现有电阻特性的一面, 而且还表现有电抗特性的一面。
电阻器的电抗特性反映的就是其高频特性。
一个电阻R的高频等效电路如图2-1所示, 其中, C R 为分布电容, L R 为引线电感, R为电阻。
通常,表面贴装电阻的高频特性好于金膜电阻,金膜电阻好于炭膜电阻,线绕电阻的高频特性最差。
L R CRR图2-1 电阻的高频等效电路2、电容由介质隔开的两导体即构成电容。
一个电容器的等效电路却如图2-2(a)所示。
理想电容器的阻抗1/(jωC), 如图2-2(b)虚线所示, 其中, f 为工作频率, ω=2πf。
高频电路中常常使用片状电容和表面贴装电容,因为其高频特性较好。
图2-2 电容器的高频等效电路(a)(a) 电容器的等效电路; (b ) 电容器的阻抗特性 L CR C C (a )阻抗频率 f(b )0自身谐振频率容性区感性区3、电感电感的作用:谐振元件、滤波元件、阻隔元件。
电感的耗损:电感一般都是由导线绕制的,一般都有一定直流电阻,同时由于存在涡流、磁滞和电磁辐射等损失,所以电感就存在耗损。
品质因素:定义为电路中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之比,是专门用来描述电路的能量耗损的。
高频电感器与普通电感器一样, 电感量是其主要参数。
电感量L产生的感抗为jωL, 其中, ω为工作角频率。
高频电感器也具有自身谐振频率SRF 。
在SRF 上, 高频电感的阻抗的幅值最大, 而相角为零, 如图2-3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端口网络
任何一个有噪的二端口网络的内部噪声都可以由置于输入端的两个 噪声源来等效: 一个和信号源串联的噪声电压源 Vn2 一个和信号源并联的噪声电流源 I n2
Vn 2
有噪电路
I n2
其中:
无噪电路
Vn2 是当输入端短路时网络输出噪声功率等效到输入端的值 I 2 是当输入端开路时网络输出噪声功率等效到输入端的值
02 2 1 f / f
2
可知分配噪声主要分布在频率高于 f 的地方,设计放大 器时,应当采用f高的管子。
闪烁噪声 由于半导体材料本身和制作工艺不完善,造成半导体表 面少数载流子复合随机变化,表现为发射极电流起伏变化, 称为闪烁噪声。其电流噪声谱密度与频率近似成反比,又 称1/f 噪声。主要集中在低频(几千赫兹以下)。 热噪声 管子的基极电阻rbb’的热噪声,与一般的电阻噪声类似。
分配噪声 三极管中基区载流子复合率起伏变化,造成集电极电流和 基极电流的分配有起伏,结果使得集电极电流相应变化。这 种现象导致的噪声称为分配噪声,其电流均方值为:
2 2 icp 2qI c Bn 1 0
其中Ic为集电极静态电流,0为低频共基电流放大倍数。
由于
f1
f2
BL
0
| H ( f ) |2 df H 2 ( f0 )
2· 电路器件的噪声 2
电阻
噪声功率谱密度: 噪声电压均方值: 热噪声等效电路:
R
W ( f ) 4kTR
2 no
(V 2 / Hz )
Bn 1 T 2 v lim vn (t )dt W ( f )df 0 T T 0
讨论: 1. 由于系统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噪声,输出信噪比必然小于输入信 噪比,故必有NF>1。 2. pno是系统内部噪声造成的输出噪声,由于系统内部噪声通常不 是白色的,不能简单地只用带宽B来表示,还与系统的频率特性有 关,因此: (a)定义点频上的NF,按每单位频带内的噪声功率定义。 (b)对于整个频带内的噪声系数,可用等效噪声带宽来定义。
场效应管
沟道热噪声 沟道中多数载流子的不规则热运动所导致的噪声。与电 阻的热噪声相同。噪声电流均方值为:
2 ind 4kTg m Bn
其中gm为跨导。折合到栅极的噪声电压均方值为:
2 vn 4kT
1 Bn 4kTRn Bn gm
栅极感应噪声 沟道热噪声通过栅极电容耦合到栅极上的噪声。其值随频 率增加而增加。 闪烁噪声 同样是由于半导体材料和制作工艺上的缺陷造成的噪声。 一般来讲,场效应管的噪声要小于晶体管的噪声。
2.5 多级线性网络级联的噪声系数
当有多级单元模块级联时,由于每个模块都有固有噪声,
级联之后会影响整个接收机性能。 多级级联的噪声系数计算:
N Fn 1 NF 2 1 NF 3 1 N F N F1 Ap1 Ap1 Ap 2 Ap1 Ap 2 Ap ( n 1)
2 vn 4kTRBn
in
2
R
vn
2
4kTRBn 4kTBn i 4kTgBn 2 R R
2 n
例:常温下1K电阻上的最大热噪声电压有效值
(注:电阻热噪声均匀频谱大约在1012~1014 Hz的范围)
vn 4kTR 1014 4 1.38 1023 300 1000 1014 0.041 Bn 1 GHz vn 128 V , Bn 1 MHz vn 4.1 V
Psi P N F so 10 102 1000 Pni Pno Psi Pni 1000 kTB 1000 1.38 1023 290 6 106 1000 24 ( pW )
设信号源内阻为75欧,可的最小输入信号电压均方值为:
vsi 4Rs Psi 4 75 24 1012 84.8 (uV )
由于vn是平稳的白噪声,各个源互相独立,互相关联为0,且集合平均可 以用样本的时间平均来等效。故上式中第2个极限部分的结果值为0,第1个 极限中的各项可用其功率谱密度与带宽的乘积来表示,得到:
2 vno (
R2 2 R1 2 ) 4kTR1 Bn ( ) 4kTR2 Bn 4kTR3 Bn R1 R2 R1 R2
n
2· 噪声系数 3
噪声系数NF:
是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的比值
Psi / Pni Pno Pno Pnoi Pno NF 1 Pso / Pno Pni Ap Pnoi Pnoi 输出端总噪声功率 外噪在输出端呈现的噪声功率 内噪在输出端呈现的噪声功率 1 外噪在输出端呈现的噪声功率
从上面的关系可以看出,如果要在尽可能小的输入信号 下得到一定的输出信噪比,需要采取两项措施:减小系统 的噪声系数NF、减小输入端的温度T。
动态范围:系统正常工作时所能够承受的信号变化范围。
下限由灵敏度决定; 上限由可接受的最大信号失真决定。
例 某电视机,解调所需最小信噪比为20dB,带宽为 6MHz,解调前电路部分噪声系数为10dB,问该电视机 的灵敏度为多少V? 解:
2· 等效噪声温度 4
等效噪声温度: 把系统内部的噪声等效为信号源内阻在Te温度下的热噪声 所导致的,即:kTeBn;系统输入噪声功率为kTBn,网络增益 为Ap,则输出噪声功率为:
Pno Ap (kTBn kTe Bn )
噪声系数为:
Psi / Pni Psi Pno 1 Pno 1 Ap (kTBn kTe Bn ) Te NF 1 Pso / Pno Pso Pni Ap Pni Ap kTBn T
R
vno1
R1 R2
vn1
2 vno
R2、R3的噪声对输出的贡献为:
vno 2
根据叠加定理,有:
R1 vn 2 , vno 3 vn 3 R1 R2
vno vno1 vno 2 vno 3
R2 R1 vn1 vn 2 vn 3 R1 R2 R1 R2
可知NF与负载电阻RL无关。可以使用最简单的方法,如开 路电压法或短路电流法来求解。
5. 噪声系数的定义只适用于线性或准线性的电路。对于非 线性电路由于信号与噪声、噪声与噪声的相互作用,会使 输出端的信噪比严重恶化,故无此概念。在接收机中,仅 对检波以前的高放、中放等线性电路和准线性的变频电路 成立。
可知该电视机的灵敏度为84.8V。
3. NF与输入信号无关,但与输入噪声功率有关,为保证唯一性,规 定Pni为信号源内阻Rs上的热噪声功率的最大输出值,若信号源为电 压源,则Pni为kTB,并规定T为290K。这种规定方法使得NF 与实际 的Rs 大小无关。
4. 由于
2 2 Pnoi vnoi / RL inoi RL 2 2 Pnoi vno / RL ino RL 2 2 Pno vno ino 2 2 Pnoi vnoi inoi
习惯上把外来的称为干扰,把内部产生的称为噪声。
我们讨论的对象是具有起伏特性的内部噪声。
2· 1起伏噪声特性
起伏噪声:由电阻内电子的热运动和晶体管内带电粒子
的不规则运动引起。
起伏噪声特性:
频谱
功率谱密度:单位频带 内的功率S( f )(dBm/Hz) 等效噪声带宽
P S ( f )df
1 T 2 1 T R2 R1 v lim vn dt lim ( vn1 vn 2 vn 3 ) 2 dt T T 0 T T 0 R R R1 R2 1 2
2 no
1 T R2 2 2 R1 2 2 2 lim [( ) vn1 ( ) vn 2 vn 3 ]dt T T 0 R1 R2 R1 R2 1 T R1 R2 R2 R1 lim [2 v v 2 vn1vn 3 2 vn 2vn 3 ]dt 2 n1 n 2 T T 0 ( R1 R2 ) R1 R2 R1 R2
第二章 射频电路基础
第一节 谐振回路与阻抗变换
第二节 电子噪声
电子设备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与干扰和噪声有关。
在通信系统中,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有时比增加发射机 的功率更有效,而接收机的灵敏度与噪声有关。
噪声(干扰):
有用信号以外的一切不需要的信号以及各种电磁扰动。 按发生地点分为:外部干扰、内部干扰; 按产生根源分为:自然干扰、人为干扰; 按电特性可分为:脉冲型、正弦型、起伏型;
(V )
对于一个电阻网络,总的等效的噪声功率应当是各个噪 声源作用的瞬时值的叠加,再求其瞬时功率的统计平均 值,由于各个电阻的噪声源是统计不相关的,也就是说 其互相关函数为0,因而可以得出总的等效噪声源可用 其总等效电阻的噪声来表示。 例:试求如图网络的噪声等效电路。
利用戴维南定理,求出 R1的噪声对 输出的贡献为: R2
Te 2 Te3 Ap1 Ap 2 Ap ( n1)
a,应当尽量减小前几级的噪声系数 b,应当适当提高前几级的增益
2.6 灵敏度与动态范围
灵敏度:在给定要求的输出信噪比的条件下,接收机所能检测的最低
输入信号电平。
Nf kTBn 输出信噪比 输入信噪比 输入信号
R1 R2 ( R3 )4kTBn R1 R2 4kTR Bn
即:只要计算出总串连电阻RΣ,则求得总噪声 均方值。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
散弹噪声 PN结中,载流子的不规则随机运动,导致出现散弹噪声。 散弹噪声和热噪声相同,都具有接近白色的频谱特性,其噪 声电流的均方值为:
2 in 2qI E 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