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ki
Y I
1 1 c
• 投资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投资的增加会 引起收人和就业量成k倍地增加,另一方面,投资 的减少也会导致收入和就业量成k倍地减少。所以, 经济学家把乘数称为一把“双刃剑”。
特别提示 在宏观经济学中,乘数有双重含义, 一是指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量与引 起这一变动的变量的变化量之间的 比率;二是特指投资乘数。
• 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C=C0+cY • 收人入与为消Y费0时相,等消;费为E,收
• 收MY入1为为消Y1费时。,FM为储蓄,
• 线性消费函数
C
C0
负储蓄
Y=C
F
C=C0+cY
E M
正储蓄
消费
O
Y2 Y0 Y1
Y
2.储蓄函数
• 线性储蓄函数
• 储蓄函数就是储蓄与收入 之间的依存关系。
• S=f(Y) • 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在任
L1
L不变,M↑,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M不变,L↑,LM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三、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 衡——IS-LM模型
• 将IS-LM曲线 放在一个图上 • IS-LM模型
• 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点
• 在E点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同时均衡
• i收0为入均。衡利率,Y0为均衡国民
I
化), 以L2(i)表示
• 整个市场货币需求用L表示,则有
• L=L1+L2 • L=L1(Y)+L2(i)
• 货币供给(M)——指实际货币供给量,它与利率无关 •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L=L1(Y)+L2(i) • L1的增加是国民收入增加的结果,而L2的减少又是利率上升的结果,
因此,在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必然是同方向 变动的关系。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储蓄量 对收 入 量的比率。
计算公式:
APS=s/ y
取值范围:〔-∞ , 1〕
特 征:
APS随着收入的增加不断递增。
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⑴ s=y-c; ⑵ MPC+MPS=1; ⑶ APC+APS=1。 图形分析:
c
E
c=c(y)
s=s(y)
45
。
0
y
消费曲线图
(五) 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AS=y=c+s
AE AE=y E AE
45.
ye
y
2、含义: 当一个社会全体所意愿进行的储蓄 与企业所意愿进行的投资相等时,就获 得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中既 没有扩张的因素又没有收缩的因素,实 现均衡。
3、非意愿(计划)存货投资 ⑴ 企业的意愿投资是客观存在的,它取 决于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需要。 ⑵ 非意愿存货投资=AS-AD(AE) ⑶ 非意愿存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非意愿存货投资为正值,经济收缩;
yt=ct+ it+ gt
ct=a+b· t-1 y
it=v· t- yt-1)+i0 (y
gt=g0
⑷ 政府开支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a、政府支出(gt)直接导致国民收入 增加gt
b、政府支出带动个人消费增加:
ct=b· t-1 y
c 、个人消费增加引致私人投资增加:
it = v· ct- ct-1) (
4、进口乘数和出口乘数 进口乘数
kM
-1 = ——————— 1-b· (1-t)+ m
出口乘数 kX 1 = -——————— 1-b· (1-t)+ m
(八)加速数原理 ⑴ 定义:
计算公式:
APS=s/ y
取值范围:〔-∞ , 1〕
特 征:
APS随着收入的增加不断递增。
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⑴ s=y-c; ⑵ MPC+MPS=1; ⑶ APC+APS=1。 图形分析:
c
E
c=c(y)
s=s(y)
45
。
0
y
消费曲线图
(五) 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AS=y=c+s
AE AE=y E AE
45.
ye
y
2、含义: 当一个社会全体所意愿进行的储蓄 与企业所意愿进行的投资相等时,就获 得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中既 没有扩张的因素又没有收缩的因素,实 现均衡。
3、非意愿(计划)存货投资 ⑴ 企业的意愿投资是客观存在的,它取 决于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需要。 ⑵ 非意愿存货投资=AS-AD(AE) ⑶ 非意愿存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非意愿存货投资为正值,经济收缩;
yt=ct+ it+ gt
ct=a+b· t-1 y
it=v· t- yt-1)+i0 (y
gt=g0
⑷ 政府开支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a、政府支出(gt)直接导致国民收入 增加gt
b、政府支出带动个人消费增加:
ct=b· t-1 y
c 、个人消费增加引致私人投资增加:
it = v· ct- ct-1) (
4、进口乘数和出口乘数 进口乘数
kM
-1 = ——————— 1-b· (1-t)+ m
出口乘数 kX 1 = -——————— 1-b· (1-t)+ m
(八)加速数原理 ⑴ 定义:
2020年10月自考《经济学原理》20209第九章 凯恩斯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
一、消费函数
社会总消费是指社会各个成员消费支出量的总和, 是社会总需求的主要构成部分。 其决定因素有很多,收入是最重要的因素,即收入 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数量随着收入的增 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加幅度不及收入增加的幅度 大。 消费函数表示的是消费和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该公式表示:资本的边际效率取决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预期收益。 预期收益既定时,资本品的供给价格越大,资本的边际效率越小; 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既定时,预期收益越大,资本的边际效率越大。
21
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 如果一项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或预期利润率) 高于实际利率,则该项投资是可行的; 如果一项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或预期利润率) 低于实际利率,则该项投资是不可行的。
第九章 凯恩斯两部门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第二节 投资函数和投资乘数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本章课时: 3课时 学习目的:掌握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
二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了解乘数理论;总需求 和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消费函数、投资函数、乘数理论。
2
【国民收入的循环图】
企业
支 付 生 产
内部
购 买 产
要 素
环流
品 和
的
劳
报
务
酬
家庭
投 资 资本市场
储 蓄
政 府 购 买
政府
税 收
出 口
国外
进 口
3
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假设条件】 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既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 平是不变的; 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适 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 入决定的影响; 价格水平是既定的。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补充假设: 利息率水平既定 投资水平既定
一、消费函数
社会总消费是指社会各个成员消费支出量的总和, 是社会总需求的主要构成部分。 其决定因素有很多,收入是最重要的因素,即收入 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数量随着收入的增 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加幅度不及收入增加的幅度 大。 消费函数表示的是消费和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该公式表示:资本的边际效率取决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预期收益。 预期收益既定时,资本品的供给价格越大,资本的边际效率越小; 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既定时,预期收益越大,资本的边际效率越大。
21
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 如果一项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或预期利润率) 高于实际利率,则该项投资是可行的; 如果一项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或预期利润率) 低于实际利率,则该项投资是不可行的。
第九章 凯恩斯两部门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第二节 投资函数和投资乘数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本章课时: 3课时 学习目的:掌握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
二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了解乘数理论;总需求 和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消费函数、投资函数、乘数理论。
2
【国民收入的循环图】
企业
支 付 生 产
内部
购 买 产
要 素
环流
品 和
的
劳
报
务
酬
家庭
投 资 资本市场
储 蓄
政 府 购 买
政府
税 收
出 口
国外
进 口
3
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假设条件】 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既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 平是不变的; 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适 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 入决定的影响; 价格水平是既定的。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补充假设: 利息率水平既定 投资水平既定
《经济学基础》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

GDP平减指数=1300/600=2.17
1.在下列情形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B ) A.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B.当年生产的汽车 C.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汽车 D.某产商当年计划的要在明年生产的汽车
2.今年的名义GDP小于去年的名义GDP说明( D ) A.物价水平一定下降了 B.今年的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数量一定都减少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产品和劳务数量一定都减少了 D.以上都不正确
由于资本具有磨损、消耗的特性,因此投资又可分为净投资 和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新投资中用来弥补资本品由于损耗造 成的价值减少部分,其余部分属于净投资。用支出法核算GDP时, 其投资指的是总投资(含折旧)。
1.某国家年初资本存量是1000万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 万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300万元,则该国家本年度 的总投资净投资是( A ) A.500万元 200万元
3 . 在 理 解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时 要 注 意 ( ABCDE) A.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 B.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而不是存量的概念 C.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而不是 所售卖掉的产品 D.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E、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4.净出口(X—M)是出口减进口的净值。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一国既会出口本国产品到国外,也会进口外国产品。进口表示收 入流到国外,不是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 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国外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 加进本国总购买之中。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当本 国居民购买的外国产品与劳务多于外国居民购买的本国产品与劳 务时,净出口便是负的。
4.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出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这里把生产出来而未售出的部分看作是企业自己的存货投资,计入 当期GDP。例如,某公司2018年生产1000万元人民币的产品, 2018年只卖掉800万元,所剩的200万元产品为存货,都属于 2018年的GDP;2018年建成的商品房,开发商在2019年9月才 售出部分房屋,也不能计算到2019年的GDP中去;同样,二手车 等产品在生产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被计入当时的GDP,因此不能计 入成交时的GDP。
1.在下列情形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B ) A.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B.当年生产的汽车 C.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汽车 D.某产商当年计划的要在明年生产的汽车
2.今年的名义GDP小于去年的名义GDP说明( D ) A.物价水平一定下降了 B.今年的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数量一定都减少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产品和劳务数量一定都减少了 D.以上都不正确
由于资本具有磨损、消耗的特性,因此投资又可分为净投资 和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新投资中用来弥补资本品由于损耗造 成的价值减少部分,其余部分属于净投资。用支出法核算GDP时, 其投资指的是总投资(含折旧)。
1.某国家年初资本存量是1000万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 万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300万元,则该国家本年度 的总投资净投资是( A ) A.500万元 200万元
3 . 在 理 解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时 要 注 意 ( ABCDE) A.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 B.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而不是存量的概念 C.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而不是 所售卖掉的产品 D.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E、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4.净出口(X—M)是出口减进口的净值。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一国既会出口本国产品到国外,也会进口外国产品。进口表示收 入流到国外,不是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 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国外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 加进本国总购买之中。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当本 国居民购买的外国产品与劳务多于外国居民购买的本国产品与劳 务时,净出口便是负的。
4.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出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这里把生产出来而未售出的部分看作是企业自己的存货投资,计入 当期GDP。例如,某公司2018年生产1000万元人民币的产品, 2018年只卖掉800万元,所剩的200万元产品为存货,都属于 2018年的GDP;2018年建成的商品房,开发商在2019年9月才 售出部分房屋,也不能计算到2019年的GDP中去;同样,二手车 等产品在生产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被计入当时的GDP,因此不能计 入成交时的GDP。
西方经济学课件 (9)

第三,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 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
18
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 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相加,还要考虑一系 列限制条件:
一是国民收入的分配。 二是政府税收政策。 三是公司未分配利润在 利润中所占比例。
19
9.1.3民收入的决定 及变动
i=s=y-c
(投资等于储蓄)
s=-α+(1-β)y
(储蓄函数)
求解同样可得均衡的收入:
y i 1
23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收入
s,i
(亿美元)
s
600 o
-1000
E 5000 8000
i y (亿美元)
24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条件是:i+g=s+t 在这里税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定量税(t),另一 种是比例所得税[t=t(y)]。举例如下:
假设消费函数为c=1600+0.75yd,yd表示可支 配收入,定量税收为t=800,投资为i=1000,政府购 买性支出为g=2000(单位均为亿美元)。 可求得:yd=y-t=y-800
25
s=yd-c=yd-(α+βyd)=-α+(1-β)yd=1600+0.25(y-800)=0.25y-1800
36
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有政府支出g变动,则 从g0变为g1时的收入分别为:
y0
0
i0 g0
1
T0
y1
0
i0 g1
1
T0
y1 y0
y
g1 g0
1
g
1
y g
18
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 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相加,还要考虑一系 列限制条件:
一是国民收入的分配。 二是政府税收政策。 三是公司未分配利润在 利润中所占比例。
19
9.1.3民收入的决定 及变动
i=s=y-c
(投资等于储蓄)
s=-α+(1-β)y
(储蓄函数)
求解同样可得均衡的收入:
y i 1
23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收入
s,i
(亿美元)
s
600 o
-1000
E 5000 8000
i y (亿美元)
24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条件是:i+g=s+t 在这里税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定量税(t),另一 种是比例所得税[t=t(y)]。举例如下:
假设消费函数为c=1600+0.75yd,yd表示可支 配收入,定量税收为t=800,投资为i=1000,政府购 买性支出为g=2000(单位均为亿美元)。 可求得:yd=y-t=y-800
25
s=yd-c=yd-(α+βyd)=-α+(1-β)yd=1600+0.25(y-800)=0.25y-1800
36
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有政府支出g变动,则 从g0变为g1时的收入分别为:
y0
0
i0 g0
1
T0
y1
0
i0 g1
1
T0
y1 y0
y
g1 g0
1
g
1
y g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1.2传感器的分类
由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多种, 所以,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 分 类方法也很多。按被测量的性质不同, 主要分为位移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主要分为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 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习惯上常把两者结合起来命名传 感器, 比如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等。
按能量的传递方式, 还可分为能量控制型传感器和能量转换 型传感器两大类。能量控制型传感器的输出能量由外部供给, 但受被测输入量的控制, 如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 器、电容式传感器等。能量转换型传感器的输出量直接由被 测量能量转换而得, 如压电式传感器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y 的输入量增量△ x 的比值, 即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对于线性传感器, 它的灵敏度就是它的静态特性的斜率, 即S 为常数; 而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为一变量, 用S = dy/dx 表示。传感器的灵敏度如图2.1 -3 所示。
3) 迟滞(回差滞环现象) 传感器在正向(输入量增大) 行程和反向(输入量减小) 行程
第九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9.1 收入-支出模型 9.2 IS-LM模型 9.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本章小结
9.1 收入-支出模型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此 看出,国民收入水平是由总需求与总供给决定的。凯恩斯认 为,决定国民收入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的有效需求,从 最简单的情况开始分析国民收入变动,有以下三点重要的假 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测量动态信号时, 输出量对输
由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多种, 所以,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 分 类方法也很多。按被测量的性质不同, 主要分为位移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主要分为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 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习惯上常把两者结合起来命名传 感器, 比如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等。
按能量的传递方式, 还可分为能量控制型传感器和能量转换 型传感器两大类。能量控制型传感器的输出能量由外部供给, 但受被测输入量的控制, 如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 器、电容式传感器等。能量转换型传感器的输出量直接由被 测量能量转换而得, 如压电式传感器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y 的输入量增量△ x 的比值, 即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对于线性传感器, 它的灵敏度就是它的静态特性的斜率, 即S 为常数; 而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为一变量, 用S = dy/dx 表示。传感器的灵敏度如图2.1 -3 所示。
3) 迟滞(回差滞环现象) 传感器在正向(输入量增大) 行程和反向(输入量减小) 行程
第九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9.1 收入-支出模型 9.2 IS-LM模型 9.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本章小结
9.1 收入-支出模型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此 看出,国民收入水平是由总需求与总供给决定的。凯恩斯认 为,决定国民收入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的有效需求,从 最简单的情况开始分析国民收入变动,有以下三点重要的假 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2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测量动态信号时, 输出量对输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2)物物交易活动,没有以货币作为等价物的市
场价格;
(3)地下经济、黑市交易等逃避了官方的统计; (4)企业投资带来的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
三、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的方法. 其中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1.支出法
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 方法 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 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 的市场价值。
= ∑Pt· t / ∑P0· t q q
Pt---当年价格, P0---不变价格, qt---当年产量
表 1— 4
名 义 的 GNP 和 实 际 的 GNP 1992 年 名 义 的 G N P
2 0 万 单 位 × 1 .5 美 元 /单 位 =30 万 美 元 6 万 单 位 × 50 美 元 /单 位 =300 万 美 元
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英文缩写 GNP)是指一国一年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 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理解这一定义时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GNP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 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NNP(NDP) - 间接税 = NI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 -社会保险税-企业 所得税 + 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 + 政府向 居民支付的利息 + 红利= PI PI - 个人所得税=PDI =消费 + 储蓄 = C + S
折旧 间接税
公司未分配利润 + 企业所得税 – 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 政 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场价格;
(3)地下经济、黑市交易等逃避了官方的统计; (4)企业投资带来的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
三、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的方法. 其中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1.支出法
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 方法 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 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 的市场价值。
= ∑Pt· t / ∑P0· t q q
Pt---当年价格, P0---不变价格, qt---当年产量
表 1— 4
名 义 的 GNP 和 实 际 的 GNP 1992 年 名 义 的 G N P
2 0 万 单 位 × 1 .5 美 元 /单 位 =30 万 美 元 6 万 单 位 × 50 美 元 /单 位 =300 万 美 元
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英文缩写 GNP)是指一国一年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 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理解这一定义时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GNP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 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NNP(NDP) - 间接税 = NI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 -社会保险税-企业 所得税 + 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 + 政府向 居民支付的利息 + 红利= PI PI - 个人所得税=PDI =消费 + 储蓄 = C + S
折旧 间接税
公司未分配利润 + 企业所得税 – 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 政 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第09章--国民收入核算与国民收入决定done

值总和
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
2、仔细探讨GDP定义中的每一个词
(1)GDP是市场价值 讨论题: 生产一辆经济型或一辆豪华型轿车, 哪一个对GDP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2)GDP只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
讨论题:
农民以2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
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面包以3元的价格出售。 这些交易对GDP的贡献是多少?
APS = S/Y
APS < MPS
6. APC与APS 的关系
APC+APS=1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总收入: C(Y)+ S(Y)=Y 第二,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APC+APS=1 第三,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MPC+MPS=1
凯恩斯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续)
入,应该更偏好哪一个衡量指标? 如果政府更关心在我国发生的经济活 动总量,应该更偏好哪一个衡量指标?
二、国内生产净值 NDP Net Domestic Product
NDP=GDP-折旧 折旧(重置投资)--- 用来补偿经济中设 备和建筑物存量损耗的投资。
国民生产净值 NNP NNP=GNP-折旧
① 消费支出 C
非耐用品支出 耐用品支出 服务支出
总投资 净投资 折旧 存货投资
最终产品支出 ② 投资支出 I
③ 政府支出 G ④ 净出口 (X-M )
GDP = C + I + G +(X-M)
三、收入法(要素支付法、成本流动法)
收入法是用出售最终产品和劳务所获得 的收入来测算 GDP 的方法,可以反映 GDP 的 分配情况.
3. 边际消费倾向 MPC
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
2、仔细探讨GDP定义中的每一个词
(1)GDP是市场价值 讨论题: 生产一辆经济型或一辆豪华型轿车, 哪一个对GDP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2)GDP只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
讨论题:
农民以2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
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面包以3元的价格出售。 这些交易对GDP的贡献是多少?
APS = S/Y
APS < MPS
6. APC与APS 的关系
APC+APS=1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总收入: C(Y)+ S(Y)=Y 第二,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APC+APS=1 第三,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MPC+MPS=1
凯恩斯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续)
入,应该更偏好哪一个衡量指标? 如果政府更关心在我国发生的经济活 动总量,应该更偏好哪一个衡量指标?
二、国内生产净值 NDP Net Domestic Product
NDP=GDP-折旧 折旧(重置投资)--- 用来补偿经济中设 备和建筑物存量损耗的投资。
国民生产净值 NNP NNP=GNP-折旧
① 消费支出 C
非耐用品支出 耐用品支出 服务支出
总投资 净投资 折旧 存货投资
最终产品支出 ② 投资支出 I
③ 政府支出 G ④ 净出口 (X-M )
GDP = C + I + G +(X-M)
三、收入法(要素支付法、成本流动法)
收入法是用出售最终产品和劳务所获得 的收入来测算 GDP 的方法,可以反映 GDP 的 分配情况.
3. 边际消费倾向 MP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衡收入的决定(2):i = s
收入均衡点
•E点右边,储蓄大于投资,产品供过于求,企业缩小生产, 降低供给和收入水平; •E点左边,储蓄小于投资,产品供不应求,企业扩大生产, 提高供给和收入水平。
均衡收入的决定
年份 国民收入 y 消费 c 储蓄 s 投资 i 200 200 200 200 200
c dc MPC y dy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APC)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
c APC y
某家庭消费函数
(1)收入 A B C D E F G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2)消费 9110
E1 45°
y0
y1
y
(2)以均衡条件决定国民收入
s+t i+g
E
s+t i+g y
y1
已知:c=160+0.75yd, i=100, g=200, 定量税 t=80。求:均衡的国民收入y
解法一:均衡收入: y =
c+i+g =160+0.75yd+100+200, 其中:yd= y-t = y-80 故 y =160+0.75( y-80 )+100+200 y = 1600
收 缩 生 产 均衡 扩 大 生 产
教材P258-260
二、三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家户、企业(厂商)、政府部门 •国民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国民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
ci g c st
i g st
(1)以总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c,i,g
E3 E2
c+i+g c+i c
推导:(以两部门为例)
•总需求(总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投资:E= c+i •总供给(总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储蓄:y=c+s •均衡产出:E=y •结论: i=s c+i=c+s
• 均衡产出是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 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总需求 (总支出)
E
收入=100
解法二:均衡公式:i + g = s + t
其中:s= yd - c= (y-80)-[160+0.75(y-80)] = -160 + 0.25(y-80) 故 100+200= -160 + 0.25(y-80)+ 80 y = 1600
三、四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
y c i g nx
教材P242
凯恩斯心理法则之一 凯恩斯认为,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之增 加,但增加幅度小于后者 ,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加,但 规律。 即随着收入的上升,在增加的单位收入中,消费 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储蓄所占的比重却越来越大。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人们的基本心理法则之一,其对 整个经济的影响在于,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增加, 消费增加相对缓慢,导致总需求不足。
9000 10000 11000 12000
E
13000
F
14000
G
15000
储蓄曲线
•MPS: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 •APS: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 连接线的斜率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y = c + s c = + y s =y c = + (1 )y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储蓄 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递增。 •MPC + MPS = 1,APC + APS = 1
消费曲线
•MPC:曲线上任一点 的斜率 •APC:曲线上任一点 与原点连接线的斜率
线性消费曲线
二、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 )
• 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
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 储蓄函数——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储蓄与收
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s = s(y)
●
E=y
支出等于收入的45度线
100
A 支出=100
45o
y
100
总供给(总收入)
在国民收入核算的分析中,我们说明了从事后的分析 来看,总需求与总供给是恒等的,即总支出总是等于总 产出。这里又说总需求与总供给并不总是相等的,理解 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
区分实际总需求与计划总需求。
实际总需求指实际上购买的量,而计划总需求指计划 的想要的购买量。国民收入核算中所说的总需求是实际 总需求,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总需求是计划的总需 求,实际总需求与实际总供给总是相等的,而计划总需 求并不总是等于总供给,区别在于非意愿的存货投资。
其中: c
yd
yd y T TR
ii
gg
t T0 ty
nx x m
出口由外国的购买决 定,假定为外生变量 进口由本国收入决定,是 收入水平的增函数
xx
m m0 y
均衡国民收入:
1 y ( i g T0 c = + y
• 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是基本最低消费支 出,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 • 为边际消费倾向(1>>0,为常数) • ×y为收入引致的消费。是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 的部分。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 )
—— 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收入均衡点
•E点右边,产品供过于求,企业缩小生产,降低供给和收入水平; •E点左边,产品供不应求,企业扩大生产,提高供给和收入水平。
2、储蓄与投资决定国民收入的方法
储蓄函数:s = - + (1-) y 均衡产出的条件:i = s - + (1-) y = i
i y 1
(单位:美元)
(4)平均消费倾向 1.01 0.89 1.00 0.85 0.99 0.75 0.97 0.64 0.94 0.59 0.92 0.53 0.89
(3)边际消费倾向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MPC)
第九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产品市场均衡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假定
1、不存在政府,只有两个部门即家庭与企业; 2、封闭经济,不存在对外贸易; 3、消费与储蓄行为出现在家庭部门;而生产与投资 行为出现在企业部门; 4、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产量增加,但不会提高价格。
二、均衡产出
• 按照以上假定,一个社会的产量或国民收入取决于总 需求。 • 均衡产出的定义: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 均衡产出的公式:y = c + i y、c、i分别代表产出、消费与投资,而且c与i分 别代表意愿消费与意愿投资。 • 均衡产出的条件: i = s
线性消费曲线和线性储蓄曲线
45度线
c = + y
s = + (1 )y
第三节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一、二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决定 1、消费与投资决定国民收入的方法
由于:
y c i, c y
i y 1
均衡收入的决定(1):总收入 = 总支出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
s APS y
某家户储蓄表
(1)收 入(y)
A B C D
(单位:美元)
(5)平均储蓄倾 向(APS) -0.11 0.11 0 0.15 0.01 0.25 0.03 0.36 0.06 0.41 0.08 0.47 0.11
(2)消费 (3)储 (4)边际储蓄倾 (c) 蓄( s ) 向(MPS)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110 0 150 400 760 1170 1640
单位:亿美元
总供给 y 总需求 c+i
第一年 2200 1800 400 第二年 1900 1600 300 第三年 1600 1400 200 第四年 1300 1200 100 第五年 1000 1000 0
2200 2000 1900 1800 1600 1600 1300 1400 1000 1200
线性储蓄函数
s = y c = + (1 )y
E
正储蓄区
负储蓄区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MPS)
—— 表示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s ds MPS y dy
平均储蓄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通过存货投资的调节来实现国民收入的均衡
E
B
IU<0 (削减存货)
总需求(总支出)
E=y
IU>0(扩大存货)
非意愿存货投资IU
(undesired inventory)
45o
y
总供给(总收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三点主要结论: 第一、总需求即计划的总需求,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 入水平。 第二、在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时,非意愿存货为零。 第三、国民收入的均衡是通过存货的调节而实现的。
第二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一、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 (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 的所有支出。 消费函数—— 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消费与收 入之间的依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