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国民收入决定(题库含答案)
宏观经济-第十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题库(答案版)

第十章简单的国民收入理论(AE-NI模型)一、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此时社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等于零。
2.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变动量)的比率。
3.税收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4.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人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5.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增量。
6.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人中的比率。
7.边际储蓄倾向指(增加的一单位收入)所引起的储蓄增量。
8.平均储蓄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9.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0.政府转移支出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11.对外贸易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出口变动)的比率。
12.萨伊定律是指(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13.凯恩斯定律是指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观点,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1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当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的比例不如收入增加的比例大。
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厉害。
15.凯恩斯认为,在微观层次上,勤俭节约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是美德,是好的;然而在宏观层面上,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节约意味着储蓄增加,消费减少,进而导致国民收入减少,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产量、就业的增加,是不好的。
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二、单项选择题1.引致消费取决于()。
CA.自发消费B.边际消费倾向C.收人和边际消费倾向D.收人2.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主要是()B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边际消费倾向下降3.根据凯恩斯的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
2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基本概念:14.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1.均衡产出或收入2.消费函数3.边际消费倾向4.平均消费倾向5.边际储蓄倾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4向6.平均储蓄倾向7.投资乘数8.直接税9.间接税10政府购买11.政府转移支C.边际消费倾向为0.75D.边际消费倾向为0.2xx12.政府支出乘数13.税收乘数14.转移支付乘数15.在两部门经济中,当投资增加100万元时,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那么此二、选择题: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100%B.10%C.90%D.20%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16.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在没有所得税的情况下,转移支付乘数是:()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A.4B.5C.6D.8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
消费支出可能()17.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 (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
A.大于零B.等于零C.小于零;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A.0.8B.1.25C.4D.53.从长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则消费支出()18.下列哪项经济政策将导致收入水平有最大变化()。
A.可能大于零B.可能小于零C.等于零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4.在短期内,居民的()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
B.政府购买增加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A.储蓄B.消费C.所得税D.转移支付C.税收减少50亿元5.直线型的消费函数表明平均消费倾向()D.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由增加的税收支付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19.下列哪一项不是恒等式()。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A.Y=C+I+GB.C+I=C+SC.S+T=I+GD.S=F(Y)6.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20.已知:国民收入总额=10亿美元,政府预算有1亿美元的赤字,国际收支有1亿A.自发性支出增加B.自发性税收下降C.自发性转移支付增加D.净税收增加美元的逆差,储蓄额=2亿美元。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补充练习及答案(2)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补充练习(2)选择题(单选)1、凯恩斯收入模型的假定是()。
A.价格水平是固定的B.利率为一常数C.总供给曲线是完全水平的D.以上三者都是2、当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收入增加、储蓄将减少B、收入增加一倍、消费也将增加一倍C.边际储蓄倾向为一常数D.以上三者都不是3、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计划的储蓄等于240亿元,而计划的投资等于200亿元,则()。
A.将会导致非计划的存货投资,从而收入下降B.收入必须上升以使条件I=S成立C.节俭悖论预示着,人们越节俭将会导致储蓄曲线越往下移D.为使经济达到均衡,投资将会上升至240亿元4、宏观经济均衡处于下列哪种情形时,经济处于一种失业均衡的状态()。
A.实际GDP低于其长期水平B.实际GDP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C.实际GDP高于长期总供给D.实际GDP高于或低于长期总供给5、下列关于消费函数和450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消费函数所代表的消费曲线比450线更陡B.当前储蓄为0时,两条线相交C.当消费曲线在450线下方时,存在负储蓄D.消费曲线与坐标的纵轴不相交6、假定在一个没有政府及外贸的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函数表示为:S= -200+0.1Y。
当自发投资水平减少50时,消费的变化量是多少?()A.-100B.-150C.-250D.-4507、如果净税收为实际GDP的1/4,而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而相对于实际GDP 的边际消费倾向是多少?()A.0.2B.0.3C.0.6D.0.88、假定消费函数为C=800+750Yd,收入税税率t=0.2,则政府减少200单位的转移支付的影响是()。
A.收入将减少150B.收入将减少200C.收入将减少375D.收入将减少8009、就定量税而言,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唯一区别是()。
A.前者总比后者小1B.前者为负,后者为正C.后者为负,前者为正D.两者互为倒数10、政府增加税收1000亿元,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

中国需要高投资,樊纲( 2006) 中国需要高投资,樊纲( 2006)
我们需要投资有一定规模的增长,40%、50%的高增 我们需要投资有一定规模的增长,40%、50%的高增 长不行,20%左右的增长还是需要的。……2006年 长不行,20%左右的增长还是需要的。……2006年 中国GDP中投资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45%以上。同 中国GDP中投资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45%以上。同 时,大量贸易顺差伴随着外资流入,导致货币供应 量增大,使经济发生过热。具体而言: 第一,消费低是因为收入低。 首先,中国的消费增长并不慢。中国的消费历来稳 定增长,它不会出现像投资那样的50%的剧增,从 定增长,它不会出现像投资那样的50%的剧增,从 来没有发生像韩国那样的信用卡泡沫导致的高增长, 也没有发生像投资那样在1999年的5%的低增长。消 也没有发生像投资那样在1999年的5%的低增长。消 费的实际增长一直稳定在8%-10%左右,现在则是 费的实际增长一直稳定在8%-10%左右,现在则是 12%以上。即使是GDP中的消费( 12%以上。即使是GDP中的消费(即消费品增加的部 分),仍然是9%左右,与GDP的增长基本持平。 ,仍然是9%左右,与GDP的增长基本持平。
剩下的60%的GDP增长都被20%的高收入群体所获 剩下的60%的GDP增长都被20%的高收入群体所获 得,而这个群体消费倾向很低— 得,而这个群体消费倾向很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是,收入越高,消费倾向越低;而收入较低的人, 储蓄倾向较低。中国多数的收入增长都集中到了只 占20%高收入群体的手中,平均下来,整体消费倾 20%高收入群体的手中,平均下来,整体消费倾 向很难提高。 第三,中国需要20%的投资增长。 第三,中国需要20%的投资增长。 中国投资太多导致经济过热,全世界都会过热,不 是好事。但是在中国发展的这个阶段,投资和资本 积累仍是我们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动力,也是中国实 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宏观经济学第二讲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习题

宏观经济学第二讲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习题第二讲简单国民收入收入的决定(AD-Y模型)一、选择题:1、如果人们不是消费其所有收入,而是将未消费部分购买证券,这在宏观经济中是().A、储蓄而不是投资;B、投资而不是储蓄;C、既非储蓄又非投资;D、是储蓄,但一旦购买了债券就成了投资。
2、某家庭在其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为¥2000,在其收入是¥6000时消费支出为¥6000,如果该家庭的消费曲线是一条直线,在其收入水平为¥6000时,该家庭的MPC为()。
A、2/3;B、3/4;C、4/5;D、1。
3、生命周期假说强调在()之间,储蓄具有使消费均等化的作用。
A、好年景和坏年景;B、经济周期的高峰期和低谷期;C、永久收入和当前收入;D、工作时期和退休时期。
4、下列()符合持久收入假说。
A、政府减税后,人们就会增加消费;B、政府减税后,人们就会减少消费;C、暂时性的收入增加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D、不能确定。
5、均衡的GNP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NP水平的关系,如下叙述中()是正确的。
A、两者是一回事;B、均衡的GNP肯定不等于充分就业的GNP;C、均衡的GNP通常指充分就业的GNP,除非在特殊的失衡状态下;D、均衡的GNP也许等于充分就业的GNP,也许不等。
6、宏观经济均衡处于下列()情形时,经济处于一种失业均衡的状态?A、实际GDP低于潜在产出水平;B、实际GDP等于潜在产出水平;C、实际GDP高于潜在产出水平;D、实际GDP高于或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7、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计划的储蓄等于240亿元,而计划的投资等于200亿元,则()。
A、将会导致企业非意愿的存货投资,从而收入下降;B、国民收入会上升最终使条件I=S成立C、为使经济达到均衡,投资将会上升至240亿元;D、人们越节俭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8、下列()情况下,国民收入将有扩张的趋势。
A、当消费者计划从收入中提取作为储蓄的数额大于厂商计划作为投资支出的数额;B、当计划消费支出C的总额大于计划投资I的总额;C、GNP暂时高出C曲线的收支相抵点;D、计划I与计划C相加后的总额大于目前的GDP水平。
宏观经济-第十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题库(答案版)

第十章简单的国民收入理论(AE-NI模型)一、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此时社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等于零。
2.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变动量)的比率。
3.税收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4.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人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5.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增量。
6.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人中的比率。
7.边际储蓄倾向指(增加的一单位收入)所引起的储蓄增量。
8.平均储蓄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9.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0.政府转移支出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11.对外贸易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出口变动)的比率。
12.萨伊定律是指(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13.凯恩斯定律是指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观点,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1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当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的比例不如收入增加的比例大。
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厉害。
15.凯恩斯认为,在微观层次上,勤俭节约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是美德,是好的;然而在宏观层面上,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节约意味着储蓄增加,消费减少,进而导致国民收入减少,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产量、就业的增加,是不好的。
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二、单项选择题1.引致消费取决于()。
CA.自发消费B.边际消费倾向C.收人和边际消费倾向D.收人2.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主要是()B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边际消费倾向下降3.根据凯恩斯的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题库44论述题

1.根据经济学理论,论述影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
(华东师范大学2003研)答: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错综复杂,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可将这些影响因素归并为两类:一是消费主体,一是消费环境。
(1)从消费主体看(主观角度)第一,收入影响。
理论上讲,潜在的消费需求,即消费欲望是无限的。
但潜在的消费需求能否转化为有效需求则取决于众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收入因素。
长期以来,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而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缓慢,居民消费底气不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开始摆脱长期滞后的状态,与经济增速渐趋同步,而农民收入增速却持续在低水平徘徊,这不仅造成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而且也造成了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民占有的消费市场份额日益萎缩。
第二,分配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城乡收入差距太大,造成社会财富过多集中在城镇,农民实际购买力过低,从而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发展。
城镇内部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在城镇内部已出现了高、中、低三个收入阶层。
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其消费倾向也不相同。
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高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中等收入阶层主要是工薪阶层,他们衣、食已不成问题,但住、行目前还没有能力完全满足,出现“可买的都买了,想买的没钱买”的消费断层状态;低收入阶层虽有着较强的消费倾向,但由于收入增速下降,消费需求也不断下降。
第三,预期影响。
预期是行为的先导,对人们的消费行为具有重大影响。
当前,居民的收支预期变化对消费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方面,是收入预期不确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摩擦性失业”,企业体制改革中效率追求引起的减员增效、农村科技进步所释放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就业压力等,使城乡居民就业稳定性减弱,再就业困难加大,与就业直接相关的收入不乐观,同时,社会各阶层收入构成中,工资等持久性收入比重减少,其他临时性收入比重增加,这种情形也不能形成可靠的收入预期,尽管收入总额增加,居民仍不能大胆消费;另一方面,是支出预期不确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还在进行中,居民对自己承担的改革成本和新保障制度的保障程度预期不明,普遍心存疑虑,同时,住房商品化、教育产业化改革也增加了人们的支出预期;收支预期相反方向变化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的即期增长。
国民收入核算(题库含答案)

国民收⼊核算(题库含答案)第⼗⼀章国民收⼊核算(题库含答案)⼀、单项选择题1.国民⽣产总值是下⾯哪⼀项的市场价值()A. ⼀年内⼀个经济中⽣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B. ⼀年内⼀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C. ⼀年内⼀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D.⼀年内⼀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A.剔除⾦融转移;B. 计量GNP时使⽤增值法;C. 剔除以前⽣产产品的市场价值;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 GNP帐户不反映以下哪⼀项交易()A. 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6%的佣⾦;B. 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C. 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D. 向管道⼯维修管道⽀付的⼯资。
4. 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 为()A.10亿美元;B. 157亿美元;C. 280亿美元;D. 175亿美元。
5. 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A.实际GNP等于名义GNP;B. 实际GNP⼩于名义GNP;C. 实际GNP和名义GNP是同⼀回事;D. 实际GNP⼤于名义GNP。
6. ⼀国的国民⽣产总值⼩于国内⽣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
A. ⼤于;B. ⼩于;C. 等于;D. 可能⼤于也可能⼩于。
7. 下列哪⼀项计⼊GDP()A. 购买⼀辆⽤过的旧⾃⾏车;B. 购买普通股票;C. 汽车制造⼚买进10吨钢板;D.晚上为邻居照看⼉童的收⼊。
8.假设第1年即基年有当期美元产出为$500,如果第8年价格缩减指数翻了⼀倍⽽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当期美元产出等于()A.$2000;B. $1500;C. $1000;D. $750。
9. 在⼀个四部门经济中,GDP是()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D. ⼯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题库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2、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3、消费函数C=C0+cY d(C0>0,0<c<1表明,APC随着可支配收入Y d 的增加()。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
4、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MPC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为()。
A、1.6;B、2.5;C、5;D、45、储蓄函数S=S0+sY d(S0<0,0<s<1表明,APS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
6、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GDP()。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8、在产品市场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与税收,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税收的增加量;B、将下降,但下降量少于税收的增加量;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9、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如果净出口增加,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B、将下降,但下降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净出口的增加量;D、将增加,且增加量多于净出口的增加量;10、在短期,实际GDP可能()潜在GDP。
A、等于;B、大于;C、小于;D、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
11、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高于均衡GDP,意味着()。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C、储蓄大于计划投资;D、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12、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低于均衡GDP,意味着()。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C、储蓄大于计划投资;D、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13、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在比例税条件下,如果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转移支付与税收,则GDP()。
A、将下降;B、不变;C、将增加;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量;14、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三部门经济中比例税条件下的投资乘数。
A、等于;B、大于;C、小于;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15、产品市场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A、等于;B、大于;C、小于;D、既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
16、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税率提高时,投资乘数()A、将增大;B、将缩小;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缩小。
17、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A、边际消费倾向较大;B、边际储蓄倾向较大;C、边际消费倾向较小;D、通货膨胀率较高;18、计划投资若超过计划储蓄,那么()A、总供给将大于总需求;B、在未充分就业情况下将增加就业;C、将产生通货膨胀缺口;D、经济将处于非预期状态;19、在收入的均衡水平上()。
A、非自愿的存货积累为零;B、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C、GDP没有变动趋势;D、上述各项都正确;20、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0),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50亿美元。
则均衡收入水平将()。
A、增加250亿美元;B、增加200亿美元;C、增加50亿美元;D、保持不变;二、名词解释1、平均消费倾向。
2、边际消费倾向。
3、平均储蓄倾向。
4、边际储蓄倾向。
5、边际税收倾向。
6、投资乘数。
7、政府购买乘数。
8、税收乘数。
9、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10、平衡预算乘数。
11、出口乘数。
12、进口乘数。
三、简答题1、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均衡时,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否都为零?2、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3、为什么政府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4、为什么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小于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四、论述题1、凯恩斯认为消费与收入之间有哪些关系?2、在低于充分就业经济中,为什么均衡收入水平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在收入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价格水平为什么常常保持不变?3、制约投资乘数作用的因素有哪些?五、计算题1、假设两部门经济中,社会消费函数C=100+0.75Y,投资为I=50。
(1)求均衡收入;(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1000,试求企业非计划存货投资。
2、设消费函数为C=150+0.8Y D,投资I=50,政府购买G=80,税收T=20+0.25Y。
(1)求均衡收入;(2)求政府预算盈余。
3、设消费函数为C=150+0.8Y D,投资I=50,政府购买G=100,税收T =50+0.25Y。
出口X=40,进口M=20+0.1Y。
(1)求均衡收入;(2)求净出口。
4、假设社会消费函数C=100+0.8Y D(Y 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200,政府购买支出G=1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0.25Y。
(1)求均衡收入;(2)求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与平衡预算乘数;(3)假定该社会的充分就业收入为1200,试问用:A、增加政府购买;B、减少税收;C、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来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习题解答(一)单项选择题1、C;2、C;3、A;4、C;5、B;6、D;7、C;8、D;9、D;10、D;11、C;12、D;13、B;14、B;15、B;16、B;17、A;18、B;19、D;20、C。
(二)名词解释1、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
2、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
3、平均储蓄倾向指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
4、边际储蓄倾向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量。
5、边际税收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国民收入所增加的税收量。
6、投资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
7、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政府购买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
8、税收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税收所减少的国民收入量。
9、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政府转移支付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
10、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购买支出与税收同时同方向同数量变动时,政府每增加一单位购买支出或税收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
11、出口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出口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
12、进口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进口所减少的国民收入量。
(三)简答题1、答:产品市场国民收入均衡时,厂商的计划存货投资通常不为零,但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为零。
因为产品市场上的国民收入总是均衡在储蓄与计划投资相等的水平上。
由于储蓄与实际投资相等,厂商的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固定投资+计划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因此,产品市场国民收入均衡时,厂商的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厂商的实际存货投资包括三部分:新增库存原材料,新增在产品(半成品)和新增库存产成品(新增的含义指期末减期初)。
由于生产具有连续性,新增库存原材料和新增在产品是厂商进行正常生产所不可缺少或不可避免的,属于计划存货投资。
新增库存产成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厂商扩大生产引起的;另一部分则是市场需求降低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降低,这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不得不存放在仓库里。
前一部分属于计划存货投资,后一部分属于非计划存货投资。
所以无论国民收入均衡与否,厂商的计划存货投资都不为零。
2、答: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
经验证明,对于理性的消费者来说,可支配收入增加时,消费一定增加(否则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就没有意义),但消费的增加量总是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
因此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它总是大于零,因为消费者不能不用可支配收入消费。
但平均消费倾向并不总是小于1。
因为当可支配收入为零或很少时,人们为了生存,就必须借钱消费。
此时,平均消费倾向大于1。
3、答:假定税收为定量税收,则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c 为边际消费倾向,且0<c <1)。
显然,税收乘数与政府购买乘数相比,不仅符号相反,而且绝对值也不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这是因为政府购买的增加量直接就是支出的增加量,而税收的减少量并不直接等于支出的增加量: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储蓄在收入的增加过程中“漏出”了,没有发挥增加收入的作用。
如果G 与T 的绝对值相等,政府购买增加G 所引起的每一轮收入增加幅度都大于税收减少T 所产生的每一轮收入增加幅度,因此,政府购买乘数必然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4、答:如果税收为定量税收,即税收不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则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为:c dI dY K I -==11;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为:mc dI dY K I +-==11。
由于m ﹥0,显然四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小于三部门经济中的投资乘数。
这是因为在三部门经济中,所有投资支出均是对国内最终产品的支出,故投资支出的增加会全部参与国民收入的增加。
在四部门经济中,投资支出不仅包括对国内最终产品的支出,而且还包括对进口产品的支出。
进口产品不属于本国国民收入的核算范围。
因此,在四部门经济中,投资支出的增加只有一部分参与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另外一部分则逸出国外参与他国的收入增加去了。
(四)论述题1、答:凯恩斯认为,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尽管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或储蓄)的最主要因素,相对于可支配收入 ,利率对消费(或储蓄)的影响是第二位的、不重要的,即消费(或储蓄)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支配收入而不是利率的函数。
第二,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
但消费支出的增加量总是少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
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总是大于0小于1。
第三,无论可支配收入多少,是否等于零,消费支出总是大于零。
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的消费支出,来源于从前的储蓄或现在的借债。
因此,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即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2、答: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唯一地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
如果总需求减少,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就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