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的文字,剔透的人性(一)
人性探索类散文阅读专题

人性探索类散文阅读专题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人性探索类散文阅读专题,以便读者深入了解人性探索的主题和相关作品。
人性探索的意义人性探索是人们对人类本质、道德与伦理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这种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我们对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洞察力。
散文作品推荐以下是一些人性探索类的散文作品,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1. 《人性的弱点》 - 戴尔·卡内基这本经典著作探讨了人们的心理和情感,以及人际关系中的挑战和困难。
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用的建议,该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弱点,并提供改善个人和社交技能的方法。
2. 《孤独的乌鸦》 - 高木直子这本散文集以作者的视角观察和思考了人类的孤独和无助感。
通过描绘各种情境和人物,作者探讨了人性中那些不易被表达的情感和思考,引发读者对人类存在的思考。
3. 《人间失格》 - 太宰治太宰治的这部自传体散文作品以主人公的视角描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与社会的矛盾。
作者通过写作来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引发了读者对自我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4. 《远大前程》 - 查尔斯·狄更斯这部经典小说描绘了一个贫困孩子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在社会中的遭遇。
通过塑造不同角色和情节,狄更斯深入剖析了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展现了人性中的困境与挣扎,挑战读者对道德和人性的思考。
总结人性探索类的散文作品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力,引发了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思考。
通过阅读和思考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提升我们与他人相处和理解社会的能力。
希望这份文档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散文作品推荐,促进人性探索的思考和交流。
文吉儿的文字

文吉儿的文字文吉儿是一名文艺青年,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在她的文字中,经常能看到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性的探讨。
以下是她的几篇代表作品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颗“经济适用男”的心》文中,文吉儿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适用男”现象的普遍性。
她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让很多男性无法承担家庭的经济重担,从而失去了男性应有的自信与尊严。
同时,这种现象也带给女性们一种不好的心理感受,让她们觉得男性实际上并不值得信赖。
最后,文吉儿号召大家不要轻易贬低社会中的“经济适用男”,我们应尝试从人类基本情感着手去理解和协调男女关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生命的价值》这篇文章是文吉儿对“生命”这个主题的一次深入探讨。
她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容易被物质所迷惑,忘记了生命的本质和价值。
这样的状态,使得我们的朝向变得扭曲,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文吉儿最后呼吁大家一定要重视生命的价值,保护每一个人的尊严和生命。
《盲目的追求》在这篇文章中,文吉儿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盲目追求”现象。
她指出,在当今的社会中,很多人都被一种“赚钱、出名、闪耀”的时尚观所迷惑,这种观念让很多人不断地追求表面的光鲜和虚荣,并且忽视了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真正的幸福感。
作为年轻人,文吉儿呼吁大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盲目追求虚无的事物,要尽可能保持自己的内心清晰和稳定。
《文化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文吉儿强调了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她认为,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从历史中所汲取的力量和智慧的沉淀。
不断挖掘和传承文化,是人民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遵行的规律。
文吉儿呼吁大家不要轻易地放弃自己的文化身份,我们应该尽自己的所能去强化和发扬文化的价值,让自己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为家乡、为国家和为世界做贡献。
分享阅读——毕淑敏

分享阅读——毕淑敏品味人生的智慧与真性情一、毕淑敏简介毕淑敏,女,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
中共党员。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
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二、毕淑敏作品1、鲜花手术;2、拯救乳房;3、红处方;4、花冠病毒;5、女心理师;6、心灵处方;7、毕淑敏散文集;8、恰到好处的幸福……三、初识毕淑敏——《血玲珑》卜绣文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年界不惑,她的女儿夏早早患上了绝症——渐进性贫血症,骨髓停止造血。
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卜绣文倾尽所有,包括她的金钱,时间和生命。
年轻医生魏晓日对她的遭遇十分同情,并为她超凡脱俗的气质吸引。
为此,他求救于自己的导师,当今医界泰斗钟百行先生,来挽救那个如花的生命。
钟先生制定了医疗方案“血玲珑”——让卜绣文再生一个与早早基因相同的孩子,抽取他(她)的骨髓以救早早。
卜绣文再次怀孕了,这是在她精心营造了一个同新婚之夜完全相同的夜晚与丈夫结合的结果。
然而,基因化验结果出来时却发现,夏早早与卜绣文身上现在的胎儿,不属于同一个父亲。
自此,情节突转,衍生了一个个动人心弦险象环生的故事。
其间充斥着母爱与爱情,爱情与伦理,人类情感与医学道德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让人感同身受,不忍释卷。
四、毕淑敏的品质:1、正常、善意、祥和、冷静乃至循规蹈矩的难能可贵。
即使她写了像《昆仑殇》这样严峻的、撼人心魄的事件,她仍然保持着对于每一个当事人与责任者的善意与公平。
玲珑剔透形容人的句子(一)

玲珑剔透形容人的句子(一)玲珑剔透形容人的句子1. 皮肤玲珑剔透•她的皮肤白皙细腻,玲珑剔透。
2. 目光玲珑剔透•我曾被他那双玲珑剔透的眼睛深深吸引。
3. 细腻的玲珑剔透的五官•她脸上的五官玲珑剔透,让人怦然心动。
4. 现代版玲珑剔透女神•她是现代版的玲珑剔透女神,优雅又高贵。
5. 女孩玲珑剔透的身姿•那个女孩子在舞台上玲珑剔透地起舞,美得让人陶醉。
6. 玲珑剔透的思维方式•她的思维方式玲珑剔透,总能给出最精彩的答案。
7. 儿童纯真玲珑剔透•孩子们的灵魂是如此的玲珑剔透,无邪而纯真。
•她那种玲珑剔透的气质让人不敢亵渎。
9. 玲珑剔透的声音•她的声音玲珑剔透,像是天籁之音般动人。
10. 玲珑剔透的笑容•她微微一笑,那玲珑剔透的笑容让人心醉。
11. 玲珑剔透的灵魂•她那颗玲珑剔透的灵魂总能感染周围的人。
12. 玲珑剔透的举止•她的举止玲珑剔透,仿佛一位优雅的女神。
13. 玲珑剔透的风采•她的风采玲珑剔透,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14. 玲珑剔透的才华•她的才华玲珑剔透,总能创造出惊人的艺术品。
15. 玲珑剔透的心灵•她心中的世界玲珑剔透,充满了智慧和温暖。
•她对生活的情感玲珑剔透,总是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瞬间。
17. 玲珑剔透的个性•她独特的个性玲珑剔透,让人无法忽视她的存在。
18. 玲珑剔透的人生观•她拥有一颗玲珑剔透的心灵,对人生充满了积极的态度。
19. 玲珑剔透的艺术修养•她对艺术的修养玲珑剔透,无论是音乐还是绘画都展现出她独特的艺术眼光。
20. 玲珑剔透的文采•她的文笔玲珑剔透,每一个字都让人感受到她深邃的内心世界。
以上是关于“玲珑剔透形容人的句子”的一些集锦。
玲珑剔透是一种美丽而精致的形容词,能够描绘出人的外貌特征、气质和内在品质。
使用这样的词语,能够更加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无论是皮肤、眼神、气质还是声音笑容,玲珑剔透都能够赋予人以美丽和高贵。
在创作中,我们可以借助这样的形容词,丰富描述,并让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圆明园的毁灭阅读练习

圆明园的毁灭阅读练习圆明园的毁灭阅读练习《圆明园的毁灭》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圆明园的毁灭阅读练习,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圆明园的毁灭阅读练习1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áng)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lín líng)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péng féng)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fú 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我会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4分)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分)景观( 景致 ) 仿照( 模仿 ) 仿佛( 好像 )3、用“~~~~~”划出文中的排比句。
(2分)4、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2分)(1)( 金碧辉煌 )的殿堂 (2)( 玲珑剔透 )的亭台楼阁(3)( 田园风光 )的山乡村野 (4)( 风格各异 )的民族建筑5、缩写句子。
(2分)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园林。
6、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3分)(1)风景名胜( B ):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2)举世闻名( C ):A、用鼻子嗅 B、知道 C、有名望(3)武陵春色( A ):A、情景,景象 B、颜色 C、脸上表现的神情7、本文是从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格和收藏文物的珍贵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格方面写得最详细。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策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策略《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一、梳理——指向"篇感""段感"的形成一个人的用字、用词、遣词造句,在口头中经常得到练习,而"段"的意识、"篇"的意识,口头中得不到练习。
这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加以渗透、落实,学生拿起笔来写作,才会考虑先后,考虑主次,考虑层次,考虑结构,这就是文章的"构思",而学生习作也恰恰最搞不懂"构思".在高段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篇感""段感"的意识,笔者认为立足整体,梳理文本内容框架,了解全文架构上的奥妙是必须的,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理清显性结构显性结构就是课文表面内容的结构线索。
如,叙事性文章中所记叙事件的发展阶段,描述性文章中所描述的事物的几个方面,说明文中所说明的要点,议论文中所论证的分论点等。
理清篇章内容结构的目的是学习如何构思、选取和安排材料等表达经验与规律。
《圆明园的毁灭》描写的是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景象,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结尾段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
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笔者这样教学:①说说文章主要写了圆明园的哪些内容?引导概括出"毁灭"和"辉煌"这两个关键词。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圆明园的"毁灭"和"辉煌"?引导梳理课文结构: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写"毁灭",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写"辉煌".③开头写了圆明园的毁灭,结尾又写了圆明园的毁灭,这叫什么?(首尾呼应)第二至第四自然段重点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部分内容梳理时,笔者借助"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奇珍异宝、蓬莱瑶台、众星拱月、历史文物"等四字词语的朗读、分类、找相应段落等言语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作者是从"布局、建筑、文物"这三个方面具体来描述的。
冰心小桔灯课文原文及赏析

冰心小桔灯课文原文及赏析日本作家萩野修二说:“冰心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人性是它的生命力,虽然作品数量很少,而且没有长篇,但冰心那富有声音的作品,以及对人性的一种侧面的仔细的洞察,就像《小桔灯》一样,赋予我们以温暖心房的光芒。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有关冰心的小桔灯赏析。
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喜欢。
冰心《小桔灯》课文原文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
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
走上一段阴暗的反反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
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
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
我掀开帘子,看见1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
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医院,找胡大夫,我母亲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
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 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
”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屋里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暗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
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母亲。
2015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5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踉跄(liàng)喑哑(yā)荒谬(miù).迂回(yú)...B. 愧怍(zuò).克扣(k?).祈祷(qǐ)猝然(cù).C. 勾当(gòu).阴霾(mái).拮据(jù).归咎(jiù)..D. 炽痛(chì)毋宁(wù)蝉蜕(tùi)涟漪(y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A. 左右逢源胜气凌人正襟危坐抑扬顿措B. 穷愁潦倒更胜一畴开卷有意通宵达旦C. 险象迭生一泄千里重峦叠嶂不可明状D. 妇孺皆知寻欢作乐慷慨淋漓豁然贯通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艺术家们匠心独运,不久就刻成了一座石雕。
....B. 中国的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C. 盘锦建市三十年间,涌现出许多惟妙惟肖的杰出人物。
....D. 不应低估审美教育对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这种教育往往和伦理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 鲜肥的河蟹与圣洁的丹顶鹤、浩如烟海的芦苇荡、蔚为壮观的红海滩一样,成为盘锦市的靓丽品牌。
B. 我们之所以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的原因,是因为这将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C. 旅行也是有门槛的,这个门槛不是钱,还是真正的深度热爱。
D. “四散”运输与我国传统的袋装运输相比,运输成本将降低一倍。
5、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2 分)在喧嚣的尘世中,固守一份恬淡与纯真。
用清新的文字,荡涤岁月的尘垢;用平静的心态,驱逐身心的浮躁;,。
6、综合性学习。
(2 分)阅读下面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玲珑的文字,剔透的人性(一)
【摘要】汪曾祺先生历来以短篇小说名世,所作《受戒》,颇见功力。
细品此作,情节简单,但内容丰富:以小英子与明海之间的爱情为主,中间穿插着大量江南水乡的风光,风俗与民情。
艺术上则突出表现为用玲珑的文字表现剔透的人性美。
【关键词】汪曾祺先生《受戒》玲珑的文字剔透的人性
1980年8月,正值花甲的汪曾祺先生写定《受戒》,10月,《受戒》发表于《北京文学》,并获该年度北京文学奖。
《受戒》获此殊荣,我认为主要缘于该文那玲珑的文字所表现出的剔透的人性美。
《受戒》的文字极具民俗气息,带着南方人特有的温和淳朴。
他用的都是俗字,却很真很率性,读起来充满诗意充满情趣。
比如描写英子家母女三个的相貌时,他写道:“……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
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
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这两个丫头,这一头的好头发!通红的发根,雪白的簪子!娘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
”这些极具特色的语言,是出自作者的家乡(高邮)方言,像“一个模子里脱出来”“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这些话,我们并不难理解,即使没有听说过,也很容易猜出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然而汪老为什么非要用方言来表达呢?不能就说“母女三个都长得非常漂亮,穿戴非常整齐,回头率很高”吗?——当然不能。
如果这样写的话,似乎更加具体直白,而实际十分的平庸空洞,不能唤起读者的想象。
方言化的描述,虽然我们不一定理解得很准确,但是这些生动传神的文字却活脱脱地刻画出了英子家母女三人的形象和她们的性格特征——淳朴健康,活泼灵动。
这种描写无疑也体现出作者对江南水乡、对这种淳朴、健康之美深深的喜爱和赞美。
《受戒》的文字被称为“诗化的小说语言”。
作者通篇使用口语化的叙述,多用短句,往往两三字一句,既简洁又生动。
名词的重叠,让人觉得像是在读诗。
简单的对话,却十分契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精当地刻画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
这些语言读来容易接受,细品又回味无穷。
这种魅力,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是很难达到的。
以我尤其喜欢的文末的那一段为例:
……明子告诉她,善因寺一个老和尚告诉他,寺里有意选他当沙弥尾,不过还没有定,要等主事的和尚商议。
“什么叫‘沙弥尾’?”
“放一堂戒,要选出一个沙弥头,一个沙弥尾。
沙弥头要老成,要会念很多经。
沙弥尾要年轻,聪明,相貌好。
”
“当了沙弥尾跟别的和尚有什么不同?”
“沙弥头,沙弥尾,将来都能当方丈。
现在的方丈退居了,就当。
石桥原来就是沙弥尾。
”
“你当沙弥尾吗?”
“还不一定哪。
”
“你当方丈,管善因寺?管这么大一个庙?!”
“还早呐!”
划了一气,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
“好,不当。
”
“你也不要当沙弥尾!”
“好,不当。
”
又划了一气,看见那一片芦花荡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说话呀!”
明子说:“嗯。
”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明子大声地说:“要!”
“你喊什么!”
明子小小声说:“要——!”
“快点划!”
小英子担心明子当了沙弥尾,当了方丈之后,就不能和她在一起了,因为前面提到现任方丈的老婆才19岁,长得很好看。
明子当了方丈后,会不会不要她了呢?但是做沙弥尾,以后就可以做方丈,是有远大前程的。
所以她“划了一气”,其实是在思索,在做思想斗争。
最后她还是选择了请求明子放弃远大前程:“你不要当方丈!”——没想到,明子没有犹豫的就答应她了:“好,不当。
”明子的心里,其实也是以小英子为最重的。
小英子说什么,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