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精)
第二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szd

2、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
基本观点: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 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C = a WR + c YL
WR——实际财富 a ——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 YL——工作收入 c——工作的边际消费倾向
2024/8/3
3、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弗里德曼
(3)APC > MPC
2024/8/3
4、消费曲线 c
c1
A
α
45º收 支相抵 线
c = α + β Yd
2024/8/3
0 y1
yd
图2-2-1 消费曲线
(二)储蓄函数 1、储蓄函数 储蓄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函数形式:c + s = yd s = - α + (1- β )yd
2024/8/3
2024/8/3
解:(1)因为s = -50 + 0.5 yd,所以 c=50+0.5yd=50+0.5(y-t)=50+0.5(y0.2y)=50+0.4y
(2)由均衡条件s+t+m=i+g+x推出 -50+0.5yd+0.2y+80=60+20+70 则y=200 (3)当g=30时,根据均衡条件s+t+m=i+g+x推 出 50+0.5yd+0.2y+80=60+30+70 则y=216.7 乘数=△y/△g=(216.7-200)/(30-20)=1.67
消费函数:c= α + β Y 投资函数:i=i 均衡条件:y=c+i 均衡国民收入: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计算公式:
APS=s/ y
取值范围:〔-∞ , 1〕
特 征:
APS随着收入的增加不断递增。
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⑴ s=y-c; ⑵ MPC+MPS=1; ⑶ APC+APS=1。 图形分析:
c
E
c=c(y)
s=s(y)
45
。
0
y
消费曲线图
(五) 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AS=y=c+s
AE AE=y E AE
45.
ye
y
2、含义: 当一个社会全体所意愿进行的储蓄 与企业所意愿进行的投资相等时,就获 得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中既 没有扩张的因素又没有收缩的因素,实 现均衡。
3、非意愿(计划)存货投资 ⑴ 企业的意愿投资是客观存在的,它取 决于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需要。 ⑵ 非意愿存货投资=AS-AD(AE) ⑶ 非意愿存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非意愿存货投资为正值,经济收缩;
yt=ct+ it+ gt
ct=a+b· t-1 y
it=v· t- yt-1)+i0 (y
gt=g0
⑷ 政府开支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a、政府支出(gt)直接导致国民收入 增加gt
b、政府支出带动个人消费增加:
ct=b· t-1 y
c 、个人消费增加引致私人投资增加:
it = v· ct- ct-1) (
4、进口乘数和出口乘数 进口乘数
kM
-1 = ——————— 1-b· (1-t)+ m
出口乘数 kX 1 = -——————— 1-b· (1-t)+ m
(八)加速数原理 ⑴ 定义: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5度线模型)(精品)

相对收入理论是由美
国经济学家J·S·杜森贝利 提出来的。该理论的基本 观点体现在两个相对收入 假设中。
第一个相对收入假设 认为,一个家庭的消费, 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绝对收 入水平,还取决于该家庭 的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 的比重,或者取决于该家 庭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 位,即该家庭的相对收 入。这是消费"示范效 应"的结果。
20
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
• 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但是,如果随 着收入的提高,同时发生消费曲线上移,则平均消 费倾向会保持不变。
• 自发性消费增加的原因: – 长期内收入提高,居民财富增加 – 人口在长期内有农村移向城市,城市消费倾向 高于农村 – 老年人收入下降,但支出下降较少,会使消费 倾向不变甚至提高 – 必需品范围扩大,档次提高。使自发性消费支 出提高
27
恒常收入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理论认 为,家庭消费主要取决于它的持久收入,而不是它的现期收 入。多数家庭希望在长期内保持消费水平的相对稳定。
家庭收入可以分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持久收入是指 在较长时期内可以维持的收入。它包含着家庭对未来收入的预 期。暂时收入指偶然变动的意料之外的收入,它可能是正值, 如意外获得的奖金;也可能是负值,如偶然失窃造成的损失。 家庭任一年可观察到的收入可以大于持久收入(暂时收入大于 零),也可以小于持久收入(暂时收入小于零)。
• 利率: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 替代效应:利率提高导致储蓄的增加 – 收入效应:利率提高导致储蓄减少
• 价格水平:价格变化对实际收入的影响 • 收入分配:收入水平不同,消费倾向不同
29
3.3.5 储蓄函数
居民户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以后剩下来的部分就是储蓄。 由于储蓄与消费具有互补性,故一切影响消费的因素也都会同 时影响储蓄。在分析消费函数时,既然已经撇开了其他因素,假定 消费唯一地取决于可支配收入,那么,储蓄也就唯一地取决于可支 配收入。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称为储蓄函数,其形式 为:
《宏观经济学》第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当前收入和过去的收入。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 假定C=cYp =0.9Yp,则当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为0.9·0.6=0.54 ,低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c。(权 数为0.6)短期MPC低于长期MPC,因为:收入 上升时,不会确信收入增加是否会继续下去,就 不会马上调整消费。收入下降,也不能断定是否 会一直持续下去。因此消费不能马上下降,短期 MPC仍较低。只有收入变动永久,才会在较低或 较高的永久收入上调整消费。
第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 ——解决GDP为什
么会这样
3.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原理
和总需求相 等的产出
追根溯源:Keynesian Law
一、前提 1、短期分析:“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典型:技术
不变 2、价格刚性:价格一经形成,就不易变动。 二、背景 1929~1933年“大萧条” 1、资源闲置 2、AD↑→闲置资源被利用→产量↑、价格不变。 三、Keynesian Law: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经济恢复均 衡,达到AD=AS状态,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二、储蓄函数:
1、定义: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一般可表示为:S=f(Y) 由于Y=C+S,所以,S=Y-C 在线性条件下,
S=Y-(a+bY)=-a+(1-b)Y
2、储蓄函数曲线:
S
S S=-a+(1-b)Y
O
O
Y
非线性曲线
Y 线性储蓄函数
3、MPS与APS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 比值。
人均消费 城镇 农村 1211 535 4186 1617 7182 2185 7943 2555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01

决 定
? 国民收入决定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产量
如何决定? 取决于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
例如: 生产服装企业
? 假设某服装生产企业2009年生产了20万件服装 ,期初 在产品为0 ,产成品数量为1万 ,期末在产品为0。
? 如果: 2009年年底,产成品剩余 1万件 ,则 ? 供给量: 20万件服装 ? 需求量: 20万件服装
既定数量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决定
? 国民收入核算是估算某一时期生产的既 定国民收入总量(产品总量) 。
收 入 核
算
? 那么“下一期 ”或“下几个时期 ”的这
个国家将如何进行生产?
国
? 在什么条件下将生产同同样样数量的产品?
民 收
? 在什么条件下将生产更多数量的产品?
入
? 在什么条件下将生产更更少少数量的产品?
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意愿支出
实实现支出
C +(I-非计划存货增量)+G +(X -M )= GDP
C +(I-非计划存货增量)+G +(XX-M )= C+S+T
意愿 消费
意愿 投资
意愿政 府支出
意愿净 出口
(I-非计划存货增量) + G +X -M = S+T
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与恒等式
国民收入均衡公式:I:这里表示意愿投资
出者的“计划 ”或“打算 ”。
? 国民收入恒等式中支出为“实际支出”,即已 经实现了的支 出。
实现支出
意愿支出
如:企业的实现投资中:计划存 货的增
非意愿支出
如:非计划存货的增加-由于卖 不掉而企业不得不自己购
意愿支出 =国民收入
意愿的消费
意愿支出
意愿的投资 意愿政府购买
第3章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opp

2、几个假定
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 求相等的产出。均衡产出 条件下,经济社会总收入 刚好等于所有居民和全体 厂商想要有的消费支出与 投资支出。这就是说,企 业的产量以至于整个社会 的产量一定稳定在社会对 产品的需求的水平上。由 于两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 只包括居民的消费需求和 厂商的投资需求,因此, 均衡产出用公式就表示为: y = c + i。
要决定因素,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消费者的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能够预计到的、较为固定的长期收入。 可以运用加权平均方法来计算出持久收入,所用权数的大 小由时间的久远性决定,离现在越近,权数越大,离现在 越远,权数越小。
3、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 这一理论因认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
5 13000 12240 760 0.36 0.06
6 14000 12830 1170 0.41 0.08
7 15000 13360 1640 0.47 0.11
平均储蓄倾向(APS)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 收入
收入100元中,80元 用于消费,其余20元 用于储蓄,平均储蓄 倾向 APS = S/Y = 0.2
在整个宏观经济体系中包括了两个子系统,即商品和劳务运行 的市场和货币及金融产品运行的市场,前者简称为产品市场,后者简 称为货币市场。国民收入的决定同时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运行的 影响,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有以下假定: 第一,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
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第二,价格水平是既定的。 第三,利息率水平既定,这也就是说,不考虑利息率变动对国民收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1. 引言简单国民收入(Basic Income)是指由政府按照一定标准向所有成年人或家庭支付的一笔固定收入,无论其是否参与劳动或有其他收入来源。
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解决贫困问题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2. 资源与收入分配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首先涉及资源的分配。
资源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源的分配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的。
市场价格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从而影响了资源的分配。
然而,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解决资源分配的问题,因为它存在资源不均衡、市场失灵等问题。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确保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
3. 社会公平与简单国民收入社会公平是简单国民收入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简单国民收入的核心理念是每个人都有基本的生存权利和社会保障,无论其是否参与劳动或有其他收入来源。
简单国民收入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通过给予每个人一定的收入保障,简单国民收入可以确保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减少贫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 经济效益与简单国民收入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还需要考虑其经济效益。
简单国民收入的实施可以激发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收入保障,可以增加人们的消费能力,刺激市场需求。
同时,简单国民收入也可以减少贫困人口的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
此外,简单国民收入还可以减少社会福利支出,简化福利体系,提高效率。
5. 实施途径与挑战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需要考虑其实施途径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实施简单国民收入需要政府承担巨大的财政压力,而如何筹措资金是一个关键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增税、调整财政预算等方式来筹措资金,但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增加企业成本、抑制经济发展等。
此外,简单国民收入还可能引发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例如降低劳动积极性、增加劳动力成本等。
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s+i
i0+g0 0
s+T E
s
i+g
y0
y
44
(四)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1、投资变动的影响
投资乘数:
y i0 g0 T0
1-
1-
i
ki
y i
1 i
1 1
y i0 g0 T0 1-
s,i
i0+g0 0
E1s+T E
i+g
y0 y1
y
45
2、消费函数变动的影响
投资:i1=200,i2=300 y1=6000,y2=6500
△y=500
(2)假设:消费函数:c=1000+0.8y
投资增量:△i=100
y
y2
y1
i2 1
i1 1
i2 i1 1
1 i 1
投资乘数:k
y i
1 1
1 1 MPC
35
(二)投资乘数的原理 举例:投资增量为¥100亿
1
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假设: (一)两部门经济 (二)只分析产品市场的收入决定,不考察货币市场
的因素,即假设I不变。 区别: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
2
§13-1 均衡产出
1、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 指事先给定的数量或因素。 如:气候、人口总量 对一个特定的经济模型来说,它是该模型以外决
更复杂的模型有另外的乘数
37
§13-5 乘数论
三、乘数理论的局限性 ➢ 实际数值很难估算 ➢ 发挥作用的时间较长
38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
均衡国民收入(均衡产出): ➢y=c+i+g ➢c+i+g=c+s+T →i+g=s+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Y 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 1
2018/9/19 27
AE
450
E
AE Y I
A
0
Ye
收入---支出法决定均衡产出
Y
2018/9/19
28
4.2 投资---储蓄法
两部门经济均衡的条件是: I S () 1 其中S ( 1 )Y ( 2) 将(2)代入()得: 1 I Y 1
22
2018/9/19
第三节 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凯恩斯的社会消费理论属于绝对收入假说
1.相对收入假说 美国 杜森贝里(James S.Duesenberry)
示范效应: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
等收入水平家庭,即消费具有模仿和 攀比性。 棘轮效应:消费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 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 变化时,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 定。
12240
12830 13360
0.64
0.59 0.53
0.94
0.92 0.89
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 态, APC也有递减趋势。
线性中,若a = 0,c = βyd APC=MPC, 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储蓄函数公式
2.2 储蓄函数
s
s = s (y )
s-储蓄,y-收入: s = s(y)(满足ds / dy > 0)
2
2018/9/19
第一节 均衡产出
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四点假设
(1)假设:只有居民和厂商。不存在政府、外贸。 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 (2)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3)折旧、未分配利润=0,GDP=NDP=NI=PI。 (4)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 原因:大量闲臵资源; 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假设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 和企业部门; 假定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行 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 假定企业投资是自主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于是:
GDP GNP NDP NNP NI PI DPI Y Yd
0.11 0.15 0.25 0.36
0 0.01 0.03 0.06
0.89 0.85
1.00 0.99
0.75
0.64 0.59 0.53
0.97
0.94 0.92 0.89
6
7
14000 12830
15000 13360
1170
1640
0.41
0.47
0.08
0.11
2.3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2018/9/19
20
C, S
45°线
C Yd
当Yd Y0时, APS 0 当Yd Y0时, APS 0 当Yd Y0时, APS 0
0
S (1 )Yd
Y0
Yd
S 边际消费倾向 MPC MPS 1 Yd C S 平均消费倾向 APC APS (1 ) Y Y d d 2018/9/19 21 Yd Yd
s=s(y) y0 y
即: MPC + MPS = 1 推断:若MPC递减,那么
-a
MPS必递增。
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
储蓄与消费的互补——函数曲线
c,s
y=c+s
c=c(y)
A a
s=s(y)
450
y0 -a 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
y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总结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 收入。 2 .若 APC 和 MPC 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 APC > MPC , 则 APS 和 MPS 都 随 收 入 增 加 而 递 增 , 但 APS<MPS。 3.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 等于1。
“消费函数之谜”或“库兹涅茨之谜”
凯恩斯推测的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提高而下降的结论与经 济学者的研究结果不相符。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研究 了美国的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发现,在所研究的时期中, 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一个10年到另一个10年, 消费与收入的比例基本上是稳定的。在家庭数据研究中和 短期序列数据研究中,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而在长期 时间序列研究中,平均消费倾向基本上是不变的。这个谜 称为“消费函数之谜”或“库兹涅茨之谜”。 弗里德曼和莫迪利亚尼分别提出了永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 期理论对该谜进行了解释。
10000 10850 11600
MPC
APC 1.01
9000
10000 11000 12000
0.89 0.85 0.75
1.00 0.99 0.97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 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பைடு நூலகம்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
5
6 7
13000
14000 15000
边际储蓄倾向:MP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 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MPS=Δs/Δy
边际储蓄倾向MPS
当Δs与Δy趋于无穷小时,MPS = ds/dy
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S =S/Y= 26-20/120-100= 0.3
3.永久收入假说 美国弗里德曼(M.Friedman)
永久收入:在长期中各个年份所获收入的预期平均值。
假说:
(1)人们一生的经历是随机的,从而收入具有波动性。 (2)家庭偏好稳定消费。 使每一期的消费都等于永久收入。
结论: 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永久收入。 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 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动用储蓄。
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 动。
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
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 提供供给。
化,即具有黏性。 需求变动,厂商首先考 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 价格。
可见,凯恩斯奠基的宏观经济学主要侧重总需求分析。
第一节 均衡产出(收入)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几点说明: 凯恩斯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 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本章只涉 及产品市场 凯恩斯的全部理论属于短期分析,即现有 资源不变、技术水平不变,不涉及长期中 的经济增长问题。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均衡产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五节 乘数论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y
储蓄倾向
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S。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APS = s / y 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其余20元用于储蓄,平均
储蓄倾向 APS =s / y = 0.2
向
c
c=y
βyd -诱致性消费: 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
c= a + by
a 45º y
的部分。
消费倾向 propensity
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 AP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c/y
2018/9/19 29
I, S
S (1 ) y
E
0
I
y
ye
注入----漏出法决定均衡产出
30
2018/9/19
例题
假如消费函数为:C=1000+0.8Y,自发的计划投 资始终为600亿美元, 求均衡收入?
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 即 s = y - c 线性储蓄函数
0
普通储蓄函数
y
c = α + βy,代入s = y - c
s = y -( α + β y), 整理:
s
s= -α ( + 1 - β) y
s = - α + (1- β) y
(1> β >0)
0 线形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β)。 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
收入
1 2 3 4 5 9000
消费
9110
储蓄
-110 0 150 400 760
MPS
APS
-0.01
MPC
APC 1.01
10000 10000 11000 10850 12000 11600 13000 12240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1 > MPC > 0
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C=c/ y= (94-80)/(120-100) =0.7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 1
2 3 4
消费 9110
结论:
消费变动要比 收入变动稳定 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