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土地利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领 域。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可以获取详细的地形和地物信息,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
02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
传统测绘技术
平板仪测量
钢尺量距与水准测量
通过平板仪和纸质地图进行地形测量, 精度较高但效率较低。
NKS
感谢观看
测绘的基本概念
测绘
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实地勘测和数据分析,获取地球表面地形和地物的位 置信息,并绘制成地图的过程。
大比例尺地形图
大比例尺地形图是指比例尺较大的地图,通常用于表示地形起伏和地物分布的详细情况。 例如,1:500、1:1000、1:2000等比例尺的地图都属于大比例尺地形图。
某地区土地资源管理应用案例
01
应用背景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某地区需要进行土地调查和
监测。
02
应用过程
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数据,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进行土地调查、地籍测量和动态监测等工作。
03
应用效果
提高了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为土地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提
05
案例分析
某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案例
测绘背景
随着城市发展,某市需要更新和补充大比例尺地形图资料,以满足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求。
测绘过程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控制测量,利用数字摄影测量和遥 感技术获取地形数据,再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地图编制。
成果应用
该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持。
人工智能分析
吉林大学-测量学-第7章 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7 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7.1 地形图基础知识 7.2 地形图测绘 7.3 地形图应用
7.1 地形图基础知识
一、地形图概述 二、地形图比例尺 三、地形图图式 四、地形图分幅及编号
7.1 地形图基础知识
一、地形图概述
地物 —指地球表面上人工建造的固定物体(如房屋、道 路、亭子等)和自然力作用下形成的物体(如河流、岩石 、森林等)等。 地貌 —是指自然力作用下形成的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 态(如山脊、山谷、盆地等) 等。
用
途
详细规划设计、区域性规划、土地利用调查、工程可行性研究及 设计、市政专题图、总体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工程初步设计、水利勘探 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及设计、工程附图图件以及个别工程施工用
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工程施工、土 地整理、工程土方计算、工程竣工图
(四) 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
图根控制应尽量利用已有的国家或城市控制加密建立 。对于独立测区,图根平面控制可以在测区的首级控制 或等级控制下布设。图根高程控制必须在国家或城市高 程各等级水准点的基础上布设,以取得统一的高程基准 (城市和工程建设地区不允许采用假定高程)。
(一)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在图上表示,若不是特殊的地形要素, 就没有必要测量。
2、根据地形图要求的详细程度确定测图比例尺, 如若需要表 现不小于10cm 的实际地物变化细节,测图比例尺不应小于 1 ∶ 1000。
三、地形图图式
为了保证地形图的通用性,我国使用统一规定的各种符 号来表示实地的地物和地貌,这些统一的各种符号称为地 形图图式。
15′ 7′30″ 3′45″
10′
5′
2′30″
行数
2
测量学 第七章 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2.矩形分幅与编号
——以坐标格网线划分图幅范围,通常使用于 1:5000以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分幅。
(1)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的正方形分幅
基本分幅: 1:5000
比例尺 图幅大小
(厘米)
1:5000 1:2000 1:1000 1:500
40×40 50×50 50×50 50×50
实地面积
三、地形图的图式符号
《地形图图式》是由国家测绘局统一制定的 地物、地貌符号的总称(见表9-2)。图式符号 分以下两类:
(一)地物符号 (二)地貌符号
(一)地物符号
1.比例符号——轮廓大,按比例缩小;
2.非比例符号——轮廓小,重要,用专用符号表示; 四类专用符号: 几何图形符号,地物中心即几何图形中心; 宽底符号,底线中心即地物中心; 直角形底符号,其直角顶即地物中心; 不规则几何图形符号,其下方端点连线中心即 地物中心。
下图所示为东半球北纬1:100万地图的国际分幅和编号
北京某处的纬度为北纬 39°56′23″,经度为东经 116°22′53″, 则所在的1:100万比例尺图的图幅号是J-50
3.梯形分幅与编号
(1)旧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这三种地图编号都是在l:100万图号后分别加上自己的代 号所成。
H50C002004
002 004
小比例尺地形图
*比例尺的大小即比例尺分数值的大小。
4.比例尺精度
——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长度(受人眼判断力限制所致)。
表9-1
比 例 尺 1 500 1 1000
比例尺精度
(cm)
5
10
西南交大工程测量第10章-地形图测绘和应用

dl fp
d fl p
因此 D f l f
p
令, f K 称为视距乘常数, f c,称为视距加常数, p
则: DKlc
在设计望远镜时,适当选择有关参数后,可使 K=100,c=0。
于是,视线水平时的视距公式为: D10l0
两点间的高差为:hiv
式中i 为仪器高,v 为望远镜的中丝在尺上的读数。
•此法操作简单,速度快,不受地形起伏的限制,但测 距精度较低,一般可达1/200,常用于地形测图。
•此法测量高差的误差与高差和距离有关,一般每100m 距离约有±3cm的高差中误差,每10m的高差也有 ±3cm的高差中误差。
• 视距测量:利用测量仪器望远镜中的视距丝并配合视距尺进行距离测量。
视距丝
图解交会法 (前方、后方、侧方交会)
内、外分点法:当需要增设的测站离控制点较近且相邻的控制
点通视,可采用内外分点法测定测站点。在需要增设测站位置较近的控 制点B上置镜,瞄准控制点A,在AB方向上量取距离BM,定出测站M点, 这种方法称为内分点法;若瞄准A点后倒镜,在AB的延长线方向上量取 距离BN,定出测站N点,这种方法称为外分点法。
4 视距测量的精度分析
误差来源:视距乘常数K误差、视距读数l误差、 竖直角a的误差、测量仪器高i和中丝读数v的误差
以及视距尺分划的误差。
视距读数误差是影响视距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
读数误差:“估读”方法读数,则一根丝的读数误差至 少等于丝宽。读上下丝,使得照准误差增大。
视距尺倾斜:竖直角较大时该误差影响较大。 折光差等外界的影响:竖折光对视距测量影响很大,尤
15
60
100
30
100
150
50
测量学-第八章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图8-5 等高线示意图
而且测绘有几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图8-11 视距测量示意图
⎭
⎬⎫
-+==v i D h kn D αα
tan cos 2 ——仪器乘常数,可取k =100
2.大平板仪的构造
大平板仪的构造由照准仪、图板、基座和附件组成。
(1)照准仪:图8-17为西安光学测量仪器厂制造的
竖盘、支柱和直尺所组成,其作用和经纬仪相似。
平板相当于水平度盘,照准目标后用平行尺来画方向线。
竖直度盘分划值为1°,向两个方向依正负每
望远镜水平时读数为0°。
在竖直度盘右侧附有水准管,读数前必须先调整水准管,当气泡居中时才能读取竖直度盘读数,直读到10′估读到1′,读数窗影像如图
′和+6°23′。
图8-23 按制定坡度选线示意图
称之为。
《地形图测绘》

编辑ppt
8.3.2 地形测图的方法 (一)经纬仪测绘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测站上的准备工作 安置经纬仪于控制点A,如图所示,测定竖直度盘的指标差x,并用尺子量 出仪器高i。
编辑ppt
2.在水平度盘读数为零度时,照准另一控制点B,作为起始方向。 3.转动照准部使望远镜瞄准立在碎部点1上的视距尺(一般使中丝对准尺上仪 器高i处,此时i=l),读出上、中、下三丝在尺上的读数,并读出水平度盘及竖盘 读数,分别记入手簿内。 4.算出水平距离D及高差h,并计算碎部点的高程H测点(H测点= H测站+h; 式中H测站为测站点的高程)。水平距离计算到分米,高差、高程计算到厘米。 5.用量角器和三棱尺将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注以高程,注记时可 用碎部点的点位兼作高程数字的小数点。
地形:地物和地貌合称为地形。
8.1.1地物的表示方法
地形图图式中地物的符号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状符号和注记符号。
1. 比例符号:将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的地物形状轮廓线,按测图比例尺缩小
绘制在地形图上,再配合注记符号来表示地物的符号,称为比例符号。
在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的原则是:凡能按比例尺缩方法
编辑ppt
⑴ 山头:山头的等 高线呈环网状。
8(9、10)地形图的知识、测绘与应用

④正交性 山脊、山谷的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⑤在同一幅图内,等高线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成反比, 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小,平距越小,坡度越大,平距 相等,坡度相等。
建筑工程测量
24
§8-2 地形图的测绘
一.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1、地形测量:地形图的测绘工作为地形测量,也叫碎部 测量。
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 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d D
1 D
1 M
d
M愈小,比例尺愈大,图上所 表示的地物、地貌愈详尽。
建筑工程测量
5
§8-1 地形图的知识
1.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用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分数表示 的比例尺。
小比例尺:1:100万、1:50万、1:20万 中比例尺:1:5万、1:2.5万 大比例尺:1:1万、1:5000、1:2000、1:1000和1:500。
混3
建筑中的房屋
建
破坏房屋
棚房
建筑工程测量
破
45° 1.6
1:2000
1.6
2
旱地 稻田 果园
1.0 2.0
10.0 10.0
0.2
3.0
1.0
10.0 10.0
1.6
3.0
梨
10.0
10.0 12
2.非依比例符号
不能按比例缩小描绘的符号。如控制点(三角点、导线 点、水准点)、路灯、水井等。
三角点 凤凰山--点名 394.468--高程
第8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知识、 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
1
8大比例尺地形图知识、 测绘与应用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地物地貌表示方法(工程测量课件)

(3)半距等高线(间曲线) 用长虚线表示
(4)1/4等高线(助曲线) 用短虚线表示
4、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1)山头(山丘)
(2)洼地(盆)
(6)悬崖
(7)峭壁
(8)其它 冲沟、陡坎、滑坡、梯田等地貌用特定的符号表示。
1:500 0.5 0.5 1.0 1.0
不同比例尺的基本等高距(m)
1:1000
1:2000
0.5
1.0
1.0
2.0
1.0
2.0
2.0
2.0
1:5000 2.0 5.0 5.0 5.0
(2)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d)
i h 100 % d
3、等高线的种类
(1)基本等高线(首曲线)
例如:楼层、地名、楼名、河流名称、水流 方向、 水深、高程(等高线和散点)等。
总结和参考书籍
1.重点 (1)地形图 (2)测图比例尺和图外注记。 (3)等高线的定义、种类和特征。 2.参考书籍 (1)《测量学》 钟孝顺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 (2)《测量学》 田青文 主编 地质出版社 (3)《地图制图学概论》 田青文 主编 中国地大出版社 (4)《地形图绘制》 姜美鑫、徐庆荣 主编 测绘出版社
3、非比例尺符号
面积较小,用特定、统一的符号表示→ (例如三角
点、水准点、水井等)
二、地貌在图上的表示方法
表示地面高低起伏变化→等高线 1、等高线的概念: 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的点连接的闭
合曲线
2、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1)等高距: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h)
一幅地形图上只能有一个等高距
地质类别
平原区 微丘区 重丘区 山岭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2011-12-30 08:58:16 作者:来源:建设人材机网
地形:地球表面的形状。
地物:表示地球表面所有的固定性物体与建筑物。
自然地物如:河流、森林、人
工地物,如:房屋、道路、
地貌: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山地、丘陵、平原
地形图的测绘:将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内的地物和地貌按正射投影的方法和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图式符号测绘在图纸上。
地形图:在小区域范围内,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标注的正射投影图。
平面图:没有高程,只有轮廊,只表示地物情况而不表示地面高低情况的图。
地形图的测绘应遵循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一、比例尺
图上一段直线的长度d与其相对应实地水平距离D的比值。
1、表示方法:=M越小,比例尺越大
2、比例尺分类:1:500∽1:5000——大比例尺地形图
1:10000∽1:100000——中比例尺地形图
1:100000以上——小比例尺地形图
3.比例尺精度=0.1M(mm)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距离。
在图纸上人眼能分辨出的最小距离为0.1mm,那么在实际地形上,小于0.1M(mm)长度不可能在图纸上画出。
二、地物和地貌的表示方法
地形图图式:用统一的符号表示地物与地貌。
是测绘和使用地形图的重要依据。
地形图图式符号有三种: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注记符号。
一)地物的表示方法(地物符号)
1.比例符号(轮廓符号):地物能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反映其大小。
2.非比例符号(形象符号):地物较小无法按比例缩绘,反映位置不反映大小。
3、半比例符号:对于呈线状延伸的地物,其长度能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但其宽度不能。
4、地物注记符号:用文字、数字等加以标注说明。
二)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地貌符号)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自然形态。
地貌—般可归纳为五种基本形状:
1.山:较四周显著凸起的高地称为山,山岳、山丘;山的最高点叫山顶,尖的山顶叫山峰。
山的侧面叫山坡(斜坡)。
山坡的倾斜在20o~45o的叫陡坡,几乎成竖直形态的叫峭壁(陡壁):下部凹入的峭壁叫悬崖,山坡与平地相交处叫山脚。
2.山脊:山的凸棱由山顶延伸至山脚者叫山脊,山脊最高的棱线称分水线(或山脊线)。
3.山谷:两山脊之间的凹部称为山谷。
两侧称谷坡。
两谷坡相交部分叫谷底。
谷底最低点连线称山谷线(又称合水线)。
谷地与平地相交处称谷口。
4.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山脊处,形状象马鞍形,称为鞍部。
5.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叫盆地。
最低处称盆底。
三、等高线
1、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
坡度陡,等高线密,坡度缓,等高线疏。
2、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高差,用h表示。
基本等高距: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所选用的等高距
等高线平距:相邻两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用d表示。
3、等高线的种类:基本等高线(首曲线):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计曲线(加粗等高线):每隔四条加粗一条,并在其上注记高程值。
间曲线(半距等高线):可按照1/2基本等高距用长虚线加绘半距等高线。
1/4等高线(助曲线);在半距等高线与基本等高线之间,以1/4基本等高距再进行加密,用短虚线绘制的等高线。
4、几种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1)山头与洼地
2)山脊与山谷分水线(山脊线)集水线(山谷线)
3)鞍部
4)悬崖
5)峭壁
6)其他
5、等高线的特性
1)等高性,在同一等高线上所有各点的高程都相等;
2)闭合性,每一条等高线必须成一闭合曲线,若本图不闭合,必定在相邻图闭合;
3)密疏性,等高线密表示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坡缓
4)垂直性,山脊线和山谷线都和等高线垂直相交;
5)上折性,等高线跨河时,不能直穿,要折向上游过河后下折
6)相叠性,等高线只有在绝壁和悬崖处才会重叠和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