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考数学圆综合题分类
2011年圆中考试题集锦

2011年与圆相关的中考题训练一、选择题1、(重庆市綦江县)如图,PA、PB是⊙O的切线,切点是A、B,已知∠P=60°,OA=3,那么∠AOB所对弧的长度为()A、6лB、5лC、3лD、2л2、(浙江省台州市)如图,⊙O的半径为2,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3,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PB切⊙O于点Q,则PQ的最小值是()A、 B、 C、3 D、23、(云南省昭通市)已知两圆的半径R,r分别为方程的两根,这两圆的圆心距为3,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A、外切B、内切C、相交D、外离4、(四川省攀枝花市)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1,锐角△ABC内接于⊙O,BD⊥AC于点D,OM⊥AB于点M,OM=,则sin∠CBD的值等于( )A、 B、 C、 D、5、(黑龙江省鸡西市)如图,A、B、C、D是⊙O上的四个点,AB=AC,AD交BC于点E,AE=3,ED=4,则AB的长为()A、3B、2C、D、3二、填空题6、(四川省自贡市)在Rt△ABC中,∠A=30°,直角边AC=6cm,以C 为圆心,3cm为半径作圆,则⊙C与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7、(天津市)如图,AD、AC分别是⊙O的直径和弦,且∠CAD=30°,OB ⊥AD,交AC于点B,若OB=5,则BC的长等于____________.(山东省青岛市)如图,已知AB是⊙O的弦,半径OA=6cm,∠AOB=120°,8、则AB=__________cm.9、(山东省济南市)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B=6,动点O在△ABC 的边上从点A出发沿A→C→B→A的路线匀速运动一周,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以O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在运动过程中与△ABC的边第二次相切时是出发后第_______秒.10、(四川省攀枝花市)用半径为9cm,圆心角为120°的扇形纸片围成一个圆锥,则该圆锥的高为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一)11、(北京市)如图,在△ABC,AB=AC,以AB为直径的⊙O分别交AC、BC于点D、E,点F在AC的延长线上,且.(1)求证:直线BF是⊙O的切线;(2)若AB=5,,求BC和BF的长.12、(广东省清远市)如图7,AB是⊙O的直径,AC与⊙O相切,切点为A,D为⊙O上一点,AD与OC相交于点E,且∠DAB=∠C.(1)求证:OC∥BD;(2)若AO=5,AD=8,求线段CE的长.13(四川省成都市)已知:如图,与圆O相切于点,,圆O的直径为.(1)求的长;(2)求的值.14、(福建省莆田市)如图,在Rt△ABC中,∠C=90º,O、D分别为AB、BC上的点,经过A、D两点的⊙O分别交AB、AC于点E、F,且D为弧的中点。
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11 圆

某某某某某某3省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1:圆一、选择题1. (某某省3分)如图,两个等圆⊙A⊙B 分别与直线l 相切于点C 、D,连接AB ,与直线l 相交于点O , ∠AOC=300,连接AC ,BC ,若AB=4,则圆的半径为A 21B 1C 3D 2 【答案】B 。
【考点】圆切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圆切线的性质,由AAS 易证△AOC≌△BOD,从而AO =BO =2,从而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一半的性质,得圆的半径为AC =1。
故选B 。
2.(某某某某3分)如图,直线l 1//l 2,点A 在直线l 1上,以点A 为圆心,适当 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l 1、l 2于B 、C 两点,连结AC 、BC .若∠ABC =54°, 则∠1的大小为(A)36°. (B)54°. (C)72°. (D)73°. 【答案】C 。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圆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角的定义。
【分析】由l 1∥l 2,∠ABC=54°,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即可求得∠BC l 1的度数54°,又由以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l 1、l 2于B 、C 两点,连接AC 、BC ,故AC 和AB 都是圆的半径,可得AC=AB ,即可证得∠ACB=∠ABC=54°,然后由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得答案:∠1=72°。
故选C 。
3.(某某某某3分)如图,某宾馆大厅要铺圆环形的地毯,工人师傅只测量了与小圆相 切的大圆的弦AB 的长,就计算出了圆环的面积.若测量得AB 的长为20m ,则圆环的面 积为A .10m 2B .π10m 2C .100m 2D .π100m 2lOABCD【答案】D 。
【考点】垂径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切线的性质。
2011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之第三十三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附参考答案)

2011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之第三十三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附参考答案)D【答案】B3. (2011浙江温州,10,4分)如图,O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O边AB,BC都相切,点E,F分别在边AD,DC上.现将△DEF沿着EF对折,折痕EF与⊙O相切,此时点D恰好落在圆心O处.若DE=2,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 )A.3 B.4 C.22D.22【答案】C4. (2011浙江丽水,10,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格点A,B,C作一圆弧,点B与下列格点的连线中,能够与该圆弧相切的是()A .点(0,3)B .点(2,3)C .点(5,1)D .点(6,1)【答案】C5. (2011浙江金华,10,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格点A ,B ,C 作一圆弧,点B 与下列格点的连线中,能够与该圆弧相切的是( )A .点(0,3)B .点(2,3)C .点(5,1) D .点(6,1)【答案】C6. (2011山东日照,11,4分)已知AC ⊥BC于C ,BC =a ,CA =b ,AB =c ,下列选项中⊙O的半径为ba ab 的是( )【答案】C7. (2011湖北鄂州,13,3分)如图,AB 为⊙O的直径,PD 切⊙O 于点C ,交AB 的延长线于D ,且CO=CD ,则∠PCA=( )A .30°B .45°C .60°D .67.5°【答案】D 8. (2011 浙江湖州,9,3)如图,已知AB 是⊙O的直径,C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BC =OB ,CE 是⊙O 的切线,切点为D ,过点A 作AE ⊥CE ,垂足为E ,则CD :DE 的值是A .12B .1C .2D .3【答案】C9. (2011台湾全区,33)如图(十五),AB 为圆OD AOB 第的直径,在圆O上取异于A、B的一点C,并连接BC、AC.若想在AB上取一点P,使得P与直线BC的距离等于AP长,判断下列四个作法何者正确?A.作AC的中垂线,交AB于P点B.作∠ACB的角平分线,交AB于P点C.作∠ABC的角平分线,交AC于D点,过D作直线BC的并行线,交AB于P点D.过A作圆O的切线,交直线BC于D 点,作∠ADC的角平分线,交AB于P点【答案】D10.(2011甘肃兰州,3,4分)如图,AB是⊙O 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DC切⊙O 于点C,若∠A=25°,则∠D等于A .20°B .30°C .40°D .50°【答案】C 11. (2011四川成都,10,3分)已知⊙O 的面积为29cm π,若点0到直线l 的距离为cm π,则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是C(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无法确定【答案】C12. (2011重庆綦江,7,4分) 如图,PA 、PB 是⊙O的切线,切点是A 、B ,已知∠P =60°,OA=3,那么∠AOB 所对弧的长度为( )A .6лB .5лC .3лD .2л【答案】:D13. (2011湖北黄冈,13,3分)如图,AB 为A BD O C⊙O 的直径,PD 切⊙O 于点C ,交AB 的延长线于D ,且CO=CD ,则∠PCA=( )A .30°B .45°C .60°D .67.5°【答案】D 14. (2011山东东营,12,3分)如图,直线33y x =+与x 轴、y 分别相交与A 、B 两点,圆心P 的坐标为(1,0),圆P 与y 轴相切与点O 。
人教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圆的综合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1.如图,⊙O的半径为6cm,经过⊙O上一点C作⊙O的切线交半径OA的延长于点B,作∠ACO的平分线交⊙O于点D,交OA于点F,延长DA交BC于点E.(1)求证:AC∥OD;(2)如果DE⊥BC,求AC的长度.【答案】(1)证明见解析;(2)2π.【解析】试题分析:(1)由OC=OD,CD平分∠ACO,易证得∠ACD=∠ODC,即可证得AC∥OD;(2)BC切⊙O于点C,DE⊥BC,易证得平行四边形ADOC是菱形,继而可证得△AOC是等边三角形,则可得:∠AOC=60°,继而求得弧AC的长度.试题解析:(1)证明:∵OC=OD,∴∠OCD=∠ODC.∵CD平分∠ACO,∴∠OCD=∠ACD,∴∠ACD=∠ODC,∴AC∥OD;(2)∵BC切⊙O于点C,∴BC⊥OC.∵DE⊥BC,∴OC∥DE.∵AC∥OD,∴四边形ADOC 是平行四边形.∵OC=OD,∴平行四边形ADOC是菱形,∴OC=AC=OA,∴△AOC是等边三角形,∴∠AOC=60°,∴弧AC的长度=606180π⨯=2π.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弧长公式.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过圆心O作AB的垂线,与弦AC的延长线交于点D,点E在OD上DCE B∠=∠.(1)求证:CE是半圆的切线;(2)若CD=10,2tan3B=,求半圆的半径.【答案】(1)见解析;(2)13【解析】分析: (1)连接CO ,由DCE B ∠=∠且OC=OB,得DCE OCB ∠=∠,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判断出∠BCO+∠BCE=90°,即可得出结论;(2)设AC=2x ,由根据题目条件用x 分别表示出OA 、AD 、AB ,通过证明△AOD ∽△ACB ,列出等式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连接CO .∵AB 是半圆的直径,∴∠ACB =90°.∴∠DCB =180°-∠ACB =90°.∴∠DCE+∠BCE=90°.∵OC =OB ,∴∠OCB =∠B.∵=DCE B ∠∠,∴∠OCB =∠DCE .∴∠OCE =∠DCB =90°.∴OC ⊥CE .∵OC 是半径,∴CE 是半圆的切线.(2)解:设AC =2x ,∵在Rt △ACB 中,2tan 3AC B BC ==, ∴BC =3x .∴()()222313AB x x x =+=.∵OD ⊥AB ,∴∠AOD =∠A CB=90°.∵∠A =∠A ,∴△AOD ∽△ACB .∴AC AO AB AD=. ∵11322OA AB x ==,AD =2x +10, ∴113221013x x x =+. 解得 x =8.∴1384132OA=⨯=.则半圆的半径为413.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P在BC边的延长线上,且PD=BC,⊙A经过点B,与AD边交于点E,连接CE .(1)求证:直线PD是⊙A的切线;(2)若PC=25,sin∠P=23,求图中阴影部份的面积(结果保留无理数).【答案】(1)见解析;(2)20-4π.【解析】分析:(1)过点A作AH⊥PD,垂足为H,只要证明AH为半径即可.(2)分别算出Rt△CED的面积,扇形ABE的面积,矩形ABCD的面积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过A作AH⊥PD,垂足为H,∵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D∥BC,∠PCD=∠BCD=90°,∴∠ADH=∠P,∠AHD=∠PCD=90°,又PD=BC,∴AD=PD,∴△ADH≌△DPC,∴AH=CD,∵CD=AB,且AB是⊙A的半径,∴AH=AB,即AH是⊙A的半径,∴PD是⊙A的切线.(2)如图,在Rt△PDC中,∵sin∠P=23CDPD=,5,令CD=2x,PD=3x,由由勾股定理得:(3x)2-(2x)252,解得:x=2,∴CD=4,PD=6,∴AB=AE=CD=4,AD=BC=PD=6,DE=2,∵矩形ABCD 的面积为6×4=24,Rt △CED 的面积为12×4×2=4, 扇形ABE 的面积为12π×42=4π, ∴图中阴影部份的面积为24-4-4π=20-4π.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圆的切线证明,三角形的面积,扇形的面积,矩形的面积.4.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线段MN 和点P ,给出如下定义:点A 是线段MN 上一个动点,过点A 作线段MN 的垂线l ,点P 是垂线l 上的另外一个动点.如果以点P 为旋转中心,将垂线l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与线段MN 有公共点,我们就称点P 是线段MN 的“关联点”.如图,M (1,2),N (4,2).(1) 在点P 1(1,3),P 2(4,0),P 3(3,2)中,线段MN 的“关联点”有 ;(2) 如果点P 在直线1y x =+上,且点P 是线段MN 的“关联点”,求点P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3) 如果点P 在以O (1,1-)为圆心,r 为半径的⊙O 上,且点P 是线段MN 的“关联点”,直接写出⊙O 半径r 的取值范围.【答案】(1)P 1和P 3;(2)3311x -≤≤;(3333 3.r +≤ 【解析】【分析】 (1)先根据题意求出点P 的横坐标的范围,再求出P 点的纵坐标范围即可得出结果; (2)由直线y=x+1经过点M (1,2),得出x≥1,设直线y=x+1与P 4N 交于点A ,过点A 作AB ⊥MN 于B ,延长AB 交x 轴于C ,则在△AMN 中,MN=3,∠AMN=45°,∠ANM=30°,设AB=MB=a ,tan ∠ANM=AB BN ,即tan30°=3a a-,求出a 即可得出结果; (3)圆心O 到P 4的距离为r 的最大值,圆心O 到MP 5的距离为r 的最小值,分别求出两个距离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如图1所示:∵点A 是线段MN 上一个动点,过点A 作线段MN 的垂线l ,点P 是垂线l 上的另外一个动点,M (1,2),N (4,2),∴点P 的横坐标1≤x≤4,∵以点P 为旋转中心,将垂线l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与线段MN 有公共点,当∠MPN=60°时,PM=60MN tan ︒=3=3, 同理P′N=3,∴点P 的纵坐标为2-3或2+3,即纵坐标2-3≤y≤2+3,∴线段MN 的“关联点”有P 1和P 3;故答案为:P 1和P 3;(2)线段MN 的“关联点”P 的位置如图所示,∵ 直线1y x =+经过点M (1,2),∴ x ≥1.设直线1y x =+与P 4N 交于点A .过点A 作AB ⊥MN 于B ,延长AB 交x 轴于C .由题意易知,在△AMN 中,MN = 3,∠AMN = 45°,∠ANM = 30°.设AB = MB = a ,∴ tan AB ANM BN ∠=,即tan303a a ︒=-, 解得333a -=∴ 点A 的横坐标为33333111.22x a --=+=+= ∴331.x -≤ 综上 3311.2x -≤≤(3)点P 在以O (1,-1)为圆心,r 为半径的⊙O 上,且点P 是线段MN 的“关联点”,如图3所示:连接P 4O 交x 轴于点D ,P 4、M 、D 、O 共线,则圆心O 到P 4的距离为r 的最大值,由(1)知:MP 4=NP 53即OD+DM+MP 433圆心O 到MP 5的距离为r 的最小值,作OE ⊥MP 5于E ,连接OP 5, 则OE 为r 的最小值,MP 5225MN NP +223(3)+3OM=OD+DM=1+2=3, △OMP 5的面积=12OE•MP 5=12OM•MN ,即12312×3×3, 解得:33 ∴3323 【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题,考查了旋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最值等知识,熟练掌握“关联点”的含义,作出关于MN 的“关联点”图是关键.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M 经过原点O(0,0),点6,0)与点B(02),点D 在劣弧OA 上,连结BD 交x 轴于点C ,且∠COD =∠CBO.(1)求⊙M 的半径;(2)求证:BD 平分∠ABO ;(3)在线段BD 的延长线上找一点E ,使得直线AE 恰为⊙M 的切线,求此时点E 的坐标.【答案】(1)M 的半径r =2;(2)证明见解析;(3)点E 的坐标为(263,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点A 和点B 的坐标得出OA 和OB 的长度,根据Rt △AOB 的勾股定理得出AB 的长度,然后得出半径;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得出∠ABD=∠COD ,然后结合已知条件得出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得出△ABE ≌△HBE ,从而得出BH=BA=22,从而求出OH 的长度,即点E 的纵坐标,根据Rt △AOB 的三角函数得出∠ABO 的度数,从而得出∠CBO 的度数,然后根据Rt △HBE 得出HE 的长度,即点E 的横坐标.试题解析:(1)∵点A 为(6,0),点B 为(0,-2) ∴OA=6OB=2 ∴根据Rt △AOB 的勾股定理可得:AB=22∴M 的半径r=12AB=2. (2)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ABD=∠COD ∵∠COD=∠CBO ∴∠ABD=∠CBO ∴BD 平分∠ABO(3)如图,由(2)中的角平分线可得△ABE ≌△HBE ∴BH=BA=22∴OH=22-2=2在Rt △AOB 中,3OA OB=∴∠ABO=60° ∴∠CBO=30° 在Rt △HBE 中,HE=2633=∴点E 的坐标为(263,2)考点: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圆的基本性质、三角函数.6.在O 中,AB 为直径,C 为O 上一点.(Ⅰ)如图①,过点C 作O 的切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若28CAB ∠=︒,求P ∠的大小;(Ⅱ)如图②,D 为弧AC 的中点,连接OD 交AC 于点E ,连接DC 并延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若12CAB ∠=︒,求P ∠的大小.【答案】(1)∠P =34°;(2)∠P =27°【解析】【分析】(1)首先连接OC ,由OA=OC ,即可求得∠A 的度数,然后由圆周角定理,求得∠POC 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2)因为D 为弧AC 的中点,OD 为半径,所以OD ⊥AC ,继而求得答案.【详解】(1)连接OC ,∵OA =OC ,∴∠A =∠OCA =28°,∴∠POC =56°,∵CP 是⊙O 的切线,∴∠OCP =90°,∴∠P =34°;(2)∵D 为弧AC 的中点,OD 为半径,∴OD ⊥AC ,∵∠CAB =12°,∴∠AOE =78°,∴∠DCA =39°,∵∠P =∠DCA ﹣∠CAB ,∴∠P =27°.【点睛】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准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7.如图,等边△ABC 内接于⊙O ,P 是弧AB 上任一点(点P 不与A 、B 重合),连AP ,BP ,过C 作CM ∥BP 交PA 的延长线于点M ,(1)求证:△PCM 为等边三角形;(2)若PA =1,PB =2,求梯形PBCM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1534【解析】【分析】(1)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即可求得题目中的未知角,进而判定△PCM 为等边三角形;(2)利用上题中得到的相等的角和等边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证得两三角形全等,进而利用△PCM 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得PH 的长,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即可.【详解】(1)证明:作PH ⊥CM 于H ,∵△ABC 是等边三角形,∴∠APC=∠ABC=60°,∠BAC=∠BPC=60°,∵CM ∥BP ,∴∠BPC=∠PCM=60°,∴△PCM 为等边三角形;(2)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PCM 为等边三角形,∴∠PCA+∠ACM=∠BCP+∠PCA ,∴∠BCP=∠ACM ,在△BCP 和△ACM 中, BC AC BCP ACM CP CM =⎧⎪∠=∠⎨⎪=⎩,∴△BCP ≌△ACM (SAS ),∴PB=AM ,∴CM=CP=PM=PA+AM=PA+PB=1+2=3,在Rt△PMH中,∠MPH=30°,∴PH=332,∴S梯形PBCM=12(PB+CM)×PH=12×(2+3)×33=1534.【点睛】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一道比较复杂的几何综合题.8.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是半圆⊙O上的点,连接AC,BC,点E是AC的中点,点F是射线OE上一点.(1)如图1,连接FA,FC,若∠AFC=2∠BAC,求证:FA⊥AB;(2)如图2,过点C作CD⊥AB于点D,点G是线段CD上一点(不与点C重合),连接FA,FG,FG与AC相交于点P,且AF=FG.①试猜想∠AFG和∠B的数量关系,并证明;②连接OG,若OE=BD,∠GOE=90°,⊙O的半径为2,求EP的长.【答案】(1)见解析;(2)①结论:∠GFA=2∠ABC.理由见解析;②PE 3.【解析】【分析】(1)证明∠OFA=∠BAC,由∠EAO+∠EOA=90°,推出∠OFA+∠AOE=90°,推出∠FAO=90°即可解决问题.(2)①结论:∠GFA=2∠ABC.连接FC.由FC=FG=FA,以F为圆心FC为半径作⊙F.因为AG AG,推出∠GFA=2∠ACG,再证明∠ACG=∠ABC.②图2﹣1中,连接AG,作FH⊥AG于H.想办法证明∠GFA=120°,求出EF,OF,OG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证明:连接OC.∵OA=OC,EC=EA,∴OF⊥AC,∴FC=FA,∴∠OFA=∠OFC,∵∠CFA=2∠BAC,∴∠OFA=∠BAC,∵∠OEA=90°,∴∠EAO+∠EOA=90°,∴∠OFA+∠AOE=90°,∴∠FAO=90°,∴AF⊥AB.(2)①解:结论:∠GFA=2∠ABC.理由:连接FC.∵OF垂直平分线段AC,∴FG=FA,∵FG=FA,∴FC=FG=FA,以F为圆心FC为半径作⊙F.∵AG AG,∴∠GFA=2∠ACG,∵AB是⊙O的直径,∴∠ACB=90°,∵CD⊥AB,∴∠ABC+∠BCA=90°,∵∠BCD+∠ACD=90°,∴∠ABC=∠ACG,∴∠GFA =2∠ABC .②如图2﹣1中,连接AG ,作FH ⊥AG 于H .∵BD =OE ,∠CDB =∠AEO =90°,∠B =∠AOE ,∴△CDB ≌△AEO (AAS ),∴CD =AE ,∵EC =EA ,∴AC =2CD .∴∠BAC =30°,∠ABC =60°,∴∠GFA =120°,∵OA =OB =2,∴OE =1,AE =,BA =4,BD =OD =1, ∵∠GOE =∠AEO =90°,∴OG ∥AC , 323DG OG ∴==, 222213AG DG AD ∴=+=, ∵FG =FA ,FH ⊥AG ,∴AH =HG 21∠AFH =60°, ∴AF =27sin 60AH ︒=, 在Rt △AEF 中,EF 2213AF AE -=, ∴OF =OE +EF =43 , ∵PE ∥OG , ∴PE EF OG 0F=, ∴134233=,∴PE =36 . 【点睛】圆综合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9.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直线CD 与⊙O 相切于C 点,AC 平分∠DAB . (1)求证:AD ⊥CD ;(2)若AD =2,AC=6,求⊙O 的半径R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32【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OC ,由题意得OC ⊥CD .又因为AC 平分∠DAB ,则∠1=∠2=12∠DAB .即可得出AD ∥OC ,则AD ⊥CD ; (2)连接BC ,则∠ACB =90°,可证明△ADC ∽△ACB .则2AD AC AC R ,从而求得R . 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OC ,∵直线CD 与⊙O 相切于C 点,AB 是⊙O 的直径,∴OC ⊥CD .又∵AC 平分∠DAB ,∴∠1=∠2=12∠DAB . 又∠COB =2∠1=∠DAB ,∴AD ∥OC ,∴AD ⊥CD .(2)连接BC ,则∠ACB =90°,在△ADC 和△ACB 中∵∠1=∠2,∠3=∠ACB =90°,∴△ADC ∽△ACB . ∴2AD AC AC R= ∴R =2322AC AD =10.如图,AN 是⊙M 的直径,NB ∥x 轴,AB 交⊙M 于点C . (1)若点A (0,6),N (0,2),∠ABN=30°,求点B 的坐标; (2)若D 为线段NB 的中点,求证:直线CD 是⊙M 的切线.【答案】(1) B (,2).(2)证明见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1)在Rt △ABN 中,求出AN 、AB 即可解决问题; (2)连接MC ,NC .只要证明∠MCD=90°即可试题解析:(1)∵A 的坐标为(0,6),N (0,2), ∴AN=4,∵∠ABN=30°,∠ANB=90°,∴AB=2AN=8,∴由勾股定理可知:NB=,∴B (,2). (2)连接MC ,NC∵AN 是⊙M 的直径,∴∠ACN=90°,∴∠NCB=90°,在Rt △NCB 中,D 为NB 的中点,∴CD=NB=ND ,∴∠CND=∠NCD ,∵MC=MN ,∴∠MCN=∠MNC,∵∠MNC+∠CND=90°,∴∠MCN+∠NCD=90°,即MC⊥CD.∴直线CD是⊙M的切线.考点:切线的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
山东省17市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11 圆

某某17市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1:圆一. 选择题1.(日照4分)已知AC⊥BC 于C ,BC =a ,CA =b ,AB =c ,下列选项中⊙O 的半径为aba b+的是【答案】D 。
【考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切线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设圆的半径是r 。
A 、设圆切BC 于D ,切AC 于E ,切AB 于F ,连接OD ,OE ,OF ,如图,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到正方形OECD ,AE =AF ,BD =BF ,则a -r +b -r =c ,∴r=2a b c+-,故本选项错误;B 、设圆切AB 于F ,连接OF ,如图,则OF =r ,AO =b -r ,△BCA∽△OFA,∴OF AO CB AB =,即r rb a c-=,∴r=aba c+,故本选项错误;C 、连接OE 、OD ,根据AC 、BC 分别切圆O 于E 、D ,如图,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到正方形OECD ,则OE =r ,AE =b -r ,△BCA∽△OEA,∴OE AEBC AC=,即r rb a b-=,∴r=ab a b +,故本选项正确;D 、设圆切BC 于D ,连接OD ,OA ,则BD =a +r ,由BA =BD 得c =a +r ,即r =c -a ,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
2.(滨州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O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上,以AB 为弦的⊙M 与x 轴相切.若点A 的坐标为(0,8),则圆心M 的坐标为A 、(﹣4,5)B 、(﹣5,4)C 、(5,﹣4)D 、(4,﹣5)【答案】D 。
【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过点M 作MD⊥AB 于D ,交OC 于点E ,连接AM 。
设⊙M 的半径为r .∵以边AB 为弦的⊙M 与x 轴相切,AB∥OC,∴DE⊥CO。
∴DE是⊙M直径的一部分。
湖北省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11 圆

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1:圆一、选择题1. (佛山3分)若O 的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为60︒,则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是A 、30︒B 、60︒C 、120︒D 、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C 。
【考点】同弧所对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分析】根据同弧所对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的定理,直接得出结果。
故选C 。
2. (广州3分)如图,AB 切⊙O 于点B ,OA =2AB =3,弦BC ∥OA ,则劣弧BC的弧长为A 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2C 、π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2π【答案】A 。
【考点】弧长的计算,切线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要求劣弧 BC的长首先要连接OB ,OC ,由AB 切⊙O 于点B ,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B ⊥AB ,在Rt △OBA 中,OA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B =3,利用三角函数求出∠BOA =60°,同时得到OB =12OA =得到∠BOA =∠CBO =60°,于是有∠BOC =60°,最后根据弧长公式计算出劣弧 BC 的长=1803。
故选A 。
3.(茂名3分)如图,⊙O 1、⊙O 2相内切于点A ,其半径分别是8和4,将⊙O 2沿直线O 1O 2平移至两圆相外切时,则点O 2移动的长度是A 、4B 、8C 、16D 、8或16【答案】D 。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平移的性质。
【分析】由题意可知点O 2可能向右移,此时移动的距离为⊙O 2的直径长;如果向左移,则此时移动的距离为⊙O 1的直径长。
∵⊙O 1、⊙O 2相内切于点A ,其半径分别是8和4,如果向右移:则点O 2移动的长度是4×2=8,如果向左移:则点O 2移动的长度是8×2=16.∴点O 2移动的长度8或16。
故选D 。
4.(清远3分)如图,点A 、B 、C 在⊙O 上,若∠BAC =20º,则∠BOC 的度数为A .20ºB .30ºC .40ºD .70º【答案】C 。
最新初中中考数学题库 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23.圆中的计算

xxx(2010哈尔滨)1.将一个底面半径为5cm ,母线长为12cm 的圆锥形纸筒沿一条母线剪开并展平,所得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是 度.150(2010红河自治州)14. 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为4,母线长为6,则它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 120° .(2010红河自治州)23.(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9,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O 是坐标原点,点A 在x 正半轴上,OA=312cm ,点B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B=12cm ,动点P 从点O 开始沿OA 以32cm/s 的速度向点A 移动,动点Q 从点A 开始沿AB 以4cm/s 的速度向点B 移动,动点R 从点B 开始沿BO 以2cm/s 的速度向点O 移动.如果P 、Q 、R 分别从O 、A 、B 同时移动,移动时间为t (0<t <6)s. (1)求∠OAB 的度数.(2)以OB 为直径的⊙O ‘与AB 交于点M ,当t 为何值时,PM 与⊙O ‘相切?(3)写出△PQR 的面积S 随动点移动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 的最小值及相应的t 值. (4)是否存在△APQ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在Rt △AOB 中: tan ∠OAB=3331212==OA OB ∴∠OAB=30°(2)如图10,连接O ‘P ,O ‘M. 当PM 与⊙O ‘相切时,有∠PM O ‘=∠PO O ‘=90°,△PM O ‘≌△PO O ‘由(1)知∠OBA=60°∵O ‘M= O ‘B∴△O ‘BM 是等边三角形∴∠B O ‘M=60° 可得∠O O ‘P=∠M O ‘P=60°∴OP= O O ‘·tan ∠O O ‘P =6×tan60°=36 又∵OP=32t∴32t=36,t=3即:t=3时,PM 与⊙O ‘相切.(3)如图9,过点Q 作QE ⊥x 于点E ∵∠BAO=30°,AQ=4tx∴QE=21AQ=2t AE=AQ ·cos ∠OAB=4t ×t 3223= ∴OE=OA-AE=312-32t∴Q 点的坐标为(312-32t ,2t ) S △PQR = S △OAB -S △OPR -S △APQ -S △BRQ=)32312(2212)32312(21)212(32213121221t t t t t t -⋅-⋅---⋅⋅-⋅⋅ =372336362+-t t=318)3(362+-t (60<<t )当t=3时,S △PQR 最小=318 (4)分三种情况:如图11.○1当AP=AQ 1=4t 时, ∵OP+AP=312 ∴32t+4t=312∴t=2336+或化简为t=312-18 ○2当PQ 2=AQ 2=4t 时 过Q 2点作Q 2D ⊥x 轴于点D , ∴PA=2AD=2A Q 2·cosA=34t 即32t+34t =312 ∴t=2○3当PA=PQ 3时,过点P 作PH ⊥AB 于点H AH=PA ·cos30°=(312-32t )·23=18-3t AQ 3=2AH=36-6t 得36-6t=4t , ∴t=3.6综上所述,当t=2,t=3.6,t=312-18时,△APQ 是等腰三角形.(2010年镇江市)14.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4,底面半径为2,则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A )A .8πB .9πC .10πD .11π(2010遵义市)如图,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cm 2,以对角的两个顶点为圆心, cm 2长为半径画弧,则所得到的两条弧的长度之和为 ▲ cm (结果保留π).答案:π2(2010遵义市)26.(12分)如图,在△ABC 中,∠C=90,AC+BC=8,点O 是斜边AB 上一点,以O 为圆心的⊙O 分别与AC 、BC 相切于 点D 、E .(1)当AC =2时,求⊙O 的半径;(2)设AC =x ,⊙O 的半径为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6.(12分)(1)(5分) 解: 连接OD 、OE 、OC∵D 、E 为切点∴OD ⊥AC , OE ⊥BC , OD=OE∵BOC AOC ABC S S S ∆∆∆+=∴21AC ·BC=21AC ·OD+21BC ·OE ∵AC+BC=8, AC=2,∴BC=6∴21×2×6=21×2×OD+21×6×OE 而OD=OE ,∴OD=32,即⊙O 的半径为32(2)(7分)解:连接OD 、OE 、OC∵D 、E 为切点∴OD ⊥AC , OE ⊥BC , OD=OE=y∵BOC AOC ABC S S S ∆∆∆+=∴21AC ·BC=21AC ·OD+21BC ·OE ∵AC+BC=8, AC=x ,∴BC=8-x∴21x (8-x )=21xy +21(8-x )y化简:xy y xy x x -+=-882(26题图)即:x x y +-=281 (桂林2010)10.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1的半圆,则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 ( C ).A .1B .34 C .12D .13(2010年兰州)9. 现有一个圆心角为90,半径为cm 8的扇形纸片,用它恰好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接缝忽略不计).该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A . cm 4B .cm 3C .cm 2D .cm 1答案 C(2010年无锡)5.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cm ,母线长为5cm ,则圆锥的侧面积是( ▲ )A .220cmB .220cm πC .210cm πD .25cm π答案 C(2010年兰州)18. 如图,扇形OAB ,∠AOB=90︒,⊙P 与OA 、OB 分别相切于点F 、E ,并且与弧AB 切于点C ,则扇形OAB 的面积与⊙P 的面积比是 .16. (2010年金华)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E ,F ,O 分别是AB ,CD ,AD 的中点, 以O 为圆心,以OE 为半径画弧EF .P 是上的一个动点,连结OP ,并延长OP 交线段BC 于点K ,过点P 作⊙O 的切线,分别交射线AB 于点M ,交直线BC 于点G . 若3=BMBG,则BK ﹦ ▲. 答案:31,35.(每个2分)21.(2010年金华)(本题8分)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的中点,CE ⊥AB 于 E ,BD 交CE 于点F .(1)求证:CF ﹦BF ;AODBFKE (第16题)G MC(2)若CD ﹦6, AC ﹦8,则⊙O 的半径为 ▲ ,CE 的长是 ▲ .解:(1) 证明:∵AB 是⊙O 的直径,∴∠ACB ﹦90° 又∵CE ⊥AB , ∴∠CEB ﹦90° ∴∠2﹦90°-∠A ﹦∠1又∵C 是弧BD 的中点,∴∠1﹦∠A ∴∠1﹦∠2,∴ CF ﹦BF ﹒ …………………4分(2) ⊙O 的半径为5 , CE 的长是524﹒ ………4分(各2分) 14.(2010年长沙)已知扇形的面积为12π,半径等于6,则它的圆心角等于 度. 答案:12024.(2010年长沙)已知:AB 是⊙O 的弦,D 是AB 的中点,过B 作AB 的垂线交AD 的延长线于C . (1)求证:AD =DC ;(2)过D 作⊙O 的切线交BC 于E ,若DE =EC ,求sin C .证明:连BD ∵BD AD =∴∠A =∠ABD ∴AD =BD …………………2分 ∵∠A +∠C =90°,∠DBA +∠DBC =90°∴∠C =∠DBC ∴BD =DC∴AD =DC ………………………………………………………4分 (2)连接OD ∵DE 为⊙O 切线 ∴OD ⊥DE …………………………5分 ∵BD AD =,OD 过圆心 ∴OD ⊥AB又∵AB ⊥BC ∴四边形FBED 为矩形∴DE ⊥BC ……………………6分 ∵BD 为Rt △ABC 斜边上的中线∴BD =DC ∴BE =EC =DE∴∠C =45° …………………………………………………7分 ∴sin ∠C………………………………………………………………8分(2010湖北省荆门市)10.如图,MN 是半径为1的⊙O 的直径,点A 在⊙O 上,∠AMN =30°,B 为AN 弧的中点,P 是直径MN 上一动点,则P A +PB 的最小值为( )(C)1 (D)2第24题图答案B5.(2010年济宁市)已知⊙O 1与⊙O 2相切,⊙O 1的半径为3 cm ,⊙O 2的半径为2 cm ,则O 1O 2的长是 A .1 cm B .5 cm C .1 cm 或5 cm D .0.5cm 或2.5cm答案:C9.(2010年济宁市)如图,如果从半径为9cm的圆形纸片剪去13圆周的一个扇形,将留下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接缝处不重叠),那么这个圆锥的高为 A .6cm B . C .8cm D .答案:B6.(2010湖北省咸宁市)如图,两圆相交于A ,B 两点,小圆经过大圆的圆心O ,点C ,D 分别在两圆上,若100ADB ∠=︒,则ACB ∠的度数为A .35︒B .40︒C .50︒D .80︒ 答案:B7. (2010年郴州市)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为弦,CD AB ⊥于E , 则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A.A D ∠=∠ B.CE DE = C.90ACB ∠= D.CE BD = 答案:D15. (2010年郴州市)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cm ,母线长为6cm ,则圆锥的侧面积是____2cm .(结果保留p ) 答案:18p20.(2010年怀化市)如图6,已知直线AB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 OB 交⊙O 于点C ,点D 在⊙O 上,且∠OBA=40°,则∠ADC= . 答案:2520.(2010年济宁市)如图,AD 为ABC ∆外接圆的直径,AD BC ⊥,垂足为点F ,ABC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E ,连接BD ,CD .第10题图 NB 第7题9题)剪去(1) 求证:BD CD =;(2) 请判断B ,E ,C 三点是否在以D 为圆心,以DB 为半径的圆上?并说明理由.(1)证明:∵AD 为直径,AD BC ⊥,∴BD CD =.∴BD CD =. ························································ 3分(2)答:B ,E ,C 三点在以D 为圆心,以DB 为半径的圆上. ························ 4分理由:由(1)知:BD CD =,∴BAD CBD ∠=∠.∵DBE CBD CBE ∠=∠+∠,DEB BAD ABE ∠=∠+∠,CBEABE ∠=∠, ∴DBE DEB ∠=∠.∴DB DE =. ·························································· 6分 由(1)知:BD CD =.∴DB DE DC ==. ∴B ,E ,C 三点在以D 为圆心,以DB 为半径的圆上.25. (2010年怀化市) 如图8,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一点,AB CD ⊥于D,且AB=8,DB=2.(1)求证:△ABC ∽△CBD;(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73.13,14.3≈≈π).25. (1)证明:∵AB 是⊙O 的直径, ∴∠ACB=90,又ABCD ⊥,∴∠CDB=90…………………………1分在△ABC 与△CBD 中,∠ACB=∠CDB=90,∠B=∠B, ∴△ABC ∽△CBD ……………………………3分 (2)解:∵△ABC ∽△CBD ∴.CBABDB CB = ∴AB DB CB ⋅=2∵AB=8,DB=2, ∴CB=4. 在Rt △ABC 中,,34166422=-=-=BC AB AC …………4分∴383442121=⨯⨯=⨯=∆AC CB S ABC …………………………5分 ∴3.1128.11)3(84212≈=-=-⨯=∆ππABC S S 阴影部分图8ABC EFD (第20题)20.(2010湖北省咸宁市)如图,在⊙O 中,直径AB 垂直于弦CD ,垂足为E ,连接AC , 将△ACE 沿AC 翻折得到△ACF ,直线FC 与直线AB 相交于点G . (1)直线FC 与⊙O 有何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2OB BG ==,求CD 的长. 20.解:(1)直线FC 与⊙O 相切.……1分理由如下:连接OC .∵OA OC =, ∴12∠=∠……2分 由翻折得,13∠=∠,90F AEC ∠=∠=︒. ∴23∠=∠. ∴OC ∥AF . ∴90OCG F ∠=∠=︒.∴直线FC 与⊙O 相切.……4分(2)在Rt △OCG 中,1cos 22OC OC COG OG OB ∠===,∴60COG ∠=︒.……6分在Rt △OCE中,sin602CE OC =⋅︒=……8分 ∵直径AB 垂直于弦CD ,∴2CD CE ==.(2010年成都)13.如图,在ABC ∆中,AB 为O 的直径,60,70B C ∠=∠=,则BOD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度.答案:100(2010年成都)15.若一个圆锥的侧面积是18π,侧面展开图是半圆,则该圆锥的底面圆半径是___________. 答案:3(2010年成都)17.已知:如图,AB 与O 相切于点C ,OA OB =,O 的直径为4,8AB =.(1)求OB 的长; (2)求sin A 的值.答案:17..解:(1)由已知,OC=2,BC=4。
2011年中考圆专题测试题及答案

(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A,B,C,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 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一小题:选对得 4分,不选、选错或选出的代号超过 一个的(不论是否写在括号内)一律得 0分。
1.在厶 ABC 中,/ C=90° AB = 3cm , BC = 2cm,以点 A 为圆心,以则点C 和O A 的位置关系是()。
B. C 在O A 外D. C 在O A 位置不能确定。
11cm ,最小距离为 5cm,则圆的半径为(B. 3cm 或 8cm C . 3cm3.AB 是O O 的弦,/ AOB = 80。
则弦AB 所对的圆周角是()。
A . 40° B. 140° 或 40° C . 20° D. 20° 或 160°4.O 是厶ABC 的内心,/BOC 为130 °则/ A 的度数为()。
A . 130 °B. 60 °5. 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3,高为4,A. 10 nB . 12 nA . 3B . 4C . 5D . 67.下列语句中不正确的有()。
① 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②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③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④ 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先作半径为 的第一个圆的外切正六边形,接着作上述外切正六边形的外接圆,再作2上述外接圆的外切正六边形, …,则按以上规律作出的第(则/ DFE 的度数是( )。
2. 5cm 为半径作圆,)°D. 8cmC . C 在O A 内2.一个点到圆的最大距离为A . 16cm 或 6cmC . 70 °D. 80 °则圆锥的侧面积为()。
C. 15 nD. 20 n6.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用两个正方形和 n 个正三角形恰好可以进行平面镶嵌,则n 的值是B. 2个C . 1个D. 4个8个外切正六边形的边长为9.如图 (23B.(3 3 C .(严)732D. (乎)81,O O 是厶ABC 的内切圆,切点分别是E 、F ,已知/ A = 100 ° / C = 30 °A . 55B. 60 ° C . 65°D. 7013. 如图3,^ ABC内接于O O,AB=AC,/ BOC=100°,MN是过B点而垂直于OB的直线,则/ ABM= _______ ,/CBN=________ ;14. 如图4,在矩形ABCD中,已知AB=8 cm,将矩形绕点A旋转90°到达A B' C勺位'置,则在旋转过程中,边CD扫过的(阴影部分)面积S= 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数学中考圆综合题分类1. 如图,已知直线PA 交⊙0于A 、B 两点,AE 是⊙0的直径.点C 为⊙0上一点,且AC 平分∠PAE ,过C 作CD ⊥PA ,垂足为D 。
(1)求证:CD 为⊙0的切线;(2)若DC+DA=6,⊙0的直径为l0,求AB 的长度.1.(1)证明:连接OC,因为点C 在⊙0上,0A=OC,所以∠OCA=∠OAC ,因为CD ⊥PA ,所以∠CDA=90°, 有∠CAD+∠DCA=90°,因为AC 平分∠PAE ,所以∠DAC=∠CAO 。
所以∠DC0=∠DCA+∠ACO=∠DCA+∠CAO=∠DCA+∠DAC=90°。
又因为点C 在⊙O 上,OC 为⊙0的半径,所以CD 为⊙0的切线. (2)解:过0作0F ⊥AB ,垂足为F ,所以∠OCA=∠CDA=∠OFD=90°, 所以四边形OCDF 为矩形,所以0C=FD ,OF=CD. ∵DC+DA=6,设AD=x ,则OF=CD=6-x ,∵⊙O 的直径为10,∴DF=OC=5,∴AF=5-x , 在Rt △AOF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AF +OF =OA .即22(5)(6)25x x -+-=,化简得:211180x x -+=解得2x =或9x =。
由AD<DF ,知05x <<,故2x =。
从而AD=2, AF=5-2=3.∵OF ⊥AB ,由垂径定理知,F 为AB 的中点,∴AB=2AF=6.2、如图,O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O 与边AB,BC 都相切,点E,F 分别在AD,DC 上,现将△DEF 沿着EF 对折,折痕EF 与⊙O 相切,此时点D 恰好落在圆心O 处。
若DE=2,则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 ) A.3 B.4 C.22+ D.22A B3.如图,点D 为AC 上一点,点O 为边AB 上一点,AD =DO .以O 为圆心,OD 长为半径作圆,交AC 于另一点E ,交AB 于点F ,G ,连接EF .若∠BAC =22°,则∠EFG =_ ▲ .4.如图,以点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矩形ABCD 的边BC 为大圆的弦,边AD 与小圆相切于点M ,OM 的延长线与BC 相交于点N 。
(1)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吗?为什么?(2)若圆环的宽度(两圆半径之差)为6cm ,AB=5cm ,BC=10cm ,求小圆的半径。
5.如图,AB 是半圆直径,半径OC ⊥AB 于点O ,AD 平分∠CAB 交弧BC于点D ,连结CD 、OD ,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C ∥OD ;②OE CE =;③△ODE ∽△ADO ;④AB CE CD ⋅=22.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①④ .6.如图,△ABC 中,以BC 为直径的圆交AB 于点D ,∠ACD =∠ABC . (1)求证:CA 是圆的切线;(2)若点E 是BC 上一点,已知BE =6,tan ∠ABC =32,tan ∠AEC =35,求圆的直径.(第26题图)(第6题)ABDCOE7.如图,已知AB是⊙O的弦,OB=2,∠B=30°,C是弦AB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CO并延长CO交于⊙O于点D,连接AD.(1)弦长AB等于▲(结果保留根号);(2)当∠D=20°时,求∠BOD的度数;(3)当AC的长度为多少时,以A、C、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B、C、O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写出解答过程.8.(已知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以AB为直径在正方形内作半圆,P是半圆上的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PA、PB、PC、PD.(1)如图①,当PA的长度等于▲时,∠PAB=60°;当PA的长度等于▲时,△PAD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②,以AB边所在直线为x轴、AD边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点A即为原点O),把△PAD、△PAB、△PBC的面积分别记为S1、S2、S3.坐标为(a,b),试求2 S1 S3-S22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a,b的值.9、(11潍坊)10、(11潍坊)11、(11德州)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P 是反比例函数)>0(32x xy 图象上一个动点,以P 为圆心的圆始终与y 轴相切,设切点为A .(1)如图1,⊙P 运动到与x 轴相切,设切点为K ,试判断四边形OKP A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如图2,⊙P 运动到与x 轴相交,设交点为B ,C .当四边形ABCP 是菱形时: ①求出点A ,B ,C 的坐标.②在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使△MBP 的面积是菱形ABCP 面积的21.若存在,试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解:(1)∵⊙P 分别与两坐标轴相切,∴P A ⊥OA ,PK ⊥OK . ∴∠P AO =∠OKP =90°. 又∵∠AOK =90°,∴ ∠P AO =∠OKP =∠AOK =90°. ∴四边形OKP A 是矩形. 又∵OA =OK ,∴四边形OKP A 是正方形.……………………2分 (2)①连接PB ,设点P 的横坐标为x ,则其纵坐标为x32. 过点P 作PG ⊥BC 于G . ∵四边形ABCP 为菱形, ∴BC =P A =PB =PC .∴△PBC 为等边三角形.在Rt △PBG 中,∠PBG =60°,PB =P A =x , PG =x32. sin ∠PBG =PBPG,即2x x =. 解之得:x =±2(负值舍去).∴PGP A =B C=2.……………………4分 易知四边形OGP A 是矩形,P A =OG =2,BG =CG =1,∴OB =OG -BG =1,OC =OG +GC =3.AP2y =K O APy =K OOAP 2y =BC图2GM∴A (0,B (1,0)C (3,0).……………………6分 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 =ax 2+bx +c .据题意得:0930a b c a b c c ⎧++=⎪++=⎨⎪=⎩解之得:ab=c∴二次函数关系式为:233y x x =-9分 ②解法一:设直线BP 的解析式为:y =ux +v ,据题意得:2u v u v +=⎧⎪⎨+=⎪⎩ 解之得:uv=-∴直线BP的解析式为:y =-.过点A 作直线AM ∥PB ,则可得直线AM的解析式为:y =解方程组:2y y x ⎧=+⎪⎨=⎪⎩得:110x y =⎧⎪⎨=⎪⎩227x y =⎧⎪⎨=⎪⎩过点C 作直线CM ∥PB ,则可设直线CM的解析式为:y t =+. ∴0=t .∴t =-∴直线CM的解析式为:y =-.解方程组:2y y x ⎧=-⎪⎨=⎪⎩得:1130x y =⎧⎨=⎩;224x y =⎧⎪⎨=⎪⎩.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M 的坐标有四个,分别为:(0,(3,0),(4,(7,.…………………12分 解法二:∵12PAB PBC PABC S S S ∆∆==, ∴A (0,C (3,0)显然满足条件.延长AP 交抛物线于点M ,由抛物线与圆的轴对称性可知,PM =P A . 又∵AM ∥BC , ∴12PBM PBA PABC S S S ∆∆==. ∴点M又点M 的横坐标为AM =P A +PM =2+2=4. ∴点M (4点(7, 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M 的坐标有四个,分别为:(0,(3,0),(4,(7,.…………………12分 解法三:延长AP 交抛物线于点M ,由抛物线与圆的轴对称性可知,PM =P A . 又∵AM ∥BC , ∴12PBM PBA PABC S S S ∆∆==. ∴点M2x x =. 解得:10x =(舍),24x =.∴点M 的坐标为(4. 点(7, 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M 的坐标有四个,分别为:(0,(3,0),(4,(7,.…………………12分12、(11金华)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10,0),以OA 为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作半圆C ,点B 是该半圆周上一动点,连结OB 、AB ,并延长AB 至点D ,使DB=AB ,过点D 作x 轴垂线,分别交x 轴、直线OB 于点E 、F ,点E 为垂足,连结CF .(1)当∠AOB =30°时,求弧AB 的长度; (2)当DE =8时,求线段EF 的长;(3)在点B 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E 、C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此 时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连结BC ,∵A (10,0), ∴OA =10 ,CA =5, ∵∠AOB =30°,∴∠ACB =2∠AOB =60°,∴弧AB 的长=35180560ππ=⨯⨯; ……4分(2)连结OD,∵OA 是⊙C 直径,∴∠OBA =90°, 又∵AB =BD,∴OB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 ∴OD =OA =10, 在Rt △ODE 中,OE ==-22DE OD 681022=-,∴AE =AO -OE=10-6=4,由 ∠AOB =∠ADE =90°-∠OAB ,∠OEF =∠DEA , 得△OEF ∽△DEA, ∴OE EF DE AE =,即684EF=,∴EF =3;……4分 (3)设OE =x ,①当交点E 在O ,C 之间时,由以点E 、C 、F 为顶点的三角第24题图形与△AOB 相似,有∠ECF =∠BOA 或∠ECF =∠OAB , 当∠ECF =∠BOA 时,此时△OCF 为等腰三角形,点E 为OC中点,即OE =25, ∴E 1(25,0); 当∠ECF =∠OAB 时,有CE =5-x , AE =10-x ,∴CF ∥AB ,有CF =12AB , ∵△ECF ∽△EAD,∴AD CF AE CE =,即51104x x -=-,解得:310=x , ∴E 2(310,0);②当交点E 在点C 的右侧时,∵∠ECF >∠BOA ,∴要使△ECF 与△BAO 相似,只能使∠ECF =∠BAO , 连结BE ,∵BE 为Rt △ADE 斜边上的中线, ∴BE =AB =BD, ∴∠BEA =∠BAO, ∴∠BEA =∠ECF ,∴CF ∥BE, ∴OEOCBE CF =, ∵∠ECF =∠BAO , ∠FEC =∠DEA =Rt ∠,∴△CEF ∽△AED, ∴CF CEAD AE=, 而AD =2BE ,∴2OC CEOE AE=, 即55210x x x -=-, 解得417551+=x , 417552-=x <0(舍去), ∴E 3(41755+,0); ③当交点E 在点O 的左侧时,∵∠BOA =∠EOF >∠ECF .∴要使△ECF 与△BAO 相似,只能使∠ECF =∠BAO连结BE ,得BE =AD 21=AB ,∠BEA =∠BAO∴∠ECF =∠BEA, ∴CF ∥BE, ∴OEOCBE CF =, 又∵∠ECF =∠BAO , ∠FEC =∠DEA =Rt ∠,∴△CEF ∽△AED, ∴ADCFAE CE =, 而AD =2BE ,∴2OC CEOE AE=, ∴5+5210+x x x =, 解得417551+-=x , 417552--=x <0(舍去), ∵点E 在x 轴负半轴上, ∴E 4(41755-,0), 综上所述:存在以点E 、C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此时点E 坐标为:1E (25,0)、2E (310,0)、3E (41755+,0)、4E (41755-,0).……4分 13、(11济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4,1-)的抛物线交y 轴于A 点,交x 轴于B ,C 两点(点B 在点C 的左侧). 已知A 点坐标为(0,3).(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B 作线段AB 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D , 如果以点C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BD 相切,请判断抛物线的对称轴l 与⊙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3)已知点P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位于A ,C 两点之间,问: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C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此时P 点的坐标和PAC ∆的最大面积.x(1)解:设抛物线为2(4)1y a x =--.∵抛物线经过点A (0,3),∴23(04)1a =--.∴14a =. ∴抛物线为2211(4)12344y x x x =--=-+. ……………………………3分 (2) 答:l 与⊙C 相交. …………………………………………………………………4分证明:当21(4)104x --=时,12x =,26x =. ∴B 为(2,0),C 为(6,0).∴AB =设⊙C 与BD 相切于点E ,连接CE ,则90BEC AOB ∠=︒=∠. ∵90ABD ∠=︒,∴90CBE ABO ∠=︒-∠.又∵90BAO ABO ∠=︒-∠,∴BAO CBE ∠=∠.∴AOB ∆∽BEC ∆. ∴CE BCOB AB =.∴2CE =.∴2CE =>.…………………………6分 ∵抛物线的对称轴l 为4x =,∴C 点到l 的距离为2.∴抛物线的对称轴l 与⊙C 相交. ……………………………………………7分(3) 解:如图,过点P 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AC 于点Q .可求出AC 的解析式为132y x =-+.…………………………………………8分 设P 点的坐标为(m ,21234m m -+),则Q 点的坐标为(m ,132m -+).∴2211133(23)2442PQ m m m m m =-+--+=-+.∵22113327()6(3)24244PAC PAQ PCQ S S S m m m ∆∆∆=+=⨯-+⨯=--+,∴当3m =时,PAC ∆的面积最大为274.此时,P 点的坐标为(3,34-). …………………………………………10分14、(11泉州)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P 是反比例函数)>0(32x xy =图象上一个动点,以P 为圆心的圆始终与y 轴相切,设切点为A .(1)如图1,⊙P 运动到与x 轴相切,设切点为K ,试判断四边形OKP A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如图2,⊙P 运动到与x 轴相交,设交点为B ,C .当四边形ABCP 是菱形时: ①求出点A ,B ,C 的坐标.②在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使△MBP 的面积是菱形ABCP 面积的21.若存解:(1)∵⊙P 分别与两坐标轴相切,∴P A ⊥OA ,PK ⊥OK . ∴∠P AO =∠OKP =90°. 又∵∠AOK =90°,∴ ∠P AO =∠OKP =∠AOK =90°. ∴四边形OKP A 是矩形. 又∵OA =OK ,∴四边形OKP A 是正方形.……………………2分 (2)①连接PB ,设点P 的横坐标为x ,则其纵坐标为x32. 过点P 作PG ⊥BC 于G .APy =K O第25题图1∵四边形ABCP 为菱形, ∴BC =P A =PB =PC .∴△PBC 为等边三角形.在Rt △PBG 中,∠PBG =60°,PB =P A =x , PG =x32. sin ∠PBG =PBPGx x =. 解之得:x =±2(负值舍去).∴PGP A =B C=2.……………………4分 易知四边形OGP A 是矩形,P A =OG =2,BG =CG =1,∴OB =OG -BG =1,OC =OG +GC =3.∴A (0,B (1,0)C (3,0).……………………6分 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 =ax 2+bx +c .据题意得:0930a b c a b c c ⎧++=⎪++=⎨⎪=⎩解之得:ab=c∴二次函数关系式为:2y x x =9分 ②解法一:设直线BP 的解析式为:y =ux +v ,据题意得:2u v u v +=⎧⎪⎨+=⎪⎩ 解之得:uv=-∴直线BP的解析式为:y =-.过点A 作直线AM ∥PB ,则可得直线AM的解析式为:y =解方程组:2y y x ⎧=+⎪⎨=⎪⎩得:110x y =⎧⎪⎨=⎪⎩227x y =⎧⎪⎨=⎪⎩过点C 作直线CM ∥PB ,则可设直线CM的解析式为:y t =+. ∴0=t .∴t =-∴直线CM的解析式为:y =-.解方程组:2y y x ⎧=-⎪⎨=⎪⎩得:1130x y =⎧⎨=⎩;224x y =⎧⎪⎨=⎪⎩.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M 的坐标有四个,分别为:(0,(3,0),(4,(7,.…………………12分 解法二:∵12PAB PBC PABC S S S ∆∆==, ∴A (0,C (3,0)显然满足条件.延长AP 交抛物线于点M ,由抛物线与圆的轴对称性可知,PM =P A . 又∵AM ∥BC , ∴12PBM PBA PABC S S S ∆∆==. ∴点M又点M 的横坐标为AM =P A +PM =2+2=4. ∴点M (4点(7,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M的坐标有四个,分别为:(0,(3,0),(4,(7,.…………………12分解法三:延长AP交抛物线于点M,由抛物线与圆的轴对称性可知,PM=P A.又∵AM∥BC,∴12PBM PBA PABCS S S∆∆==.∴点M2x x=.解得:10x=(舍),24x=.∴点M的坐标为(4.点(7,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M的坐标有四个,分别为:(0,(3,0),(4,(7,.…………………12分15.(11金华)如图,射线PG平分∠EPF,O为射线PG上一点,以O为圆心,10为半径作⊙O,分别与∠EPF的两边相交于A、B和C、D,连结OA,此时有OA//PE.(1)求证:AP=AO;(2)若tan∠OPB=12,求弦AB的长;(3)若以图中已标明的点(即P、A、B、C、D、O)构造四边形,则能构成菱形的四个点为▲,能构成等腰梯形的四个点为▲或▲或▲ .(1)∵PG平分∠EPF,∴∠DPO=∠BPO,∵OA//PE,∴∠DPO=∠POA,∴∠BPO=∠POA,P第21题图∴P A =OA ;……2分(2)过点O 作OH ⊥AB 于点H ,则AH =HB =12AB , (1)∵tan ∠OPB =12OH PH =,∴PH =2OH ,……1分 设OH =x ,则PH =2x ,由(1)可知P A =OA = 10 ,∴AH =PH -P A =2x -10, ∵222AH OH OA +=,∴222(210)10x x -+=,……1分 解得10x =(不合题意,舍去),28x =,∴AH =6,∴AB=2AH=12;……1分(3)P 、A 、O 、C ;A 、B 、D 、C 或P 、A 、O 、D 或P 、C 、O 、B .……2分(写对1个、2个、3个得1分,写对4个得2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