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十三第1讲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细胞工程第1讲细胞工程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细胞工程第1讲细胞工程课件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选取根尖、茎尖、形成层部位 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融合后形
选材
最容易诱导脱分化
成杂种细胞
技术 操作
脱分化、再分化等
除脱分化、再分化外,还要用 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用一定的 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础,植物体细胞杂交所用 关系
的技术更复杂
2.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杂种细胞类型的分析 (1)诱导产物(假设用于杂交的两种植物细胞分别为A、B): ①未融合的细胞:A和B。 ②两两融合的细胞:AA、BB和AB。 ③多细胞融合体。
(1) 植 物 体 细 胞 杂 交 依 据 的 生 物 学 原 理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根据细胞膜表面的荧光判断该原生质体是由番茄和马铃薯融 合而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判断。 ①利用物理法或化学法可以直接将两个植物细胞进行诱导融合。
() ②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水解法获得的植物原生质体失去了全能性。
() ③再生出细胞壁是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标志。 ④培养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细胞杂交。 【答案】(2)①× ②× ③√ ④×
[自主检测] 1.思考判断 (1)有关细胞全能性与组织培养的判断。 ①棉花根尖细胞经诱导形成幼苗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 ) ②植物的每个细胞在植物体内和体外都能表现出细胞的全能性。
() ③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的增殖和
分化。 ④愈伤组织是外植体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后形成的。 【答案】(1)①√ ②× ③× ④×

论语修身篇(第一节论自省)

论语修身篇(第一节论自省)
文化经典《论语》
-----------论修养
精选2021版课件
1
第一节自省
❖ 本单元共选录十三章。首章孔子勉人修德、讲学、
徙义、改过,为本单元纲领。第二章曾子自述省身
之大端,第三章孔子告诫人勿恃才而骄吝,这些都是
德的重要内容。第四章子夏论为学首重人伦,第五章
重在见贤自省,这些也属于讲学、修德的内容。至于
精选2021版课件
3
l-4曾子①同:“吾日三省②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 乎?传不习乎⑤?” (《学而》)
❖ 译文 曾子说朚“我每天多次反瘁自己:䘺别人办事是 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删诚实可䯡了 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 评析:儒家十分重襆个人的道德䷮养�以求塑造成吆 想人格。而䜬章≀讲犄自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
录在本单元的各章。 精选2021版课件
2
7·3子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 4’,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
❖ 译文: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 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 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 评析:在这里,孔子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 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进行道德修 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 正自己的过失,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 识才可以丰富。
❖ 思考:曾子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谋丽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 法。
提示:曾子的做法对于我们当夸的每个人来说 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为别人谋事应当忠诚, 对待朋友应当真诚,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应当 认真学习。

第1讲(绪论)

第1讲(绪论)

二、中考化学考什么
1.中考化学命题的基本思路: 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
2.近年化学中考主要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化学 计算)
近年化学中考的考查方向:
1、注重对化学核心概念的考查,重点考查身边的化 学物质; 2、注重考查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考查同 学们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及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在 实际情景中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注重考查同学们的信息处理、分析和加工能力;
我国人民的贡献
1、公元前1700年(商代)开始冶炼青铜 2、春秋战国时期懂得冶铁炼钢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化学有关 (火药、造纸术)
蜡 染 屏 风 酿 酒 拓 片 彩 陶 盆
青铜剑
(三)现代化学:合成新分子阶段 从20世纪下半叶起,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 发现新元素,而是合成新分子。在本世纪人们已 不满足于合成新分子,而是把分子扩展组装成分 子材料、分子器件、分子机器,例如分子开关、 分子磁体、分子电路,分子计算机等。
(三)教材在整体设计上,内容呈现顺序由浅 入深阶梯式上升,难点相对弱化且合理分散。教材 编写认真研究了同学们的心理,利用一些可视性强 的材料、插图和实验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以降解难 点,突出重点。新教材中插图很多,如每一单元首 页都有一幅彩图,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但也有 一些插图给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水污染、空 气污染等;还有些插图能直观的反映出一些抽象的 反应过程或微粒的运动,如上册“过氧化氢分解” 示意图、“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钠与氯气反应 形成氯化钠”、“干冰升华”等等。
第一讲:揭开初三化学
的神迷面纱
一、化学教材的特征 (一)人教版初三化学,分上下两册,共12单 元,单元内与单元间都彼此融合,相互关联。科 学探究精神贯穿其中,全书图文并茂,创设了多 种学习情景,许多素材取自日常生活,通过学习 相信能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体会 到化学是门应用学科。 比如:为什么火炉用扇子越扇会越旺,而蜡烛用 扇子一扇就会熄灭? 晚上,在煤炉上放一壶水真的就可以防止煤气 中毒吗?

第1讲 童年回忆主题作文(精讲课件)-七年级语文单元主题写作专项讲练

第1讲 童年回忆主题作文(精讲课件)-七年级语文单元主题写作专项讲练
件),XX的(话语/微笑/身影等)又悄然浮现在我眼前,引着 我的思绪走向记忆深处。
2.主体:《童年的纸飞机》是怎么写事的?四大要点
Q:文中“纸飞机”出现了多少次?
班里流行纸飞机,我 的 纸飞机飞不了。
外公发现我折 纸飞机 的困境,帮助我。
我的 纸飞机获得胜利。
我发现外公为了帮我 在电脑上学折纸飞机。
3.有“我”的心理描写、心情变化
2.主体:《童年的纸飞机》是怎么写事的?
Q: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点题句
大家还开办比赛,弹射飞机、穿梭机,还是风力飞机、 滑翔机看得我眼花缭乱,心动不已。小小的纸飞机承载了 我们童年的梦。
他就是这样,一点点,一步步,默默在我身后守护着 我童年的梦想和快乐。外公在电脑前折飞机的这一幕是我 童年最美的风景,曾带给我无限的勇气。
奶 奶 做 的 红 烧 肉
物件名称: 基本信息:时间 :
样子:
难忘的原因: 起因: 经过: (反转): 结局:
中心思想: √
地点:
《童年的纸飞机》这篇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童年回忆类文章行文思路
开头
行文思路
主体
结尾
1.开头:两篇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相同之处?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躺在草坪上的树影中,慵懒地眯缝 着眼。恍惚间,头好像被什么撞到了。眼睛极不情愿地睁开, 视线渐渐清晰,一架金色的纸飞机停在胸前。手慢慢地移至胸 前,拿起纸飞机,目光再次散漫开去,思绪也荡漾开去……
外婆织的红毛衣
奶 奶 做 的 红 烧 肉
可以写什么物件呢?
爸 爸 教 骑 滑 板 车
姥姥院里枣树
和小伙伴一起养的太阳花
√ 2.背后有故事
可以写这些物件Leabharlann ???3.突出意义

防治原则--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十三单元讲义

防治原则--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十三单元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十三单元讲义防治原则一、预防(一)未病先防1.养生以增强正气包括顺应自然、养性调神、护肾保精、体魄锻炼、调摄饮食(注意饮食宜忌、药膳保健),以及运用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方面。

2.防止病邪侵害包括避其邪气、药物预防等方面。

(二)既病防变包括早期诊治、防止传变(如阻截病传途径、先安未受邪之地)等。

二、治则(一)正治与反治指所用药物性质的寒热、补泻效用与疾病本质和现象之间的逆从关系而言。

故说“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1.正治指采用与其疾病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又称“逆治”。

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原则。

2.反治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原则。

又称“从治”。

但究其实质,仍是在治病求本原则指导下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的治疗。

主要包括如下四种:(1)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2)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3)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指用补益方药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

如血虚的经闭、肾阳虚的尿少癃闭、脾虚的纳呆和脘腹胀满病证、年老或久病精血津液不足的便秘等,均应以补益药进行治疗。

(4)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指用通利之方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

适用于因实邪内阻出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

如食积所致的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瘀血所致的崩漏;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病证。

其治疗可分别采用消导泻下、清热泻下、活血祛瘀,以及清利膀胱湿热等方法,即属“通因通用”之运用。

(二)治标与治本1.“本”和“标”的概念本和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多种含义,主要是用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同步讲义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复习)(含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同步讲义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复习)(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教辅之知・讲・练第十三章《内能》知・讲・练单元复习(含答案详解)【核心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_______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地做_______运动。

(1)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扩散,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扩散现象表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和________;分子间距越小这两种力都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内能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_____________。

5.内能的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一切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具有内能。

6.改变内能的方法:(1)热传递:热传递发生条件:_______________,传递方向:_______________。

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做功:_____________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_____________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比热容:7.比热容:(1)定义:_________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________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性质: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3)物理量符号:_____________,单位符号:_____________。

选考生物---第1讲 种 群

选考生物---第1讲    种 群

种类 项目
样方法
调查对象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程序
①随机取样
注意事项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 出生和死亡 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
不能影响标记对象正常的 生命活动
1.(2018·浙江 11 月选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3)存活曲线类型:不同种群的存活曲线具有不同的特点, 目前已发现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存活曲线(如图)。
①类型Ⅰ(凸形):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_生__理__年__龄_,但 达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全部_死__亡__。
②类型Ⅱ(对角线):各年龄组_死__亡__率__相同。 ③类型Ⅲ(凹形)低龄死亡率_极__高__,但是一旦活到某一年 龄,_死__亡__率__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
2016 ·10
Hale Waihona Puke 2016·42015 ·10
种群数量的非周 期性波动和周期 a 性波动
第27题
种群数量波动的 调节因素
a
第27题
群落的概念和结 构
a
第4 第29 第2 题题题
第29题
主要的陆地生物 群落类型
a
群落演替的概念、 类型和过程
a
第2 题
第29 题
第9 题
顶极群落的概念 a
第27 题
第1讲 种 群
要大于 0,种群的数量就会增加;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
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答案:D
2.(2016·浙江 4 月选考)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的变动受性比率的影响 B.环境容纳量代表种群的最大密度 C.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的变化 D.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环境容纳量(K 值)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 群最大数量。由于种群数量高于 K 值时便下降,低于 K 值 便上升,所以 K 值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而不是最大密度。 答案:B

七年级(下)英语课第十三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英语课第十三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英语课第十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能够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正确运用于日常对话中。

3. 能够听懂并能正确回答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表达自己的主题演讲。

教学内容1. 本单元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教学。

2. 句型结构的复与巩固。

3. 主题相关对话的听力训练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4. 学生主题演讲的设计和展示。

教学准备1. 课本及教学课件。

2. 讲解用例句及教材相关练。

3. 演讲主题的选择和准备。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词汇和短语教学(15分钟)- 师生对话,导入学生对于本单元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研究。

- 分组练,学生之间互相模仿对话,使用词汇和短语进行对话练。

- 老师进行巩固和总结。

第二部分:句型复与巩固(15分钟)-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或个人练,复所学句型。

- 老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型的用法和应用。

- 分组练,学生之间进行句型运用对话。

第三部分:听力训练和口语表达(20分钟)- 老师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并配合课本练。

- 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模仿对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 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听力材料中提到的主题,并进行口头回答。

第四部分:主题演讲设计和展示(30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准备。

- 学生设计主题演讲的内容,包括开头、结尾和主要观点。

- 学生进行主题演讲的准备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 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拓展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表演剧场剧本。

- 学生进行英语歌曲的学唱和表演。

总结和评价本节课主要教学了七年级(下)英语课第十三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句型复习巩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并通过听力训练和口语表达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

最后,学生进行了主题演讲的设计和展示,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信心,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和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过程: 1840年6月→1841年初→ 1842年8月
三、结果: 中败,强签《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考点一、鸦片战争 (1840-1842)
摘自《南京条约》 1、 割香港岛给英国 对中国人民掠夺, 更开创了外国侵 略者对中国勒索 2、赔款2100万银元 赔款的先例
不仅破坏了中 国的领土主权, 而且使香港成 为英国进一步 侵华的基地
1840年至1900 年间的列强侵 略与中国人民 的反抗斗争
第1讲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 考点一、鸦片战争
(英-中,1840-1842)
考点一、鸦片战争 (1840-1842)
一、历史背景 1.背景: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清朝封建统治腐朽没落
2.根本原因: 3.直接原因:
二、过程:
三、结果:
阅读课文一、二段,比较战前中国 和英国状况
领 土 主 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使我国东南沿 贸 海门户洞开, 易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 关 《南京条约》附件:中英《五口通商章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本质意图 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为外 税
程》和《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 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提供 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 了便利条件 住等特权。
考点一、鸦片战争 (1840-1842)
一、历史背景 1.背景: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清朝封建统治腐朽没落 2.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大门,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3.直接原因:
正当的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为扭转贸易逆差) 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 中国的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 )
二、过程:
三、结果:
• 知识链接
• (1)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 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
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 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 (2)、“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 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 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 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 是欣喜若狂。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 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 不必更多,那英格兰 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 不应求了” 。
马克思: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 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 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 因材施教 • ■鸦片战争对中国封建国家主权的影响 •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外国资本主 义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益,由此改变了清政府的主权国家 地位,其表现是: • 英国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 战后西方列强取得了协定关税的特权,中国关税自主 权被侵犯。 • 清政府允许侵略者的兵舰和商船巡行于各口岸,为殖 民主义者的侵华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严重践踏了我国的 领海权。 • 规定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 取消天主教禁令,外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自由传 教”,从而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 最惠国待遇,规定了清政府给一个国家的特权和利益, 其他国家都可以享受。
【重难点突破】 正确理解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 (1)在政治上:表现为外国侵略者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中 国主权部分丧失,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的政府; (2)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世界资 本主义体系,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3)文化上:表现为“西学东渐”。 2.“半封建”性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形式 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 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壮大。 (1)表现为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继续维持在 中国的反动统治,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 (2)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 展,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
考点一、鸦片战争 (1840-1842)
4、影响: (1)政治: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 变化,中国无产阶级产生,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 史的开端。
(2)经济:
①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把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二、过程: 1840年6月——1841年初—— 1842年8月
三、结果:
考点一、鸦片战争 (1840-1842)
2、鸦片战争过程
(1)爆发: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 鸦片战争开始。
(2)路线
第一阶段
1840年广东——厦门——浙江定 海——天津白河口——和谈(道光、
琦善) 第二阶段 1841年初强占香港——威逼广东—— 攻占东南沿海——驶抵南京下关
自然经济的抵制
马克思: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 毒品。 购买力低下 英国输华的商品中,有许多西方人的日常用 品,如刀叉、睡帽、钢琴……
输华产品不合中国人习惯
考点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原因:
二、过程: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列强企图修约扩大权益被拒绝
1.两个国家: 英、法 2.两个阶段: ①1856—1858年 广州——大沽口、进逼天津 结果: 《天津条约》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二、过程:
三、结果:
有人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鸦片 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为对吗?
考点一、鸦片战争 (1840-1842)
一、历史背景 1.背景: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清朝封建统治腐朽没落 2.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大门,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3.直接原因:
正当的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为扭转贸易逆差) 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 中国的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 )
高 考复习
历史(第一轮)
第1讲
中国近代政治史 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个主题: 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两对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最主要)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两个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二、过程:
三、结果: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
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 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 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
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1)经济: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造成清政府的财
政危机;
(2)军事:中国士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政治:清政府官僚、贵族吸食鸦片,导致政治更加腐败; (4)人民生活: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贫困,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
心健康。
考点一、鸦片战争(1840-1842)
一、历史背景 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清朝封建统治腐朽没落 2.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大门,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3.直接原因:
正当的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直接目的:扭转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 中国的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 )
考点一、鸦片战争 (1840-1842)
一、历史背景 1.背景: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清朝封建统治腐朽没落 2.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大门,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3.直接原因:
正当的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直接目的:扭转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原因:自 然经济的 抵制
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
(3)思想: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
(4)对外关系: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被迫开放。
总结:鸦片战争的易出错知识点。 1、“闭关锁国”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仅限广州一处。 2、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居于出超地位。 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为原料产 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5、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林则徐 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硝烟 6 、虎门硝烟销毁的是(英、美)走私贩的鸦片。 7 、虎门硝烟的本质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8 、鸦片战争中人民自发的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9 、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 结论: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10、《南京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协定关税。 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本质意图的是:协定关税 11、鸦片战争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在:东南沿海 。 12、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1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主要表现为:主权遭到破坏。 14、领事裁判权的取得始于《五口通商章程》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航行; ④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⑤赔偿英法巨额白银。(清赔偿英法两国军 费各200万两白银,赔英商200万两白银)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1859—1860年 大沽口—— 天津——北京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结果: 《北京条约》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⑤准许华工出国。
工业革 英 资本主 侵略 命完成 国 义 扩张 发展
科技 结合史实分析中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 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 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 的原因。 本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