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基础巩固题及答案(3)-成人高
成人高考成考大学语文(专升本)试卷与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成考大学语文(专升本)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治理(zhì)治安(zhì)治疗法(zhì)治标(zhì)B、纪律(jì)纪念(jì)纪念碑(jì)纪念册(jì)C、独立(dí)独具匠心(dí)独断专行(dí)独领风骚(dí)D、强调(qiáng)强调句(qiáng)强大(qiáng)强调重点(qiáng)2、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小说集的是:A. 《呐喊》B. 《彷徨》C. 《野草》D. 《朝花夕拾》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潜、默)B. 美轮美奂(轮、奂)C. 畸形怪状(畸、怪)D. 震天动地(震、动)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领略(liǎng lüè)B. 翘首(qiáo shǒu)C. 拂晓(fú xiǎo)D. 翻译(f ān yì)5、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6、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是:A. 纤夫(xiān fū)B. 惊愕(jīng è)C. 惊鸿一瞥(jīng hóng yī piē)D. 艳阳高照(yàn yáng gāo zhào)7、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 杜甫B. 王之涣C. 李白D. 白居易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9、下列哪一项中的成语使用正确?A. 这次展览会上,他的画作鹤立鸡群,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XX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巩固试题及答案

XX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稳固试题及答案1、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就此事件,我新华社发表声明。
(2)她就是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
(3)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一下。
A. 受权原型引见B. 授权原形引荐C.授权原型引见D.受权原形引荐答案:A“受权”和“授权”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承受,后者是授给别人。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原形:原来的形状。
2、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在剧烈的决赛中,我乒乓健儿经过艰辛拼搏,终于了对方的攻势,获得了冠军。
(2)不法商人以次充好,用假货来利益,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3)社会治安的问题引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他们将会在“两会”上提出提案,以便更好地解决。
A.遏止谋取关注B.遏制谋取关心C.遏止牟取关心D.遏制牟取关注答案:D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有些书可供一,有些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消化的。
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一读它们的一局部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去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那么应当全读,勤读,而且地读。
A.尝咀嚼用心B.尝品味悉心C.读咀嚼用心D.读品味悉心答案:A4、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由于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的,两者关系紧张是当前的普遍现象。
(2)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特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培养更多更好的特区建立者。
(3)买彩票当然是希望有时机中大奖,但彩民不要地去追求这种时机。
(4)德国一项调查结果,如今德国儿童的上网比例已高达37%。
A.沟通修建锐意显示B.勾通修建锐意表达C.沟通构建刻意显示D.勾通构建刻意表达答案:C5、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水乡小镇,一条百来步的小街,九曲连环,倒有十来座的小桥相衔。
(2)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安排。
(3)把朋友送上火车,直到火车开动了,他才地转身离去。
成人高考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解答参考

成人高考成考大学语文(专升本)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位古代文学家被誉为“诗仙”?A、杜甫B、白居易C、李白D、王之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为人谦逊,从不自夸。
(自夸:自己夸奖自己)B. 这次比赛我们队大获全胜。
(全胜:完全没有胜利)C.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
(复苏:恢复到原来的状态)D. 老师的话使他茅塞顿开。
(茅塞顿开:突然感到很困惑)3、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正确的是:A.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红楼梦》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C.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小说的主人公,他的形象代表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
D. 《红楼梦》以诗词、歌曲、曲艺等形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4、下列诗句出自杜甫《春望》的是:A.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 落花时节又逢君。
5、下列词语中,字形、字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畅快淋漓情不自禁B. 遥相呼应遥不可及C. 雕梁画栋精雕细琢D. 纵情山水情深意长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行为令人侧目。
(侧目:尊敬)B、这篇文章立论新颖,别具匠心。
(匠心:独特的巧妙构思)C、他是个见多识广的人。
(见多识广:见识少)D、在学术讨论会上,他侃侃而谈。
(侃侃而谈:低声细语地说话)7、以下哪位古代文学家被称为“诗仙”?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王之涣8、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D.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持(chí)续B. 塑造(sù)C. 疏远(shū)D. 酝酿(niàng)10、下列作品中,哪一部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A.《静夜思》B.《春望》C.《赋得古原草送别》D.《江雪》二、Ⅱ卷-文言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7分,共34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成人高考成考大学语文(专升本)试题及解答参考

成人高考成考大学语文(专升本)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一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窥豹一斑披荆斩棘风驰电掣B. 豁然开朗满载而归和颜悦色C. 遥相呼应别具一格面面相觑D. 豁达大度再接再厉曲高和寡3、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两岸猿声啼C. 春眠不觉晓D. 人生若只如初见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伫立沉鱼落雁草长莺飞B. 妩媚暗度陈仓载歌载舞C. 骄阳似火震耳欲聋翠色欲流D. 轻歌曼舞暴饮暴食载沉载浮5、下列作品中,属于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是:A.《登鹳雀楼》B.《静夜思》C.《春晓》D.《江雪》6、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稍纵即逝、瞬息万变B. 蹉跎岁月、逝者如斯C. 惊心动魄、振聋发聩D. 饱经风霜、历尽沧桑7、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A. 杜甫B. 李白C. 纳兰性德D. 苏轼8、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妙手偶得(得:得到)B. 雕梁画栋(栋:房屋)C. 融会贯通(融:融合)D. 真知灼见(灼:明亮)9、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两岸猿声啼,轻舟已过万重山。
C.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
B.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
成人高考成考(高起本)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成考语文(高起本)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得非常出色,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和尊重。
B、我国科学家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不断发展,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D、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
2、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都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疾走走路B. 精神精力C. 恶劣恶名D. 优美优美3、下列词语中,字形、字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窃窃私语私自B. 翱翔翱跃C. 瑰宝瑰奇D. 融会贯通融洽相处4、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翠色欲流(liú)碧空如洗(xǐ)美轮美奂(huàn)B. 惊涛骇浪(hài)脍炙人口(kuài)情不自禁(jīn)C. 倾国倾城(qīng)气壮山河(shān)翻箱倒柜(fān)D. 纸短情长(zhǐ)水落石出(shí)雪中送炭(tàn)5、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iōng è)雕琢(diāo zhuó)青涩(qīng sè)B. 蹉跎(cuō tuó)瘫痪(tān huàn)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C. 瞒哄(mán hōng)颠簸(diān bǒ)妙手偶得(miào shǒu ǒu dé)D. 沉溺(chén nì)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 óng)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奋力拼搏,终于夺得了金牌,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XX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测试题与答案

XX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测试题与答案1、成语“祸起萧墙”出自( )A.《孟子》B.《庄子》C.《论语》D.《荀子》2、“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出自( )A.《秋水》B.《寡人之于国也》C.《谏逐客书》D.《季氏将伐颛臾》3、同属道家学派的是( )A.孔子和孟子B.荀子和韩非子C.李斯和李密D.老子和庄子4、《论毅力》的作者是( )A.王安石B.康有为C.梁启超D.欧阳修5、以下选项中,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气”的是( )A.积极进取B.忠臣直谏C.退隐山林D.处士横议6、以下史作中属于国别体的是( )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C.《郑伯克段于鄢》D.《马伶传》7、宋代作家中作有《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是( )A.李清照B.欧阳修C.辛弃疾D.苏轼8、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楚辞》B.《诗经》C.《古诗源》D.《古诗十九首》9、被誉为“曲状元”的元曲作家是( )A.马致远B.关汉卿C.王实甫D.白朴10、“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A.《出师表》B.《答司马谏议书》C.《陈情表》D.《报刘一丈书》11、以下作品集属于散文集的是( )A.鲁迅《呐喊》B.冰心《春水》C.茅盾《话匣子》D.老舍《茶馆》12、议论文的核心要素是( )A.论据B.标题C.论证方法D.论点13、以下作家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是( )A.郭沫假设B.冰心C.鲁迅D.巴金14、《故土的野菜》的作者是( )A.周树人B.茅盾C.周作人D.郁达夫15、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1921年出版了新诗集《女神》的诗人是( )A.闻一多B.胡适C.艾青D.郭沫假设16、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17、有“亚圣”之称的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18、《秋水》中对话的两个神话人物是和北海假设。
19、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主要批判了其祖父在照壁上写家训“”四个字。
20、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3)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3)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
共30分。
(一)阅读粱实秋《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小题有人说:“时间即生命。
”也有人说:“时间即金钱。
”二说均是,因为有人根本认为金钱即生命。
不过细想一下,有命斯有财,命之不存,财于何有?有钱不要命者,固然实繁有徒,但是舍财不舍命,仍然是较聪明的办法。
所以淮南子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我们幼时,谁没有作过“惜阴说”之类的课艺?可是谁又能趁早体会到时间之“难得而易失”?我小的时候,家里请了一位教师,书房桌上有一座钟,我和我的姊姊常乘教师不注意的时候把时针往前拨快半个钟头,以便提早放学,后来被老师觉察了,他用朱笔在窗户纸上的太阳阴影划一痕记,作为放学的时刻,这才息了逃学的念头。
时光不断地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每天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快要撕完的时候便不免矍然以惊,惊的是又临岁晚,假使我们把几十册日历装为合订本,那便象征我们的全部的生命,我们一页一页地往下扯,该是什么样的滋味呢?“冬天一到,春天还会远吗?”可是你一共能看见几次冬尽春来呢?30.请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大意。
(4分)31.作者举出自己幼年逃学的事例想说明什么问题?(4.分)32.文中所引淮南子的话属于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2分)(二)阅读冰心《往事》(一之十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3~35小题。
我们说着海潮、海风、海舟……最后便谈到海的女神。
涵说:“假如有位海女神,她一定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
”我不觉笑问,“这话怎讲?”涵也笑道,“你看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又是何等的阴沉!”杰两手抱膝凝听着,这时便运用他最丰富的想象力,指点着说:“她……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岛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楫忙说:“大风的时候呢?”杰道:“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她的长袖拂没了许多帆舟,下雨的时候,便是她忧愁了,落泪了,大海上一切都低头静默着。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巩固试题及答案xx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稳固试题及答案xx第1题单项选择《行路难》中下面哪句诗运用了历史典故( )A.金樽清酒斗十千B.将登太行雪满山C.忽复乘舟梦日边D.多歧路,今安在参考答案:C第2题单项选择在以下作品中,属于五言律诗的是( )A.陶渊明的《饮酒》(其五)B.杜甫的《蜀相》C.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D.王维的《山居秋暝》参考答案:D第3题单项选择《选择与安排》中提出的完美作品在构造上应具备的条件是( )A.层次清楚、轻重清楚B.首尾照应C.要有头有尾D.有贯穿的主旨参考答案:A第4题单项选择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顶峰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儒林外史》参考答案:C第5题单项选择莫泊桑出生在( )A.军官家庭B.没落贵族家庭C.教师家庭D.商人家庭参考答案:B第6题单项选择以下《陌上桑》中的诗句,在描写罗敷美貌时运用了侧面衬托手法的是( )A.头上倭堕髻B.耳中明月珠C.来归相怨怒D.紫绮为上襦参考答案:C第7题单项选择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的“坐’’意思是( )A.坐下来B.定罪C.因为D.副词,表示无缘无故参考答案:C第8题单项选择《炉中煤》一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是( )A.直抒胸臆B.借景抒情C.托物言志D.隐喻手法参考答案:C第9题单项选择以下曲词中,概括《天净沙·秋思》全篇主题思想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B.小桥流水人家C.古道西风瘦马D.断肠人在天涯参考答案:D第10题单项选择“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谏逐客书》D.《郑伯克段于鄢》参考答案:D第11题单项选择《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史实来证明中心论点,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比喻B.夸张C.比照D.象征参考答案:C第12题单项选择唐代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主张的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王维D.白居易参考答案:D第13题单项选择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 )A.豪放词B.田园词C.婉约词.D.风雅词参考答案:C第14题单项选择《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 )A.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B.帝国主义C.资本主义D.中国的奴隶制度参考答案:A第15题单项选择徐志摩曾于l923年与人发起成立( )A.创造社B.新月社C.语丝社D.湖畔诗社参考答案:B第16题单项选择《庄子·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 ) A.渭河之神B.淮河之神C.长江之神D.黄河之神参考答案:D第17题单项选择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A.类比法B.归纳法C.演绎法D.比照法参考答案:C第18题单项选择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论据中,以下属于理论论据的是(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D.先王以为东蒙主参考答案:A第19题单项选择《马伶传》中“以分宜教分宜”的意思是( )A.用现实生活中的严嵩教舞台上的严嵩B.用现实生活中的分宜人教舞台上的分宜人C.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顾秉谦D.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严嵩参考答案:D第20题单项选择以下诗句中属于远景静态描写的是( )A.操吴戈兮被犀甲B.车错毂兮短兵接C.旌蔽日兮敌假设云D.矢交坠兮士争先参考答案:C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的上片,然后答复下面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基础巩固题及答案(3)-成人高考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基础巩固题及答案,更多2018成人高考模拟试题等信息,请及时关注成人高考网或搜索公众微信号“万题库成考”获取!
查看汇总: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基础巩固题及答案汇总
1、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写得很少,那么他就必须有很好的记性;如果他很少与人会谈,那么他就必须有很敏捷的机智;并且假如他读书读得很少的话,那么他必须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有知。
问:(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从这段文字来看,这篇文章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1)治学的方法应当把阅读与会谈、笔记相结合。
(2)这篇文章的语言洗练精当,多蒸警句格言。
2、分析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史鉴使人明知,诗歌使人巧慧,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学问变化气质”。
问:(1)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它与治学方法有何关系?
(2)这段话采用了哪种认证方法?
(3)这段文字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答:(1)学问变化气质。
他说明要把治学与弥补自己的精神缺陷相结合。
(2)归纳法。
(3)排比。
3、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既而大叔西鄙北贰於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
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至於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
问:(1)概括共叔的性格特征和野心?
(2)郑庄公隐藏着怎样的用心?
(3)概括郑庄公的性格特征?
(4)本段的中心人物是谁?作者刻画这一人物的手法是什么?
答:(1)这段文字提示了共叔段贪得无厌、愚蠢狂妄的性格特征。
其野心是不断扩大势力范围、与郑庄公分庭抗礼,以至篡夺王位。
(2)从本段可看出郑庄公是个工于心计、胸有城府的人。
其用心是故意放纵共叔段的野心,使其最终走上叛逆,然后一举除之,永
绝后患。
(3)工于心计、胸有城府、阴险狠毒是郑庄公的性格特点。
(4)中心人物是郑庄公。
刻画这一人物形象作者一是采用对话的方式,二是采用烘托的手法。
通过郑庄公的几句话:“无庸,将自及”、“不义不昵,厚将崩”,就提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姑息养奸,狠毒阴险。
共叔段的贪得无厌、得寸进尺衬托了庄公的胸有城府、险恶狠毒。
而子封的急躁耿直、为国事忧虑则烘托出郑庄公的老奸巨猾。
4、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
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问:(1)本段在全篇的情节结构上属于哪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2)本段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提示了郑庄公怎样的性格?
(3)颍考叔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现他的性格特征。
答:(1)属于“尾声”部分。
本段是对该事件的一种补充,其作用是:一是使故事更加完整;二是揭露了郑庄公的虚伪;三是宣扬了孝道,这也是作者所要宣扬的道德观念。
(2)本段主要采用了细节描写和烘托手法刻画郑庄公形象。
作者通过答颍考叔“食舍肉”的细节描写,写尽了颍考叔的“纯孝”,这样就反衬郑庄公的不孝。
又通过郑庄公与姜氏“隧而相见”的细节描写,写出了郑庄公的虚伪。
(3)颍考叔的性格特征是机敏聪慧,循循善诱。
作者主要通过他“食舍肉”这一细节加以表现。
5、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问:(1)冯谖弹铗而歌,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这是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这段文字对冯谖采用哪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答:(1)表现其装愚守拙,巧于试探。
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方法。
(2)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试题。
《书》日:“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第6题这一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引证法: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受益”来概括庄宗成败的经验教训。
例证法: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例子。
对比论证法:凸显庄宗由极盛到极衰的变化,从而强调“忧劳”和“逸豫”所带来的不同后果。
第7题这段文字在论据上有何特点?
答案:理论论据:《书》日“满招损,谦受益”;
事实论据: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例子。
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相结合,然后又从史实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作为理论总结。
第8题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祸患往往是从细微小事积累起来的,而有才智勇气的人又常常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物而陷入困境。
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试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日:“客何好?”日:“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日:“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日:“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日:“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日:“食之,比门下之鱼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日:“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日:“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日:“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第9题这段选文在刻画冯谖形象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先抑后扬,凸显冯谖与众不同的“奇”。
第10题冯谖弹铗而歌,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左右认为冯谖无好无能却“贪而不知足”。
有人认为冯谖是装愚试探。
第11题这段选文刻画冯谖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答案:直接人物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
“倚柱弹其剑”,属于行为细节描写。
间接人物描写:用他人的反应刻画其性格,如“左右皆笑之”、“左右皆恶之”。
阅读《蜀相》一诗,回答下列试题。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12题为什么说这首诗在赞美诸葛亮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答案:杜甫在年轻时就怀着“致君尧舜”的志向,本来也想做一个
辅佐明主的宰相,但一直没有实现这一理想。
安史之乱时,他曾一度在皇帝身边工作,但后来因党争被贬出朝廷,漂泊西南,志向越发难以实现。
所以当他回顾诸葛亮的悲剧时,也是在慨叹自己未能实现远大的抱负。
第13题如何理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
答案:这两句慨叹诸葛亮出师北伐,统一天下,大业未成,就死于军中,这一悲剧引起了后来无数英雄的共鸣,其中也包括杜甫本人。
诗人在国家动荡之际,却离开朝廷,失去了有所作为的机会,与诸葛亮有同样的心境。
这两句对诸葛亮悲剧的感叹,极富概括力。
第14题在这首诗中,作者是如何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
答案:这首诗的三联和四联的第一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开国济世的功绩、忠心为国的精神以及功败垂成的悲剧。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说蜀先主刘备曾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