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原生态音乐的网络音乐教育资源开发

合集下载

湘西苗族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湘西苗族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湘西苗族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湘西苗族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内涵。

作为湘西苗族民歌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修养,还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湘西苗族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索其在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艺和音乐表现力方面的独特价值。

一、湘西苗族民歌的特点湘西苗族民歌是湖南省湘西地区苗族人民创造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它以其朴实、深沉、充满激情的音乐语言,向世人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

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中,反映了苗族人民对自然景观、家乡风情、爱情和生活感悟的深刻情感。

湘西苗族民歌还融合了苗族特有的音乐元素和传统民族乐器,如芦笙、哨子、葫芦丝等,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氛围。

1. 丰富的音乐选材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湘西苗族民歌作为学生的声乐练习曲目。

这些民歌旋律优美,情感丰富,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民歌,学生可以了解湘西苗族的音乐文化和民族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 开展民歌研究与表演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声乐类专业学生开展湘西苗族民歌的研究与表演活动,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社团活动中进行推广和展示。

通过学习和表演民歌,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声乐技巧和表演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湘西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这种形式的活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湘西苗族音乐的理解和认同。

3. 引入民族音乐元素在声乐教学中,可以引入湘西苗族民歌的音乐元素,与西方古典音乐进行融合,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

通过探讨湘西苗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促进其对不同文化音乐的交流和融合。

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又可以丰富声乐教学的内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多元文化的音乐艺术。

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民间知识解读

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民间知识解读

湘西苗族音乐形态中的民间知识解读湘西苗族音乐是湘西地区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音乐形态。

它是苗族人民生活和工作的产物,承载了苗族文化与历史的痕迹,是苗族人民寄托情感、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湘西苗族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间知识,这些知识不仅体现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还深刻地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本文将从苗族音乐的特点、表现形式以及蕴含的民间知识等方面进行解读。

一、苗族音乐的特点在湘西苗族地区,音乐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音乐形态具有鲜明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原始朴素:湘西苗族音乐的原始朴素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体系,其音乐形态朴实自然,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和改变,保留了原始的特质。

在苗族的农耕生活中,他们以自然界为依托,在音乐中也体现出与大自然的融合与和谐。

2. 多样性:湘西苗族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音乐形态,不仅有歌曲、舞蹈等,还有独特的乐器演奏和节庆音乐。

这些音乐形态各具特色,有的欢快活泼,有的悠扬动听,有的婉转缠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苗族音乐世界。

3. 富于感情:湘西苗族音乐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歌曲和舞蹈中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对亲情、爱情的表达,这些情感是苗族音乐的灵魂所在。

二、苗族音乐的表现形式1. 歌曲:歌曲是湘西苗族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苗族人民以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与情感。

在歌曲中,他们表达对家园的眷恋、对劳作的热爱、对生活的期盼,也表达爱情、友情等。

苗族的歌曲旋律多样,有的欢快明快,有的悠扬婉转,有的高亢激昂,每一首歌曲都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情感与希望。

2. 舞蹈:舞蹈也是湘西苗族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苗族人民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苗族的舞蹈中,既有婉转缠绵的舞蹈,也有激昂豪迈的舞蹈,每一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情感寓意,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关于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XX年5月上旬,省政协副主席何报翔带领文史学习委部分委员奔赴湘西,对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专题调研。

5天内,调研考察组实地走访了永顺县、龙山里耶、花垣边城、凤凰古城、吉首等地,观看了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毛古斯、土家族打溜子、土家织锦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国家级保护项目以及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梯玛神歌、酉水船工号子、凤凰纸扎等省级项目表演。

并与湘西州政府、政协及文化部门联合召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与会领导和专家畅所欲言,认真分析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下一步如何保护和利用积极建言献策。

现将此次调研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1.基本概况湘西民族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覆盖范围十分广泛。

目前,湘西首批进入国家保护名录的有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打溜子、织锦技艺,苗族银饰、鼓舞,辰河高腔目连戏7个项目。

第二批公示的有8个。

进入全省第一批保护目录的有苗族古老话等22个项目。

这些项目涉及范围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手工技艺、杂技与竞技、民俗等方面。

州人民政府公布的全州第一批保护目录有40个,第一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35个。

各县市公布的保护名录多达400个。

这些说明,湘西自治州民间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门类齐全、特点突出,具有较强的整体性。

2.保护情况全面普查,科学化管理XX年,湘西启动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

到XX年底,全州已完成164个乡镇的1856个村的普查,占全部村的93%,其中永顺、龙山、保靖、吉首四个县市完成了100%,今年底,全州将完成普查工作。

同时初步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档案资料工作的现代化管理和数字资料的多功能服务。

征集了民间现存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出版了《梯玛神歌》、《土家歌谣》、《土家织锦》、《湖南湘西民间工艺美术》,同时启动了国家级保护项目系列丛书的编写工作。

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让中国原生态民歌走进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

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让中国原生态民歌走进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

生 活 , 20 (0 . 0 9。 1)
[ ]伏 源. 外优 秀 音 乐 教 学法 对 我 国 音 乐教 育 的 启 示 9 国 【】. 肃 联 合 大 学学 报 ,2 0 ( ) . J 甘 0 5, 2
【 】王 喜 亮 . 3 浅谈 初 级 钢 琴 教 学 中教 材 的 使 用 【】. 琴 J 钢
多 数 有 识 之 士 都 承认 原 生 态 民歌 对 于 我 国 民族 音 乐 的
发 展 有 着 十分 重要 的 意义 ,但 是 尚未 在 理 论 上 对 原 生 态 民歌 以及 教 育 和传 承体 系 进 行 系 统 研 究 ,还 需 要 不 断进 行 更深 入 的理 论研 究 和探 讨 。
2 0世 纪 9 0年 代 初 我 国 的一 批 重 点 院校 ,如 北 京 大 学 、清华 大 学 率 先 在 校 内推 行 艺 术 公 选 课 学 分 制 ,
后 迅 速 在 全 国高 校 中普 及 开 来 ,截 止 到 2 0 0 0年 ,全
近 几 年 ,原 生 态 文 化 、音 乐 、歌 舞 也 逐 渐 地 受 到 重 视 。 就 音 乐 界 来 说 ,如 张 艺 谋 编 导 的 《 象 刘 三 印 姐》、杨 丽 萍 领 衔 并 担 任 总 编 导 的 大 型 原 生 态 歌 舞 集
表 现 方 式从 遥 远 的 甚 至落 后 的西 部 地 区 传 到 现 代 化 都
市 中 ,正 是 “ 生 态音 乐 ”满 足 了在 喧 嚣 繁 杂 的都 市 原 环 境 下 生 活 的 人 们 强 烈渴 望 回归 简 单 自然 的 生 活 方 式
的这 一 心 理 需 求 。 [ 4 1
《 图》,21 年春 节 联 欢 晚会 上 徐 沛 东 作 曲 的 《 地 01 天蓝 蓝》 ,将 原 生 态唱 法 和 民族 唱 法巧 妙 地结 合 ,此 外 中央 电视 台的 很 多 栏 目都 在 大量 地 介 绍 民间 歌 手 及 他 们 演 唱 的 民歌 。既 然 大 家 都这 么喜 欢 ,我 们 为什 么 不 将 这

论湘西多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论湘西多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 、湘西地 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 的原 则
湘西音乐资源 固然丰富多样 , , 新课标 》 然而 按《 的规定 ,
只有 近 2 %的内容可 以是地 方 、 0 校本教材 , 这些全部搬 进 将 课堂既不现实也 不可能 。 该如何选择? 这些资源是否能以原生 态 的面貌直接进入课堂教学? 具体教学实践 中如何实现? 以何 式 问题 : 1 .以音乐形式优美丰富、 简单易学为原则 新课标的一个很大 的转 向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音
值 ;4 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课程 的基本理念体 现在 以下几个 () 方面 :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 面向全体学生 , 注重个性发展 , 重视音乐实践 , 鼓励音乐创造 , 提倡学科综合 , 弘扬 民族音乐 , 理解多元文化 , 完善评价机制。” 手歌、 哭嫁歌 、 山歌等 , 器乐主要有 唢呐、 咚咚 喹、 长号 、 芦笙 、
论湘 西多民族地 区 中小 学音乐课程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
周 慧
( 吉首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吉首 4 6 0) 10 0

要: 依据 湘西民族地 区中小学音乐课程 资源开发的原 则及 方式, 吉首大学音 乐舞蹈学院的音 乐 学实习活动, 结合 教 展
开时音 乐课程资源 实践教 学利用的研 究, 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湘西中小学课堂音 乐教学需要 。 关键词 :乡土音 乐; 乐课程资源; 乐资源整合 ; 音 音 教育实习
中图分类号 :G 2 .1 6 37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17 .14 2 1 0 .1 10 6 16 2 (0 2)20 2 .3
湘西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 的背 景

明显 的特点 , 内容涉及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 音乐风格也极其 多样 , 这为音乐课程资源 的选择提供 了非常多的可能性。 结合 课标精神概观湘西乡土音乐 , 首先 , 湘西音乐具有丰富优 美的

2024年学习强国挑战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90题)

2024年学习强国挑战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90题)

2024年学习强国挑战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90题)一、音乐知识1.音乐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正确2.广义地说,交响曲是用乐队演奏的奏鸣曲。

正确3.音乐的体裁按照音响发声材料来分,可分为声乐体裁、器乐体裁两大类。

正确4.在五线谱上用来确定音高位置的符号叫作谱号。

5.符头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与间内,表示音的高低。

6.在乐谱的结尾处有一细一粗的两条竖线来表示乐曲的结束,叫作终止线7•作为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和声是指多声部音乐按照一定关系构成重叠复合的音响现象,使音乐具有结构感、色彩感和立体感。

8.音乐以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表现手段,以表达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

其中旋律是最具表现力的因素,是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9•作为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节奏是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使乐曲体现出情感的波动起伏,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二、民族音乐10.创作了《黄河大合唱》,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是冼星海。

I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作者是田汉。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是聂耳。

13.音乐作品《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卖报歌》《梅娘曲》的作曲者是聂耳。

(已移除四人赛)14.《歌唱祖国》词曲作者是王莘。

(Shen)15.歌曲《送别》由李叔同填词,其旋律最早采自于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16.《小河淌水》是一首经典的民歌作品,源于云南弥渡,由尹宜公创作于1947年,被西方音乐界誉为“东方小夜曲”。

17.广东音乐风格的古筝曲《纺织忙》是我国民族器乐演奏家刘天一的代表作。

18.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步步高》属于广东音乐。

19.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是《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20.由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讲述了那段被誉为爱情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实现了交响音乐的民族化。

“改土归流”后湘西土家族音乐文化的变迁

“改土归流”后湘西土家族音乐文化的变迁

“改土归流”后湘西土家族音乐文化的变迁改土归流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促进土地资源整合和农村产业发展,以推动乡村振兴。

随着改土归流政策的落实,湘西土家族的生活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音乐文化也受到了深刻影响。

本文将就改土归流后湘西土家族音乐文化的变迁进行探讨。

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使得大量土地资源得到整合和优化利用,农村民生得到了改善,但也伴随着土地的流失和转移,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土家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对于土家族音乐文化而言,这一政策带来了一系列深刻变革。

改土归流后土家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许多土地的流失和农村人口的外出务工,使得土家族的传统生活方式遭遇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村落文化逐渐淡化,土家族音乐传承面临着断代的危机。

以往村落中的聚会、祭祀等活动是土家族音乐传承的主要场所,但随着村庄的凋零和流失,这些场所和活动也在逐渐减少,土家族音乐传承的基础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改土归流后土家族音乐的创作和演出方式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土家族音乐多以口头传唱和地方表演为主,如今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土家族音乐也逐渐融入了现代的创作和演出形式。

一些具有音乐天赋的土家族青年开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音乐创作和制作,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土家族音乐。

一些传统的土家族音乐也经过改编和现代化处理,适应了更广泛的舞台和受众,土家族音乐的演出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和现代化。

改土归流后土家族音乐的题材和风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村落文化的淡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传统土家族音乐的题材和风格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纯粹性和原生态。

一方面,土家族音乐的创作题材开始涉及更广泛的社会和生活内容,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精神文化追求和现实生活状态;土家族音乐在现代音乐元素的影响下,融入了更多的外来风格和元素,出现了新的音乐风貌和风格特色。

改土归流政策对湘西土家族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土家族音乐传承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摇太阳》课件3

《摇太阳》课件3
2023
《摇太阳》课件3
目录
• 教材分析 • 学情分析 • 教法与学法分析 • 教学过程分析 • 小结
01
教材分析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摇太阳》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味的创作歌曲,节拍为二 拍子,旋律优美、流畅,情绪热烈、欢快,是湘西土家族苗 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的一首颇具特色的音乐欣赏曲目。
本课作为民族音乐欣赏的第三课时,通过欣赏《摇太阳》,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及表现手法,同时通过欣 赏、演唱、演奏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表 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多媒体资源
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等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效果。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 的学习资源和信息,促进学生的 学习。
交互式白板
通过交互式白板,增强师生的互动 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04
教学过程分析
课前预习及要求
预习时间:10分钟
预习要求:标注生 字词,梳难点
重点
欣赏《摇太阳》,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难点
学习民族音乐中的“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等基本表现手法,并能在实践 中运用。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2
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摇太阳》,了解民族音乐的基本特 点及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 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摇太阳》,感受音乐的民族风韵,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歌曲的编曲和配器
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摇太阳》的编曲和配器,了 解其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深入感受其音乐魅力。
歌曲的演唱技巧
对于一些有音乐基础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摇太 阳》的演唱技巧,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
186湘西原生态音乐的网络音乐教育资源开发
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 李 燕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我过得网络音乐教育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部分音乐教育网站已经在各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政府主管教育部门以及由民间运营的音乐资源网站也逐渐增多,这些网站对于音乐教育的普及以及提升公民音乐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目前详细原生态音乐网站的教育资源现状展开研究,以提出对于网站以及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湘西 原生态音乐 网络教育 资源开发
一、网络音乐教育资源的概念、特点 网络音乐资源作为网络教育的开发主体,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网络音乐课程是网络音乐教育资源的重点组成部分。

它属于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一部分,与传统的课程授课相比,网络音乐课程能够有效的解决教师队伍不足以及教育资源有限的问题,同时能够有效的结合不同地域的音乐特色,通过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不断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

与传统的音乐教育资源相比,网络音乐课程所具备的鲜明特点有: 1、多样性与互动性 由于网络课程的特殊性,教师于学生之间进行的沟通和交流都必须借助于网站的互动交流机制。

能够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也较为多样。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音乐受其发展迅速的利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传统的课堂的授课,并且展现出更加精彩的课堂教学互动。

2、学习的自主性 网络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通过网站对于教学内容的分解和介绍,学生能够通过对音乐资料的学习的流程、步骤进行一定的安排;以便最大程度地优化课程资源配置,能够在有限而集中的网络音乐教学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要点,并能够有针对性地与音乐教师展开互动交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资源以及师资配置的开放性 网络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最大限度的采用因特网络内经授权的资源,所以说,网络音乐教学具备十分的丰富性以及多样性。

音乐教学网站在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时,需要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尽可能的技术支持。

二、当前网络教育资源的现状与不足 就目前来说,无论是全国性还是地区性的网络音乐教育资源,随着自身发展的过程都开始呈现出鲜明的网站特色。

有的网站内的教育资源较为优质,有的网站专业性的论坛较为活跃,专业性的讨论较多,还有的网站依托地理优势,开发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原生态音乐网络教育工具。

但是这些网站在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足。

具体的表现在: 1、区域性的网络音乐教育资源网站较少,影响力不足 目前很多市级以下的行政区域很少具备专业性的音乐资源教育网站,湘西地区目前来看,还没有一个专业性的对原生态音乐进行专门的教育资源整合以及进行网络传播的音乐网站。

这对于传播湘西原生态音乐来说是较为不利的。

2、网络音乐资源站点的搜索功能较为薄弱 站内资源检索作为提升用户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湘西很多原生态音乐资源网站由于办站经费不足,网站管理人员专业性缺乏,往往无法让用户实现对于所需教育资源的精确查找,网站资源的查找和利用效率较为底下,暴露出了网站对于音乐教学的支持能力不足。

3、资源整合度不高,无法系统性的提供教育资源。

在已经运作的湘西原生态音乐资源网站中,有很大一部分网站只是零散的收集了一些资源,并未对其进行分类整合,各资源之间关联程度较低,相类似的资源在搜集的过程中较为耗时耗力,教师和学生无法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

4、各资源之间关联程度较低,资源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不足
目前很多网络音乐课程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的局限,仅仅是把课堂教学搬到了网络上。

很多课程中教师仅仅是在摄像机前重复课堂的理论,没有其它的多媒体手段介入,既缺乏教师
和学生的互动,也无法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资源的深层次了解。

三、网络音乐课程的开发以及整合
1、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开发
音乐教学内容的开发要得到相应媒体技术的支持,首先要确定好明确的教学大纲,在这一步骤上,无论是网络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其次,要在国家规定的教
学大纲指导下开展教学设计,这属于网络音乐教学的核心。

其次,要重视网络音乐课程原型实现。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特定“教学单元”,确定网络音乐课程的知识体系建构方式、界面风格、导航策略等要素,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试讲”、“试听”等活动来征求音乐学习者的意见,以便确定网络音乐课程教学的总体风格。

2、加强网络音乐教学支持环境的开发
网络音乐教学的支持环境,包括了对于网站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同时需要一套专业性的技术人才队伍,还需要对网络音乐课程的脚本进行熟悉和编写,同时承担对于网络音乐资源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采用多种类型的导航手段,来强化网络音乐课程学习的目的性和逻辑性。

四、结语
网络音乐教育目前正经历一个发展的瓶颈阶段,在初期的快速增长期过去之后,如何突破现实种种因素的制约,改变网络音乐资源网站数量偏少、质量较低的现状,增强网络音乐资源的共享,加强网络课堂的教学互动,从而推动网络音乐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成为了所有音乐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

湘西很多原生态音乐资源网站的建设,要在以上诸多方面进行改变和升级,从而更好的担负起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湘西很
多原生态音乐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陈业秀. 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的艺术教育价值与实现——以台州特色民间音乐课程资源建设为例[J]. 教学研究,2009,06:62-65.
[2]崔学荣. 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
[3]赵国宏. 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4]张丽华. 网络音乐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5]李芝. 论互联网时代少数民族文艺生存空间的拓展[D].广西民族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李燕,1979.12,女,湖南桃源,硕士研究生,讲师,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
湖南工业大学2015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项目:湘西土家族音乐资料库的网站设计,序号: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