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高二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种群和群落

高二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种群和群落很多学生认为生物这一科目难学,其实是他们没学好生物知识点,只要弄懂了相关知识点就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二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种群和群落,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2、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 “ 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 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4、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
5、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6、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
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合作与讨论精编版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合作与讨论1.请思考有关能量流动的一些问题:能量流动的起点、途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原因,“林德曼效率”的含义。
我的思路:(1)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4)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上一个营养级,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在进行同化作用过程中所同化的物质中含有的能量总和,消费者粪便中所含有的能量不能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物质中的能量;分解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
(5)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路:一是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一部分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二是随尸体、排泄物等流入分解者中去;三是有一小部分有机物中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中(最后一个营养级除外),这是通过捕食关系进行的。
(6)能量在流动中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第一,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第二,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7)能量流动之所以是单向的原因是:第一,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第二,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热能的形式而散失掉,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
这些能量是不能重复利用的。
(8)“林德曼效率”即“十分之一定律”,其含义是“在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的能量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
这里的能量指的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
即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是怎样的?流动和物质循环,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图解如下:大气中的CO 大气中的CO 大气中的CO 太阳能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能量 能量 能量能量 生产者光合作用呼 吸呼 吸呼 吸呼 吸粪便 遗体残枝败叶 遗体、粪便 分解者2223.请利用有关碳循环的知识解释“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危害,并提出一些防止或减缓的措施。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之稳态与环境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之稳态与环境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6.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高中生物知识点-稳态与调控-种群和群落-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的其他实例
(1)种间竞争
种间竞争可以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两类。
在资源利用性竞争中,两种生物之间没有直接干涉,只有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对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长的间接影响。
例如,两种达尔文雀(勇地雀和仙人掌地雀)之间的竞争。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小岛上,20世纪70年代晚期有一次干旱大幅度降低了种子(两种雀的食物)的产量,两种雀都在干旱中存活了下来,但食物改变了,勇地雀集中去采食小的仙人掌种子,而仙人掌地雀选择较大的种子。
相互干涉性竞争也很常见。
例如,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物质,阻止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
(2)捕食
对捕食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捕食包括以下几类:典型捕食,指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或其他动物,如狮吃斑马,猫吃老鼠(狭义的捕食就是指这一类);食草,指食草动物采食绿色植物,如羊吃草,在这种关系中,植物不一定全部被吃掉;寄生,指寄生物从宿主获得营养,一般不杀死宿主。
(3)偏利共生
两个不同物种个体之间发生的一种对一方有利的现象称为偏利共生。
例如,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偏利共生。
附生植物如地衣、苔藓等借助于被附生植物支撑自己,可获得更多的光照和空间资源。
几种高度特化的鱼类,其头顶的前背鳍转化为卵形吸盘,借以牢固地吸附在鲨鱼和其他大型鱼类的身上,随之移动并获取食物,也是偏利共生的典型例子。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1.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多种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体。
2. 种群的定义:种群是指同一生物种类个体的总体,它包括了该物种的所有个体。
3. 群落的组成:群落通常由多种物种组成,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竞争和合作等相互作用关系相连。
物种的组成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特定条件、资源可用性以及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4. 种群的特征:种群由同一物种的个体组成,它们之间具有相同的基因组合、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性。
种群的数量可以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进行调节。
5. 群落和种群之间的关系:群落是由多个种群组成的,而种群是群落中的基本单位。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种群的数量和分布模式会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而群落的生态位和资源利用也会影响种群的生存和繁殖。
6.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由物种的数量、种类、个体密度和空间分布等因素决定。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单优群落、多优群落和均匀群落等。
7. 群落的演替:群落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替。
演替是指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初级群落会逐渐演替为中级群落,再逐渐演替为成熟群落。
8.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稳定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并且能够快速恢复到原有状态。
9. 群落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稳态与环境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稳态表示生物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维持自身内部稳定的状态,而环境则是指生物体所处的外部条件。
下面将从生态位、生态灾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生态位1.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所生活的生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2.生态位分为基础性、机会性和适应性生态位。
3.生态位互补原理指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来减少竞争。
4.资源分割是不同物种通过选择性地利用资源来降低竞争强度的一种方式。
二、生态灾变1.环境中一些因素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现象称为生态灾变。
2.生态灾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物种的绝灭。
3.生态灾变常见的原因包括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的干扰等。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种群数量的波动、种群多样性以及物种组成的稳定性来评估。
2.种群数量的波动越小,说明生态系统越稳定。
3.种群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越稳定。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生物多样性、资源充足度、环境变化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四、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过度开垦和过度利用土地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破坏。
2.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气和废水会造成空气和水体的污染。
3.大规模砍伐森林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失衡。
4.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全球气温升高等问题。
总结:稳态与环境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了解并掌握稳态与环境的知识对于理解生物体的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稳态与环境的知识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需要通过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来全面理解和应用。
群落的演替

3
1.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类型和区别;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
1887年,8月7日,火山爆发
1934年,形成了小树林
火山爆发,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 1883年 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
几 年 后 小草
蜘蛛
1909年
202种动物
1919年
621种动物
1934年 小树林 880种动物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谁先来的?怎么来的?
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 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 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 原来的群落结构。
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 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 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变的更加丰 富多样,于是群落演替到了相对 稳定的森林阶段.
森林阶段
特别 提醒
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通常是 “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
思考
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的过程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 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我国的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地开垦史。1952~ 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
大量开垦的结果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江 河蓄洪能力下降,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都使我们认识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 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高中生物 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材

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材引言稳态与环境是高中生物必修3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稳态是指生物体在一定时间内,其内部环境的各种物质和能量指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而环境则是指周围生物体生活的外部条件。
本教材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稳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体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生物体的稳态生物体的稳态是指生物体在内部环境中各种物质和能量指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稳定状态是通过生物体的各类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教材将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水盐平衡水分和盐分是生物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它们在细胞内外之间需要保持一个相对平衡。
教材将详细介绍生物体的水盐平衡调节机制,包括肾脏的作用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2. 酸碱平衡细胞内外的酸碱平衡对生物体的正常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将讲解生物体如何通过呼吸、排泄等途径调节酸碱平衡,维持内部环境的稳态。
3. 温度调节温度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
教材将介绍生物体如何通过神经系统和生理反应来调节体温,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
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与响应生物体在持续变化的环境中需要适应和响应,以保持内部环境的稳态。
教材将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温度的适应生物体对温度的适应是通过进化和适应机制来实现的。
教材将讲解生物体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适应策略,包括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的区别以及植物的温度适应机制。
2. 湿度的适应湿度是环境中的水分含量的指标,对生物体的生活和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教材将介绍生物体在湿度变化下的适应机制,包括植物的开放式气孔和关闭式气孔等。
3. 光照的适应光照是生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来源,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影响。
教材将解释生物体对光照的适应机制,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光感应等。
环境污染与生物体的影响环境污染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教材将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水污染对生物体的影响水污染对生物体的生活和生长发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菟丝子
寄生 生
物 数 量
B寄生虫 A宿主(寄主)
时间
寄生 生
物 数 量
B寄生虫 A宿主(寄主)
时间
寄生 生
物 数 量
AB 体表寄生
B寄生虫 A宿主(寄主)
时间
寄生 生
物 数 量
AB 体表寄生
B寄生虫 A宿主(寄主)
时间
B
A
体内寄生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辨析:
(1)寄生与共生的区别
相同的是两者都是两种生物共同生 活在一起。
不同的是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 赖,彼此有利,而寄生的两种生物,对 寄生者来说,当然是有利的,但对寄主 来说,则是有害的。
(2)寄生与捕食的区别
寄生是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 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组织液、血液或寄 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而不是 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位。
1.你能举出哪些捕食的实例? 2.捕食关系会不会导致其中一个物种灭 绝?为什么? 3.所有的捕食者都是动物吗?
猪笼草
捕食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生
物
A
B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被捕食者(食物)增多,捕食者随之增多。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 中药,当蝙蝠蛾的幼虫越 冬时,被真菌侵入体内, 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变为 菌核使虫体的组织破坏而 死,残留外皮。
捕食 个
体
B
数
A
1 时间
竞争
个
体
A
数
B 2 时间
A个B来自体数共生
3 时间
B
个
体
数
A
寄生
4 时间
1.几十年前,欧洲的一种百灵鸟被引进美洲, 这种鸟的生活习性与当地的草地百灵鸟相似, 后来发现草地百灵鸟绝迹了,这种现象在生物 学上称为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2.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形张开,当小虫进入 触动腺毛,两片叶子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 营养。这种关系在生物上是
A.共生 B.捕食 C.寄生 D.竞争
5、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
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B)
A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课外延伸
请你查阅资料,认真分析与讨论,回答下 列问题: 1.互生一定是双方都有利吗?举例说明。 2.除了种间关系,生物个体之间还有什么关 系? 3.今天所学的种间关系属于斗争还是互助?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看书最光荣
1.什么是种间关系? 2.常见的种间关系有哪些? 3.请你找出每种种间关系的概念,并能 用实例进行解释。
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作 用所形成的关系。两个种群的相互关系 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地相互影 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 有利的。
互利共生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3.根据高斯的实验可以推断出: 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 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 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
4.大肠杆菌中的某些种类生活在人的大肠内,吸 取养料,同时又可合成一些维生素供人需要。 这些大肠杆菌与人的关系是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分别为对方提供了什么?
地衣能分泌一 种“地衣酸”,能 使岩石分化变成土 壤,使它成了高等 植物的“来路先 锋”。它是由真菌 和藻类这两种植物 构成的。
这种真菌和藻类是什么关系?
藻 类
地衣是藻 类与真菌 共生体 真
菌
光合 作用
给真菌提供有 机物
吸收水和 无机盐
供给 藻类
你还能举出互利共生的什么事例?
如何表示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呢?
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 死”的同步性变化。
生 物
生物A
AB
数 量
生物B
时间
生态学家高斯
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两种草履 虫种群数量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 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 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 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 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 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 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 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 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 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 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
这就是竞争。
同桌小任务
什么是竞争? 竞争的资源有哪些? 竞争强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竞争的结果是什么? 如何来表示竞争呢?
用坐标系来表示这两种生物的 竞争关系,则可表示为:
生 物
生物B
数
量
生物A
时间
注意:这是在有限环境下,一种生物 竞争实力强一种生物竞争实力弱。
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实力 相当时或环境不受限制时,则可表示为:
夏季菌核萌发,从幼 虫的口或头部长出有柄的 子座,似直立小草。
这种真菌和幼虫的关系是?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 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对寄生生物有 利,对宿主(寄主)有害。这种现象叫寄生。
例如: 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 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 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如果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 位,就是捕食关系了。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1. 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2. 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3. 菟丝子与大豆 4. 根瘤菌与大豆 5. 鸟与羽虱
生 物 数 量
A C
B
生物A 生物B
时间
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 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 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 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 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 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捕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