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家训家风的时代价值

合集下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时代的使命和责任。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社会道德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经典文化著作,如《论语》、《大学》等,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

经典著作中的智慧言论,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君子之学也,正其身也”等,都是我们可以遵循和学习的道德准则。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学习传统文化的技艺和技能,如书法、绘画、剪纸等,使自己与传统文化更加亲近和融合。

此外,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家风体现了家庭成员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可以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

家训则是对家风的总结和归纳,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循的准则。

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不仅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也有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良好家风家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以及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我们可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家风传承:我家的优良传统与时代价值

 家风传承:我家的优良传统与时代价值

标题:我家的优良家风:传统底蕴与时代价值的交融
在我家,有一份厚重而鲜活的传承,那就是我们家族世代坚守的优良家风。

它既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又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独特的时代价值。

自我记事起,父母就以身作则,践行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古训。

他们对待长辈恭敬有加,对兄弟姐妹和睦友善,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对待他人诚实守信。

这种行为模式,无形中塑造了我对人对事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我家庭生活的和谐旋律。

尤其令我深受触动的是我家的“勤俭节约”之风。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父母依然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他们认为,每一粒粮食都凝结着辛勤的汗水,每一分钱都应当用在刀刃上。

这种崇尚勤劳、节俭的精神风貌,无疑是对现代社会浮躁风气的一种有力矫正,更是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

再者,我家倡导的“学无止境”精神也在与时俱进中展现出新的时代内涵。

在知识经济时代,父母鼓励我要不断学习,勇攀知识高峰,紧跟时代的步伐。

他们深知,唯有不断进取,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我家的优良家风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新时代的语境下体现了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它是我的人生导航灯,引领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定前行。

我将倍加珍视这份宝贵的家庭遗产,并致力于将其发扬光大,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我们家的家风家训

我们家的家风家训

我们家的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规矩,体现家族成员的价值取向。

由于文化、地域、历史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训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家风家训,供您参考:
1. 孝顺: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很多家庭推崇的家风家训。

家庭成员应该尊敬长辈、关心长辈,尽自己所能满足长辈的需求。

2. 诚实: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之一。

家庭成员应该以诚待人,信守承诺,不撒谎、不欺诈。

3. 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家庭成员应该珍惜资源,不浪费食物、水电等资源,保持生活简朴。

4. 善良:善良是人类最基本的美德之一。

家庭成员应该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5. 礼仪: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方面。

家庭成员应该注重礼仪,尊重他人,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定和礼仪。

6. 坚韧不拔: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家庭成员应该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积极应对,不轻易放弃。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家风家训,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家风家训,例如尊重、宽容、自律等等。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这些家风家训对于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理念、特色及其时代价值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理念、特色及其时代价值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理念、特色及其时代价值作者:陈姝瑾陈延斌来源:《中州学刊》2021年第02期摘要:中国传统家训(家教)的内容极为丰富,但核心始终围绕睦亲治家、教子立身、处世之道展开,教化理念的积极内蕴体现为修身观、齐家观、教子观、励志观、勉学观、处世观、为政观等,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卑幼屈从尊长、男尊女卑、从一而终、鄙视劳动等封建主义纲常礼教及因果报应、宿命论等唯心主义的糟粕。

传统家训教化呈现出感化与规约的统一、“型家”与“范世”的统一、晓喻与示范的统一、内容一元与教化方式多元的统一、训诲抽象与操作具体的统一、以身立范与以言勖勉的统一、教化宗旨一贯性与阶段性渐进的统一等鲜明特色。

本着承故拓新、古为今用的原则取优汰劣,扬弃传统家训教化的思想理念,能为今天齐家教子和家德建设提供丰厚滋养,借鉴传统家训教化特色中行之有效的载体与路径方法可以为提升家教质量和培塑优良家风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传统家训;教化理念;教化特色;时代价值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2-0096-10家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上看是儒家文化的世俗化、通俗化,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抽象说教意味而更加贴近生活,包容了斑斓多姿的教化理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鲜明教化特色。

研究这些教化理念和教化特色,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家德家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

一、传统家训教化理念的积极内蕴中国传统家训(家教)的内容极为丰富庞杂,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①,但核心始终是围绕睦亲治家、教子立身、处世之道展开的。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修身观、齐家观、教子观、励志观、勉学观、处世观、为政观等。

1.修身观传统家训的修身思想涉及内容非常宽泛,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第一,修德检迹,以身立范。

在修身方面,不少家训作者都告诫子弟家人要从“修德”做起,从小事做起。

东汉蔡邕,在写给女儿的家训《女训》中,以“对镜梳妆”作喻,强调了内在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循循善诱地教育女儿要“修心”,告诫女儿“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

家风家训的传承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家风家训的传承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家风家训的传承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家风家训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代代相传的家族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我们也需要探讨如何将传统的家风家训与现代的社会背景相结合,以更好地实现家族价值的传承和发展。

一、传统家风家训的意义与特点传统家风家训承载着一家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态度,它们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在家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家风家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家风家训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家族成员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形成了家族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其次,家风家训对于家族成员的行为起到了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再次,传统家风家训能够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并且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更好地支持和互助。

传统家风家训的特点是相对稳定和传统,它们经过多年的历练和沉淀,已经成为家族成员共同遵循的准则。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变革给传统家风家训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传统家风家训的传承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家风家训,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将其与现代价值观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1. 价值理念的更新传统的家风家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也需要根据现代价值观进行适度的更新。

例如,在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基础上,可以加入对个人独立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家族成员积极追求个人梦想和事业发展。

2. 应对社会变革的挑战现代社会的变革给家族传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我们需要根据社会变革的需求和家族成员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家风家训的内容和方式。

例如,鼓励家族成员关注环境保护、公益慈善等现代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3.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家风家训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家族成员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分享家族的故事和价值观,增强沟通和交流。

弘扬优秀家风家训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家风家训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家风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族长辈对晚辈进行道德教育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体现。

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后代的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传承社会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弘扬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优秀家风家训的特点以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对于一个家庭的和睦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是最基本的单位,一个家庭的和睦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幸福感和社会和谐。

而良好的家风家训是保持家庭和睦并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优秀家风代表了一种家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可以在家庭成员中形成共识和约束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顺应社会和谐的品德和道德。

优秀的家风家训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优秀的家风家训是家族长辈多年积累和传承的结果,承载着先辈的智慧和经验。

优秀的家风家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品德标准,强调家庭成员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优秀的家风家训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指导家庭成员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弘扬家风家训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后代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有效手段。

一方面,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后代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和文化传统,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家庭伦理和个人修养,教育家庭成员在家庭、社会和国家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互助。

那么,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家长要广泛宣传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和掌握其中的精髓和核心价值观,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楷模,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培养家庭的亲情和团结意识。

家长还应注意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家庭生活中,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让后代更好地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和价值。

家庭成员之间要加强交流和沟通,形成共同的理念和行为准则,共同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弘扬优秀家风家训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家风家训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的家风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家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家风家训的定义、价值和传承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家风是家族世代相传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是家族成员的精神家园,是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

而家训则是对家族的行为准则进行系统总结和总结提炼的结果,通过语言文字的传承,使后代能够更好地遵循家族的行为规范。

家风家训既是家族的传统,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有着重要的价值。

家风家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观念。

优秀的家风家训代表着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美德,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家风家训对于家庭成员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通过学习家风家训,可以培养人们的品德修养,引导他们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下一代的成员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种价值观。

家风家训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个家庭的好家风不仅能够涵养家庭成员的善良品质,还能够传递给社会,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那么,如何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呢?家庭成员要明确家风家训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

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过讲述家族历史、家族故事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家风家训的由来和重要性。

家庭成员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时刻示范正确的行为准则。

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传承家风家训。

口头是最直接、最易于传播的方式,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家庭聚会、家庭会议等形式,对家风家训进行传承和讲述。

也可以将家风家训记录下来,制作成家风家训手册或文集,以便后代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查阅。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扩大家风家训的传播范围。

通过社交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将家风家训与广大网民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家风家训代表着家族的传统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中国古代传统家风家训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古代传统家风家训及其当代价值

058文化纵横中国古代传统家风家训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多次强调家风家训建设,在今天社会多元化、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宣扬传统家风家训能够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辨别是非善恶,约束个人日常行为,维系整个家族的团结和睦,从而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的家风家训文化自古以来,古老而勤劳的中华民族极为看重家庭对子孙后代的影响。

家风家训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王朝家训文化开启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先河,在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正规的、有文字记载的家训是西周政治家姬旦所做的《姬旦家训》,包括《戒子家训》和《戒侄成王》两部,主要劝诫其儿子和侄子要重视贤才,爱惜人才,勤政爱民,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成为一名开明的君主,并且姬旦重视对后代的品德的培养,注重立德修身,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

到春秋战国时期,家训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后人用追忆方式整理的《孔子家训》,《孔子家训》倡导诗礼传家,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讲的是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见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孔鲤回答到道:“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呢”,就是这样一则对话从此流传了下来,这个故事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根据这个故事的由来,此后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就叫做“庭训”。

学诗和学礼,即读书和做事,是孔子认为的人生中很重要的学问。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家训在教诫家庭成员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将家训从其他事物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单独的工作,单独著书立献,其主要形式有家书、女训、遗书等等,并且在此时期,《后汉书·边让传》这部书中最先出现了家训一词。

这一时期的家训特别重视宣扬儒家的伦理思想,有着比较浓厚的封建色彩,颜之推出于对士族地主教育没落的忧虑以及怎样改良已经衰微的士大夫教育写下了勉励后代的《颜氏家训》,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其以讨论家庭教育为主,倡导长辈对子女的教育要遵循及早施教、严慈相济、均爱的刘 倩(鲁东大学 山东烟台 264025)摘 要: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深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治理
Social Governance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作为华夏儿女安身立命的精神食粮,不仅是家庭文明的财富,也是中华传统文明的重要内容,它支撑着华夏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在新时代,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家训家风的时代价值,在“以文化人”的过程中,推进文明发展。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的主要内容
以尊老爱幼为典型的优良家德。

“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在各种德行中,尊敬长辈始终稳居第一,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长辈都不孝顺,何谈报效祖国。

德育作为培养人才品德的有效方式,培育家庭美德始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我们需要借助《二十四孝》等传统经典,将尊老爱幼作为起点,培育赤子之心。

以道德引领为代表的家训。

家训作为家谱的重要组成,也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齐家、修身具有重大影响。

道德分为家庭道德、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家训则是家庭美德的内容。

根据表现形式,家训分为文献形式与口头训诫;根据内容,又分为涉及人生的规范性家训与只针对人事的非规范性家训。

以行为规范为重点的家规。

家规是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家庭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

孟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不管是家,还是国,都需要特定的行为法则约束自身。

我们要主动学习老一辈的家规,比如说,周恩来同志的“十条家规”,可以有效抵御现阶段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思潮影响。

以传承家风为纽带的家谱。

家谱作为记述家族血统的图书载体,它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录与沉淀。

记述族人的善行嘉言,以此激励后人,传承家风。

家谱包含“记”与“述”两个方面,“记”是文字家谱,“述”是口口相传。

家谱分为书本与非书本家谱,提倡尊师敬长、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对教化子孙、激励后代奋进具有重大意义。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有着良好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导向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是强化家庭建设的首要途径。

一是优化家庭成员关系,发扬优良风尚。

对优秀传统家训家风进行传承,让优秀传统家训家风在增进家庭成员关系的同时,代代相传,涵养家庭成员品行,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优良风尚。

二是传承家庭道德,推进社会稳定发展。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展现了教育力量,和其他教育方式相比,它更为亲近、现实、贴切。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能延伸社会风气,在“以文化人”中安定人心,提高凝聚力与认同感。

因此,优秀传统家训家风在家国道德一体化的基础上,更有助于团结社会力量。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一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内容。

优秀家训家风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平台,不仅宣扬了以孝亲忠诚、勤俭持家为代表的道德风尚,还让这类道德内容得以落实。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贯彻到家庭成员的言行中,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形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功能。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和当代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人民从实践中有所感悟与启发,然后成为生活遵循。

发扬优秀传统家训家风可以通过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真善美的伦理道德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三是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平台。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的时代价值
蔡桂珍
【摘要】优秀传统家训家风所蕴含的优良家德、家训、家规、家谱是强化家庭建设的首要途径,是提升我
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应挖掘优秀资源,强化家庭教育;紧跟时代步伐,推进传
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树立先进典型,构建当代家风;发挥育人功能,实现“以文化人”。

【关键词】优秀传统家训家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64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立足家庭,重视家庭成员的思想建设,当家庭成员走上社会舞台,优秀传统家训家风会随着个体传播,覆盖到社会风尚中。

因此,优秀传统家训家风用特有的资源凝聚力量,为传播主流意识开拓空间,强化传播领域。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是提升文化自信的核心力量。

一是展现文化底蕴,孕育社会风气。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是传统文化的养料,当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思潮时,需要挖掘传统文化精神资源,增强传统文化的思想主导与话语主导权。

二是弘扬传统美德,提高道德修养。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美德资源,优秀传统家训家风也在其中。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是道德的规范和约束,通过箴言提高思想水平与道德素养,从而维持社会和谐。

三是丰富文化内涵,建设文化强国。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有着显著的中国气派、特色与风格,它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构成。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作为原始家庭的精神所在,是传承孕育文化的母体,有着良好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导向。

充分释放优秀传统家训家风的时代价值
挖掘优秀资源,强化家庭教育。

新时代,我们要主动凝聚精华,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性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让家训家风和当代价值进行融通。

首先,挖掘优秀传统家训家风,传承优良品德。

从细微处着手,营造积极的氛围,激活优良基因,夯实社会道德基础。

其次,以身作则,做好家庭教育。

提高家长综合素养,加大家庭建设力度,让家长在日常言行中为孩子树立榜样。

紧跟时代步伐,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一方面,优秀传统家训家风要紧随时代要求,创造性发展传统文化。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明确提出了要“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推进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彰显的重要路径。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作为传统文化,应汲取其核心精神内涵,适应时代变化,推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另一方面,优秀传统家训家风是当代文化的发展内容。

因此,需做好优秀传统家训家风的传承,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让传统家训家风得到升华,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从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条件。

树立先进典型,构建当代家风。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有效映射了传统文化的精神精髓,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与指导价值。

一方面,要挖掘优秀传统家训家风中能为现代所用的元
素与特色。

例如,邀请名家挑选传统经典,并且把优秀传统家训家风内涵贯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让优秀传统家训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对接,实现对传承优秀传统家训家风的有效探索。

另一方面,做好典范。

比如,2014年,福建省创办的培育家风活动,为民众展示了优秀家训作品,同时,出版了高达20万字的《福建家训》,广受社会好评。

这种做法符合现实发展,将优秀传统家训家风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值得推广。

发挥育人功能,实现“以文化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文化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家训家风自古就有,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优秀传统家训家风,必须激发优秀传统家训家风的育人价值,使其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同时,凝聚家庭、社会、学校与国家的力量,关注优秀传统家训家风价值,展现时代典型,开创良好的氛围,将发扬优秀传统家训家风作为指引,贯彻到精神文明活动中,更好地体现群众的地域文化特征。

因此,必须关注载体建设,创新搭建平台,将优秀传统家训家风作为正能量进行宣传,在各方配合中建成当代家训家风,让优秀传统家训家风发挥当代价值。

(作者为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方原:《传统家训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践行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5期。

②刘先春、柳宝军:《家训家风: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根基与有效载体》,《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

③杨家庆:《“传统家训”影响下领导干部建设优良家风之路径探析》,《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责编/肖晗题 美编/于珊
人民论坛/ 2019年05月中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