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ppt课件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ppt73(《望岳》《春望》)

《杜甫诗三首》ppt73(《望岳》《春望》)

(二) 精彩读:读出理解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携带现实的感触, 寻找历史的相似性。
立了心一瞩人表雄意使天泰故孔化 体诗。切和高现阔境全下山:子用 感歌增的俯瞻了高格诗”而“的有 ,的加雄视远诗昂外的,小登典关 ,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 763年2月17日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 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 割据,历时七年零二个月 。 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 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 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三十 年后他又 登泰山, 但没有再 写歌咏泰 山的诗句, 这大概是 因为《望 岳》一首 已经写尽 了泰山的 形神 吧。
唱誉 ”为 “ 绝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才得到 一个看兵器库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 《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 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 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 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 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韵译】: 泰山呵,你是那么宏伟壮丽! 为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大自然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望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究竟有多么
你挺拔苍翠 一片青葱蔓 延齐鲁大地!
凝望:从早到晚 俯望:登山愿望
《望岳》一诗极力描写泰山雄伟、 壮丽的形象,表达作者勇攀人生 高峰、兼济天下的远大理想与报 负。其出色的描写、远大的抱负 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被 誉为泰山的“绝唱”。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望岳、春望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望岳、春望ppt课件
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联对仗极为工整,一般有两种解释:
诗人是感恨的主体 因感伤时事,看到鲜花盛开,竟热泪横流;因怨恨
与家人离别,听到鸟儿和悦的叫声,竟感到心惊胆寒. 这句诗以乐景反衬哀情,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 之情。
“花”“鸟”是感恨的主体 因感伤时事,连鲜花都留下了热泪;因怨恨与家人
写 作 背 景
春望
杜甫 国破 山河 在, 城春 草木 深。 感时 花 溅泪, 恨别 鸟 惊心。 烽火 连 三月, 家书 抵 万金。 白头 搔 更短, 浑欲 不 胜簪。
全诗是扣住哪一个字来写的呢?
远望(萧条破败
近望(忧国思家 盼望(思念牵挂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年时期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17张PPT)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17张PPT)

作者简介
“三吏、三别”
杜 甫(712-770)
《新安吏》
• 字 ,自称 ,世称“ ”,又称“ ”。 《石壕吏》
• 中国诗歌史上伟大的 。其诗歌反映唐朝 历史,所以被称为“ ”。
• 与李白合称“”,人称“”。
《潼关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活动一: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重读、停顿
2. 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活动二:还原故事情节
1.这是一首叙事诗,请同学们边默读诗歌边勾画,找出故事 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关键信息。 一句话概述讲述发生了什么事?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我”在傍晚投宿在石壕村,目睹官差深夜捉丁 不得,抓走老妇人充数。
《石壕吏》是古体诗。
古体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 定的格律,句数、字数、对仗平仄没有严格限制,用 韵也相当自由。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 同于唐代的律诗和绝句,故称古体诗,以五言、七言 古体诗作较多。
学习目标
1.把握重点词语,在反复诵读中梳理情节。 2.了解写作背景及相关历史知识,深入理解本 诗思想内容。 3.认识战争对人民带来的危害,理解诗人忧国 忧民的爱国情怀。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老妇人和她一家人的遭遇,你会用诗
“苦” 中的哪一个字?请结合原文具体说明。
•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丧子之苦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困窘之苦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PPT文档共23页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PPT文档共23页
Thank you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 吏》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ຫໍສະໝຸດ ,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杜甫诗《望岳》《春望》公开课PPT

杜甫诗《望岳》《春望》公开课PPT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 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
18
内涵丰富众说纷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 理由是什么?
借花鸟之景抒__感_伤___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 因___感_时__伤__别_,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触景生情)
2
杜甫诗两首“七步 走”
《望岳》 《春望》
3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 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 第,漫游各地,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 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 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
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望岳》中_造__化__钟_神__秀__,_阴__阳_割__昏__晓__两句虚 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一)《望岳》
①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 “岱宗夫如何”是什么意思,描绘“齐鲁青未了” 所展现的画面。
答:“岱宗夫如何”的意思是:
泰山是什么样子?(1分); 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1分)
理解性默写(一)
1、《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 诗句: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2、《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 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是: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理解性默写(二)
1、《望岳》中_会__当__凌__绝__顶_,_一__览__众__山_小__两句我 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差役大声吆喝多么凶狠!老妇人哭哭啼啼多么凄苦! 听见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 城防守。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阵亡。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生命永远结束了!
(因为)有孙子在,
完整的衣服。
(所以)他的母亲还没 裙,这里泛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还在吃奶的孙 有离去。
老妇的“苦”体现在何处?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丧子之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困窘之苦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应征之苦
这首诗主要通过老妪的啼哭诉说表现这家人的苦,但为 何诗题不叫《石壕妪》?
——《新唐书》 二十为丁,六十为老。每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
——《旧唐书》
战乱背景下,四处征兵,尽管已经年老体衰,还是 敌不过被征兵的命运。
诗以言志 文以载道
诗人在写这首沉重、悲哀的诗歌的时候,其实也把一个 能够体现人生味道的词放在了诗句中,你们找到了吗?
“苦”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不但苦,而且苦的无 以复加,苦不堪言!
这首诗叙述官府差吏乘夜捉人,连衰 老的妇人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透过这首诗歌,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感情?
石壕吏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春望》《望岳》课件-课件(PPT-精)共33页文档

《春望》《望岳》课件-课件(PPT-精)共33页文档
《春望》《望岳》课件-课件(PPT-精)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望岳》、《春望》 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望岳》、《春望》 课件 (共22张PPT)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安乱时期 《石壕吏》“三吏”“三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年时期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望岳》时代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轻的诗人离开长安, 到兖(yǎn)州去省亲。他到处 漫游,在那里他结交了不少朋 友。这首诗就写于这期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仰望提出愿望,抒发远大抱负。
语出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是诗人攀登泰山顶峰的宣言,也是 诗人攀登人生顶峰的宣言。
再读诗歌,领悟诗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 露出诗人早年远大的政治抱负。
杜甫(712-770),字子美, 是我国文学史上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称杜少陵、杜工部。
其诗反映出当时 社会现实与政治的腐 败,显示了唐代由开 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 的历史过程,故被称 为“诗史”。诗风 “沉郁顿挫”,语言 精炼传神,对后世诗 人影响极大,诗人被 看作一代诗宗,被誉 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 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 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 几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 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 老2,0 则更增一层悲哀。
小结
前四句统在“望”字中。 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 从城到山河,再到花鸟。 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 进。再逐步转入低首沉思,过渡到后面 的想念亲人,忧心忡忡。 全诗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情感强烈 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杂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石壕吏(译文)
黄昏时份,我投宿石壕村,夜里听到有官 吏来捉人。老翁赶快跳墙逃,老妇出去看大门。 小吏喊声多愤怒,老妇哭声多悲苦。 听我老妇进一言:三儿都是邺城卒。一个 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新战死。活人暂且偷残 生,死者从此长别离。家里再也没有人,只有 吃奶的小孙儿。孙子的母亲还没走,可是出门 却没有遮身的裙。老太婆虽然力气衰,还请连 夜跟您走,赶到河阳服兵役,还能勉强给部队 做早餐。 夜久不再闻人语,似乎只有抽泣声。天明 后,我告辞上路去,独与老翁相道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 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 峰的誓言。“会当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 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 雄阔高昂。 “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的笔法,显示诗人高 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 (手段狠毒,黑夜突袭)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点。 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矛盾。 (横蛮气势、悲凉境地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分三层:①(前六句)写老妇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诉说儿子情况,说明这一家人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 ②(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中现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③(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 役。自愿为战士们做饭,以保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悲惨遭遇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照应开头,写出事件结局与 诗人感受。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陋室铭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 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 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 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 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 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 恬静雅致。




《石壕吏》 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 怒!妇啼一何苦! 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 恶的语句:三男邺城,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 死。 3、 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 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 人,惟有乳下孙。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问题探究
1、从内容上看,你认为它是叙事诗还是抒 情诗,为什么? 2、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 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
问题探究
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 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作者究竟对这场战争持什么样的态度? 请阐述你的理由。


春望》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 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 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 (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 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 抵万金。 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 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春望》中承上启下,表明是人感时伤世 情怀的句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心。
泰山简介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 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 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 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 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 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 分神秘与深奥。
岱宗夫如何?(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



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 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 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 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 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 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 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 齐鲁青未了。 齐到鲁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
造化钟神秀,(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
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 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
荡胸生曾云,(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
决眦入归鸟。 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
映入眼帘; 会当凌绝顶,(写诗人心底的愿望 ) 一览众山小。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 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 炊。 7. 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野望》中写山野景色的句子: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野望》中于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孤独抑郁心 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 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含蓄表达作者想入朝为官的句子: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 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 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 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 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 “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 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 行》“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问题探讨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 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 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 “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赏析和积累
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 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 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 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 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杜甫诗名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桃花源记》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和乐的句子: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国破山河在,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 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城春草木深。 (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忧国忧民 )
感时花溅泪,
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 在啼叫惊动人心。/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 恨别鸟惊心, 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 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 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 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 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 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 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 “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 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莲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好品德。 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 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 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 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 花之君子者也。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 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 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 也。 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