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二氯苄
邻氯氯苄

途
用 有机合成原料,医药工业用于制兴奋药酶抑宁等。
途
用 用于生产邻氯氰苄、邻氯苯甲醇以及合成染料、制药等
途
用 是一种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
途 击倒迅速,持效期长 用于防治梨树梨木虱等害虫 对多种鳞翅目幼虫有
很好的杀灭效果,亦可有效地防治某些地下害虫,并对某些成虫有拒避
EPA 化学物质信息 Benzene, 1-chloro-2-(chloromethyl)- (611-19-8)
邻氯氯苄 用途与合成方法
化学 性 质
本品为无色液体,b.p.215~216℃,n20D 1.5550,相对密度 1.270, f.p.98℃,溶于苯、甲苯等有机溶剂。
用 邻氯氯苄是除草剂异恶草松的中间体,也是医药酶抑宁的中间体。
WGK Germany 3
RTECS 号
CZ0195000
F
19-21
HazardClass
6.1
PackingGroup 海关编码
III 29036990
急性 吸入-大鼠 LC50: > 1140 毫克/立方米/1 小时; 未报-大鼠 LD50: 430 毒性 毫克/公斤
可燃 热分解排出有毒氯化物烟雾
性危
险特
性
储运 库房低温通风干燥 特性
灭火 二氧化碳, 泡沫, 干粉 剂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危险类别码 安全说明 危险品运输编号
C,N 34-43-50/53-20/21/22 26-36/37/39-45-29 UN 2235 6.1/PG 3
密度 蒸气密度 蒸气压 折射率 闪点 水溶解性
1.274 g/mL at 25 °C(lit.) 5.5 (vs air) 3 mm Hg ( 84 °C) n20/D 1.559(lit.) 180 °F insoluble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61657--1,2-二氯苯、邻二氯苯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1,2-二氯苯;邻二氯苯化学品英文名:1,2-dichlorobenzene;o-dichlorobenzene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1,2-二氯苯浓度CAS No.95-50-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 . 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后,出现呼吸道刺激、头痛、头晕、焦虑、麻醉作用,以致意识不清。
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和严重贫血。
液体及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口服引起胃肠道反应。
皮肤接触可引起红斑、水肿。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可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避免饮酒精。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可燃。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在潮湿空气存在下,放出热和近似白色烟雾状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氯化氢气体。
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邻氯三氯苄结构式

邻氯三氯苄结构式
邻氯三氯苄结构式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7H4Cl4。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具有较强的臭味,可溶于乙醇、乙醚和苯等有机溶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农业的化学品。
邻氯三氯苄结构式的制备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氯苄和氯化铁反应制得。
在反应过程中,氯苄和氯化铁在氯化氢的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邻氯三氯苄。
此外,还可以通过邻氯苯甲酸和氯化亚砜反应制得。
邻氯三氯苄结构式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种重要的杀虫剂,可以用于农业上的多种作物的防治。
同时,它还可以用作木材、纸张等的防腐剂,有效地延长了它们的使用寿命。
此外,在医药领域,邻氯三氯苄结构式也有一定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病、肝炎、胃溃疡等疾病。
邻氯三氯苄结构式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它是一种有毒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
其次,它的使用也容易导致农作物和土壤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潜在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邻氯三氯苄结构式时,需要注意安全使用和环保问题,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邻氯三氯苄结构式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工业和农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它的制备方法多样,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问题。
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需要寻找更加环保、安全的替代品,来替代邻氯三氯苄结构式的使用。
邻氯氯苄

磷混合,于 130-140℃通氯,得邻氯氯苄。
生产 其制备方法是将邻氯甲苯与三氯化磷在反应器内混合,于 130~140℃通
方 入氯气至反应液的相对密度达 1.20~1.22 为止,然后分馏得产品。 法 也可以用偶氮二异丁腈为催化剂,以邻氯甲苯在溶剂中通氯气氯化而制
得产品。
类别 有毒物质
毒性 中毒
分级
中 邻氯氯苄 文 名 称: 中 2-氯苯甲基氯;α,2-二氯甲苯;邻氯苄基氯;邻氯氯苄;2-氯氯苄;2-氯苯甲基 文 氯,98+%;2-氯苄氯 同 义 词: 英 2-Chlorobenzyl chloride 文 名 称: 英 ,2-Dichlorotoluene;1-chloro-2-(chloromethyl)-benzen;alpha,o-dichloro-t 文 oluen;Benzene,1-chloro-2-(chloromethyl)-;o,alpha-dichlorotoluene;Orth 同 o-alpha-dichlorotoluene;Toluene, 义 o,alpha-dichloro-;O-CHLOROBENZYL CHLORIDE 词:
途
用 有机合成原料,医药工业用于制兴以及合成染料、制药等
途
用 是一种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
途 击倒迅速,持效期长 用于防治梨树梨木虱等害虫 对多种鳞翅目幼虫有
很好的杀灭效果,亦可有效地防治某些地下害虫,并对某些成虫有拒避
CAS 611-19-8 号: 分 C7H6Cl2 子 式: 分 161.03 子 量:
EIN 210-258-8 ECS 号: 相 除草剂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其他类除草剂 关 类 别:
Mol 611-19-8.mol 文 件:
邻二氯苄生产工艺

邻二氯苄生产工艺
邻二氯苄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为C6H5CHCl2,主要用于制
备芳醚胺类药物和合成染料、杀虫剂等。
下面是邻二氯苄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
1. 原料准备:
邻二氯苄的主要原料是苯和氯乙烯,其中苯经过醚化处理得到苯醚,用作反应溶剂和催化剂的镉和锌通过还原法制备得到。
2. 反应步骤:
(1) 氯乙烯氯化:将氯乙烯通过反应釜中,加入氯气作为氯化剂,经过反应生成氯乙烯二氯化物(C2H3Cl2)。
C2H4Cl2 + Cl2 → C2H3Cl2 + HCl
(2) 氯乙烯二氯化物生成邻二氯苄:将氯乙烯二氯化物加入苯
醚中,加入催化剂镉或锌,经过加热反应生成邻二氯苄
(C6H5CHCl2)。
C6H5OC2H5 + C2H3Cl2 + Cd/Zn → C6H5CHCl2 + CdCl2/Cd + C2H4/ ZnCl2/Zn
(3) 分离和纯化: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经过分离和纯化步骤,得到纯净的邻二氯苄。
主要方法有蒸馏、结晶、洗涤等。
3. 应用和后续处理:
生产得到的邻二氯苄可以用于制备芳醚胺类药物、染料、杀虫剂等。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废水需要进行处理,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和处理,以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邻二氯苄生产工艺需要严格控制反应物的比例、温度、压力等条件,以提高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同时,在工艺中需要保证生产设备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邻氯氯苄工艺设计

年产500吨邻氯氯苄初步工艺设计目录Ⅰ邻氯氯苯基本概况1.1 理化性质 (1)1.2 现状及应用 (2)Ⅱ合成方法概况 (2)2.1 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2)2.3 工艺流程图 (3)2.2 邻氯甲苯合成邻氯氯苄的工艺介绍 (3)Ⅲ原料的基本性质 (4)3.1 氯气的理化性质 (4)3.2 邻氯甲苯的理化性质 (5)Ⅳ实验研究 (6)4.1 实验药品 (6)4.2 实验操作 (6)4.3 结果与讨论 (6)4.3.1 合成邻氯氯苄的优化条件试验 (6)4.4 单耗指标 (7)Ⅴ物料衡算 (7)5.1 氯化 (8)5.2 碱洗 (8)5.3 精馏 (9)5.3.1 Ⅰ塔 (9)5.3.2 Ⅱ塔 (10)5.4 副产物 (12)Ⅵ热量衡算 (12)6.1 氯化釜 (12)6.1.1邻氯甲苯吸收热 (12)6.1.2邻氯氯苄吸收热 (12)6.2 Ⅰ塔 (13)6.2.1 塔顶 (13)6.2.2塔底 (13)6.2.3回流比 (13)6.2.4全塔热量计算 (14)6.3 Ⅱ塔 (14)6.3.1 塔顶 (14)6.3.2 塔底 (14)6.3.3 回流比 (15)6.3.4 全塔热量衡算 (15)6.4 精馏塔热量恒算汇总 (15)Ⅶ设备选型 (16)7.1 Ⅰ塔 (16)7.1.1 理论塔板数N (16)7.1.2 进料位置 (16)7.1.3填料高度 (16)7.2 Ⅱ塔 (17)7.2.1 理论塔板数N (17)7.2.2 进料位置 (17)7.2.3填料高度 (17)7.3 氯化釜 (18)Ⅷ总结 (18)Ⅰ邻氯氯苯基本概况1.1 理化性质邻氯氯苄中文别名:2-氯氯苄;(1R,S)-顺,反式-2,2-二甲基-3-(2,2-二氯乙烯基)环丙烷羧酸-A-氰基-3-苯氧基-4-氟苄酯;百树得;氟氯氰菊酯;(RS)-alpha-氰基-4-氟-3-苯氧基苄基(1RS,3RS;1RS,3SR)-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百树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2-氯苄基氯;2-氯苯甲基氯。
最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邻二氯苯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邻二氯苯按照GB/T16483GB/T17519编制编制日期:2020年1月10日修订日期:2020年1月12日版本:1.0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1,2-二氯苯化学品英文名称:1,2-dichlorobenzene中文名称2:邻二氯苯英文名称2:o-dichlorobenzen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应急咨询服务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医药、农药、有机合成,染料制造、清洗剂、溶剂。
也用于杀虫剂、清洗剂和溶剂的配制。
第2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紧急情况概述:本品可燃、有毒,具有刺激性。
吞咽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标签要素:产品名称:邻二氯苯SDS编号:危险性说明:可燃、有毒,具有刺激性。
吞咽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佩戴护眼罩/戴防护面具•身体防滑:穿戴防毒物渗透防护手套/穿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进食、饮水或吸烟。
工作完毕,沐浴更衣。
被毒物污染的衣服单独存放,洗好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事故响应: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word】邻,对氯氯苄生产工艺的改进

邻,对氯氯苄生产工艺的改进第7期242004年7月中国氯碱ChinaChlor—AlkaliNo.7Ju1.,2004邻,氦氦生产互的改(苎崔永信(株洲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株洲412004)摘要:针对目前国内邻(对)氯氯苄生产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改进氯化合成工艺,采用先进的反应精馏和碱洗脱酸技术,大大提高了反应转化率和碱洗脱酸效果,其中反应转化率达到了75%以上,产品纯度达到了99.5%以上,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具有很好推广应用前景.关键词:邻(对)氯氯苄;生产工艺;改进;氯化;精馏Improvementof0(P)-chlorobenzylchlorideproductionprocessCU/ng—xin(ZhuzhouChemicalCo.,Ltd.,Zhuzhou412004,China)Abstract:AccordingtothemainproblemofO(P)一chlorobenzylchlorideprocessindomestic, throughimprovingchlorinatedsynthesisprocess,usingadvancedtechnologyo freactingrectificationandcleacidifybyalkaliwashing,theinversionrateandtheeffectofalkalicleacidify wereimprovedgreatly.Thereactionconversionratewasover75%,thepurityofproductsexceeded99.5%.T herefore,productioncost wascutdownenvironmentpollutionWaSreduced.Economicandsocialbenefit swereobvious.Ithadgoodprospectsofapplication.Keywords:0(P)一chlorobenzylchloride;process;improvement;chlorination;rectification邻(对)氯氯苄是杀虫剂多效唑,氰戊菊酯和高效除草剂灭草丹的主要中间体,同时还可用于合成邻(对)氯苄醇,邻(对)氯苄胺,邻(对)氯苯乙腈,邻(对)氯苯乙酸等多种精细化工中间体,并已广泛用于农药,医药和染料等行业.目前,国内邻(对)氯氯苄年产量约1万t.而市场需求量已达到1万t以上,但随着我国农药和精细化工的发展,邻(对)氯氯苄的市场需求量将日益增加,预计未来几年内,该产品将依然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1邻(对)氯氯苄生产工艺及存在问题当前,国内邻(对)氯氯苄生产厂家普遍采用氯化精馏合成工艺,主要以邻(对)氯甲苯和氯气为原料,通过催化氯化合成邻(对)氯氯苄,氯化液经碱洗,减压精馏而得到质量分数≥99.0%以上的邻(对)氯氯苄.反应方程如下:cn厂<~>--CICI2CICIHc—o—a…HC120CH3一——2C一<)一Cl+l℃一该工艺不能有效地控制反应转化率和碱洗脱酸效果.1.1反应转化率低在氯化反应过程中,由于受到反应形式本身的局限,不能有效地控制副反应的发生,当转化率超过40%时,氯化反应中二氯苄含量明显偏高,因此,为了保证反应收率,邻(对)氯甲苯反应转化率只能达到40%左右,反应转化率太低,主要原材料消耗偏高.1.2碱洗脱酸效果不好,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严重由于采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对氯化液进行碱洗脱酸,脱酸效果不好,造成精馏工序设备腐蚀严重,设备检修频繁,同时碱洗后油相与分离相重度差太小(小于0.1),物料分层不明显,难以回收利用,废液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1.3产品中二氯苄含量偏高在氯化反应过程中,由于很难控制副反应的发第7期崔永信:邻,对氯氯苄生产工艺的改进生,造成氯化液中二氯苄含量偏高,进一步增大了精馏塔的负担,致使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很难达到优级品标准.2对国内现有生产工艺的改进2.1采用先进的反应精馏技术由于反应体系中邻(对)氯氯苄的浓度直接影响到产物二氯苄的生成,控制好反应体系中邻(对)氯氯苄的浓度是提高转化率的关键.基于这一点,采用先进的反应精馏技术,在反应过程中通过精馏的方法不断地将反应生成物邻(对)氯氯苄从反应体系中移走,从而降低了邻(对)氯氯苄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有效地控制了二氯苄的生成,大大提高了邻(对) 氯甲苯反应转化率.多次工业应用表明改进后工艺效果显着,邻(对)氯甲苯反应转化率达到75%以上,比原来提高35个百分点.改进前后工艺路线数据见表1.表1改进前后工艺路线数据对照表注:反应收率%=(氯化液质量×氯苄含量)/(参加反应邻氯甲苯量×161.0/126.5);反应转化率%=参加反应邻氯甲苯量/投入邻氯甲苯量从表1可以看出,改进后,在不降低反应收率的前提下,可大幅度地提高氯化反应深度,其中邻氯甲苯的转化率平均达到75%以上,比原来提高了35个百分点,从而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消耗和能耗.2.2采用先进的碱洗工艺.提高碱洗脱酸效果.减少环境污染对原有碱洗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结晶碱渣对氯化液进行碱洗,碱洗后,脱酸效果好,彻底解决了精馏工序的设备腐蚀问题,同时碱洗后形成的结晶盐渣重度大,与油相氯化液极易分层,从而大大提高了碱洗效果.应用于工业生产后,氯化液碱洗脱酸效果好,物料分层明显,大大减少了有机废液排放,解决了环境污染.2.3控制氯化液中二氯苄含量通过采用反应精馏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反应体系中二氯苄的生成,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其中邻(对)氯氯苄的质量分数均达到了99.5%以上.3改进前后消耗对比及经济分析通过工艺改进后,邻(对)氯甲苯,液氯的单耗指标和系统能耗均有明显下降,通过多次工艺查定,改进前后主要原材料单耗和系统能耗指标见表2.从表2看出,各项原材料单耗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并且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其中对氯甲苯单耗下降了0.06t,氯气下降了0.2t,电耗下降了表2改进前后单耗指标对照表250kW?h,蒸汽下降了2.0t.以邻氯氯苄为例,每吨产品可降低950.0元.该工艺通过改进后,反应转化率从原来的4o%提高到了75%以上,产品质量分数从99.0%提高到了99.5%以上,同时碱洗效果明显提高,装置运行平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已大大超过了目前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湖南化工信息中心.邻,对氯甲笨下游产品情报调研报告.1993 【2】唐薰,刘鑫.邻氯氯苄的合成及其下游产品.氯碱工业.1998(6):20—22【3】徐正安,李红,李玉林,等.对氯氯苄的合成.江西化工.1999(03):18—20【4】王智巧.氯化苄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河北化工,2003(O4):24—26收擅日期:200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