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资料

合集下载

关于河西学院学风问题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河西学院学风问题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河西学院学风问题调查报告————————————————————————————————作者:————————————————————————————————日期:2关于河西学院大学学风问题调查报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工商管理103科目:应用统计学小组成员:何慧霞李改林王燕燕魏陶丽兀雲晓关于河西学院大学学风问题调查报告一、调查范围学风建设时高校工作的永恒课题,是校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体现着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范。

为了解我校现在的学生状况,更好地促进学风建设,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我组于2012年10月15日——10月23日,我们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调查涉及我校汉语言文学、数学、历史、经管、计算机、法学、教育、农学、英语、化学等10个院系,包括文、理、工等专业,覆盖一、二、三、四年级。

其中,一、二、三、四年级所占的百分比分别是13.5%、20%、43%、13.5%;剩余10%院系未写明。

总体数据全面、翔实、可信度较高。

此次调查问卷共设计题目18项,其中单项选择项14项,多项选择项3项,文字填充类1项。

问卷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学习状态、学习动力、学习困难、学习习惯、读书、自习、学风中需要改进的问题等方面的情况。

二、基本情况及简要分析1.关于自我学习状态评价第2题.你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吗?A.已成习惯(6.7%)B.偶尔(86.7%)C.从不(6.6%)第3题.你是否制定学习计划?A.已制定长期计划(6.7%)B.已制作短期计划(60%)C.偶尔制作(30%)D.从不制作(3%)第4题.你上课的状态如何?A.认真听讲,做好笔记(80%)B.只是认真听讲(10%)C.经常心不在焉(10%)第5题.你如何对待每天的作业?A.保证质量,准时完成(56.7%)B.应付完成,马马虎虎(36.7%)C.经常不按时完成(6.6%)第6题.你可后是否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或经验?A.经常交流,相互学习(3%)B.偶尔交流(76.7%)C.从不交流(20%)分析:(1)大多数同学学习状态理想,能够有短期的目标和计划。

110kv电力网最大负荷下的无功补偿和调压计算

110kv电力网最大负荷下的无功补偿和调压计算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题目:110kv电力网最大负荷下的无功补偿和调压计算河西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 计 题 目 某110kv 电力网最大负荷方式下的无功补偿和调压计算 作 者 姓 名1.1设计内容 1.设计要求按就地无功补偿方式,选择标准电容组进行无功补偿后的潮流计算;通过改变变压器分接头方式,使各母线电压水平符合国家相关规程规定. 1.2原始资料:1.电力网接线示意图.本次设计针对某110kv 电力网进行,其接线示意图如图4-13所示.图中,发电厂A 的高压母线电压为110kv;各变电所中分别装设2台主变压器,110kv 线路为双回路钢芯铝绞线。

发电厂A10kvA 升压站T-1L-1L-2T-210kv10kv变电所2变电所310kv电力网接线图 .2.发电厂、变电所负荷情况及元素技术参数。

发电厂、变电所的负荷情况见表4-8,变压器的技术参数见表4-9,线路的技术参数见4-10发电厂、变电所负荷一览表 位置发电厂A 变电所2 变电所3 最大负荷(MW ) 4 50 30 功率因数 0.850.80.8110kv 变电所主变压器技术参数表位置 A 升压站(T-1) 变电所2(T-2) 变电所3(T-3) 型号无励磁调压变压器63000 有载调压变压器31500 有载调压变压器20000 额定容量(MV A ) 90 31.5 20 台数2 2 2 空载损耗(kw ) 55.8 36.6 26 负载损耗(kw ) 260 148 104 空载电流(%) 0.4 0.77 0.84 短路阻抗(%)10.510.510.5分接头电压(kv ) 1215.10/%5.22⨯±11011/%25.18⨯± 11011/%25.18⨯±110kv 线路技术参数表导线型号 LGJ-95/35 导线型号 LGJ-95/35 回路数 双回路 导线阻抗(km / )0.332+j0.429 长度(km )60导线充电功率(Mvar/110km )3.5042.设计的基本要求2.1设计及计算说明书(1)说明书要求书写整齐,条理分明,表达正确、语言正确。

河西学院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与利用

河西学院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管理与利用

河西学院图书馆 随书光盘各项 ̄n x 作 的实 际,根据 随书光盘不 同的类型和特 性 ,结合 实践经验 t_
得 出对 随书光盘合理的 管理方法 ,使其 能够更有 效地被读者利用 ,发挥其 时效价值 。
关 键 词 :随 书光 盘 ;管 理 利 用 ;光 盘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 5 .5 2 57
二 、我馆 随书光盘管理存在的 问题
我馆截 至 2 1 年 已收藏 随书光盘 10 0多 01 00 张 ,随着 图书馆 入藏 图书量 的加 大 ,随 书光盘
收藏量也将 逐年增 加 ,而且按 照购买 图书副本
2— 本 的量 ,随 书光 盘也 面 临副本 量 的 问题 , 3
如何有效地 管理利 用它们 ,是 我馆 管理亟 待解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5 0 2 1 )4— 0 8— 7 6 2 0 2 (0 2 0 0 7 1
随着现代 信息技术 的不 断发展 ,文献 出版
辅助 阅读的作用 。 l 6 J
( ) 随书光盘的特 点 二
的载体类型 已经 从单一 的印刷 型 向多载 体、多
形式并存 的方 向发展 。其 中随 书、随刊光 盘作
形式也多种多样 ,有与图书内容相关 的电子版 、
要解 决的问题 。下 面结合我馆的实际工作情 况 ,
就随书光盘的管理 和利用进行分析 ,提出看 法 , 和同仁探讨 。

配套的练 习、还有 些 是提 供 具 体应 用 的软 件 、
程序等。 _ 2 4 时 效 性 :随 书 光 盘 大 多 是 计 算 机 、网 .
还不能立 即做 到像 图书资料那 样进 行完整 的分
类 、编 目和 有 效 利 用 。 ¨

大学体育课选课流程 - 河西学院

大学体育课选课流程 - 河西学院

大学体育课选课说明一、课程教学体系简介根据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和我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体育课设置为体育基础课、特长课、选项课、保健课和选修课五类课程。

除体育选修课外,其它课程为学期必修课,每学期须选一门课程。

1.体育普修课:一年级开设,共两个学期。

主要教学对象为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较差,健身意识淡漠,无体育特长的学生。

主要内容是体育与健康、健身基本理论知识;身体素质练习;多种运动项目(田径、体操、武术、球类等)的基本技术。

2.体育选项课:二年级开设,共两个学期。

主要对象为一年级参加体育普修课学习的学生。

主要内容是身体素质和单项运动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身体锻炼的手段方法。

主要项目是男篮、女篮、男排、女排、健美操、乒乓球、足球、武术。

3.体育特长课:一、二年级开设,共四个学期。

主要对象为身体素质、体育基础较好,体育特长较为突出的学生。

主要内容是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技、战术。

主要项目是男篮、女篮、男排、女排、健美操、乒乓球、足球。

4.体育保健课:一、二年级开设,共四个学期。

主要对象为身体有疾病不能参加正常体育教学课学习的学生。

主要内容是卫生保健知识和康复的方法。

5.通识教育体育选修课:专为三、四年级不开设大学体育必修课程的学生开设。

面向全校学生,由学生任意选修。

课程目标是拓展学生的技术、技能,或某一体育方向的知识、技术、技能。

二、选课的形式与要求1.大学体育课实行每学期选课制,但排课时须保持课程和任课教师的相对稳定性(与专业课任课教师冲突除外)。

2.新生在第一学期报到军训期间选课,其他年级学生在每学期期末自由选课,但原则按照规定时间选择项目,同时由于特长课、选项课教学内容与考试标准具有连续性并不能变更,因此特长课、选项课选课时学生也须连续选课,要量力而行,不可跳跃式选课。

3.同一项目不同学期课程标识按Ⅰ、Ⅱ、Ⅲ、Ⅳ区别,如男篮Ⅰ、男篮Ⅱ、男篮Ⅲ、男篮Ⅳ,教学按相应学期教学大纲执行。

4.每个教学班额定人数按特长课40人、其它课程44人为基准适当调整。

河西学院2007、2008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河西学院2007、2008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20 年甘肃省教 育科学 “ 06 十一五 规划课题.
收稿 日期 :2 0-62 0 90 -5
作者简介 z 光旭 ( 96一 ) 唐 17 ,男。河 南淅川人 。讲师 , 究方 向:运动生理 擎. 研

8 3.
唐光旭,盛建国:河西学院20 20 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07 08
21 身体机 能 .2 .
21 .肺 活 量 .21 .
表 3 河西学院大学生 与全国大学生肺 活量及肺活量体重指数 ( X± s )比较一览 ( N 2 6 ,女 N 3 0 ) 男 = 84 = 14
1 研 究对 象 . 1 河西 学院2 0 、2 0 0 7 0 8级本科大 学生共6 l2名学生进行身 体健康 测试 ,对测试 结果整理 ,得到 有效数据 l 56 份 ( 1 ,不包括 o 、o 98 表 ) 7 8级体育系大学生.
裹 1 样本基本情况 ( - ) x4 s
1 2 研 究方 法
查阅与体质研究有 关的文献资料 ,整理收集适用于本研究的指标 .
1 _ 数理统计法 .3 2
应用E E XC L软件对 原始数 据进行初步计算,数理统计 按ss1 .进 行统计处 理,结果用 ±s ps30 表示 ,显 著 性检验为单一样本 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西学 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 21 身体形态 .1 .
表 2 河西学院大学生 与全国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克托莱指数 ( s x± )比较一览 ( N:8 4 男 ' 6 ,女 N= 14 2 30 )
注:‘ 数据张琴 ,肖国强 《 ‘ . 中国临床康复》2 0 年数据l ・ 03 2 】 ”引 自巴义名 ,闰保庆 < ;“ 北京体育 大学 学报 》2 0 0 2年3月数据【 T” 0 7 3 l 。:20 级与全国的T检验 ,“ 2 0 8 :“ T”20 级与全 国的T检验 ;“ 。 P” l 2 P” 2:T、T 、“

河西学院校徽校标

河西学院校徽校标

文档编号:0000 63
VI设计
河西学院
(蓝图VI设计内部资料)
一个优秀的VI设计是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充分的展现,是高度发展信息社会需要的,它可以使学校的面貌更加光彩照人,有利于学校建立良好的形象,并将学校形象能得到具体的视觉展示,从而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大学校园VI设计(LOGO)的目的和宗旨,就是将大学校园形象要素,包括各种深层的形象和表层形象内涵要素,通过标准化、统一化的视觉识别形象体系VI,展现给全社会公众,使社会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并且具鲜明个性特点的高校校园形象。

VI使人们产生联想,并能感受到该学校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河西学院校徽
河西学院校名。

2002-2010年《河西学院学报》体育类论文载文分析

2002-2010年《河西学院学报》体育类论文载文分析
收 稿 日期 :2 1 0 2 0 0— 4— 5
作者简介 :郭光 杰 (9 9 ) 17 一 ,男 ,甘 肃高台人 ,西北师范大 学政法 学院 MP A在读硕 士,研 究方向 :体 育教
育 与 训 练理 论 研 究.

8 ・ 6
郭光杰 :2 0 — 0 0年《 02 2 1 河西 学院 学报》 体育类论文载文分析 学 院学 报》 出版5 期 ,发表体 育学论文8 篇 ,平均 每期4 篇. 共 4 1 . 5 论文最长者 占5 个页码 ,最短者 占2 页码 ; 个 8 篇论 文总长度为3 0 1 1 个页码 ,平均每篇 占3 个 页码 ,按印张计算每 印张4 8 篇论 文. 明 《 . 8 .9 表 河西学院学报》 “ 体育学 ” 载文 的信息密度适 中,基本接近优秀学术期 刊指标 的评价标准. 21 论文发 表时滞 滞稿 时间是 指从编辑部 收到稿件到论文发表所 用的时间. .- 3 滞稿 时间是影响文献传播速 度 的主要 因素 ,是评 审期刊质量的重要标指标. 科技论 文如果延误 l— 4个 月发表 ,其情报价值 将丧 失3 % . 82 0 大量 的科技论 文滞时过长不仅影响了我国高质量刊物被世界著名检索机构 的收 录,而且影响 了我 国在世界科 技界应 有 的地位 . 因此 ,中国科 协 19 年优 秀期 刊评定标准 中要 求期刊 的出版 时滞小 于2 0 20 — 06 96 8 天. 0 2 2 0 年 《 河西学院学报》发表 的8 篇体育学论文总 时滞3 8 天 ,时滞最短7 天 ,最 长8 4 ,平均3 5 天 ;反映 出 l 1 7 5 0 6天 8. 2 该刊在体育学信 息传 递方面速度较 慢 ,并不能及时地将科研成果呈现在读者面前.
1 研 究对 象 与 方 法

河西学院图书馆河西文献书目

河西学院图书馆河西文献书目
料 委员 会编 .一武 威【 甘肃 l 威地 区 印刷 厂 ,I . :武 l 71 9
1 9 . 9 79
永登史地丛稿, 苏裕民著.一张掖l 甘肃l :河西印刷
收稿 日期:2 0 .0 1 05 1-9
作者简介:周义颦 (93 ) 16 一 ,女。甘肃兰州人,河西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分类和编 目 及地方文献工作.
河西历史文化,促进河西地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和重要作用 。

五凉文学 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甘肃省社科院文学所 ,武威地区文 联,张掖师专 中文系编 .一武威 l 甘肃l 出版者不 :l
详 l 9 49 ,18 .

‘ 河西学院 图书馆 河西文献书 目》 ( 简称 ‘ 河西文
献书目》 ,著录河西学院图书馆河西文献室20 ) 05年4月 l 3日以前有关河西的全部书籍.著录项 目 为书名、著者、
出版信息三项 。
五凉史略, 洪涛著.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 . 9 24 .
二、‘ 河西文献书目》收录的书籍。根据地区、学科
分类 ,依次分 为武 威地 区、金 昌市 、张掖 地 区、酒 泉地 区、嘉峪关市、甘肃省 资料 、河西 开发 、敦煌学 、丝绸之 路研 究、 民 研究、宗教研究 、考 古研 究、简牍学、河西 族
合性的高等院校。河西学院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种类齐全、
内容丰富、数量可观 , 己成为服务河西经济 发展的文 献资
五、一 书既包括地 区,又包 括学科 的归入 学科类 ;敦 煌 学、丝绸之路研究不 区分地 区和学科 :武威地区包括永 登 县和景泰县 ;张掖地区包括红西路军史料 。
( 一)地 区部分 1 武威地 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子: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匆匆一瞬。

五十年,影响深远,在河西教育发展史上,意义非凡。

五十年,栉风沐浴,河西学院发生了沧桑巨变。

几代人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敢于创新的时代气魄,在历史的坐标系上划出一道灿烂的轨迹。

岁月路漫漫,清晰的印下了河西学院人发展教育事业,振兴河西矢志不渝的坚实足迹。

他们艰苦创业,勇于开拓,谱写了一曲奋斗前行的华采乐章。

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弦歌不辍,五十年艰苦奋斗,五十年薪火相传,五十年春华秋实。

公元2008年9月,河西学院迎来了建校五十周年华诞。

扎根河西沃土培养时代英才——来自河西学院的系列报道之七河西学院党委书记周永革院长朱卫国河西学院的前身是张掖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2年院校调整时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成立张掖师范专科学校,世纪之交将张掖地区农业学校和张掖职业中专并入,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河西学院,成为了千里河西走廊唯一的普通本科院校。

一代代开拓者筚路蓝缕,一代代园丁辛勤耕耘,一届届学子孜孜追求,虽历经曲折,但河西学院人矢志不渝,励精图治,勤学笃教,先后为国家输送毕业生37000多人。

一批批优秀毕业生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成为河西地区、甘肃基础教育乃至全国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如获得国际催化大奖,当选为国际催化协会主席的李灿院士、参与“银河”计算机研制的王克文教授、在第一时间研制出SAIS诊断疫苗,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五一”劳动奖章的文洁博士、获得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王多成、全国模范教师李万忠、王斌、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赵多彪、优秀企业家梁志宏、《律政佳人》的编导缪永等为代表的许多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还有许多校友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骨干。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奋力拼搏,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走出了闪光的人生之路,为母校赢得了荣誉。

经过了建校50年,恢复建校30年,尤其是升本以来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占地面积2700多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0多万册, 3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18个省市区招生,各类学历教育学生达13000多人的普通本科院校。

为河西乃至甘肃的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明确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办学思路和治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先导。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素质优良、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按需求发展继续教育、职业教育,适时发展研究生教育,统筹兼顾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为宗旨,立足河西,面向甘肃,服务西部,按照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创新基地和文化信息中心的要求,发挥教师教育优势,改造老专业,拓展新专业,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研产相互促进,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为河西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

抢抓“西部大开发、高等教育大发展和学校升本”三大机遇,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和特色兴校工程,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深化改革,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二、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全面实施质量立校工程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特别是特色学科建设,在原有传统师范专业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批适应河西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学科和专业,如西部资源与环境化学、荒漠化治理、生物工程、种子工程、旅游管理、河西历史与文化等。

已形成以教师教育为优势,文、理、农、工、管、法、历史等学科综合发展,普通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教育体系。

坚持以质量立校,视教学质量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升本以来,先后4次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通识教育基础上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创建“平台课+模块课”的课程研修模式,积极探索“主辅修制”,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工具技能类三大系列选修课。

建立完善了包括评价督查、纠偏咨询和全员激励三个层次21个观测点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推行“学生评教”、教学督导、教学意见反馈处理和各类评价检查分析报告制度。

鼓励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使学生愉悦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逐年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多渠道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在师范生中实行多专业联合组队的“小分队模式”进行教育教学实习,对非师范专业探索“三位一体”的专业实习和职业实践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05年,顺利通过了首届本科毕业生教育质量考核验收及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审核,目前已有24个专业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

近年来,先后有1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7项教学研究成果获甘肃省教学优秀成果奖,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28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在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计算机程序设计、挑战杯竞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是强校的根本。

坚持不懈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围绕学科与专业建设,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为核心,按照充实数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稳定骨干、重点建设、造就名师的思路,着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名师带动工程。

加大教学名师、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选拔力度,打造一批优秀教学、学术团队,不断优化人才结构。

加大经费投入,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中年教师业务进修,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精湛、创新能力强、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目前已有教职工816人,其中专任教师502人,教授、副教授187人,具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96人。

学校本着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用人观,从中科院、清华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著名高校和研究院所聘请了李灿院士、任继周院士、文洁博土、王永林教授、丁毅教授等3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思路决定出路,管理决定效率。

为了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环境、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淡化身份,强化岗位,突出绩效,向教学科研岗位倾斜,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一批年轻的高学历、高职称优秀人才被提拔到教学、科研管理岗位,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科研队伍的活力。

教师中先后有一人成为省级专家、7人获得青年教师成才奖、有9人成为“555”人才、50余人获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四、坚持服务地方,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准确定位、凝炼方向,建立团队、健全机制,培育特色、打造品牌,拓展领域、纵深发展,扬长避短、推动创新”的科研工作基本思路,牢固树立科研为教学服务,为河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以科学研究为支撑,通过制度建设,理顺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通过创新基地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提升科研能力,着力构建学校科研创新体系,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促进河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200多项,完成著作和编写教材100余部,发表论文3000多篇,被SCI录入论文50多篇,有100多项成果和论文著作获省、厅科技进步奖、社科成果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

针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开发工作,在环境保护、生态治理、西部资源开发、工农业生产、沙产业、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河西历史与文化研究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

省级重点学科——河西历史与文化研究已在河西历史、民俗、宗教和方言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李灿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的西部资源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学校科技创新的重点团队,成为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聚集和培养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建立了应用真菌研究中心。

凯源生物技术研发中心通过了GMP认证,研发的锁阳、灵芝等五个螺旋藻产品获得了五项国家专利,产品远销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玉米顶腐病、胡萝卜斑枯病防治等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脱毒马铃薯和种植甜菜等技术的推广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

节水型社会、敦煌学、河西历史文化、区域经济发展等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已基本形成河西研究特色。

学校被科技部确定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星火示范学校”。

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助学生成功”的工作理念,创新学生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拓宽教育途径,健全服务体系,全员育人工作得到不断加强。

注重发挥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学业指导和日常生活服务等功能,切实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认真实施品德教育工程,坚持新生军训和值周劳动制度,建立和完善校领导及职能部门联系教学系、中层干部和党员教师联系教学班、辅导员进公寓等制度,使学生的教育管理、心理咨询和民主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实效。

通过绿色通道、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帮困助学工作。

坚持对学生进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政策宣传,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不断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在新疆、长三角、珠三角建立学生专业实习和就业基地;精心组织毕业生“双选”活动;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站,打造信息交流平台,服务于学生的就业与创业。

几年来,各类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左右,为学生的择业、就业与创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在办学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千方百计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使学校的校园占地面积扩大到1002亩,另有1700亩的实验农场;校舍达到26万平方米,拥有3600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基本满足了师生员工教学科研和生活的需要。

现在,校园道路宽广、绿树成荫、草地茵茵、鲜花绽放,人文景观散落其中,成为了花园式学校,被授予甘肃省绿化模范单位。

如今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技术保障着教学、科研工作的健康运行。

图书馆藏书70多万册供学子们徜徉书海。

学校还配备有系统的电子书刊和完善的教学实践设施,27000多平米的逸夫图书馆投入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