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 接入分析(V1.1)

合集下载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1.1_发布稿_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1.1_发布稿_

接口测试方法 第 1 部分:支持 LTE 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 (USIM)应用特性 YD/T 2582.2-2013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 Cu 接口测试方法 第 2 部分:支持 LTE 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应用 工具箱(USAT)特性 3GPP TS25.123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支持无线资源管理的需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3GPP TS25.214 3GPP TS25.302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物理层过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DD))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物理层提供的服务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hysical layer) 3GPP TS25.331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无线资源控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3GPP TS36.133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无线资源管理支持需求(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3GPP TS36.304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空闲态的用户设备过程(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User Equipment (UE) procedures in idle mode) 3GPP TS36.331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无线资源控制(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3GPP TS45.005 GSM/EDGE 无线接入网:无线收发(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3GPP TS45.008 GSM/EDGE 无线接入网:无线子系统链路控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subsystem link control)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专题分析-接入问题分析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专题分析-接入问题分析

算法,对上行同步发送信道位置进行调整.
32
2 接入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由于功率或干扰,UE没接收到 FPACH
SYNC_UL SYNC_UL
1
………….
SYNC_UL FPACH
2
对于终端没有接收到FPACH分析和优化方法 该原因分析时,需排除由于冲突或PRACH资源配置被基站抛弃的 原因.
2 接入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21
2 接入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备注:
标注2: FPACH是物理信道,其上的消息physicalInformation在终端的物理层可跟踪 到。 Node B检测到SYNC_UL以后WT(RNC的配置参数里配置)子帧以内向用 户回复FPACH; FPACH中包含收到的SYNC_UL的ID以示区分回给不同的用户,对于相同ID 不同帧发送的用户,基站在不同的帧回给用户,在FPACH中以相对帧号区分; 如果发生了碰撞(基站同一时间收到两个相同的SYNC UL),基站就不会给 UE回响应了 在FPACH中还包含对UE的闭环控制信息,以便于UE计算通路的延时和路径 损耗,使PRACH的发送可以在准确的时间,以期望的接收功率到达Node B;

优化方法:
这种问题首先观察无线链路建立失败消息,观察
失败原因,如果是配置错,一般是无线链路建立 的配置基站不支持,需进行无线链路建立有关配 置参数的协商;否则可能一般是由于Node B的硬 件原因、其他错误,排除硬件错误。
42
2 接入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Iub接口AAL2建立失败
43
2 接入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只取主叫手机的结果)
T网起呼定义:以UE发送RRC Connection Request信令 (原因为Originating Conversational Call) 计为一次试呼, 其中RRC Connection Request重发多次只计算一次; G网起呼定义:以channel request和CM service request同 时出现来确定试呼开始。 T网/G网接通定义:一次试呼开始后,以收到Connect或 Connect ACK算为一次接通。

TD-SCDMA宽频双极化智能天线设备规范v1.1.0

TD-SCDMA宽频双极化智能天线设备规范v1.1.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T D -S C D M A 智能天线阵列设备规范(宽频双极化分册)T D -S C D M A S m a r t A n t e n n a A r r a yD e v i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B r o a d b a n d D u a l P o l a r i z a t i o n S m a r t A n t e n n a ) 版本号: V 1.0.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发布 ╳╳╳╳-╳╳-╳╳实施 QB-╳╳-╳╳╳-╳╳╳╳目录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4双极化智能天线阵列的结构、原理 (4)4.1双极化智能天线的结构 (4)4.2双极化智能天线的原理 (4)4.3双极化智能天线支持的频段 (5)5电气性能要求 (5)6天线校准网络要求 (7)7机械性能指标要求 (8)7.1双极化智能天线端口设计要求 (8)7.2双极化智能天线外部尺寸 (8)7.3双极化智能天线结构要求 (8)8环境指标要求及适应性要求 (9)8.1工作环境条件 (9)8.2环境适用性要求 (9)9可靠性要求 (9)附录A双极化智能天线应用场景建议 (9)附录B双极化智能天线各指标影响性比较 (10)B.1.各指标分类与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10)B.2.指标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11)附录C双极化智能天线后续发展思路 (12)C.1.双极化智能天线与MIMO技术的结合方案 (12)C.2.MIMO+双极化智能天线在LTE中的发展 (13)附录D电性能和环境测试测试要求 (17)D.1.电性能要求 (17)D.1.1.增益测量 (17)D.1.2.方向图圆度(全向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副瓣电平的测量 (18)D.1.3.天线电下倾角测量 (20)D.1.4.驻波比测量 (21)D.1.5.隔离度测量 (22)D.1.6.校准电路参数测量 (23)D.1.7.功率容限测量 (23)D.2.环境测试要求 (24)附录E各类天线安装指导要求 (26)附录F检测、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26)F.1.检验规则 (26)F.1.1.型式检验 (26)F.1.2.出厂检验 (26)F.2.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27)F.2.1.标志 (27)F.2.2.包装 (27)F.2.3.运输 (27)F.2.4.贮存 (28)前言本规范旨在明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对TD-SCDMA双极化智能天线阵列设备的技术要求,并为相关设备的集中采购和TD-SCDMA网络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TD-SCDMA无线接入网原理

TD-SCDMA无线接入网原理

TD-SCDMA无线接入网原理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是我国在3G标准化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本文将重点介绍TD-SCDMA无线接入网的原理。

TD-SCDMA无线接入网使用宽带时分多址技术(WCDMA)和同步码分多址技术(CDMA)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传输。

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时分复用方式在同一个时隙内进行多用户的并行传输,以及利用CDMA码分复用方式进行用户之间的区分。

这种技术使得TD-SCDMA能够提供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好的抗干扰性能。

TD-SCDMA无线接入网的基本结构由基站和终端组成。

基站负责将用户数据进行调制和解调处理,并提供接入控制、资源分配等功能;终端则负责进行信号调制和解调处理,并通过无线信道与基站进行通信。

TD-SCDMA无线接入网的信道结构主要包括下行链路(从基站到终端)和上行链路(从终端到基站)两个方向。

下行链路主要包括Synchronization Channel(SCH)、Broadcast Channel (BCH)、Paging Channel(PCH)、Forward Traffic Channel (FTC)、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Channel (MBSCH)等;上行链路主要包括Access Grant Channel (AGCH)、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Forward Traffic Channel(FTC)、Acknowledge Channel(ACK)等。

这些不同的信道承载着不同类型的信息,如控制信息、广播信息、寻呼信息、语音和数据信息等。

在基站和终端之间的通信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的支持:1. 时隙和帧结构:TD-SCDMA使用帧结构将时间划分为多个时隙,以实现用户之间的并行传输。

TD—SCDMA接入性能优化及分析

TD—SCDMA接入性能优化及分析

调 整基 站的无线 资源 分配方式 基 站站 上行导频 信道 的期 望接收功率
收稿 日期 :2 0 年 5 1 日 08 月 5
调 整允 许 手 机 接 入试 探 的 最 大 次 数 和 步 长


责 任 编 辑 : 熊柳 潜
xiqa @mc 1 t o l in u 2 s m c
的故障 。经 过优化 调整 后 ,此路段覆 盖 明显 / Jg a.  ̄,UE 在此
处 呼 叫 与 呼 叫保 持 都 正 常 ,质 量 比 较 好 。
3 接入优化 的处 理流程
T S MA D— CD 接入优化处理 流程如图2 示 所
No

№ 匝



Yes _
Yes

项 目。 目前 ,十城 市T 试验 网的工程 建设 工作已经基 本完 D

一— _

一一 一
一 ~、
,…
— 一
成 ,正 在进行 网络优化 工作 。T 试验 网 的优化工 作主要是 D 对网络的规划 、设计 、安装 、建设等进行公正评估 ,发现 并 定位网络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网络资源 的基础上不 断提 高网 络性能 。由于采用智 能天线 、联 合检测等 新技术 ,因此 ]
【 关键词 】 D S DMA T —C
无线网络优化
接通率
1 概述
2 0 年 中国各大 运营商分 别在北 京、上海 、广 州等十 07
个 城市 开 展 了 “ 大 的T S 扩 D— CDMA规 模 网 络 应 用 试 验 ”
模式的过程。图 1 D— CD 是T S MA系统接人流程框 图。可见 , 接人流程共分为上行同步建立 、R C 接建 立、R 建立三 R 连 AB 个步骤 。任一步骤 的失败 ,都会 导致用户接通网络失败。

TDSCDMA无线接入网原理

TDSCDMA无线接入网原理

TD-SCDMA无线接入网原理简介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属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TD-SCDMA无线接入网是3G网络中负责将移动用户与核心网进行连接的部分。

本文将介绍TD-SCDMA无线接入网的原理和实现。

TD-SCDMA系统结构TD-SCDMA系统由无线接入网(UTRAN)、核心网和用户终端组成。

其中,UTRAN是负责将用户终端与核心网进行连接的关键部分。

UTRAN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件: - NodeB:负责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以及对用户终端进行切换和连接管理。

- 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负责针对多个NodeB进行协调和控制,包括资源分配、移动性管理等。

- CN(Core Network):提供核心网络功能,包括用户鉴权、计费、切换等。

TD-SCDMA无线接入网原理频率分离多址技术TD-SCDMA无线接入网采用了频率分离多址(FDMA)技术,将可用频率资源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在一个时隙中,用户终端根据自身需求分配到一定的频率资源,从而实现多用户同时传输数据。

时分多址技术除了频率分离多址技术外,TD-SCDMA还采用了时分多址(TDD)技术。

TDD技术允许上行和下行数据在同一频率上进行传输,通过在不同的时间段分配上行和下行数据传输,实现上下行数据的分离传输。

扩频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TD-SCDMA使用了扩频技术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

通过将数据编码成宽带信号,通过将信息分散到宽带信号中的不同频率上,增加传输数据的容量和抗干扰能力。

功控技术TD-SCDMA无线接入网还采用了功控(Power Control)技术,通过动态调整用户终端的发送功率,使得不同距离的用户可以保持相同的信号质量。

功控技术可以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

中国联通GSMWCDMA网络性能评估规程-部级分册V1.1 -20110418

中国联通GSMWCDMA网络性能评估规程-部级分册V1.1  -20110418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QB/CU中国联通GSM/WCDMA网络性能评估规程-部级分册(V1.1)20**-**-**发布20**-**-**实施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编制历史目录目录 ......................................................................................................................................... I I 前言 (IV)1 概述 (1)1.1 移动网络性能评估介绍 (1)1.2 测试评估的内容 (1)1.3 测试区域说明 (2)1.4 测试规模 (2)1.4.1 DT测试数量要求 (2)1.4.2 城区多个厂家的城市 (2)1.5 主要人员组成及职能 (2)1.6 参测人员纪律以及技能要求 (3)1.7 测试设备要求 (4)1.7.1 测试硬件要求 (4)1.7.2 测试软件要求 (4)1.7.3 测试设备连接要求 (5)1.7.4 测试卡的要求 (5)2 DT测试 (5)2.1 DT测试内容 (5)2.2 DT测试时间 (6)2.3 DT测试时长 (6)2.3.1 DT语音业务测试时长 (6)2.3.2 DT数据业务测试时长 (6)2.4 DT测试范围 (6)2.5 DT路线要求 (6)2.6 DT测试速度 (7)2.7 DT测试步骤及要求 (8)2.7.1 DT测试项目一测试要求 (8)2.7.2 DT测试项目二测试要求 (9)2.7.3 DT测试项目三测试要求 (10)2.7.4 DT测试项目四测试要求 (10)3 网络评估现场工作流程 (11)4 测试数据文件上传及存储要求 (14)4.1 测试情况记录和上报要求 (14)4.2 数据上传以及存储要求 (14)4.3 DT测试数据命名规则 (14)5 项目管理 (15)5.1项目流程 (15)5.2项目抽查 (16)5.3项目验收 (16)5.4惩罚细则 (16)6 异常情况的处理 (17)7 附录 (18)7.1 设备清单 (18)7.2 文档模板 (18)7.3 作业指导书 (18)本规程主要为规范中国联通GSM/WCDMA网络性能评估工作而制订,规定了中国联通GSM/WCDMA网络性能评估管理流程以及DT的测试内容和数据采集方法。

TD-SCDMA RNC,LAC,RAC,SAC和CID规划指导书(V1[1].1)

TD-SCDMA RNC,LAC,RAC,SAC和CID规划指导书(V1[1].1)

TD-SCDMA RNC LAC和CID规划指导书版本:V1.1中兴通讯工程服务部TD网规网优部发布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均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信息,不得向外传播TD网规网优工作指导书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均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信息,不得向外传播关键字:RNC规划、LAC规划、CID规划摘要:本文主要描述TD-SCDMA RNC LAC CID的规划。

缩略语:参考资料: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均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信息,不得向外传播目录1概述 (1)1.1基本概念 (1)1.2LAC的定义 (1)1.3CID的定义 (2)2RNC规划 (3)2.1 RNC规划原则 (3)2.2 RNC规划建议 (3)3LAC规划 (5)3.1寻呼基本过程 (5)3.2寻呼能力计算 (5)3.3系统寻呼能力 (6)3.4LAC规划原则 (7)3.5LAC规划建议 (8)3.5.1 参考单UE话务模型 (8)3.5.2 LAC最大支持放号用户数 (8)3.5.3 位置区与载扇关系考虑 (9)3.6RAC规划 (9)3.7SAC规划 (10)4CID规划 (11)4.1 CID规划依据 (11)4.2 CID规划建议 (11)4.3 CID规划案例 (12)5总结说明 (14)1概述1.1基本概念LAC:位置区识别码LAI:位置区标志,即位置区RAC:路由区识别码RAI:路由区标志,即路由区。

LAI=MCC+MNC+LACRAI=MCC+MNC+LAC+RAC=LAI+RAC(注意:路由区RAI和路由区标识码RAC的区别)1.2LAC的定义位置区码(LAC)包含于LAI中,由两个字节组成,采用16进制编码。

可用范围为0001~FFFEH,码组0000H和FFFFH不可以使用。

一个位置区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小区。

位置区标识LAI由MCC+MNC+LAC组成,LAC(Location Area Code)为位置区域码。

LAI是指UE在不更新VLR的情况下可以自由移动的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上行同步的保持
• 由于UE的移动,它到NODEB的距离总是在变化,所以整个通信 过程中需要保持上行同步。上行同步的保持是利用上行突发中的 Midamble码来实现。 • 在每一个上行时隙中,各个UE的Midamble码各不相同,NODEB 可以在同一个时隙通过测量每个UE的Midamble码来估计UE的发 射功率和发射时间偏移,然后在下一个可用的下行时隙中,发射 同步偏移(SS)命令和功率控制(PC)命令,以使UE可以根据 这些命令分别适当调整它的发送时间和功率。这些过程保证了上 行同步的稳定性,上行同步的调整步长是可配置和设置的,取值 范围为1/8~1码片持续时间。上行同步的调整有三种可能情况:增 加一个步长,减少一个步长,不变。
TD-SCDMA接入问题分析
中兴通讯学院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提纲
接入相关知识理论介绍

信令流程 分析流程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随机接入过程
• UE在CCPCH上接收消息 – UE在PRACH信道发送出“RRC连接请求”消息后,将在配置的SCCPCH物理信道(承载的传输信道为FACH)上接收所有的数据 块,以查找是否有属于自己的“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 – 在TD-SCDMA系统中,一个小区可以配置多条S-CCPCH物理信道, 具体数目由系统信息进行广播。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开环功率控制
• 上行开环功率控制主要是对UE端在UpPCH和PRACH 上初始发射功率的初始化,用于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随机接入过程
• UE在PRACH上发消息 – 一旦当UE收到FPACH,表明Node B已经收到了UpPTS序列。UE 将调整发射时间和功率,并在接下来的两帧后,在对应于FPACH 的PPACH信道上发送RACH。 – UE发送到Node B的RACH将具有较高的同步精度。 – UE在调整了发送功率及定时后,将在选定的PRACH信道上发送 层3消息“RRC CONNECTION REQUEST”。 PRACH扩频因子 SP=8 ; 那 么 在 PRACH 信 道 上 发 送 “ 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按其容量需要两个连续的突发才能承载。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提纲
接入相关知识理论介绍
随机接入过程
上行同步
UE的功率控制过程
信令流程
分析流程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功率控制的分类
• UTRAN必须同时支持开环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 闭环功率控制又包括内环功率控制和外环功率控制。 • 所谓环其实是以Node B为中心,Node B以下UE之间为 内环,Node B以上同RNC之间为外环。
提纲
接入相关知识理论介绍 随机接入过程
上行同步
UE的功率控制过程 信令流程
分析流程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随机接入过程
• UE发送SYNC-UL
– 随机接入过程始于UE在UpPCH信道上发送上行同步码SYNCUL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随机接入过程
• UE接收FPACH突发 – 一旦Node B检测到来自UE的UpPTS信息,那么它到达的时间和接收功率也就知 道了。Node B确定发射功率更新和定时调整的指令,并在以后的4个子帧内通 过FPACH(在一个突发/子帧消息)将它发送给UE。 – UE发出SYNC-UL后,将从下一子帧开始在FPACH物理信道上等待接收FPACH 突发。如果在预期时间内没有检测到有效应答:UE将提升签名发射功率 = P0 Power Ramp Step [dB],签名重发计数器减1 – FPACH承载内容 • 签名参考号:UE发送的SYNC-UL在小区码组中的编号。 • 相对子帧号:UE收到FPACH突发时的子帧号与发送SYNC-UL时的子帧号 之差。 • NodeB接收到的UpPCH的开始位置:表示NODEB 在”SYNC-UL检测窗” 内检测到的SYNC-UL位置。在接入到网络的时候,UE使用这个信息调整自 己的定时信息。 • 在RACH上的发射功率命令(TPLC) :是NODEB的PRACH期望接收功率, UE据此重新计算发送功率
• PRxUpPCHdes为Node B在UpPCH上期望接收到的功率
• i:UpPCH信道的发射试探数,i=1…Mmax,Mmax为SYNC_UL的最大 发射次数,网络端会通过系统消息中的消息信元告诉UE。 • Pwrramp : 连 续 UpPCH 发 射 试 探 的 功 率 递 增 步 长 , 在 信 元 “ Power Ramp step”中定义。
– UE处于空闲模式下维持下行同步并读取小区广播信息。从该 小 区 所 用 到 的 DwPTS , UE 可 以 得 到 为 随 机 接 入 而 分 配 给 UpPTS物理信道的8个SYNC_UL码的码集 – 从小区允许使用的上行同步码中随机地选择一个,选取时应 满足概率一致分布的原则。 – UpPCH使用开环上行同步控制,UE根据在 DwPTS和/或 PCCPCH 上 接 受 到 的 信 号 时 间 以 及 功 率 大 小 , 决 定 上 行 SYNC_UL 突发的初始发送时间和初始发送功率。
UE 1.SYNC-UL 2.FPACH突发(PC,SS) 3.PRACH(RRC连接请求) PCH(RRC连接建立响应) 5.DCCH(RRC连接证实) Node B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 随机接入冲突处理

UpPCH的开环功控
PUpPCH = LPCCPCH + PRxUpPCHdes + (i-1)* Pwrramp
• PUpPCH为UpPCH的发射功率(dBm);
• LPCCPCH为UE到Node B之间的路径损耗(dB) LPCCPCH=PPCCPCH-PRxPCCPCH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PPRACH = LPCCPCH + PRxPRACHdes + (i-1)* Pwrramp
• PPRACH为PRACH的发射功率(dBm);
• LPCCPCH为UE到Node B之间的路径损耗(dB) LPCCPCH=PPCCPCH-PRxPCCPCH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闭环功率控制
• 内环功率控制 – 对于上行链路,首先基站对接收到的每条无线链路都进行信干比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SIR=Eb/No)测量,然后与业务所需 满足的目标信干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target-SIRtarget)比 较,若SIR>=SIRtarget, 则在下行的控制信道发送给移动台(UE)一 个比特值为1的发射功率控制(Transmitted Power Control-TPC)命 令;若SIR<SIRtarget, 则在下行的控制信道发送给UE一个比特值为0 的TPC命令;然后UE根据接收到的TPC命令和网络层指定的功控算 法判断是增加发射功率还是减小发射功率。 • 外环功率控制 – 随着移动通信环境的变化和移动速度的变化,传输的业务需要满足 的信干比也要变化,而且上行的SIRtarget是由网络侧指定的,有可 能初始给定的值与实际需要的信干比相差的比较多,这些都需在外 环功率控制根据业务的质量情况对SIRtarget作调整。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提纲
接入相关知识理论介绍
随机接入过程 上行同步
UE的功率控制过程
信令流程
分析流程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 上行同步的建立
• 上行同步的保持
中兴通讯学院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上行同步的建立
• 上行链路同步是UE发起一个业务呼叫前必须的过程, 如果UE仅驻留在某小区而没有呼叫业务时,UE不用启 动上行同步过程。 • TD-SCDMA系统对上行同步定时有着严格要求,不同 用户的数据都要以基站的时间为基准,在预定的时刻 到达Node-B。步进调整的时间精度为1/8 chip,对应的 时间是0.09765625μs,每次调整最大变化量为1chip。 • UpPTS时隙专用于UE和系统的上行同步,以避免UE在 不恰当的时间发送业务消息而对系统造成干扰 。 UpPTS没有用户的业务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