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经济形势分析(含图表)
2009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原创)

系列1
劳动密集型产品 12% 10% 8% 6% 4% 2% 0% 劳动密集型产品 服装 11% 纺织品 8% 鞋类 6% 劳动密集型产品
—贵金属
“环境壁垒”是影响贵金属的出口量的另 一因素
由于发达国家对进口商品的环保要求较高,就对发展中国 家的出口贸易构成了一种限制性较强的“绿色屏障”。发 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受到较大制约,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 家,贵金属矿采选业出口商品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项目
贷方
186 23 1 247 9 1086 92 994 426 0 426
借方
134 20 3 188 8 653 21 632 89 3 89
差额
52 3 -2 59 1 433 72 361 337 -3 340
项目
二、资本与金融项目 A.资本项目 B.金融项目 1.直接投资 1.1 我国在外直接投 资 1.2 外国在华直接投 资 2.证券投资 2.1 资产 2.1.1 股本证券 2.1.2 债券证券 2.1.2.1 (中)长期 债券
贷方
450 0 450 267 457 0 457 4125 321 22 298
借方
320 315 5 216 1 0 1 3540 0 0 0
差额
130 -315 445 52 456 0 456 585 321 22 298
项目
3.2.2 贷款 长期 短期 3.2.3 货币与存 款 3.2.4 其他负债 长期 短期
影响出境旅游的主要因素
1、多国货币贬值令出境游超值 2、旅游业跃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3、国民旅游休闲计划 4、台湾游限制进一步放宽 5、日韩进一步开放自由行
2009年中国经济何去何从?

(根据赵晓博士在“《新智囊》读者会暨‘智囊沙龙’高层研讨会”的演讲内容整理)
赵晓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曾任国家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同时兼任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等,被认为是中国大陆目前最活跃、最有影响的青年经济学家之一。
第三,财富的存量被消灭掉了。从去年10月到今年10月,中国股市跌了超过70%,人均损失20万元人民币以上。中国8千万到1个亿的中产阶级被消灭掉了。
第四,中国的信心完全发生逆转。我们看到10月份的储蓄存款还在大幅度地上涨,这说明所有的人都是现金为王,没有人投资,没有人愿意买东西。企业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这是全社会信心一致下跌的表现。
我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总结:
——全球经济冬天已经来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十字路口,是一个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我们永远把世界的形势想得严重一些。
——中国会是比较温暖的地方。因为中国比较有运气,想犯错误犯不了。我们还有很多的领域可以进行一些发展。
——宏观调控要全力保增长。
——扩大内需特别是城市化建设是当前的关键,包括城乡的改造。
中国或许会是个比较温暖的地方
过去中国经济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1978年到2008年增长了68倍。现在遭遇的是一场前所未见的危机,但这场危机对于中国来说也是百年不遇的机会。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中国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像其他国家比如美国,真的没有事情可以做了。所以,他们的问题会比较严重一些。中国每次要犯一个特别大的错误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别人就已经比你先犯了。比如说1.8万亿的外汇储备去年刚开始要投资,就出现了次贷危机。现在中国就要踏踏实实地投基础设施、投民生、投生态、投环保。中国是全世界最有潜力的地方,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方。
中国经济:错综复杂的形势,稳定持续的增长

20 09 年
4季
度
美国2006-2009年GDP季度增长率 美国2006-2009年GDP季度增长率 2006
2010-112010-11-24
5
欧元区2006-2009年GDP季度增长率 欧元区2006-2009年GDP季度增长率 2006
2010-112010-11-24
6
报告第一部分
一、经济运行:总体向好 经济运行:
2010-112010-11-24 3
增长率 12.00% 11.00% 10.60% 10.00% 9.00% 8.00% 7.00% 6.00% 6.80% 6.20% 10.10% 9.00% 7.90%
GDP同比增长
10.70%
9.10%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1季
2季
3季
4季
1季
2季
3季
20 08 年
2010-112010-11-24 12
(一)工业生产回升加速
1、工业生产提速明显 2009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 2009 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2、工业产品销售率回升强劲 工业产品销售率自7 月份以来连续6 工业产品销售率自 7 月份以来连续 6 个月回 升,12月达到全年最高值97.67%。 12月达到全年最高值97.67% 月达到全年最高值97
2010-112010-11-24 10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
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 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3932亿美元,外汇储备 亿美元, 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 亿美元 外汇储备23992 亿美元。 亿美元。 2010-112010-11-24 11
宏观经济分析(图表法)

宏观经济分析一、我国经济基本定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衡量工业化进程的标志值根据工业化进程的衡量标准判断我国所处的阶段:人均生产总值——2012年我国人均生产总值达37892元,进入工业化后期。
非农增加值比重——2011年非农占比90%,表明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
非农就业占比——2011年非农就业人口达到65.2%,达到工业化中后期标准。
城镇化率——2011年城镇人口达到51.27,达到工业后中、后期水平。
二、城乡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国民收入向企业和政府集中近十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值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收入占比下降速度更快(见下图)。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由于城镇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劳动力报酬在逐渐下降,居民并没有完全享用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相反收入逐渐向政府和企业集中,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按收入法核算,劳动报酬比从2001年的48.2下降为2011年的44.9%,生产税净额(代表政府收入)和营业盈余(代表企业收入)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三、GDP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十年来GDP增速第一次下降到8%以下,经济增速放缓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处于大周期中的小周期,2001年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增速一直保持在8%以上,尤其2003年到2007年连续5年增长保持在10%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冲击,2012年末增速第一次下降到8%一下,目前经济依然处于缓慢复苏阶段,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低速增长。
支出法GDP影响因素构成:消费+投资+净出口(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具体构成见下表由下表看出除了2005年和2011年外,投资对GDP贡献率始终大于消费对GDP贡献率,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在GDP当中的重要性,净出口贡献率从2002年开始到2008年期间维持增长态势,2001年中国入世,带动贸易发展,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外需不足,2009年一度出现负贡献率,说明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
2009-2010中国进出口情况分析

916.39
49.6%
1,022.71
47.6%
1,161.34
46.3%
979.1 46.2%
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的出口
单位:亿美元
2010年上半年
中国出口总值 欧盟 7,050.9
1,407.3
1,245.2 551.1 45.4%
美国
日本 合计出口份额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
5、外贸出口和顺差依旧由外资主导
4、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下降明显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经济 增长普遍放慢或衰退,消费和进口需 求明显下降。由于中国外贸仍更多依 赖于发达国家市场,受影响也较大。 2009年,在我国前10大贸易伙伴中, 进出口几乎全部是两位数的降幅,仅 与澳大利亚保持了微弱增幅。 在中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中,对美国 的贸易表现优于对欧盟和日本 。
-19.4
-12.5 -15.7 -7.0 -12.8 -27.4 -20.8 -7.2 -6.1 -24.9
-3.6
-4.8 -13.1 -8.8 -32.6 -8.5 -17.0 5.4 -32.3 -5.3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
单位:%
美国 欧盟 日本
2009年各国经济增长率 -2.6 -4.1 -5.2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贸易增长走势
单位:%
2008 Q4 进口 世界
2009 Q1
2009 Q2
2009 Q3
2009 Q4
2010 Q1
22,072.7
出口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
进口
进出口
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出口与进口增长率(%) 出口 2002 2003 2004 22.3 34.6 35.4 进口 21.2 39.9 36.0
2010年经济发展国内外环境及走势

2010年经济发展国内外环境及走势2010年,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但由于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复苏存在波折,甚至有出现较大起伏的可能。
相比之下,国内经济则相对稳定,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由于投资增幅过快、结构性产能过剩及通胀的压力,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将会适时进行调整,特别是在下半年,政策调整的幅度和力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一、国际经济走势与环境分析(一)2010年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
1.发达经济体有望实现低速增长。
2009年,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深度衰退到艰难复苏的历程。
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下滑的速度在2009年下半年明显放缓,到年末已纷纷出现正增长。
据美国商务部2010年1月29日公布的数据,2009年美国GDP同比名义下降了1.3%(现价),同比实际下降2.4%(2005年不变价),其中,2009年第三、四季度按年率计算分别增长了2.2%、5.7%,为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的明显反弹。
美联储预测,2010年美国经济有望增长2%-4%。
欧元区16国和欧盟27国2009年第三季度GDP分别取得0.4%和0.2%的增长。
日本经济在经历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之后,也分别在第二、第三季度实现2.3%和1.2%的增长。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先行指标均呈现向上势头。
2009年11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3.6%,12月份为55.9%;欧元区PMI从10月的53.0%进一步上升至11月的53.7%,达到近两年来的最高点;日本PMI达到54.3%,均显示出经济景气向好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
表一:发达经济体季度GDP增长比较及走势预测(%)资料来源:GDP实际值来自各经济体官方统计网站,预测值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加“*”预测值来自欧盟官方网站。
2.新兴经济体引领全球复苏。
2009年上半年,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和“金砖四国”的巴西、俄罗斯表现出了强劲的复苏态势,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回暖的领头羊;非洲国家除南非外,虽然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大多都还保持正增长;新兴经济体中出现负增长的国家大部分在2009年二季度已显现复苏迹象。
2009年度中国各省GDP总量对比背后的真相

2009年度中国各省GDP总量对比背后的真相(2010-02-26 11:59:07)转载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实现V型反转,但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还在扩大!一、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60%的省级行政区有两个,低于平均水平的有25个现代服务业在中国又被称为第三产业,美国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约为75%。
2009年全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6%,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约为76%,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约为60%。
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北京、上海、广东、海南等6个省、市、区,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元的14个省级行政区中有6个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335353亿元,增速8.7%,人均GDP25125元,人均GDP折合美元3680美元;广东:39082亿元,增速9.5%,人均GDP40748元,人均GDP折合美元5968美元;江苏:34061亿元,增速12.4%,人均GDP44232元,人均GDP折合美元6475美元;山东:33805亿元,增速11.9%,人均GDP35796元,人均GDP折合美元5240美元;浙江:22832亿元,增速8.9%,人均GDP44335元,人均GDP折合美元6490美元;河南:19367亿元,增速10.7%,人均GDP20477元,人均GDP折合美元2995美元;河北:17027亿元,增速10%,人均GDP24205元,人均GDP折合美元3545美元;辽宁:15066亿元,增速13.1%,人均GDP34898元,人均GDP折合美元5111美元;上海:14901亿元,增速8.2%,人均GDP77556元,人均GDP折合美元11358美元;四川:14151亿元,增速14.5%,人均GDP17385元,人均GDP折合美元2546美元;湖南:12931亿元,增速13.6%,人均GDP18890元,人均GDP折合美元2766美元;湖北:12832亿元,增速13.2%,人均GDP22468元,人均GDP折合美元3290美元;福建:11950亿元,增速12.0%,人均GDP33156元,人均GDP折合美元4856美元;北京:11866亿元,增速10%,人均GDP68788元,人均GDP折合美元10070美元;安徽:10053亿元,增速12.9%,人均GDP16391元,人均GDP折合美元2400美元;人均GDP超过4500美元的有8省市,除北京外都处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上海市和北京市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
2010年经济分析:11大难题主导经济方向

2010年经济分析: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010年,中国社会经济和个人经济正在面临“由奢入俭”的巨大难题。
这些难题可以归结为11个,它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其发展和变化,将主导中国2010年的经济走势。
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某个时候,某个问题中的一个较小的变化,都可能变成“蝴蝶效应”,影响到经济全局。
而整个经济形势的主题,是如何应对国际经济衰退,人们该如何采取保守的经济策略,度过经济困难的时期。
1、大学生就业;2、房价与楼市;3、出口加工经济;4、产能与基础设施过剩;5、城市居民收入6、医疗与健康7、食品安全等8、生活费用9、垄断企业价格10、养老问题11、股市问题一、大学生就业:大学生从20多年前的“天之骄子”成为一个集中的弱者群体。
2007年之后,不少大学生开始出现失业或者隐形失业的状况,到2009年大学生失业问题开始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
2010年,如果世界经济不发生出乎意料的急剧好转,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根据广州在3月份的一个调查,大学生就业签约率少于10%。
而在正常情况下,到三月份的时候,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应该有了明确的工作单位。
后来,根据一些公布的统计数据,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率达到90%以上,引起无数大学生的愤怒反应,纷纷称自己“被就业”了。
根据广州的调查结果和后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
而大学生所谓的工作,不应当是端盘子洗碗,或者去开个小超市等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而应当是需要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
即使是就业了的大学生,也在面临微薄收入与生活支出的巨大压力。
大学生经过了最少15年的教育过程,最基础的就是学会了如何体面的生活。
但是,体面的生活需要消费的支持。
而不少大学生毕业后,收入往往只有1000-2000元,如果在大中城市独立生存的话,这些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的体面生活支出。
尤其是进入2009年,房租、食品、服装、交通(北京除外)等生活费用的上涨,让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更加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2009-2010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2009经济形势分析2009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出现四个新变化,同时,又维持着一个不变。
理解这些变和不变是把握当前和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关键。
四个变化是:经济出现复苏信号、社会预期开始转好、通胀预期出现、宏调政策呈现调整迹象;一个不变是:经济依然处于危机之中,危险和威胁依然存在,这个大格局没有变。
一、四个新变化1、经济出现复苏信号一些经济指标数据开始转好,经济呈现回暖迹象,譬如GDP增速、房地产市场情况、发电量、大宗商品市场、以及股市等。
GDP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GDP增速从一季度的6.1%增加到二季度的7.9%,上半年为7.1%。
房价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涨幅比6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9%,涨幅比6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已连续五个月上升。
发电量7月单月发电量同比增长4.21%(统计局中旬公布数据,历史上看有一定出入),6月当月同比增长3.6%(都是国调中心的口径);已连续2月同比增速为正,形成复苏趋势。
大宗商品价格纽交所的原油价格已经由年初的40多美元反弹至如今的70美元以上,国内的汽、柴油价格经过几次调整后,也分别提高了930元/吨和800元/吨。
在4月中旬到8月上旬这段时间,国内钢材价格也出现连续第17周上涨,涨幅在50%左右,接近2007年高点,不过到8月中旬出现调整。
股市上证综指由年初的2000多点一度冲高至接近3500点,涨幅超过70%,只是到8月中旬才开始调整,目前回落至2900点左右。
2、社会对经济增长预期开始转好随着一些数据的走好,中央6月份开始重新对经济形势定调,研究机构也纷纷调高对经济增长的预期,详情见下表。
3、通胀预期出现通胀预期的主要来源是上半年的信贷的疯狂增长,上半年的新增信贷达到了7.36万亿。
这是什么概念?2007年全年新增贷款是3.63万亿,2008年全年是 4.91 万亿,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是2007年全年的两倍多,是2008年全年的1.5倍。
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很可能步入一个“滞胀”时代,通胀预期的出现和扩散是上半年股市、楼市走高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
4、宏调政策呈现调整迹象上半年的宏调政策延续去年年底的基调,以保增长、保就业为核心,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是,为保障政府“四万亿”投资计划的顺利展开,货币政策的宽松已经远远超越“适度宽松”的限度。
上半年的贷款增长了7.37万亿,通胀预期开始出现并持续强化,股市、楼市出现飙涨。
在此局面下,过渡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遭遇社会指责,中央7月份开始对宏调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进行反思。
7月28日,央行网站挂出一份名为《2009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报告,明确指出当前我国通胀预期有所显现。
而此前,通胀预期这一敏感的词汇只是出现在机构学者的研究报告中。
8月5日央行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在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
”此后中国股市终止连续上行趋势,开始暴跌,目前已由3500点,回落指2900点一线。
二、一个不变:经济危机的大格局没有变中国经济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由内需和外需两部分组成。
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在2007年已经超过70%,而消费率则尚不足40%,这说明我们以往的发展模式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外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和动力。
中国经济能否真正摆脱危机,从根本上说,两个条件的必备其一,或者外需恢复,这样以往的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将得以恢复和延续;或者内需振兴,并能替代消失的外需,这样将形成新的内需拉动的增长模式。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两个条件没有一个能够存在,甚至改善的迹象也并不明显。
1、外需依然低迷外需依然低迷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中国的出口增长数据没有明显改善迹象:前7个月中国外贸出口下降22%,而7月份则下降23%;另一方面衡量美国经济形势的一些关键指标没有明显改善:7月份,美国失业率为9.4%,且呈继续升高势头;丧失房屋抵押赎回权案例数量再创新高, 美国7月的房屋止赎率环比上升7%,同比更是大幅猛增32%;7月份美国消费物价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创下了1950年以来的最大按年降幅;7月新屋开工数量下降1%。
2、内需振兴无望通缩的加深是内需不振的直观表现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目前支撑中国经济表现出回暖特征的措施是扩大投资,政府的“四万亿”计划。
但是,投资并非终端需求,从本质上说,它不是需求而是供给,因为这些投资都是要形成产能的,要生产产品的。
投资不但不能能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相反还会加剧。
消费、唯有消费才是独立的、真正的内需。
中国消费不振的根源,在于收入分配额的两极化严重:富人该买的都买了,穷人该买的却买不起。
一个例子就是政府在恢复增长上给予厚望的房地产。
在房价上升,房市呈现繁荣景象的背后是真实需求的严重萎缩。
中大恒基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目前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已达27:1,超出国际平均水平5倍。
按照目前北京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一家人”不吃不喝需要27年才能买到一套房。
业内人士表示,北京市场中的自住型需求正在被挤出,流向二手房市场和郊区。
要振兴内需,必须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二次分配方面,二是从一次分配方面,但关键地是一次分配。
一次分配是主调,二次分配(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只是微调。
社会创造的总财富是给定的,如果一次分配差距过大,那二次分配的调节力度再大也没用。
要增加中低收入者在一次分配中的比例,必须提高其谈判力,强化其各类权力保障,其关键在相应的政治制度改革,譬如赋予一般公民充分的舆论监督权,通过舆论监督来保障一般公民各类合法权益不被侵害,但目前这方面毫无进展。
三、结论在外需短期改善无望的前提下,中国经济要真正恢复增长,必须提振内需,这需要在改善收入分配的两极化上采取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动作,即需要扩大和保障一般公民的基本合法权力,以提高其在一次分配中的谈判力。
然而,目前所执行的企图以扩大投资来提振内需的做法是南辕北辙,从长远来看不仅不会改善产能过剩局面,反而可能会使其更严峻。
目前上一轮政策刺激的效果正在弱化,进一步政策刺激的空间也正在缩小。
可以预计,随着政策效力和空间的持续压缩,中国经济真正的严冬也将姗姗而来。
2010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0 年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对外贸易加快恢复,国内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消费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消费价格基本稳定,货币信贷调控初见成效,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更加巩固。
下一阶段,应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努力稳定价格总水平,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一、经济增长回升加快,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继续看好受国内需求旺盛拉动,经济增速明显加快。
一季度GDP 增长11.9%,增速比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2009 年一季度)提高5.7 个百分点,比上季提高1.2 个百分点,比2009 年全年加快3.2 个百分点。
季节调整后,GDP 环比折年率为12.2%,增速比上季提高0.9 个百分点。
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2010 年一季度,5000 户企业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45.9%,比上季上升2.7 个百分点,在2009 年一季度达到谷底后连续4 个季度回升,但仍比危机前(2008 年二季度)水平低10.2 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47.5%,比上季上升2.6 个百分点,反映企业家对未来宏观经济继续看好。
二、工业生产增速快速提升,企业效益大幅度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比上年同期和上季分别提高14.5 和1.6 个百分点,其中,3 月份增长18.1%。
剔除季节因素后,工业增加值季环比增速为3.9%,略低于上季4.2%的环比增速。
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同工业潜在产出相比,3 月份工业增加值产出缺口①为3.06%,为1998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工业增加值产出缺口已经连续7 个月扩大。
反映工业生产活跃程度的发电量和用电量增长加快。
3 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17.6%,比上年同期提高18.9 个百分点。
一季度发电量增速上升至20.8%。
重工业生产增长快于轻工业。
3 月份,重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轻工业6.6 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差第一次连续5 个月超过6 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
1-2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19.69%,增速急剧回升。
1-2 月人民银行调查的5000户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45.5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03.88个百分点,比2009 年全年高138.24 个百分点。
三、消费名义增速保持稳定,实际增速有所回落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7.9%,比上季提高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9 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环比增速为5.5%,比上季提高2.4 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5.4%,比上季低1.0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5 个百分点,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的差距反映了近几个月物价上涨的影响。
3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8.0%,比上年同期提高3.3 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5.3%,比上年同期低1.1 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城镇消费增速快于乡村,但3 月份城乡差距有所缩小。
一季度,城镇消费名义增长18.4%,实际增长16.1%;乡村消费名义增长15.4%,实际增长12.5%。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民间投资增速加快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6%,实际增长24.7%,比上年同期低6.4 个百分点。
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4%,实际增长25.5%,比上年同期低5.4 个百分点。
剔除季节因素后,一季度城镇投资季环比折年率为27.7%。
一季度,民间投资(非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30.4%,比前两个月高4.3 个百分点,创出2008 年12 月以来累计增速的新高;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1.1%,民间投资增速比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高9.3 个百分点,这是2009年以来民间投资累计增速第一次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
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同比增长35.1%,增速比1-2 月高4.0 个百分点,比2009 年全年高19.0 个百分点,比2001-2009 年同期平均增速高7.2 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快速回升。
一季度,城镇新开工项目58787 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882 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0482.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5%,比1-2月低8.2 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