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员违反签单凭证使用规定的案例
扣划业务未按规定签批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扣划业务未按规定签批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近日,一执法机构到X网点办理扣划业务,受理柜员审核执法机构提供的扣划手续齐全后,便使用交易办理扣划业务,业务处理触发了无折取款业务监督模型,风险核查中心核查人员进一步核实,发现扣划凭证上没有有权人签批,便下发查询,网点收到查询,经核实柜员处理扣划业务确实未经有权人员签批,网点在扣划凭证上补签批并追加影像,整改后网点据实回复,此笔业务最终被风险监控中心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执法机构的查、冻、扣业务是各网点一项特殊且重要的业务,早年这三项业务的发生都要经网点有权人员签批后办理,但后续为了方便执法机构办理查询业务,我行的制度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即执法机构的查询业务柜员可以直接受理并按要求进行查询,即不用有权人员签批即可受理,但并没有规定冻结与扣划业务可以不经有权人签批办理,此案例的扣划业务因未经有权人员签批办理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如果说是受理柜员对制度掌握不到位,那么此业务的处理还有现场管理人员的审核与远程授权人员的授权。
1笔签批不全的特殊业务能顺利通过经办、审核、授权三关,不但受理柜员对制度掌握不到位,同样现场管理人员及远程授权人员同样对制度掌握不到位。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员工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柜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使员工熟练掌握制度规定,并养成“重制度执行、讲合规操作”的良好习惯,以有效杜绝风险事件的形成。
(二)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事中履职能力,对柜员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及时进行纠正,切实起到现场审核防范操作风险的积极作用。
(三)远程授权人员要严格履职,切实发挥远程授权把关的作用,尤其对于一些特殊业务,要认真审核后进行授权,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切实履行授权控制职能,真正起到把关守口的作用。
客户办理业务签名不符的案例

客户办理业务签名不符的案例
办理业务签名不符的案例
一、案例情况
一客户持银行卡到网点办理业务,要求先从卡内支取款项,然后再以现金的方式把这款项汇到外地。
当时该客户已经分别填好了取款单和汇款单并签了名,柜员就按照客户的要求分别为客户办理了取款和现金汇款业务。
而第二天,这两笔业务触发了风险监控系统。
经调阅影像后确认,客户在取款凭证和汇款凭证上签名笔迹不同,不像是一人所签。
一个签名要正楷一点,而另一个签名要潦草一点。
支行营业室马上联系客户,客户十分肯定地说都是他一人所签,只是当时一个写得正规一点、另一个写得潦草一点而已。
二、案例分析
柜员未认真审核客户签名。
在办理业务时,柜员应认真审核客户签名,确保是客户本人所签,如不是客户本人办理,则需签代理人的姓名加上代字。
本案例中,客户预先填好了单,柜员就直接办理了业务而未审核客户签名。
如当时柜员认真审核了两笔业务的签名就会发现笔迹不同,可以要求客户重新签名,从而避免触发风险事件。
三、案例启示
(一)临柜人员要认真审核客户填单以及签名,一旦发现不符就要求客户重填或补签。
而大额取款、汇款属于高风险业务,必须牢记风险必控的原则,在办理业务时认真审核,将风险防患于未然。
(二)切实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
现场管理人员对柜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凭证要认真复核,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力争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柜员违反规定造成自办业务的案例

柜员违反规定造成自办业务的案例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柜员违背上岗规定造成自办业务的案例一、案例经过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经查看录像显示:网点柜员由于违反营业场所“禁身上岗规定”制度规定,将本人银行卡置放在办公桌上。
在办理客户存款业务时,柜员误将本人的卡误当作客户的卡,进行了刷卡交易(客户同为银行卡),形成一笔“经办自办”业务。
自办业务发生后,柜员没有按规定:立即反交易处理,进行纠错整改,而是采取在ATM自动取款机上支取款项,补平客户资金。
二、案例分析本案例产生的主要原因:(一)经办柜员在办理业务时,没有按照营业场所工作要求“禁身上岗规定”制度规定,导致“经办自办”业务。
说明柜员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工作责任心不强,精力不集中,麻痹大意,操作上随意性大;(二)经办柜员在办理该笔业务时,风险防笵意识较淡薄,不了解业务流程。
自办业务发生后,未按规定应先反交易后,再按正确流程办理业务,掩盖了业务事实真相。
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操作是一种更大的风险,这样做既增加柜员和网点潜在的风险隐患,同时,对银行声誉造成损害;(三)网点现场管理人员对柜员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合规性关注不够,使柜员的不良操作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事中控制不严,是引发该笔高风险事件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该笔业务由于现场管理人员对部分重要业务风险点掌控不到位,跟踪监控不到位,未能及时有效规避高风险事件发生。
(四)员工采取了主观行为进行遮掩,形成风险事件是“操作因素”,性质较严重。
对网点、柜员的风险度、风险暴露水平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三、案例启示(一)柜员要加强业务学习的自觉性,强化制度和操作流程的落实。
切实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正确、清醒、敏感地认识到因工作疏忽、执行制度不到位,而形成的风险事件及有可能带来的严重风险隐患。
重视操作细节,规范操作行为,从思想上杜绝麻痹大意、马虎应付的工作意识,从源头上杜绝风险事件的发生,应认真对待每一笔业务,严格按操作流程办理业务,规范业务操作行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风险防控意识,保障网点业务运行安全;(二)现场管理人员要加强履职管理,充分发挥其现场审核把关的工作职责。
柜员违反签单凭证使用规定的案例

柜员违反签单凭证使用规定的案例一、案例经过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展现一笔“同一账户当日连续办理存取款”的风险事件。
柜员为客户王某某办理了现金存入15万元的业务后,使用“个人同城汇款”交易将此笔款项汇至他行,监测人员在调阅“事中影像”时发现:柜员上传申请授权的“个人卡类账户存款”交易“个人业务凭证(签单)”凭证客户签字处被柜员用人名章遮挡,掩盖客户在未核对打印内容的情况下提前签字事实,随即下发查询进行核实。
经网点负责人调阅录像进一步核查,柜员在未收入客户现金的情况下,先行在空白“个人业务凭证(签单)”凭证上加盖业务核算用章、柜员名章以及复核人员名章后,要求客户在空白签单凭证上填写身份证号码并签名。
而在远程授权时该柜员则用其柜员名章对空白“个人业务凭证(签单)”凭证客户签名处进行了遮挡,存在为规避监控或授权,未按流程办理业务的违规操作行为。
此笔业务已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个人金融业务操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对于签单凭证,柜员在审核打印输出内容无误后,将“个人业务凭证(签单)”交客户核对并签名确认;柜员审核客户签名无误后,在个人业务凭证上加盖核算专用章。
而此笔业务在柜员未清点客户现金且未打印“个人业务凭证(签单)”凭证的情况下,即加盖了业务核算专用章、柜员名章及复核人员名章并要求客户在签单凭证上签字,这一系列违规操作,在现场的复核人员不但未加以制止,还协同柜员一起违规。
(二)柜员在明知自身操作违规的情况下,不仅未及时纠错,而且还将个人名章遮挡在“个人业务凭证(签单)”凭证的客户签名处向远程授权中心进行索权,暴露了柜员在业务操作中的随意性,形成了为规避监控或授权,未按流程办理业务的违规行为。
三、案例启示(一)要加大网点业务合规性操作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柜员合规操作意识,使柜员熟悉规章制度,严格按规章、流程办理业务,杜绝随意性操作。
(二)常抓风险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及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能力,开展对各项违规行为的重点治理,特别是对员工明知故犯、有意隐瞒事实真相等违规行为,各行要有效防控从而压降各类重大违规行为,自觉抵制未按制度操作的违规行为。
柜员虚假补打凭证引发的风险事件

柜员虚假补打凭证引发的风险事件一、案例介绍某日,支行柜员为客户办理转账新开定期存单业务时,操作失误,在录入开户起息日时应为×月17日误录入为×月16日,由于起息日错误,造成系统计息错误;且误将凭证信息打印在存单上,柜员补打时,注明补打凭证的原因为“机器故障没打印上后补打”,现场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后柜员为规避反交易,将打印个人业务凭证内容的存单交客户。
由此,形成柜员在办理客户到期转存业务时违规操作,虚假补打,规避反交易,引发了一笔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存在起息日录入错误的现象。
柜员在办理客户转账转存业务时,对主机系统默认的起息日信息进行了修改,导致起息日提前一天,为今后的业务埋下了风险隐患。
(二)存在补打理由虚假,现场管理人员授权流于形式的现象。
柜员把《个人业务凭证》内容打印在存单上补打,但补打凭证上注明的补打原因为“机器故障没有打印上后补打”,现场管理人员未及时发现补打凭证的真实原因,以便阻止后续错误的发生,事中授权流于形式。
(三)存在规避反交易的现象。
柜员为规避反交易,将打印个人业务凭证内容的存单交客户,从而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案例启示(一)提高风险意识,严禁规避反交易。
柜员未按规定的流程进行反交易账务处理,明知错误,不进行纠正,而是心存侥幸,利用各种手段进行隐瞒、规避,违反了业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其中所蕴含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
(二)强化现场管理人员监督、审核职能。
现场管理人员是进行事前、事中控制的第一道防线,但现场管理人员对补打等特殊业务不进行认真审核,现场监督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其后导致的问题,应该引起每个人的深思。
(三)严格操作流程,认真办理业务。
起息日是银行与客户签订存款契约的基本条件,也是今后用于计息支取的要素,柜员录入起息日有误,造成计息错误,使银行资金损失,且存在较大风险隐患,易引发经济纠纷;同时将打印杂乱的存单交客户,对银行的声誉也有一定的损害。
关于柜员变造业务凭证掩饰操作失误引发风险的案例分析

关于柜员变造业务凭证掩饰操作失误引发风险的案例分析一、案例经过近日,运行风险监控中心质检发现,某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个人现金汇款业务,而个人业务凭证是由签单凭证的银行填写栏与填单凭证的客户备注栏粘贴而成,凭证有明显粘补痕迹。
经核查岗调阅网点监控录像、会计凭证影像资料并与本人核实确认:该笔业务为柜员凭证用错,应打印签单凭证,柜员误打印填单凭证,故发现后柜员将签单凭证的银行填写栏与填单凭证的客户备注栏进行剪切拼接粘贴,重新合成一张凭证放入当日业务凭证中以掩饰操作失误,网点现已联系汇款人,并对汇款内容进行确认及签名,该查询书已补扫描。
二、案例分析(一)上述案例中柜员在业务操作失误情况下,未按规定操作流程进行改正,而是采用对凭证撕剪欺骗手法进行掩盖,未如实反映业务处理真实过程,给网点安全稳健运行留下了风险和案件隐患。
(二)本案柜员发现失误后未采取合规补救措施,而是无视制度规定,错误地选择了对业务凭证进行剪切拼接的方式来伪造变造凭证,企图以此来蒙混过关,反映经办柜员风险意识缺失,这实际上是“错上加错”,存在严重违规操作风险隐患。
(三)发生此类情况的原因,是由于部分网点对拼接的业务凭证风险认识不足,部分柜员因怕麻烦,不愿按规程操作。
此案件的发生实属柜员主观故意行为,如得不到坚决遏制,势必会对我行内控合规经营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案例启示(一)网点建立业务违规台账和违规积分管理,将监督过程中发现的案件易发环节通过“友情提示”、“每周差错回顾”等形式发往各网点,作为网点周会或晨会学习培训的内容,使操作柜员在操作中保持高度责任心,严格业务操作流程,防范业务风险。
(二)建议网点业务主管要对新员工多加关注和检查,本案例中的柜员为入行不久的新员工,对规章制度理解和执行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就提示管理人员要对新员工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和制度培训,不仅加强制度学习,而且要剖析制度控制的风险点,杜绝柜员操作的随意性。
(三)网点负责人务必向全体员工灌输合规操作,令行禁止的风险控制理念,杜绝少数柜员为掩饰业务差错而采取不合规业务处理方式,现场管理人员要对有异常情况的柜员进行重点监督,严禁杜绝此类弄虚作假事件再次发生。
违规补打业务凭证并代客户签名引发的风险事件

违规补打业务凭证并代客户签名引发的风险事件违规补打业务凭证并代客户签名引发的风险事件一、案例经过网点一柜员轧账时发现缺少一张个人业务凭证,随即经办柜员以“机器故障”为原因、填写“远程授权申请书”并经业务经理审核签章、远程授权同意后补打了业务凭证,并由经办柜员在补打凭证上代签客户名。
通过进一步核查发现,实际该笔业务的原始凭证当时交予客户,此后虽找回原始凭证,该笔业务仍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一)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缺少原始业务凭证”本身已隐藏着较大风险,补打凭证仅仅只是作为一种事后补救措施,而客户签名不实则会造成业务事实不明、责任不清,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因此补打业务凭证手续的严密性、合规性是尤其重要的,该案例中的经办柜员发现缺少原始业务凭证后,未经查明原因,即随意的以“机器故障”为由申请补打业务凭证并冒充客户签名,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风险,缺乏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基本的风险防范意识。
(二)制度执行不到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是员工行为的准则和业务操作的规范,一切活动都要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执行。
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任何业务都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来执行,补打凭证本就应该三思而行,但是不少员工缺乏遵守制度的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往往有章不循、麻痹大意、草率行事,加大了操作风险。
(三)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
部分网点,教育说起来重要,抓起来热闹,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深入下去,对员工的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该案例中的经办柜员代客户签名这种不负责任的草率行为使得原本缺少原始业务凭证的错误性质升级,急于掩盖自己的过失冒充客户签名的严重违规行为引发了道德风险。
(四)网点管理人员监管失职。
案例中网点业务经理没有详查事情的原委就审核同意补打凭证且没有及时制止柜员代客户签名实属监管不力,网点管理人员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案例中的业务经理没有起到良好的监管效果也是造成风险的原因。
三、案例启示(一)加强业务培训,严格操作流程。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

银行柜员违规操作案例在银行工作中,柜员是直接面对客户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形象和客户的利益。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柜员违规操作的案例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银行的声誉,也给客户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银行柜员违规操作的案例。
某天,某银行的柜员小张在处理客户取款业务时,由于疏忽大意,将客户的取款金额填写错误,导致客户实际取款金额与填写金额不符。
客户在取款后发现了这一错误,立即向银行进行了投诉。
经过调查,银行发现了小张的违规操作行为,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并对客户进行了赔偿。
这个案例中,小张的违规操作不仅给客户带来了损失,也给银行造成了不良影响。
首先,小张在处理客户业务时疏忽大意,没有仔细核对客户填写的金额,导致了错误的发生。
其次,小张在发现错误后没有及时向客户道歉并进行赔偿,而是让客户自行发现错误并进行投诉。
最后,银行在处理此事时没有及时向客户道歉并进行赔偿,导致了客户的不满和投诉。
针对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作为银行柜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仔细核对客户填写的金额,确保准确无误。
其次,一旦发现错误,要及时向客户道歉并进行赔偿,积极解决问题,避免客户的投诉和不满。
最后,银行应该建立健全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对客户的投诉要及时、认真地处理,给客户一个满意的答复,维护银行的形象和客户的利益。
综上所述,银行柜员违规操作的案例给我们提出了警示,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工作细致性和责任心,做好服务工作,维护银行的形象和客户的利益。
只有这样,银行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柜员违反签单凭证使用规定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展现一笔“同一账户当日连续办理存取款”的风险事件。
柜员为客户王某某办理了现金存入15万元的业务后,使用“个人同城汇款”交易将此笔款项汇至他行,监测人员在调阅“事中影像”时发现:柜员上传申请授权的“个人卡类账户存款”交易“个人业务凭证(签单)”凭证客户签字处被柜员用人名章遮挡,掩盖客户在未核对打印内容的情况下提前签字事实,随即下发查询进行核实。
经网点负责人调阅录像进一步核查,柜员在未收入客户现金的情况下,先行在空白“个人业务凭证(签单)”凭证上加盖业务核算用章、柜员名章以及复核人员名章后,要求客户在空白签单凭证上填写身份证号码并签名。
而在远程授权时该柜员则用其柜员名章对空白“个人业务凭证(签单)”凭证客户签名处进行了遮挡,存在为规避监控或授权,未按流程办理业务的违规操作行为。
此笔业务已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个人金融业务操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对于签单凭证,柜员在审核打印输出内容无误后,将“个人业务凭证(签单)”交客户核对并签名确认;柜员审核客户签名无误后,在个人业务凭证上加盖核算专用章。
而此笔业务在柜员未清点客户现金且未打印“个人业务凭证(签单)”凭证的情况下,即加盖了业务核算专用章、柜员名章及复核人员名章并要求客户在签单凭证上签字,这一系列违规操作,在现场的复核人员不但未加以制止,还协同柜员一起违规。
(二)柜员在明知自身操作违规的情况下,不仅未及时纠错,而且还将个人名章遮挡在“个人业务凭证(签单)”凭证的客户签名处向远程授权中心进行索权,暴露了柜员在业务操作中的随意性,形成了为规避监控或授权,未按流程办理业务的违规行为。
三、案例启示
(一)要加大网点业务合规性操作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柜员合规操作意识,使柜员熟悉规章制度,严格按规章、流程办理业务,杜绝随意性操作。
(二)常抓风险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及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能力,开展对各项违规行为的重点治理,特别是对员工明知故犯、有意隐瞒事实真相等违规行为,各行要有效防控从而压降各类重大违规行为,自觉抵制未按制度操作的违规行为。
(三)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对柜员出现的异常操作加以关注,对违规行为要坚决制止,最大限度地减少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有效提升网点的核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