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水化学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分析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水化学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分析本文以西藏雅鲁藏布江干流及支流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雅鲁藏布江流域水体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主要离子浓度;分析了雅鲁藏布江流域水体的主要离子组成变化及水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区域大气降水、人为活动和岩石风化等因素对雅鲁藏布江流域水化学环境影响以及时空变化规律;并测定了重金属含量。
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的结论和认识:(1)雅鲁藏布江流域水体在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总体呈碱性或弱碱性;TDS变化范围为58.60<sup>4</sup>51.00 mg/L,平均浓度为254.00 mg/L,高于世界河流平均值100mg/L,枯水期TDS浓度大于丰水期,电导率变化范围18.50<sup>6</sup>32.00μS/cm,均值为252.3μS/cm;溶解氧变化范围为2.8<sup>1</sup>5.5 mg/L,均值为10.1 mg/L。
雅鲁藏布江流域河水水化学类型为型SO<sub>4</sub><sup>2-</sup>-Ca<sup>2+</sup>-Cl<sup>-</sup>-Mg<sup>2+< /sup>,具有典型的中国高原地区河流特征。
(2)雅鲁藏布江流域主要阳离子浓度按大小排序为Ca<sup>2+</sup>>K<sup>+</sup>>Mg<sup>2+</sup>>Na<sup>+</sup>,主要阴离子浓度按大小排序为HCO<sub>3</sub><sup>-</sup>>SO<sub>4</sub><sup>2-</sup>>Cl<sup> -</sup>。
雅鲁藏布江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研究

c n e t ft e ee e e t, s e i l o lm e t h t r l s l o n ce t n h o o e i c i i e u h a o tn so s lm n s e p c al f re e n st a eco ey c n e t d wi a t r p g n ca t t ss c sCr h y a h v i
sz . er s l h w h tc n e t fm o te e e t e c p ft e Ya l n n b u k s d m e t , r i i rt i e Th e u t s o t a o t n so s lm n s x e tCso ru g Za g o b l e i n s a e sm l o s h a
,
Mn \ u n \C d b的含 量分布 特 征,以及 这 些 元 素含 量 与粒 径 之 间 的关 系。 结果 表
明,多数 元 素( 除外) 西藏 土壤 元 素背 景值 相 差 不 大, \C \Ni C s 与 B r \As C 含 量 高于 中 国陆 壳 元 素 丰度值 和 s
第4 1卷 第 4期 21 0 2年 7月
销 弛
G Eo CH I I M CA
Vo . , o 4 3 7 9 141 N . , 8  ̄3 2 Jul , 01 y 2 2
雅 J l I藏布江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研究 =
陈鹏 飞 1 潮流 , 世 昌1,张强 弓1 ,李 康 , 2 ,高少鹏 1
摘 要 :雅 鲁 藏布 江 流 域 还 没 有 大 的工 业污 染 源 ,仍 然属 于 自然 河 流 。对 雅 鲁藏布 江 1 6个表 层 沉 积 样 品 的 全 样 \ 于 2 m 和 小 于 6 m 粒 级 的 3 小 p 0 3p 元 素含 量进 行 了测 定 并 分 析 了与 人 类活 动密 切 相 关 的元 素 C \ 2种 r
211210654_雅鲁藏布江中游全新世溃决洪水滞留沉积物粒度及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第45卷 第2期2023年4月地 震 地 质SEISMOLOGYANDGEOLOGYVol.45,No.2Apr.,2023doi:10.3969/j.issn.0253-4967.2023.02.001徐博,王萍,王慧颖,等.2023.雅鲁藏布江中游全新世溃决洪水滞留沉积物粒度及微观结构特征分析[J].地震地质,45(2):305—320.XUBo,WANGPing,WANGHui ying,etal.2023.GrainsizeandmicrostructurecharacteristicsofHolocenemegafloodslackwaterdepositsinthemiddlereachesoftheYarlungTsangpoRiver[J].SeismologyandGeology,45(2):305—320.雅鲁藏布江中游全新世溃决洪水滞留沉积物粒度及微观结构特征分析徐 博1) 王 萍1) 王慧颖1) 郭桥桥1) 石灵 1) 石宇翔2)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 610059摘 要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河谷中广泛分布堰塞湖、溃决洪水和风成沙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利用粒度和形貌指标识别沉积物类型的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为了解洪水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及颗粒表面的微形貌特征,我们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加查峡谷出口—派镇长约350km范围内的全新世早期溃决洪水滞留沉积物中采集了33个样品,利用Malvern3000型激光衍射粒度仪、ZeissSignma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测试,结合数字地貌(DEM)数据提取的河道宽度、陡峭系数,对粒度特征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取得以下认识:溃决洪水滞留沉积粒度的总体特征为细—粉砂(2 57~5 18Φ),分选较差,呈正偏、窄峰态;通过端元建模得出2个端元模型:EM1端元可能代表高山峡谷区溃决洪水能量较高的冲积特征,EM2端元可用来指示溃决洪水滞留沉积的堆积过程。
藏东南和雅鲁藏布江下游电网改造背景下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安全调查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藏东南和雅鲁藏布江下游电网改造背景下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安全调查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藏东南和雅鲁藏布江下游电网改造工程正加快推进,然而这一过程可能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影响。
首先,本文叙述了该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分析了藏东南生态环境现状和电网改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电网改造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电网改造;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引言:近年来,藏东南和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致使电力需求不断增长。
为满足电力需求,当地政府启动了电网改造工程。
然而,这一工程可能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影响,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调查。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电网改造工程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一、藏东南和雅鲁藏布江下游电网改造背景下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安全调查的意义(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电网改造工程通常需要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这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潜在的影响。
为了保障当地生态环境的安全,有必要进行生物多样性安全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了解改造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范围以及可能的生态风险。
基于这些调查结果,可通过合理规划工程进度和施工方案、生态环境监测、生物多样性调查、减少水土流失、控制林地和草地破坏面积等措施来减轻改造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促进生态保护和电网建设协调发展如果电网建设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态环境的失衡,甚至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在电网改造过程中,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生物多样性安全调查评估改造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制定更加合理的电网建设方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电网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_邵翠茹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_邵翠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1邵翠茹1) 尤惠川*1) 曹忠权2) 王椿镛1) 唐方头3) 张德成4) 楼海1)胥广银1) 常利军1) 杨歧焱5) 美朵2) 谢平2) 俞岗6)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2)西藏自治区地震局,拉萨 8500003)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364)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 100036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1000856)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摘要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前锋地带,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都十分强烈,两者关系密切。
区内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调查研究表明,它们的规模、性质、活动时代、活动强度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北西西-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大,多为逆冲、逆走滑断层,形成较早;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单条规模相对不大,常集中分布,构成北北东向的剪切拉张断裂构造带,形成较晚,第四纪晚期活动明显。
强震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差异运动强烈地带或地段,如块体周边的深大断裂带及其附近。
7级以上地震主要与断裂构造带中规模较大、全新世强烈活动段、断裂几何构造复杂部位或多组方向断裂交汇密切相关。
其中,7.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断裂构造带中走滑分量较大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带上。
关键词:雅鲁藏布大峡谷构造地震引言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端,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她的神秘面纱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完全揭开,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造就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貌景观,吸引着许多地学工作者不断去探索。
区内各种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控制着这里的地质构造演化、山川地貌发育和地震活动(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
人们对她赖以形成的新构造特征进行了一些探索,试图了解她的特征差异和演变历史,以便更好地进行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
阿哈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阿哈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郭云;陈都;王铭;杨成;王志康;赵宇中【期刊名称】《水生态学杂志》【年(卷),期】2018(39)4【摘要】研究阿哈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评价潜在生态风险,为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2016年12月,在阿哈水库设置4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20cm柱状沉积物,按5cm分层取样,检测分析铜(Cu)、锌(Zn)、镉(Cd)、铅(Pb)、铬(Cr)、镍(Ni)6种毒性重金属,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生态风险。
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有显著差异。
水平方向,沉积物中Cu、Cr和Pb含量库心最高,Zn和Cd含量南郊水厂取水口最高,沉积物中的6种重金属含量在金钟河和游鱼河入库口都相对较低。
垂直方向上,南郊水厂取水口和库心采样点Cr、Pb、Cu、Ni、Zn、Cd 6种重金属峰值均出现在10~15cm处。
Zn、Cu和Pb平均含量都超过背景值,Cd富集系数最高,污染最严重。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Cu、Pb、Ni、Zn、Cr,Cd是生态风险主要贡献因子。
阿哈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总体上存在轻微的生态风险及处于轻微的污染状态,南郊水厂取水口较高的生态风险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总页数】7页(P24-30)【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生态风险;阿哈水库【作者】郭云;陈都;王铭;杨成;王志康;赵宇中【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X820.4【相关文献】1.汤峪水源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王禄仕;张亚宁;朱维晃2.海南小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李杰;祁士华;王向琴;李军;邢新丽3.洞庭湖典型水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张光贵;谢意南;莫永涛4.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任保卫5.江苏省西部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陈乾坤;刘涛;胡志新;时飞;胡忻;杨柳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雅鲁藏布江水质时空特征分析

生生态 系统 , 生 了一 系列 的生态 效应 , 在很 大 程度 上 反 映流 域 的变 化特 征 _ . 着全 球 气 候 变暖 , 藏 产 能 1随 ] 青
水样 , 注入 洁净 的聚 乙烯 瓶或玻 璃瓶 , 现场保 存 , 存方法 参 照文献 E ] 保 5. 参 照阿拉 巴斯 特 测 定 项 目为 水 温 、 H, 解 氧 ( p 溶 DO) 悬 浮 物 ( u p n e u sa cs S ) 3 参 考 , S s e d d S b tne , S [ , 6
高原 的冰川 面积减少 , 高原水 体 的生态 环境 也 在发 生 着 变化[3 为 了解 青 藏高 原 的环 境 变化 对 水 生 生物 的 2.
影响 , 先要 了解水 生生物 的生存 环境 . 要包 括 水温 、 氧 , H 值 和悬 浮 物 等水 质 因子 . 首 主 溶 p 这些 因子 的变 化
M ar 2 O . O1
文 章编 号 : 0 0 3 7 2 1 ) 2 1 6 5 1 0 —2 6 ( 0 0 0 —0 2 —0
西 藏雅 鲁 藏 布 江水 质 时空特 征 分 析
李 红敬 张 娜 林 小 涛 , ,
(. 1 暨南 大学 水 生 生 物 研 究 中 心 , 州 5 03 ;2 中 国科 学 院 武 汉 植 物 研 究 所 , 汉 4 0 7 ) 广 162 . 武 30 4
摘 要 :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的水质分析发现, 6 0 溶氧值低、 在 ~1 月, 水温较高、2 1 月~次年 2 月高, 溶氧值
高 、 温较 低 、 月 悬 浮物 含 量 高 ; 游 较 中游 的 p 值 和 悬 浮 物 含 量 低 . 孜 、 各 沙 和羊 村 水 质 属 于 Ⅲ类 , 水 8 下 H 拉 怒 曲水 、 米 林 和怒 下 河 段 为 I类 水 . I 检测 水 质 除 雅 鲁 藏 布 江 上 游 的 拉 孜 、 各 沙 和 中 下 游 的羊 村 水 质 属 于 Ⅲ类 外 , 它 河 段 为 怒 其 I 类 水 . 鲁 藏 布 江下 游水 质 符 合 渔 业 水 质标 准 , 雅 鲁 藏 布 江 干 流 中上 游 江 段 C I 雅 但 u含 量 、 整个 干 流 8月 份 的水 体 悬
雅鲁藏布江流域晚第四纪黄土沉积与环境演变

雅鲁藏布江流域晚第四纪黄土沉积与环境演变雅鲁藏布江流域晚第四纪黄土沉积与环境演变摘要:雅鲁藏布江流域晚第四纪黄土的沉积与环境演变对于理解青藏高原地区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雅鲁藏布江流域晚第四纪黄土的研究,总结了黄土沉积的特征、形成机制以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沉积与青藏高原古气候演变密切相关,但其沉积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
1. 引言雅鲁藏布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青藏高原东缘的一个重要区域。
该区域晚第四纪黄土的沉积层具有较大的时代范围和广泛的分布,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地区晚第四纪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2. 黄土沉积的特征雅鲁藏布江流域晚第四纪黄土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区域,其特征包括:黄土层状分布、表面平整、质地致密、颗粒粗粒细、颜色偏黄、持水性差等。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黄土中还含有丰富的古代人类遗物,为研究古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
3. 黄土沉积的形成机制黄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
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起源阶段、夹杂黄土堆积阶段、纯黄土堆积阶段。
起源阶段主要受到风蚀、水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夹杂黄土堆积阶段主要是黄土与夹杂物质的混合沉积;纯黄土堆积阶段主要是黄土层的沉积。
黄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和地貌形态的变化。
4. 黄土沉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黄土沉积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古气候研究表明,晚第四纪黄土的沉积主要受到温度和降水的影响。
在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下,黄土的沉积速度较快,颗粒细小;而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黄土的沉积速度较慢,颗粒较粗。
因此,通过对黄土沉积的研究,可以重建青藏高原古气候的变化。
5. 影响环境演变的其他因素除了气候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雅鲁藏布江流域晚第四纪黄土的沉积和环境演变。
如构造运动、植被变化、降水带等,这些因素都与气候变化紧密相连。
因此,研究黄土沉积与环境演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6. 结论与展望雅鲁藏布江流域晚第四纪黄土的沉积与环境演变是一个综合研究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鲁藏布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研
究
本研究以雅鲁藏布江主干流及其五大支流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分三个水期(即,枯、丰、平水期)在流域内68个采样点上共计采集了16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
对采集到的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全谱直读电弧发射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15种(即Ti、Mn、Cu、Pb、Zn、Cr、Ni、Co、Cd、Li、Mo、Ag、As、Hg、Se)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测定。
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ArcGIS克里金插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雅鲁藏布江全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开展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1)雅鲁藏布江流域表层沉积物中Ti、Mn、Cr含量较其他被测元素显著,分别占重金属元素总量的51%,10%,7%。
(2)雅鲁藏布江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随季节变化无显著差异,但空间变化显著;同期支流表层沉积物中各元素浓度普遍高于主干流;年楚河,尼洋河和拉萨河三条支流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相对较高。
(3)多元统计学(PCA)分析结果表明,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情况主要受流域内岩石风化和侵蚀过程、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以及前期管理疏漏的开采活动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4)累积风险指数计算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较低。
但其支流-拉萨河干流超过一半(53%)采样点面临流域内高含量的Cu造成的中等级别生态风险,且高含量水平的Cu、Pb、Cd和As元素在其支流-尼洋河已造成较高的生态风险;然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计算结果却表明,整个流
域内几乎所有重金属元素都处于低风险水平,即轻微污染或无污染。
综合潜在风险指数(RI)表明,除个别样点处于中等风险外,流域整体还是表现出低风险水平;根据沉积物质量参考系数(SQG-Q)计算可以看出,雅鲁藏布江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一般处于中低等生态风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