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

合集下载

著名翻译家

著名翻译家

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种,百余年来,一直向前发展,名家名译辈出。

但近几年来,大家可见,文学翻译因为种种原因,似有泛滥之象。

一些译者越来越糊弄读者,而读者也越来越不相信译者,买翻译之书,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这种情况,使得我们越来越怀念翻译前辈,以及他们翻译的书。

我们应该庆幸,前辈们已经将大部分世界名作译出,可供我辈分享。

基于对经典译作的崇敬,也为了与大家交流翻译作品阅读的体验,本人整理了一份《翻译家及作品不完全名单》(见下)。

既然是不完全,也就是说,此名单还可以继续补充,完善,希望好之者多多参与。

著名翻译家及其作品不完全名单:英语林纾《巴黎茶花女遗事》《鲁宾孙漂流记》《伊索寓言》等严复《天演论》周瘦娟等《福尔摩斯探案全集》1916年郭沫若《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战争与和平》,《雪莱诗选》,马克思著作若干。

张谷若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哈代翻译专家朱生豪莎士比亚作品张友松马克吐温翻译专家,比如《竞选州长》查良铮俄国普希金作品,英国浪漫派诗歌:《济慈诗选》《拜伦抒情诗选》《雪莱抒情诗选》《唐璜》等赵萝蕤(女)《草叶集》,艾略特《荒原》朱维之主要翻译弥尔顿。

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萧乾《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夫妻合译《尤利西斯》(译文版),辛克莱《屠宰场》(合译),《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合译),《光荣与梦想》,《麦克米伦回忆录》,《拿破仑传》,《战争风云》(皆为合译)易卜生《培尔金特》金堤《尤利西斯》(人民文学版1994)《尤利西斯》译者还有:李虹,李进,纪江红,章影光,刘象愚等李文俊福克纳《喧哗与骚动》(首译),卡夫卡《审判及其它小说》,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王佐良《英国诗文选译集》,《彭斯诗选》,《苏格兰诗选》。

主编《英国文学名篇选注》等袁可嘉《英国宪章派诗选》,《叶芝抒情诗精选》,《布莱克诗选》。

主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汤永宽卡夫卡《城堡》,泰戈尔《游思集》,《采果集》,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杨德豫《朗费罗诗选》,《柯尔律治代表作三首》,《湖畔诗魂——华兹华斯诗选》,《拜伦抒情诗七十首》江枫《雪莱诗选》冯亦代《美国短篇小说集》(合译),斯坦贝克《人鼠之间》,黄雨时狄更斯《奥列弗退斯特》,康拉德《黑暗深处》,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画像》等陈良廷《乱世佳人》,《教父》,刘易斯《纳尼亚》系列,《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等卞之琳《西窗集》,《英国诗选》,《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莎士比亚抒情诗选》方平《莎士比亚喜剧五种》,莎士比亚悲剧多种,《呼啸山庄》,主编《新莎士比亚全集》屠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济慈诗选》目前中国《莎士比亚全集》有朱生豪,梁实秋,方平三种。

英汉互译国内著名翻译家

英汉互译国内著名翻译家

主要作品:
梁启超一生译介的西方书籍,有西方资产阶级学说,马 克思主义著作和文学作品(主要是政治小说)。他流亡 日本后,对传播欧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学术流 派等特别感兴趣,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抉破罗网,造 出新思想。” 梁启超是提倡翻译西洋文学的第一人。对于政治小说, 1898年,梁启超发表《译印政治小说序》,首先大力提 倡翻译西洋政治小说,提高翻译小说的社会作用和地位。 这篇文章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呼唤我国 文学翻译高潮到来的先声。
主要作品:
十大著名林译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
《黑奴吁天录》、《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吟边燕语》、《拊掌录》、《迦茵小传》、 《离恨天》、《现身说法》、《块肉余生述》、 《不如归》。 林纾被称为“译界之王”、“译才并世数严 林”,不懂外文,由别人在旁边口译,他边听 边以古文写作;30多人协助他口译,译出包括 英、美、法等十多国家的作品近200部。
夫如是则一书到手经营反复确知其意旨之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过程这提出了译文应与原文形似意似神似的理论问题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实质这实质上又提出了译文应与原文所谓等值的翻译理论无毫发出入应该是译者的最高追求夫而后能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要求提出了译文应与原文达到所谓等效翻译的效果
主要作品:
主要著作有《适可斋记言记行》、有
《文通》(通称《马氏文通》)十卷, 以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构规 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语法著作。
翻译思想:
一、将翻译事业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 马建忠谙熟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科学与文化。甲午战争 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必须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提倡变法自强。欲知己知彼就必须全力发展翻译事业。。他 认为:第一,“翻译书院之设专以造就译才为主”,马氏所 说的造就“精通洋语洋文,兼善华文,而造其堂奥”的译才, 绝非一般外交外贸等洋务“通事”“舍人”之才,而是造就 担当翻译西学书籍,传播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文化,肩负改造 社会重任的“国家栋梁之才”。 第二,译书乃“知己知彼” 之举,马建忠将应译之事拟分为三类:一是各国的时政,二 是居官者考订之书,三是外洋学馆应读之书。马建忠,其译 书主张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他 要“知己知彼”,把西学的 “精髓”译介到中国来,维新自强,启迪民智,共赴救亡图 存大业。

著名的翻译家

著名的翻译家

著名的翻译家著名的翻译家翻译是连接不同言语和文化的桥梁,它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这个领域中,有一些翻译家因其杰出的贡献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称赞。

下面我介绍几位著名的翻译家。

第一位是鲁迅,他是中国现代翻译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他以独特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将西方现代文学带进了中国,通过翻译让中国读者了解了希腊悲剧、法国文化、英国小说等。

同时,鲁迅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力量,使翻译作品在传达了原作思想的同时,也有了独立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第二位是陈丽英,她是中国最早的俄文翻译家之一。

她翻译了许多俄罗斯文学作品,如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白痴》等。

陈丽英注重生动地再现原著的语言和情感,通过她的翻译,中国读者得以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俄罗斯文学的魅力。

她的翻译作品不仅传达了文学的艺术性,也传递了人生的哲学思考。

第三位是林语堂,他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和学者。

林语堂是中国首位将中国古代文化介绍给西方读者的翻译家之一。

他翻译了中国经典著作如《红楼梦》、《牡丹亭》等,并以其流畅的英文写作风格将中国文化带给了世界。

同时,林语堂的翻译作品注重传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使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四位是罗兰·巴特,他是法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论家和哲学家。

巴特以其对文学和语言的深刻洞察力而闻名,他的翻译作品充分发挥了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和交融。

在他的翻译中,他注重译文的解构和再构建,通过巧妙的语言和文学技巧传达了原作的思想和风格。

最后一位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他是俄罗斯裔美国作家和翻译家。

纳博科夫以其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语言的精确性的追求而闻名,他的翻译作品严格遵守原作的语言和结构,力求准确表达作者的意图。

纳博科夫的翻译作品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这些著名的翻译家以其杰出的翻译作品和贡献,为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翻译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思想和文化的传递,使全世界的读者能够无障碍地享受到不同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四大翻译家

四大翻译家

玄奘(公元602---664年)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

唐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

本姓陈,名,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

他在国内遍访名师,感到所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到天竺学习,求得解决。

唐太宗贞观三年,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

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同一些学者展开辩论,名震五竺。

经历了17年,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

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多用直译,笔法谨严。

所译经籍,对丰富祖国文化有一定贡献,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的典籍,世称“新译”。

他是中国佛教法相宗创始人,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鸠摩罗什(343—413年)后秦时龟兹人。

其父原为印度婆罗门,世袭高位,后出家,远投龟兹。

在龟兹与王妹成婚。

鸠摩罗什七岁随母出家,往来西域各国,拜问名师,研习佛典。

他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并精通汉语,名闻西域各国。

苻秦建元十五年(379年),高僧释道安在长安,极力奖励译经事业,闻听游学龟兹归国的僧人介绍罗什在西域的崇高威望,就劝苻坚迎他来华。

建元十八年(382年),苻坚遣吕光等出兵西域,嘱吕光攻下龟兹时,从速送罗什入关。

建元二十年(384年),吕光攻陷龟兹,得罗什,但因吕光不奉佛,又见罗什未达高年,便以常人对待,还时常使他乘牛和劣马来戏弄他。

次年(385年),苻坚被杀,吕光割据凉州,自立为凉主,罗什随至凉州。

姚兴嗣位,于弘始三年(401年)出兵凉州,凉主吕隆兵败投降,罗什终于得以东入长安,时年五十八岁。

姚兴对罗什十分敬重,待以国师之礼。

弘始四年(402年),罗什住逍遥园西明阁,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开始译经。

据《出三藏记集》,他先后译经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

罗什的翻译事业,成就空前。

在内容上,他第一次系统介绍了根据般若经类而成立的大乘性空缘起之学;在翻译文体上,一变过去朴拙古风,开始运用意译之法,使中土诵习者易于接受理解,而为义学开辟了广阔园地。

翻译大家介绍

翻译大家介绍

中国翻译大家1.杨宪益,1915年出生于天津,1936年进入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

1940年回国在重庆中央大学等学校任教。

2009年11月25日杨宪益于北京过世,享年94岁。

曾与夫人戴乃迭(英籍华人学者)合作翻译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全本《儒林外史》、全本《红楼梦》等,以及《鲁迅全集》、《青春之歌》等。

2.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生于宁波,现居上海,俄语文学翻译大家。

主要翻译作品有托尔斯泰小说12卷(《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克鲁采奏鸣曲》、《哈吉·穆拉特》、《童年·少年·青年》)、肖洛霍夫作品(《新垦地》、《顿河故事》、《一个人的遭遇》)、莱蒙托夫《当代英雄》、卡塔耶夫《团的儿子》、尼古拉耶娃《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等。

3.董乐山(1924-1999)主要译作有《西行漫记》、《第三帝国的兴亡》(与人合译并校订)、《苏格拉底的审判》、《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奥威尔文集》、《韩素音自传》(之一)、《囚鸟》、《鬼作家》、《基督的最后诱惑》(合译)、《巴黎烧了吗?》等。

4. 傅雷(1908-1966)翻译家,字怒安,上海南汇人。

一生共译外国文学名著三十二部。

尤以翻译与研究巴尔扎克著作成绩卓著。

从30年代起,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毕业翻译作品三十余部,主要有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弥盖朗琪罗传》,巴尔扎克著作《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亚尔墙·萨伐龙》《夏倍上校》《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甫》《幻灭》《赛查·皮罗多盛衰记》《于絮尔·弥罗埃》,服尔德的《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梅里美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名著《艺术哲学》等。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释道安,东晋时期杰出的佛教学者,主持
译事过程中,总结译经的经验与困难,归纳 出佛经翻译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观点。 由于佛经翻译存在着五种情况无法与梵文原 意相符,与三种不易翻译的情况,因此道安 提倡直译,主张译笔宜力求质朴,此一观点, 影响日后的翻译甚大。
鸠摩罗什,东晋时后秦高僧、国师、著名
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家(傅雷、钱钟书、季羡 林、杨宪益、叶君健等)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中国古代翻译简史及理论家介绍
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 安清,字世高,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汉代翻译
佛经贡献最大者,他精通汉语,所译佛典“义理 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翻译 之首”。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 首先译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禅类的经典。
2)定公译之例
一是音译要统一,外文以英语为准,中文以京语 (即国语或官语)为准,而制一中西对照表,以为 参照。
二是对译之名,虽间有声读之误,而依约定俗成 之例,仍可沿用。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在近代译学理论史上,直译意译一 直是翻译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涉及 这个问题论旨如此全面的,当推梁 启超。
凡译书者,于华文、西文及其所译书 中所言专门之学,三者具通,斯为上 才;通二者次之;仅通一则不能以才 称矣。
他强调,作为优秀翻译家,必须精通 华文和西文,并懂得与所译之书有关 的专门学问。只有这样,所译出的书, 才是好译本。因此,欲求译才,必自 设翻译学堂始;
强调对翻译人才的培养。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玄奘的翻译理论主要有两点: (1)“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2)“五种不翻”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中国著名翻译家

中国著名翻译家

中国著名翻译家中国著名翻译家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众多优秀翻译家的国家。

他们通过翻译,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将世界的先进文化引入中国。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位中国著名的翻译家。

许渊冲,中国翻译界的泰斗级人物之一,擅长翻译英美文学作品。

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忠实于原著,力求将作者的思想、风格、语言精确地传达给读者。

他翻译的《骆驼祥子》、《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高度赞誉。

施蛰存,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学者,擅长翻译俄国文学作品。

他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作品成功地引入中国,通过翻译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杨宪益,中国翻译界的重要人物,曾任中国外文局局长。

他翻译的《雾都孤儿》、《哈士奇儿》、《挪威的森林》等作品广受赞誉,被誉为中国最杰出的翻译家之一。

魏德昭,中国著名的英文翻译家和作家,以翻译英语犯罪小说而闻名。

他主要翻译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包括《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等经典作品。

他的翻译作品精确传达了原著的悬疑和惊悚感,使读者深入体验到英国侦探小说的魅力。

莫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

他擅长翻译日本文学作品,包括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等作品。

他以其精湛的翻译技巧和对作品深刻的理解,成功地将日本文学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中国读者。

这些著名翻译家通过翻译,架起了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文化桥梁。

他们将外国文学艺术作品引入中国,丰富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全球。

他们的翻译作品不仅是对原著的忠实再现,更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推动力量。

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推动了文学翻译的发展,也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著名翻译家

中国著名翻译家

中国著名翻译家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生于宁波,现居上海,俄语文学翻译大家。

主要翻译作品有托尔斯泰小说12卷(《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克鲁采奏鸣曲》、《哈吉·穆拉特》、《童年·少年·青年》)、肖洛霍夫作品(《新垦地》、《顿河故事》、《一个人的遭遇》)、莱蒙托夫《当代英雄》、卡塔耶夫《团的儿子》、尼古拉耶娃《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等。

董乐山1924年11月14日出生于浙江宁波,1999年1月16日于北京病逝。

董乐山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全国解放后曾长期从事新闻翻译和英语教学工作。

1981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译协理事,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是一位颇有造诣的美国社会与文学研究专家、作家与翻译家。

著作有《译余废墨》、《文化的休闲》、《文化的误读》、《边缘人语》等;译作有《西行漫记》、《第三帝国的兴亡》(与人合译并校订)、《苏格拉底的审判》、《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奥威尔文集》、《韩素音自传》(之一)、《囚鸟》、《鬼作家》、《基督的最后诱惑》(合译)、《巴黎烧了吗?》等;编著有《英汉美国社会知识辞典》等。

他翻译的《西行漫记》是斯诺这部关于中国革命的经典性著作中文译本中翻译得最好、流传最广的一部,译作文笔流畅纤巧,达到很高的水准。

他是一位难得的信达雅俱佳的翻译家,所编著的《英汉美国社会知识辞典》独辟蹊径,是希图了解美国社会与文化的读者以及研究者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傅雷(1908-1966)翻译家。

字怒安。

上海南汇人。

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巴黎卢佛美术史学校学习艺术批评。

1931年回国,在上海美专教美术史和法文。

1933年后历任时事汇报总编辑、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编审科长。

抗战爆发后转事译著。

一生共译外国文学名著三十二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雷与朱梅馥
傅雷与朱梅馥
朱傅傅 梅聪敏 馥
傅 聪
傅 敏
生平经历
• 傅雷于20世纪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 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四运 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上 海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 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 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春访 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 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留学期间游 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 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 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文化大革命”期间,翻译巨 匠傅雷愤然辞世,在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9月3日的 夜晚,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 与他的夫人朱梅馥上吊身亡。为纪念傅雷,发扬和传播傅 雷文化与精神,2008年2月,上海市南汇区周浦八一中学 更名为上海市傅雷中学。
在文汇报发表的一篇悼念文章中,曾把罗念生先生比喻为“中世 纪的和尚”这恰给了他的人生哲理以形象的描述。他从不愿给别 人增添麻烦,善于理解人、体谅人,就连家中的保姆他也尽力关 照她们,减轻她们的劳动负担。亲朋遇到困难,他总是解囊相助, 以至往往稿费尚未到手,就已经预支出去了。他的一生可以说是 “吃的是草,而挤出的是奶。”在他重病住院期间,他以极大的 毅力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尽力与医生配合。医护人员都喜欢他, 夸他是最听话的病人。他向医生要求再给他点时间,不多,只需 半年!他要完成“荷马史诗”的译著。他不求生命中的任何享受, 只求完成这个夙愿留给后人。然而他带着遗憾走了,留给儿女的 是一个仅有10元人民币存款的存折,但是留给中华民族子孙万代 的,却是丰厚的、永存的纪念――他的译作和遗著。 对罗念生的学术成就,美籍华人著名教授柳无忌先生是这样评价 的:“他是一位资深的古希腊文字与文学专家,自清华读书时起, 致力于这门学术的研究已有60余年。在今日中国,不论大陆台湾, 找不到一位像他这样献身于古希腊文学的研究者。”
好友 杨绛:“傅雷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 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 途上园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 书斋。”
罗念生
• 姓名:罗念生
• 原名:罗懋德
• 1904,7,12—1990,4,10 • 出生地点:四川省威远县连界场庙 坝。 • 职业:中国翻译家,古希腊戏剧研 究家。生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 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翻译工作 者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名 誉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 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大百科全书 《戏剧》卷顾问兼分支主编。
翻译作品
埃斯库罗斯 《乞援人》、《波斯人》、 《七将攻忒拜》、《普罗米修 斯》、《阿伽门农》、《奠酒 人》和《报仇神》 《埃阿斯》、《安提戈涅》、 《俄狄浦斯王》、《厄特克特 拉》、《特剌喀斯少女》、 《菲罗克忒忒斯》和《俄狄浦 斯在科罗诺斯》 《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 《美狄亚》、《特洛亚妇女》、 《阿尔刻提斯》和《酒神的伴 侣》
个人著作
•主编了《古希腊语-汉语词典》;还编有《古希腊罗马 戏剧理论》和《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选》;制定了《古 希腊语专用名词译音表》;《古希腊语汉语词典》共收 入词条近50 000条。属于自荷马起至12世纪止上下两千 余年间的书面古希腊文范畴。包括带有古词源性质的荷 马史诗及经许多大作家运用和提炼的古典时期的阿提卡 方言中的单词和词汇。其他收词则是从公元4世纪至14 世纪名家著作及现代新被发现的古希腊著作中精选而来。 •出版过散文集《希腊漫话》、《芙蓉城》,诗集《龙 涎》,论文集《论古希腊戏剧》;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1966) 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 的家信186封。 《傅雷家书》 出版十八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 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傅 雷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 物”(1986年),足以证明这本小书 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 “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 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 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 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 子的深刻写照。
罗曼·罗兰 服尔德(现通译伏 尔泰) 梅里美 莫罗阿
《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 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 《嘉尔曼》《高龙巴》。 《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
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文明》,丹纳的《艺术哲学》, 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
1958年,在上海“反右补课”中,傅被上海市作协划为戴帽“右派分子”。 上海市中共领导柯庆施执意要划傅雷为右派,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上 海作协党组书记周而复则认为傅雷属于“可划可不划”的范围,恰逢周扬赴上 海听取意见,柯庆施同意了周而复、周扬的意见,事后上海市中共委员会派柯 灵通知傅雷该消息。但正当傅雷做了检讨,准备放下包袱时,阴谋家柯庆施却 变卦拍板把傅雷定为“右派”。 1958年12月,留学波兰的傅雷长子傅聪 驾机出逃英国。此后,傅雷闭门不出。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红卫 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 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9月3日上午,女 佣周菊娣发现傅雷夫妇已在江苏路284弄5号住所“疾风迅雨楼”双双自杀身亡, 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药,在躺椅上自杀,享年58岁,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缢 而亡。傅聪收到父亲的最后赠言是:“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 家,最后才是钢琴家。” 其死后骨灰原被安葬于永安公墓,后归并到万 国公墓,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的破坏后遗失。幸有一工人原为傅雷 作品的爱好者, 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办傅雷朱梅馥追悼会,柯灵致悼词,宣布 1958年划为右派分子是错误的,应予改正;文革中所受诬陷迫害,一律平反昭 雪,彻底恢复政治名誉。骨灰移葬上海革命烈士公墓。
索福克勒斯
欧里庇得斯
阿里斯多芬的喜剧《阿卡奈人》、《骑士》、 《云》、《马蜂》、《地母节妇女》和《蛙》 翻译了古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的 《诗学》和《修辞学》,以及古希腊的《铭体诗选》 还与人合译了《伊索寓言》、《琉善哲学文选》、 《古希腊罗马散文作品选》、《意大利简史》; 还翻译过英国哈代的短篇小说集《儿子的抗议》、 德国施笃谟的中篇小说《傀儡师保尔》、拉丁文的 中世纪学生歌曲《醇酒、妇人、诗歌》、普鲁塔克 名人传的《狄磨西尼传》和《西塞罗传》,以及大 批有关新诗、格律诗、古希腊文学和文艺评论的文 章,散见全国部分报刊。
翻译作品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巴尔扎克
《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 《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 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 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
生平简介
• 1918年,考入资中县立小学。 • 1919年,考入威远县立初级中学,后因学校临时停办, 改入荣县中学。半年后,为了逃避抓兵,开阔眼界,他邀 集一批知交,结伴赴省城――成都求学,就读在成都华西中 学。 • 1922年,他考入旧制清华学校,由成都到了北京,专攻 自然科学。
• 1929年,罗念生经过考试公费赴美留学。在美国,罗念 生先后在俄亥俄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乃尔大学攻读英 美文学和希腊文学。
• 1935年夏,考古组由于缺乏资金,不得不停止工作,罗 念生只好返回北京,在北京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的八年中,罗念生随四川大学、武汉大学 辗转峨眉、乐山、成都等地。一方面在大学任教, 一方面还要在各地中学兼课。 1946年,罗念生到长沙湖南大学执教,与罗皑岚、 胡子安等人办副刊,出版著作。1947年,他经上海 赴青岛,在山东大学任教。1948年,北京解放前夕, 他终于返回离别十数年之久的北平,就任于清华大 学外语系,并于年末迎来了北京的解放。 1949年我们的共和国成立了,罗念生从此得到了充 分施展专长的天地。 3月19日,罗念生病危,第三次住进中日友好医院, 经医院抢救无效,终于1990年4月10日11时50分与世 长辞。
评价
傅雷自己:“自从我圆满的婚姻缔结以来,因为梅馥 那么温婉,那么暖和的空气,一向把我养在花房里”
妻子 朱梅馥:“我对你爸爸性情脾气的委曲求全、 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则的。因为我太了解他。他一贯 的秉性乖戾、嫉恶如仇是有根源的。修道院似的童年, 真是不堪回首。到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恨一 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为人正直 不苟,对事业忠心耿耿。我爱他,我原谅他。”
1908年4月7日,傅雷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今上 海市南汇区航头镇王楼村五组)。1912年时其父傅鹏飞因冤狱 病故,由母亲抚养成人。1920年(12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附 属小学(今南洋模范中学),次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1924年 因批评宗教而被开除,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1925 年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参加反学阀运动。秋后考入上海持 志大学读一年级。1928年,傅雷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 理论。开始受罗曼·罗兰影响,热爱音乐。 1931年,傅雷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原上海音乐 学院),任校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及法文,致力于法国文 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次年与庞薰琴和倪贻德结成“决澜社”。 中日战争时期,留在上海,此后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曾发表 亲美言论。1949年之后,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上海 分会理事及书记处书记等职。傅雷学养精深,对美术及音乐理 论与欣赏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人物评价
罗念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教授,在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和研 究领域中,有杰出的贡献。罗念生在翻译上追求“信、达、 雅”兼顾。他的翻译不仅数量多,而且文字讲究,忠于原文、 质朴典雅,注释详尽。在把诗体原文用散文译出时,不失韵 味。他为统一古希腊专用名词的译音,撰写出一种比较合理 的对音体系。这个译音表自1957年以来,已被文学出版界 所采用,对统一译名起了重要的作用。罗念生不仅有着良好 的文德,在人品上也堪称是楷模。他善良、忠厚,待人热忱, 虽不善言表,但内心却是个火热奔放的世界。他不计名,不 为利,对青年学者和学生,有求必应。他经常花费大量时间 和精力为他们查询资料,解答学术上的问题,每月都要寄出 许多解答的复信、复函。他的老伴没有工作,又体弱多病, 经济拮据。有人劝他翻译些通俗,出书量的畅销书,他说: “这些书有的是人可以翻,而我所搞的,是别人做不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