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解读论文

合集下载

日本文化议论文

日本文化议论文

日本文化议论文中国需要强大但中国更需要共存,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就显得很有必要,而且更应该致力于使之推动中国经济建设的命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日本文化议论文,仅供参考。

日本文化议论文篇一“‘多啦A梦’也很有趣呀!”“明日动画频道会演‘迪迦奥特曼’,据说宇宙警备队的大队长——奥特之父还会出现啦!”正当这些孩子议论得激烈的时候,不知道是谁说出了一句话“中国动漫一点也没有意思,一点也不受欢迎。

”这一声并非一语道破天机,而是听起来特别的刺耳,想不到这些话会出自于这些孩童之口,听得出他们也并非是童言无忌,是他们对中国动漫,以及日本动漫的客观评价,可他们也是中国人呀,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自己的祖国虽然做得有些不够好,但毕竟是自己祖国,毕竟是自己的家呀!我喜欢看中国动漫,是因为它并不是剧情简单,却是善恶分明,常常蕴含着中国的传统特色,独具一格。

但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日本动漫似乎已经占据了中国动漫市场,玩具超市里到处都有日本动漫的图片,无论是“美少女”还是“名侦探柯楠”都是孩子们心中的最爱,其比猫爱吃老鼠还疯狂。

中国的动漫因此而被埋没,不被理解,而日本动漫靠着一股时尚的风气紧扣住了中国孩子的心。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水平都等各方面都十分低,但日本埋头苦读,在短时间内将日本变成了一个发达国家,之所以他们能有如此巨大的腾飞的力量,是因为教育为他们改变一切落后状况作了很好的铺垫,从而才有了今天在世界上展示着自己风采的日本。

如今,不仅仅只是动漫向中国蔓延,松下电器、丰田汽车也向中国蔓延伸长,他们想禁锢住中国人的思想,让中国孩子陶醉于日本文化中,埋没中国五千的历史文化。

但竟然日本短暂的文化战胜了中国的文化。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日本将中国放在手术台上解剖了许久,而中国呢?”中国只知道那段与日本敌对的记忆,却从未想过向日本学习。

中国人自以为是傲骨,却真正的成了自寻死路的方式!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还需要发展,邓小平曾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提升中国只有教育才能促进发展,挽回中国孩子对祖国的热爱,对爱憎的分明……中国人要及时治理“沙尘暴”“多植树,少浪费水”,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最终将“破土而出”,将会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式登上世界文化的巅峰!日本文化议论文篇二日本料理,独特风味的形成同其岛国的地理环境及东方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

企业文化论文(日本企业文化特点及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企业文化论文(日本企业文化特点及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企业文化论文(日本企业文化特点及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引言概述: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组织风气,它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强国,其企业文化向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1.1 高度重视员工的忠诚与奉献精神日本企业文化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

员工被视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通过提供稳定的就业环境、长期的职业发展机会以及良好的福利待遇,激发员工的忠诚心和奉献精神。

1.2 突出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日本企业文化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日本企业中,个人的利益往往被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员工们乐于为团队的成功而努力工作。

企业通过培养员工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实现整体的协同效应。

1.3 强调细节与精益求精日本企业文化非常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

日本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创造以及服务过程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品质。

企业通过持续改进和不断追求卓越,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二、日本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2.1 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中国企业可以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经验,注重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

通过提供稳定的职业发展机会、完善的福利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忠诚心和奉献精神,增强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意识。

2.2 倡导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中国企业应当重视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鼓励员工之间的协作和相互支持,实现团队的协同效应。

同时,倡导集体主义精神,使员工能够把个人利益融入到团队和企业的整体利益中。

2.3 追求卓越品质和精益求精中国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创造和服务过程中,应当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企业要注重创新和技术提升,不断追求卓越,提高竞争力。

关于日本文化方面论文

关于日本文化方面论文

关于日本文化方面论文日本的文化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习惯和风俗,文化是反映一个国家特殊性的东西,是一个社会综合的缩影。

由于* 原因,日本在姓氏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人名的起名等方面,都很注重姓名的社会性、现实性。

日本文化方面论文篇1试论日本姓氏文化现象摘要:姓氏文化是日本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日本人的姓氏产生较中国晚。

由于* 原因,日本在姓氏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人名的起名等方面,都很注重姓名的社会性、现实性。

日本虽国土面积小,人口不多,但日本人的姓氏却为数不少、千奇百怪。

日本姓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社会文化、历史、经济、宗教、风俗等重要文化现象。

研究日本姓氏对于日本社会、文化、语言、文字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日本姓氏文化现象日本人的姓氏产生较中国晚。

由于* 原因,日本在姓氏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人名的起名等方面,都很注重姓名的社会性、现实性。

日本虽国土面积小,人口不多,但日本人的姓氏却为数不少、千奇百怪。

日本姓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社会文化、历史、经济、宗教、风俗等重要文化现象。

1. 日本人的姓氏起源较中国晚1.1 中* 姓氏起源中* 姓氏起源据说可以追溯至上万年前对风、云、雷的崇拜。

传说中的女娲、伏羲为风姓,神农为雷姓,黄帝有云姓之称,等等。

上古时期,中国人姓和氏是分开的,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姓指的是一个人的血统,只有贵族才有闲空研究或者附会自己的血统。

而氏则代表此人的身份地位。

男人主外,平常使用能代表自己身份地位的氏而不用姓。

姓、氏分开的制度在汉以后就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姓、氏逐渐合流。

夏商周时期,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称号,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

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

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

先秦时期一般老百姓不准有姓氏,如变法的商鞅,本是卫国人,起先被称作卫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成功,被封于商郡,从此改名为商鞅。

1.2 日本人的姓氏产生与中国姓氏制度相比,日本的姓氏产生较晚。

日语文化论文

日语文化论文

日语文化论文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滋养了日本文化,在日语结构中溶入了大量中国文化。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日语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日语文化论文篇1浅探学习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摘要:语言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语言的学习不仅需要言语训练,更要加强对语言产生民族的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日语的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只有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得到突显,才能使语言作用于不同文化间的障碍解除。

因此,本文以学习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为题,进行日语人才培养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学习方式;探讨前言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来源于语言与文化间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一个民族语言的来源。

在不同的语言当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可以体现在语言之中。

所以说,语言不仅是人类用来进行交际的工具,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在进行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之时,要摆脱传统的日语学习观念,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日语学习者具备较高的日语文化交际能力。

这也是日语教学者与日语学习者的共同期望。

1、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日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可以利用日语进行流利的交流,实现交流的目的。

但是,日语的学习如果仅以词汇量和语法学习水平作为衡量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指标,是不尽合理的。

因为一位日语学习者只掌握了大量的日语词汇和日语语法,是很难完成正确的交流的。

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了语法运用上的错误,对方可以大方的谅解将日语作为外语的交流者。

而如果日语的语言使用不恰当,则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对方则可以认为日语学习者存在价值观念上的问题,其语言的不当表达属于不友好的表现。

这些都是日语文化交际能力不强所导致的现象。

所以,加强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实现日语使用者之间的良好交流,更有利于中日两国和谐关系的打造。

2、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因在我国的日语学习者当中,经常会出现语言运用上的失误,这使得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了日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日本历史与文化论文优秀范文

日本历史与文化论文优秀范文

日本历史与文化论文优秀范文推荐文章筷子文化研究的论文热度:八年级上册有哪些华东版历史复习题热度: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复习题有哪些热度:初二下册历史复习题有哪些热度: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热度:日本历史文化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日本在国民心中以及其他国家心中的地位的提,许多国家也以日本的文化作为借鉴,积极吸收有益的成分,对各国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日本历史与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日本历史与文化论文篇1浅论日本艺伎文化的历史贡献摘要:随着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艺伎回忆录》的上映,日本艺伎迅速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睛。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艺伎始终是充满了神秘而又有些暧昧的特殊职业,有些人甚至简单地认为艺伎就是怀有某种才能的妓女。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艺伎从事的是一种表演艺术,他们的歌舞器乐乃至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了古典的艺术理念。

因此,在现代社会,艺伎被称为日本古典文化的活化石,艺伎甚至对日本历史起过一些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日本艺伎勤王艺伎历史贡献随着电影《艺伎回忆录》的上映,日本艺伎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目。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因为“艺伎”这种称谓中多了一个“伎”字,便因此对艺伎有很多的误解。

其实,这只是源于译成中文后的偏差,艺伎在日语里叫做“艺者”(geisya),在译成中文时将“者”字去掉,加了一个“伎”,于是很多人便误以为艺伎就是能歌善舞的妓女。

艺伎确实能歌能舞,也陪酒卖笑,但与妓女的不同之处在于,她们是卖艺不卖身的。

即艺伎从事的是一种表演艺术,她们的歌舞器乐乃至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了古典的艺术理念。

因此,在现代社会艺伎被称为日本古典文化的活化石。

不仅如此,在日本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艺伎甚至对历史起过一些特殊的作用。

一从艺伎的由来说起艺伎产生于德川幕府时期的江户时代,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她们的前身就是表演歌舞的流浪女艺人。

随着幕府统治中心江户(今东京)人口的增加,大量的流浪女艺人聚集过来,成为在此定居的暗娼。

3000字日本文化论文

3000字日本文化论文

3000字日本文化论文篇一:日本文化论文我眼中的日本论日本文化本学期有幸选到了老师的“日本历史”公选课。

就我所知,这门课有很多同学都想选。

为什么这么多同学想选呢?我认为首先是日本这个民族和我们中国有着很复杂的关系,不论是古代的日本向中国学习,派出遣隋使,遣唐使等,还是近代日本发动了令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苦难的侵华战争。

都是国与国之间的交集的一部分。

就我个人而言,是怀着对日本的极大的兴趣来选这门课的。

诚然大部分时间,说对日本感兴趣会让人觉得是亲日,是卖国倾向。

但是最近越来越发现,作为中国,想在与日本的交流,合作和竞争中处于一个上风的位置或者有利可图;作为一个中国人,想正确全面地认识日本。

觉必须抛弃心中的偏见和痛恨,以一个客观的心态来面对,来学习日本和日本的文化。

我个人对日本谈不上喜欢或是讨厌,小时候总是听老人们说日本鬼子在侵略中国时怎么样怎么样,就十分的反感日本或者说是畏惧日本也不为过。

后来上学了,通过书本或是电视上放的抗日电影,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努力战胜了小日本。

便又变得十分自豪,但是对日本的讨厌却是未曾改变。

知道后来看了一些关于日本的书籍、电影和动漫之后才对日本的看法有所改观。

以下是我的一己之见,谨供参考,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一. 日本战国此词汇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次第》第二十条中出现的“天下战国之上(天下戦国の上は)”一句。

换言之,生处在被后人称为“战国时代”的人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

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从室町幕府时代爆发了应仁之乱后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也有把江户时代初期列入的说法)百多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

因此有的人说日本没有战国,但就我而言,不论战国与否,那些名留青史的英雄,那些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是不会改变的。

今川义元、北条早云、北条氏康、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斋藤道三、松永久秀,毛利元就、伊达政宗、上杉谦信等名字只要是玩日本战国系列游戏的人都耳熟能详。

日语论文----日本文化之“绊”出真情

日语论文----日本文化之“绊”出真情

日本文化------“绊”出真情如果你对日本有些微的了解,应该就会耳闻过“绊”这个词。

“绊”这个词在日语里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单词的重量,而是一个民族性的重量。

本论文将从“绊”这个词来浅析日本文化的一角。

从“绊”在日文中的意思,以及“绊”字成为日本2012年度汉字为契机,进一步探讨“绊”在日本社会生活工作中的表现以及作用。

最后,就“绊”字的内涵及作用来探讨它将会对日本震后的影响。

关键字:日本文化绊年度汉字羁绊饭团元气1、绊在日语中的意思(1)〔つなぎ綱〕羁绊.馬の絆/拴马绳;马缰绳.(2)〔断ちがたい結びつき〕纽带;(血缘、爱情等的)羁绊,[束縛]束缚.両国は深い友情の絆で結ばれている/根深蒂固的友谊纽带把两国联结在起.绊在日语中的意思大致就是上面两种,但对于日本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意思,尤其是”纽带””羁绊”这样的意思,在日本人看来,是神圣的,是不可磨灭的.日本还有一个”和”字,而这个字不仅仅是因为是”大和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重要,更重要的是因为”和”如樱花一般绚烂的映示了日本人的精神精髓.之所以提到”和”这个字,是因为笔者认为”绊”这个字与”和”同样举足轻重,同样是日本人的精神至高点,而且,”绊”与”和”不可分割,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依托.2、绊成为年度汉字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12日在日本京都清水寺宣布,寓意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与感情牵绊的汉字“绊”当选为最能反映2011年日本国情的年度汉字。

当天下午,根据惯例,由清水寺住持森清范在长1.5米、宽1.3米的纸上,用特大号毛笔写下年度汉字“绊”,以此表达对来年的祝福。

森清范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人们能认真地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在‘绊’的指引下珍惜当下,重建一个充满生机的国家。

”“经过今年的地震海啸,人与人之间的‘绊’被发现和重视,‘绊’代表充满勇气和希望的未来。

”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在阐述“绊”字当选的理由时说。

日本一些媒体认为,“绊”字代表了日本社会在地震后发生的显著变化。

关于日本文化的日语论文1500字

关于日本文化的日语论文1500字

关于日本文化的日语论文1500字篇一:日语及日本文化论文日本语及日本文化论文虽然选修的《日语及日本文化》这门课程总共也就只有十次左右,接触的日本文化也不多,但是,经过这段世间的学习,对日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传统多少有点感触。

日本,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一个资源不怎么丰富的国家,一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民族,一个崛起于世界东方的国度。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值得传承下去的理由。

就像我们现在还风行的端午与中秋,日本也有他们的传统文化,比如相扑,肚皮舞,成年礼等。

很多时候看到日本热热闹闹地举行各种节日活动,看到他们满脸的欢笑,听着他们捣出的鼓声,都会被或多或少地感染着。

我们能够在生活中的种种细节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同样,我们也能够从这些传统的节日中看出一个民族的特点。

比如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很喜欢相扑。

我们可以从那些前往看相扑比赛的人眼中看到他们对强者的向往与崇敬,也可以从那些为了成为相扑手而不惜牺牲自己健康的人身上看出他们身心的近乎“疯狂”的执着。

又比如日本人人乐钟的肚皮舞:在肚皮上画一个大花脸,然后头戴一顶大草帽,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蹦蹦跳跳起来。

也许在我们看来他们的这个活动可以用类似幼稚这样的词来形容,但是,对于那些日本民众来说却是乐此不疲。

这正应正了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要自己开心,何必如此在乎别人的看法?再比如那个成年礼,在我们中国只是法律上规定一下年满18岁就算成年,何曾这样用节日的方式隆重地宣告“我已经成年了!”?足以看出日本人对一个即将成年的人的重视,更可以看出他们自立自强的特性。

还有,日本是一个忧患意识很强的国家,从小学起老师就会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居安思危,以此来激励学生的进取心理。

当然,这方面的还有很多,在这里也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们泱泱华夏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的传承与积淀自不必说。

而相对比我们小得多的日本,暂且不说他们曾带给我们东亚国家的灾难,虽然他们的文化与历史无法和我们比肩,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有些行为会令我们所有无法忍受,但也不容否认,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新纪元,日本那个岛国在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中日文化之不同
--“小”日本和“大”中国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西汉时就有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往来,日本不论是在生活方式、政治形式还是社会文化上都曾以中国为师,可以说中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作为日语专业的学生虽然我没有去过日本,然而在平常与老师的交流以及通过看书、看日剧等方式,对日本的社会有了一些了解后,我觉得中日在很多方面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在地理位臵上看,日本是一个岛国,面积不大,然而中国面积辽阔,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内陆,这造成两国民族心理上的差异。

我们平常喜欢管日本人叫“小日本”这个“小”除了表示“境界狭小”和“小心翼翼”等负面意义,也可能组词成为“小家碧玉”,“小巧玲珑”和“精致微小”。

日本人的“小”既体现了某些文化中的负面意涵,但是也反映出日本民族的许多独到之处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中华文明中的许多文化元素在日本都发展成为艺术修养之道,比如“茶道”,“插花”,“剑道”,“盆栽”等,这些在日本都巧妙转化成为细致精深的文化艺术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在对“小”的发挥上,日本人可以说是螺壳里做道场,充分发挥了日本民族精益求精以及要把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完美艺术化”的倾向。

相较于日本的“小”中国
就显得“大”多了,“大”固然代表宽宏大度和大人大量,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代表“大而无当”,“粗枝大叶”正是在这一点上,体现了中国与日本的差距,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地大物博的地理环境给予了我们博大宽广的胸怀,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优越感和爱从大处着手但忽略细节的民族性格。

一句“差不多”,一句“马马虎虎”,深刻反映出了中国人心理文化所积淀的知足常乐的文化特性,对一件小事精深的挖掘和对一件小作品千百般的精雕细凿一般不属于我们文化固有的特性。

反映在经济领域就体现在中国产品虽然在全世界迅速占领市场,但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领域,同时中国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常常是因为忽视一些细小环节所引起的,正如文章开头所引用的关于中国木制家具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样。

在类似汽车这样高端技术产品领域,数百个精密零件的生产和组合需要的是生产人员高度的敬业精神以及对每个细节的充分重视,当然也需要各个领域的高度负责任的精神和协调能力,这里日本人的“小”(追求细致和完美)恰恰成为日本人的巨大优势,这是我们今天中国仍然值得学习的地方。

大和民族是一个很坚忍的民族,这一点促成了他们在科技,艺术里较多领域的繁盛.同时也造成他们民族性格里的残暴气质.二战时成为法西斯三国之一与这脱不了干系.至于日本人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比较"纯".众所周知的原因:二战后的日本百废待举,一切归零.也许在很长的美国管辖时间里,他们遭受着文化侵略.但是,这样的文化清洗同时也是使之脱胎换骨.日本的文化,由于战后的历史,使其在本
身的资本主义背景下得到了更强有力的血液.甚至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兼并下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因此日本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地域窄小的日本要想不被挤压出资本主义的大客车,只有积极,进步,强大。

和日本相比中国就显得要安逸了许多,这和前面讲得地理位臵是脱不了关系的,日本人有着很强的危机意识,在各个方面都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这也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每年都有很多人死于自杀。

中国有句话叫做“好死不如赖活着”显示出了中国人的乐观和豁达,这点日本人就要向中国学习了。

在艺术创作上看,中国的宗教神话有些和基督教类似.而基督教最大的教义就是削除异端(突出事物),建立平等(人人平庸).这些是
由民族个性引起,而民族个性再次艺术创作的取向,和基督教一样,
中国的文艺,也是反对黑暗的事物,反对杀生和荒谬的;而日本的文艺,由于其更为开放的思想,而,毫无顾忌地将忧郁,悲观,甚而绝望等人
类负面情绪(同时也是伟大的艺术之神)容入艺术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的文艺作品很病态而中国的文艺作品很平淡,很苍白的原因,当然,这些"忧郁,荒谬,绝望,病态,平淡,苍白",都是综观整个世界的艺术创作的各个角落得出一个不成数据的参数借以比较下中日两的
差异而已。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要“求同存异”中日文化虽然有异,但正是这份异让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我们对于日本文化要辩证的看待,不
可盲目推崇也不可全盘否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再为我所用。

班级:日语09一1班
姓名:郑婷婷
学号:310914020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