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的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秋天的怀念》教案8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8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8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领会母爱的无私、伟大。

教学准备史铁生的相关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2、检查预习,初步解题:(1)课文是在怀念谁?(2)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么样的人?3、简介作者,激情导入。

本文作者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

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

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1、自读要求(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自学。

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2、检查生字读音。

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躁豌3、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三、再读课文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2、交流:“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四、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语。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4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4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优秀14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设计特色:体味情感,以情激情。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我”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

1、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去怀念的?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激发情感。

在自读的基础上,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自由研读,真情感知。

1、画一画。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画出自己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为体会文章思想奠定基础。

2、想一想。

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说一说。

在想一想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的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点拨引导: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让学生从课文中充分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

这里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1)小组普遍交流。

(2)全班重点交流。

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的详细些。

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知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母爱的世间真情。

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意图。

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2、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学情分析】1、感受母爱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重点难点】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写作意旨【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揭示课题,铺垫情感1、(出示轮椅)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吧?(生:轮椅)师:看到这轮椅,你会想到什么?(预设:残疾人、坐轮椅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坐上轮椅?)(出示史铁生照片)变点击课件,边激情讲述:这个轮椅上坐着这样一个人,……他叫史铁生。

遗憾的是,在去年的12月31号,这个被称为“文坛巨星”的他,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2、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出示——合欢树片段)(默读)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1)我感受到了,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2)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3)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4)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看来这力量来自于他的母亲,可惜这位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儿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年仅49岁。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走进他的母亲,走进秋天的怀念。

(板书——秋天的怀念)(师生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秋天的怀念读课文,指导读书读出味道。

1、请大家先把课文读一遍,在读书时,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课文时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师:有谁想给大家读一读课文,哪一部分都可以。

在他读书的时候,我们大家要仔细听,一会儿我们要对他读的作出评价。

师:你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哪一个层次?(面向学生):大家觉得他读得好吗?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秋天的怀念》教案(7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7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7篇)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

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背影》中我们体会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同学们自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二)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优秀9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优秀9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优秀9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将零零碎碎的细节串联起来,写出了自己在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细心、耐心、小心、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

文章的语言朴素、真切,却又意味深远,寄悲观于从容,蓄智慧于认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学生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把握朗读时感情基调的变化。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复杂情感,理解文中母爱的内涵。

3、领悟文中“好好儿活”的内涵,珍惜生命,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1、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母亲为什么总是要“我”去看花,进而理解生命的意义。

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坚强成长的品质。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初步理解文中母爱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师:母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自古以来,无数人吟诵、赞颂它。

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孟郊就曾写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诗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

今天,我们将学习当代文坛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史铁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来看看他对母亲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受到感染,在关注细节中加深对母爱内涵的思考,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3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3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3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好好活儿”所代表的生命的意义。

2、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难点】领会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好好活儿”所代表的生命的意义。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1、质疑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秋天的怀念》,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自由述说)预设:谁怀念秋天?(板书:史铁生)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秋天吗?除过秋天,还怀念什么?2、问题梳理从课题质疑入手并对提出的问题梳理,是语文学习的常用方法。

二、第一次看花1、通过预习,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或知道了什么?预设:课文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

小结:同学们关注到了本课的两个主要人物——(生)儿子、母亲。

板书:儿子母亲这是怎样的一个儿子?你能从文中拎出一个词吗?(瘫痪、暴怒无常)板书:暴怒无常2、儿子的暴怒无常都表现在哪里?请从第一段中找找,画出这样的句子。

预设: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补充,深入人物内心21岁,生如初阳,却双腿瘫痪!如此的噩运,谁能承受?!史铁生后来曾写过一篇长文章,记录21岁时的命运重创,文章的名字是《我二十一岁那年》,谁与老师轮流读读:课件出示(配乐)那时(十九年前)我还能走,走得艰难,走的让人伤心就是了。

当时我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

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5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5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通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乐曲《秋日私语》、《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二整体感知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

你们需要音乐吗?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

——《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

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

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

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自由感悟1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何以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哪些描写或者说哪个字,哪个词感动了你?2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一个忠实的听众,并要注意适当点拨。

(1)当学生提出第三段写得好时,相机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朗诵训练。

要求读出母亲的'无奈和心痛,儿子的不耐烦和对母亲的不理解。

可以以比赛的方式进行。

(2)在学生提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菊花的画面,巧妙地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熟读成诵。

四质疑解疑1、在欣赏、感悟这篇文章之时,你们的头脑中是否已经产生了一些疑问呢?2、学生自由质疑。

预想:(疑问来自三个方面)a、关于课题b、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对策:a、零碎的问题随即解决,可通过生生交流意见,展开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

谈到课题为何为《秋天的怀念》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关秋天的几处意象——雁阵北归、树叶飘零、菊花烂漫b、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整理后以课件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集中领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感情朗读、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解疑,达到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内心感情的效果。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精选7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精选7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精选7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潜力: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3.品读*质朴深沉的语言。

4.在整体感悟课文资料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从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解读“我”和母亲。

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亲情和生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用正确的态度应对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揣摩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形象。

教学难点:切实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应对磨难。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透过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反复品读课文,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透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激发学生阅读体验。

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潜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入:教师出示PPT并朗读:我一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明白我们会牵挂你,不明白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明白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明白她在哪儿。

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这段文字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有关庙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一个人强烈的想念之情,这个人便是他的母亲。

学习了史铁生回忆母亲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们会对这种情感有更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走进作者播放视频课件《秋天的怀念》作者介绍。

1.史铁生虽遭遇了不幸,但他最终走出了人生的困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的教案设计
1、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学会坚强,珍惜生命。

2、品读细节描写的词句,带着不同的感受朗读品味描写菊花的句子,层层深入,感悟母爱的无私、博大、宽容、深厚,感受力量,感悟生命。

3、能深情地朗读课文。

师: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她愿意用自己的一生来爱你;有一种爱,她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

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是啊!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应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母亲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生命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师板书《秋天的怀念》,生读课题。

师:秋天的怀念,多么诗意的题目,请大家读读课文,找出洋溢着母爱的句子。

师:是呀,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朴实的话语,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都涌动着母亲的爱,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母爱是怎样的。

师小结: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

作者正是抓住一个个细节来描写伟大无私的母爱的。

1、师:刚才,我们一起感知了母亲对儿子的舔犊深情,现在咱们请同学读出最感动我们的语句来,让我们再次感受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配乐《江河水》)。

2、师:母亲的一个个小小的动作,细微的眼神,只言片语,都使作者记忆犹新,这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你能从文中找出直接表达秋天的怀念的段落来吗?
3、交流:大家同意吗?课件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①图欣赏——美吗?就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这句话。

②自由读练读。

③指名读。

④你为什么把淡雅读得那么轻、那么柔呢?
⑤师:这么一个伟大的母亲已经离我而去,又是一年秋来到,又是菊花烂漫时,睹物思人,思绪万千,在花丛中,“我”仿佛又看到母亲憔悴的脸、“我”仿佛又听到母亲那和蔼的话语……带着这种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1、师:就是这北海的菊花,曾经使重病缠身的母亲一而再,再而三地想带我去看。

现在,你明白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菊花的原因了吗?你明白了母亲未说完的话吗?
2、又一年的清明节到了,“我”来到母亲的墓前,请把想说的说给母亲听听吧!
3、师:是啊,作者也懂得:母亲让他去看菊花,是想他学会菊花的坚强,想他好好地珍惜自己的生命,勇敢面对现实,顽强地生存下去。

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我们应珍惜我们的生命,好好活下去!这里,我想送大家一段话:
当灾难与逆境来临时
愿我们更坚强!
当爱围绕我们周围时愿你我都珍惜!
愿我们的生命之花
越开越烂漫!
愿天下母亲的笑脸
越来越灿烂!
板书设计:秋天的怀念伟大“我”
怀念
无私母亲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