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炎症2
药物化学 第六章 第二节 非甾体抗炎药

易溶于氢氧化钠及碳酸钠溶液
O OH
鉴别反应
异羟肟酸铁盐反应
O OH
代谢
代谢迅速 代谢主要发生在异丙基的-1和-2氧化
首先氧化为醇,再氧化为酸 所有的代谢物都失活
O
OH
O
HO (+) ibuprof en
O
HO
OH
O OH
O OH
HO (+) isomer major
第二节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炎症
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
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等
抗炎药物的作用
治疗胶原组织疾病
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骨关 节炎、红斑狼疮和强直性脊椎炎等疾病
除苯胺类外,解热镇痛药多具有抗炎作 用
O N
O
Cl
O
N
O
N
OH
O
OH H N
O OH
一.吡唑酮类(3,5-吡唑烷二酮)
5O
4
N1 O 3 N2
Phenylbutazone (保泰松)
O N ON
OH
Oxyphenbutazone (羟布宗)
羟布宗
Oxyphenbutazone 羟基保泰松
O
N
O
N
OH
发现-氨基比林(Aminophenazone)
O
N
O
N
O
N
O
N
OH
羟布宗的代谢
二.邻氨基苯甲酸类
O OH
NH
O
OH
NH
Cl
Cl
Mefenamic Acid (甲芬那酸)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第三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药是一类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并能缓解疼痛的药物。
其中除乙酰苯胺类外,大多具有抗炎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也兼有退热止痛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上有所侧重,它主要用于抗炎抗风湿,有的还兼有排尿酸抗痛风作用。
背景知识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
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从炎症的主要的组织变化可分类如下:1)变质性炎症2)增生性炎症3)渗出性炎症(浆液性炎症、纤维素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出血性炎症、坏死性炎症等)4)特异性炎症(结核、梅毒、麻疯、淋巴肉芽肿等)1、抗炎药有两大类:(1)一类是甾体抗炎药,即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及其人工合成的衍生物,如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等。
(2)另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即医疗实践中所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等,如阿司匹林等本章所涉及药物。
2、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此外还用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每天全世界约有3千万人使用,每年的处方量达5亿。
40%使用者年龄超过40岁。
近年研究表明,在产生痛刺激的局部病灶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和释放均有增加。
3、前列腺素(PG)存在于动物和人体中的一类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具有多种生理作用的活性物质。
最早发现存在于人的精液中,当时以为这一物质是由前列腺释放的,因而定名为前列腺素。
现已证明精液中的前列腺素主要来自精囊,除之全身许多组织细胞都能产生前列腺素。
PG是产生炎症的介质,PGE2有很强的微血管扩张作用和致痛增敏作用,使炎症局部出现红、肿、痛、热等一系列反应。
4、作用机制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相同:通过抑制PG合成酶,使PG的合成和释放减少,达到解热镇痛效果。
第六章_常见急症症状与急救处理二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系统采集病史及体检,对诊断确立尤其重要。 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肺肉芽肿症、遗传性 毛细血管扩张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有时 以咯血为主要症状就诊。 二尖瓣狭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左心衰亦 可咯血。应注意心脏病史,认真检查,排除 心源性咯血。
三、处理原则
原则:咯血急诊治疗重点在于及时制止出血; 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治气道阻塞,维持患者的 生命功能;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一)一般处理 少量咯血,无须处理,适当减少活动,对症治疗。 中等量咯血卧床休息。 大量咯血应绝对卧床休息。 (注意:侧卧位,出血部位不明取平卧位)
(二)体检
全身体检加肺部体检,重点在肺部检查。 听诊呼吸音减弱或(和)出现啰音,对侧呼吸 音良好,说明出血在该侧。 局限性肺及支气管喘鸣音,说明支气管腔内病 变,如:肺癌或异物
杵状指多见于肺癌、支气管扩张和肺脓肿
(三)辅助检查
1.痰检查 2.凝血机制检查:血小板计数(100~300X109 )、 凝血时间(4~12分钟)、凝血酶原时间(11~13秒) 3、胸部X线检查:必要时行胸部后前位及侧位摄片、 体层及CT摄影。 胸部平片有圆形支气管影、双轨征有利于支气管扩 张诊断。 气液平面支持肺脓肿的诊断
8.引起混合性呼吸困难的疾病是哪种 A A.气胸 B.喉痉挛 C.气管异物 D.支气管哮喘 9. 下列哪种疾病可出现中毒性呼吸困难 B A.癔病 B.尿毒症 C.脑出血 D.脑膜炎 10.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最常见于 A A.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B.右心功能不全 C.胸腔大量积液 D.慢阻肺
第六章 常见急症症状与急救(二)
咯血和呕血与黑便
主讲教师:罗锴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学目标
炎症课后习题

第五章炎症(imflammation)病例:1. 皮肤烫伤或冻伤: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形成水泡或水肿,为浆液性炎症2. 皮肤疖(furuncle)肿:毛囊炎→局部红肿热痛,有波动感→出头,排出黄白色脓汁,为皮肤毛囊脓肿上述疾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炎症性病变:1) 什么是炎症?2) 炎症性病变是如何发生、发展的?3) 为何表现出不同病变类型?4) 炎症的意义和作用?炎症的结局如何?本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第一节炎症概述1. 定义: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性反应。
这种防御反应以血管的活动为中心,是一种抗损伤与损伤的对立统一过程。
包括了组织损伤以后出现的血液循环障碍、白细胞游出、体液渗出、组织增生、修复损伤组织,达到痊愈的整个发展过程。
2.炎症的意义: 即是机体重要的保护反应, 抗损伤和修复作用,又能引起机体不同程度损伤(过敏反应, 水肿积液, 机体瘢痕)第二节炎症原因1、生物性因素——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
2、化学性因素——腐败饲料、有毒植物、强酸、强碱、病理性分解产物3、物理性因素——温度、放射线、紫外线、机械性损伤等4、正常分泌物5、过敏反应第三节炎症的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1.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机能障碍2.全身反应(1)发热(2)白细胞增多(3)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功能增强第四节类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一、变质(alteration)1. 定义: 局部炎症组织细胞变性和坏死变化的总称。
2. 形态变化特点:实质细胞: 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和坏死间质结缔组织: 纤维素样变性、坏死和机能障碍3.代谢变化特点:分解代谢加强和组织内渗透压升高二、渗出exudation定义:血液成分通过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壁进入炎区组织内的过程。
渗出的血液成分包括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统称为渗出物。
渗出过程:(一)血管反应→炎症发生的基础1.血管管径和血流的改变:减少-充血2.血管通透性增加:微静脉和毛细血管-渗出的基础(二)液体渗出1. 液体性渗出液(1)渗出物中的液体成分,简称炎性渗出液或渗出液。
电子版讲义-炎症

炎症的危害性
1. 当炎症引起重要器官的组织和细胞发生比较严重的变性和坏死时,可以影 响受累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例如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影响心脏功能;
1. 阻止病原微生物蔓延全身:炎性渗出物中的纤维素交织 成网,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炎症性增生也可限制 炎症扩散;(9版变动)
2. 液体和白细胞的渗出可稀释毒素、消灭致炎因子和清除 坏死组织;
3. 炎症局部的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在相应生长因子的作用 下进行增生,修复损伤组织,恢复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急性炎症定义
4
2006N138X 炎症时,引起渗出增加的原因有
A. 新生毛细血管增加 B.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C. 血管内皮细胞收缩 D. 血管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
2015N43A 严重烧伤时,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 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加 B. 内皮细胞直接损伤 C. 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 D. 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
炎症的步骤(9版新增)
1. 各种损伤因子对机体的组织和细胞产生损伤; 2. 在损伤周围组织中的前哨细胞(例如巨噬细胞)识别损伤因
子及组织坏死物,产生炎症介质; 3. 炎症介质激活宿主的血管反应及白细胞反应,使损伤局部的
血液循环中的白细胞及血浆蛋白渗出到损伤因子所在部位, 稀释、中和、杀伤及清除有害物质; 4. 炎症反应的消退与终止; 5. 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修复受损伤的组织。
IL-1、TNF、IFN-γ通过内皮细胞的细胞骨架重构,使内皮细胞收缩
五官科学-第六章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6耳部疾病2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单纯型:病变主在在鼓室粘膜,无明显骨质破坏。
特点: 1.反复、间歇性耳流脓,无臭味,粘脓性或脓性。 2.鼓膜穿孔:紧张部中央性穿孔,鼓室友粘膜充血、水肿。
3.耳聋:轻度传导性耳聋。 4.CT:无骨质破坏,不易有并发症。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分类及临床表现】 (二)骨疡型:除鼓室粘膜外,常累及骨膜和骨质,以听小骨常见,易产生肉芽。
五官科学-第六章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6耳 部疾病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梅尼埃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 2.熟悉梅尼埃病的鉴别诊断。 3.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梅尼埃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能力目标: 能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化脓性中耳炎、梅尼埃病病人作出初步诊断及针对性治疗。
(2)骨疡型:清除肉芽,通畅引流,行改良乳突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 (3)胆脂瘤型:尽早手术。
二、梅尼埃病
【概述】 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在1861年由法国医师Prosper Ménière首次提出。该病主要的病理改变 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间歇期 无表现.本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中、青年人,儿童少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多单耳发病 (约占85%),15%有家簇史。
二、梅尼埃病
【治疗】 (二)间歇期
1.血管扩张剂及钙离拮抗剂:如培他啶、尼莫地平、复方丹参液、烟酸、低分子右旋糖酐、山 莨菪碱、西比灵(氟桂嗪)等。 2.中效或弱效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乙酰唑胺等,长期使用注意补钾。
二、梅尼埃病
【治疗】 3.维生素类:如维生素B、C、E等(病因上与维生素缺乏有关) 4.糖皮质激素:如沷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可抗炎、抗过敏及减轻水肿。 5.其他:ATP、辅酶A、谷维素片等。 6.手术:如前庭神经切断术、内淋巴囊减压术、内淋巴分流术等。
动物病理学炎症

(四)作用 ( 1 )抵御、消灭病因; ( 2 )修复被致病因素损伤的局部组 织。 炎症是机体的防御性反应, 通常对机体 有利, 如果没有炎症反应, 动物将不能长期 生活于充满致病因子的环境中。 炎症是以血管系统改变为中心的一系 列局部反应, 有利于机体清除消灭致病因 子, 液体的渗出可稀释毒素, 吞噬、搬运坏 死组织, 以利于再生和修复, 使致病因子局 限在炎症部位不蔓延至全身。
白细胞游出是通过白细胞在内皮细胞连接处伸出伪 足,整个白细胞以阿米巴运动的方式从内皮细胞缝隙 中逸出。 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 细胞和各种淋巴细胞都是以此. 种方式游出血管。
.
.
④ 局部的作用 白细胞在炎症灶局部可发挥吞噬作用和免疫作用。 它是炎症防御反应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当然白细胞对 局部组织还有损伤和破坏的一面。 A、吞噬作用:指白细胞游出到炎症灶,吞噬病原 体、组织碎片的过程。主要由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 胞。 B.免疫作用 主要是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发挥免疫作 用。 免疫过程:抗原进入机体 巨噬细胞吞噬处理 T细胞和B细胞。免疫活化的淋巴细胞分别产生淋巴 因子或抗体,杀伤病原微生物。
.
二、炎症发生原因
(一)外源性
1、物理性:高温、低温、放射性损伤 作
用短暂,
2、机械性:切割、挤压等损伤,炎症是因组
织损伤而发生。
3、化学性:强酸、强碱腐蚀性化学药品、各
种毒物
毒气以及体内代谢产物即内
源性毒素
4、生物性: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微生
物和寄生虫。
5.免疫性:某些抗原抗体反应所引起的组织
.
(二)炎症过程
病因 组织损伤 继而血
循障碍, 白细胞游出、液体渗
炎症说课稿

《炎症》说课讲稿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炎症》。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1.首先是教材分析:病理学是中职护理专业医学主干课程的基础,为后续课程中学习疾病的防止提供理论依据,属于桥梁学科。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季润元、程剑主编的《人体病理基础》,此教材以“力求使用、新颖,注重基础”为原则,充分体现现代职教理念和岗位需求。
(1) 教材说明教材地位:所选教材为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成海龙主编的《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所选教材简单易懂、实用,重难点突出,适用于护理系学生,为以后护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内容:本次说课选自第八章脉管系统第一节心血管系统,本次课详细阐述了血液循环途径、心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教材补充:这部分内容基本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扩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心电图的应用。
(2)教学内容分析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的趋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因此心血管系统的相关知识在解剖学及生理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3)教学目标掌握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能力目标:学会分析临床病例。
情感目标:强调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珍爱生命、关爱病人。
重点:2.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任何临床表现都归于病理变化,只有掌握了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才能更好地理解临床表现。
难点: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每种炎症的病理变化都有不同,但是又有相同的地方,需要用哲学观点分析,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知识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腔结构;熟悉体循环、肺循环,心的位置,心脏形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关爱病人、关爱健康的情感。
重、难点:本次课重点为血液循环途径及心腔的内部结构,掌握这部分知识为下学期心脏功能的学习奠定形态学基础,因此列为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中可见一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的小脓肿灶。
• 疖(furuncle):毛囊、 皮脂腺极其周围组织 的脓肿
• 痈(carbuncle):多 个疖的融合
并发症: • 窦道(sinus): 位于深部的脓肿,如向体表、体腔 或自然管道穿破,在组织内形成一个 有盲端的排脓管,称之为窦道。 • 瘘管(fistula): 深部脓肿一端向体表或体腔穿破, 另一端向自然管道穿破、这一管道则 称为瘘管。
• • • •
(二) 纤维素炎症 (fibrinous inflammation) 特点:以纤维蛋白渗出为主。 镜下:红染交织的网状、条索状或丝状 部位:粘膜、浆膜和肺组织 黏膜:假膜性炎 浆膜:绒毛心
发生在心包膜(浆膜)的纤 维素性炎症:在心脏的 脏壁两层表面形成无数 的绒毛状物,特别是脏 层心外膜,因而称为绒 毛心.
• 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 鼠疫等 • 非独立的炎症类型
(四)出血性炎症 (hemorrhagicinflammation)
•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和
三、急性炎症的结局
完全痊愈 (一)痊愈 不完全痊愈
(二)转为慢性
局部蔓延 (三)蔓延扩散 淋巴道扩散 血道扩散:毒血症、菌血症、 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第六章 炎症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黄小环
目标要求
• 掌握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及有关 概念,一般慢性炎症的病变特征,炎性息 肉、炎性假瘤的概念,肉芽肿性炎的概念、 分类及病变特征。 • 熟悉炎症局部反应与全身表现,炎症的结 局。
二、急性渗出性炎症的类型
1.浆液性炎症 2. 纤维素炎症 3. 化脓性炎 4.出血性炎
2.蜂窝织炎
弥漫性化脓性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常发生皮 肤、阑尾、肌肉。
阑尾肿胀,失去光泽,阑尾腔内有脓性渗出物
• 3 .表面化脓和积脓 粘膜或浆膜的化脓性炎症。大量中性白 细胞主要向表面渗出,深部组织没有明显 的炎细胞浸润。 • 如化脓性尿道炎、化脓性支气管炎。 • 浆膜、胆囊、输卵管积脓(empyema)。
• 病例摘要: 男性,40岁,颈部患“疖”,红、肿、热、 痛,10天后局部红肿发展至手掌大,体温 38℃,局部手术切开引流。当晚即恶寒、 高热、头痛,次日体检发现病人轻度黄疸, 肝脾肿大,体温39.5℃,WBC计数 21.0×109/L。 • 思考题: 用所学的炎症知识,作出病理诊断并解释 上述临床表现?
(4)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除有败血症表 现,还在器官、组织形成多发脓肿。
中毒症状 血培养 菌血症 — + 毒血症 + — 败血症 + + 脓毒血症 +(并有多数脓肿)
+
第三节 慢性炎症
以增生为主,多为慢性,也可急性 • 一、一般慢性炎症 病变特点: • 1 . 纤维组织增生,上皮、实质细胞增生 • 2 .淋巴 、浆细胞,巨嗜细胞浸润 • 3 .炎性组织结构破坏
• • • •
(一) 浆液性炎症 (serous inflammation) 特点:浆液渗出 成分:含3%-5%的血浆蛋白质, 白蛋白为主。 部位:粘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 炎性水肿 水疱 积液 卡他 (catarrh)
)
结局:
(1)大多数病因去除后,渗出 的浆液吸收,局部不留痕 迹; (2)大量积液,影响器官功能。 如心包腔和胸膜腔积液。
• 1.脓肿(abscess) :即局限性化脓性炎。
• (1)特征:以局部组织溶解液化,形成 充满脓液的腔为特征。此囊腔称为脓 肿。脓肿由周围肉芽组织形成的脓肿 膜和腔内脓液组成。 • (2)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血 浆凝固酶使病灶局限。
肾脏体积增大,红肿有多个脓肿形成
间质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脓肿壁
3. 血行蔓延:病原微生物进入血循环,引起蔓延。
(1) 菌血症:血中有细菌但未大量繁殖,不引起症状, 细菌可很快被扑灭。许多炎症早期都有菌血症。
(2) 毒血症:细菌毒素或毒性产物入血,临床上出现全 身中毒症状。(寒战、发烧等)或休克 (3)败血症:细菌入血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 中毒症状,并常有皮肤粘膜出血点
• 白喉
喉:假膜与深 部结合牢固,称为固膜; 气管:容易脱落导致窒 息,称为浮膜。 • 痢 疾时, 肠粘膜 表面 的假膜容易脱落,局部 留下表浅溃疡。
• 发生在肺的纤维素性 炎症,因肺泡腔内大 量纤维素渗出而造成 肺实变。
(三)化脓性炎
特点: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原因:由化脓菌感染引起。 脓细胞: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郎罕氏巨细胞 异物巨细胞
感染性肉芽肿:如结核、麻风等 D.肉芽肿分类: 异物肉芽肿:如手术缝线、滑石粉等。
肉芽肿是较局限化的。图 示:肺门淋巴结处可见肉 芽肿。感染引起的肉芽肿 通常称为干酪样化,是因 为通常有典型的干酪样坏 死。
这些细胞有丰富的粉红色胞浆类似于鳞状上皮细胞而得名。细胞核呈长梭形。
小结
• 1、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及有关概 念, • 2、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 • 3、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分类及病变特征。
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赵某,男性,28岁,慢性阑尾炎患者,突发性右下腹疼痛, 行阑尾切除术。 【病理检查】 阑尾肿胀,浆膜面充血,可见黄白色渗出物,阑尾腔内充满 脓液。 【讨论】 1、该阑尾发生了什么性质的炎症? 2、其镜下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3、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二 、 肉 芽 肿 性 炎 (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A.显微镜下由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构成的 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为肉芽肿 (granuloma) B.病理学上常能根据肉芽肿的特殊形态来帮 助确定炎症的原因
C.巨噬细胞的衍生细胞 泡沫细胞 上皮样细胞
多核巨细胞
• 1.炎性息肉 局部 粘膜上皮、腺 体、间质增生,形成 带有蒂突起于粘膜表 面的肿块。
2.炎性假瘤 局部组织的炎性增生,形成 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在肉眼 及X线上均与肿瘤十分象似。最 常见的部位是肺和眼眶,其它器 官亦可发生(如肝、膀胱等)但 很少见。
肺组织炎性增生形成一个边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
• 病例摘要: 患者 男 56岁 养路工人。颈部包块一月。一月前, 家人发现其左颈部稍隆起,扪之有葫豆大结节, 质地较硬,无红、热现象,无压痛,未引起足够 重视。一月中结节逐渐长大至3×3cm,仍不红, 无压痛。 • 分析题: 1.该患者左颈部可能发生哪些性质的病变? 2.可以做何种检查以确定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