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课件】塑性加工工程学2.pptx

合集下载

第2章 塑性加工工程材料ppt课件

第2章  塑性加工工程材料ppt课件

➢ 形成纤维组织
由于金属晶格的树枝状结构被破坏和再结晶,金属基体
及非金属杂物向加工方向延伸而形成纤维组织 。
4
对于热加工,沿材料的流动方向即纤维方向有最好的性质。 因此,以热加工状态使用的产品,使纤维贯穿整个产品而且 在以后的机加工中也不要切断纤维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 曲 轴 锻 造 的 RR 法 , 可 比 其 他 方 法 使 疲 劳 强 度 提 高 30%~40%。当然,当需要各向差异较小时,就应将不同 的加工方法结合起来。
❖ 从金属组织看,大量位错将借助于热运动而慢慢地重新排 布,在减少位错的同时,将出现能量更低的排列状态,即 恢复过程。
❖ 会导致所谓的蓝脆区,一般认为在此温度下加工的产品不 能使用,所以中温加工的情况不多。但实际上在此温度下 加工的产品虽然韧性有所下降,但强度可以提高,因此中 温加工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采用的。
4.残余内应力
金属在发生塑性变形时,内部变形不均匀,位错、空 位等晶体缺陷增多,金属内部会产生残余内应力。当 外力去除后,金属内部会残留下来应力。
残余内应力会使金属的耐腐蚀性能降低,严重时可 导致零件变形或开裂。齿轮等零件,如表面通过喷丸 处理,可产生较大的残余压应力,则可提高疲劳强度。
15
第二节 塑性变形对金属材料的要求
❖ 从金属组织看,在加工过程中被拉长了的晶粒在恢复过 程中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再结晶后变成等轴晶粒。加工 率越高,晶粒越细小。
❖ 从受力方面看,加工时材料的变形能较大,所受机械力 较小,材料可获得较大的变形。
3
铸锭的凝固组织一般较粗糙,晶体的树枝状结构很发达, 成分或金属夹杂物的偏析严重,较大铸锭的表面还存在气 孔,中心部位还存在空隙。经热加工后可以使金属组织趋 于均匀化。主要呈以下特点:

课件塑性加工原理塑性与变形总课件参考.ppt

课件塑性加工原理塑性与变形总课件参考.ppt

1.镦粗时组合件的变形特点 2.基本应力的分布特点 3.第一类附加应力的分布特点
*
上课课件
3. 4. 2 平辊轧制时金属的应力及变形特点
1.基本应力特点 2.变形区内金属质点流动特点 3.平辊轧制时,第一类附加应力的分布特点
*
上课课件
3. 4. 3 棒材挤压时的应力及变形特点
1.棒材挤压时的基本应力状态 2 .棒材挤压时的金属流动规律 3 .棒材挤压时的附加应力
变形程度ε
应力σ
σsb
σsn
图3-25 拉伸时真应力与变形程度的关系 1)无缺口试样拉伸时的真应力的曲线 2)有缺口样拉伸的真应力曲线
*
上课课件
3. 3. 4 残余应力
1.残余应力的来源 2.变形条件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3.残余应力所引起的后果 4.减小或消除残余应力的措施 5.研究残余应力的主要方法
*
上课课件
2.最大摩擦条件 当接触表面没有相对滑动,完全处于粘合状 态时,单位摩擦力( )等于变形金属流动 时的临界切应力k,即: = k 3.摩擦力不变条件 认为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不随正压力大小而变。其单位摩擦力是常数,即常摩擦力定律,其表达式为: =m·k 式中,m为摩擦因子
第3章 金属塑性加工的宏观规律
§3. 1 塑性流动规律(最小阻力定律) §3. 2 影响金属塑性流动和变形的因素 §3. 3 不均匀变形、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 §3. 4 金属塑性加工诸方法的应力与变形特点 §3. 5 塑性加工过程的断裂与可加工性
*
上课课件
§3.1 塑性流动规律(最小阻力定律)
上课课件
3. 2. 2 变形区的几何因素的影响
变形区的几何因子(如H/D、H/L、H/B等)是影响变形和应力分布很重要的因素。

中南大学塑性加工课件第02章资料

中南大学塑性加工课件第02章资料

Levy-Mises增量理论
Prandtl-Reuss增量理论
增量理论总结
增量理论的实验验证
➢ 全量理论:
或:
若已知应变变化历史,即知道加载路径, 则这个路径可以积分得出应力与应变全量之间 的关系,建立全量理论或形变理论,尤其是简 单加载下,把增量理论中的增量符号“d”取 消即可。
在简单加载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全量理论 是不能使用的。但由于全量理论解题的方便性, 在简单加载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也经常使用 全量理论求解。
面)
Mises屈服准则的图形表示
]
两种屈服条件的实验验证 薄壁筒拉扭实验
]
比较两屈服准则的区别
相同点
不同点
物理含义不同 表达式不同 几何表达不同
Tresca:最大剪应力达到极限值K Mises:畸变能达到某极限 Tresca:没有考虑中间应力 Mises:考虑了中间应力; Tresca:主应力空间中垂直p 平面正六棱柱; Mises:主应力空间中垂直于p 平面圆柱。
关系是塑性变形的两个基本特征。
由于加载、卸载规律不同,导致 关系不唯一。只有知道变形 历史,才能得到一一对应的 关系,即塑性变形与变形历史或路径
有关。这是第3个重要特征。 事实上, s 以后的点都可以看成是重新加载时的屈服点。以g点
为例,若卸载则 关系为弹性。卸载后再加载,只要 g 点, 关系仍为弹性。一旦超过g点, 呈非线性关系,即g点也是弹 塑性变形的交界点,视作继续屈服点。一般有 g s,这一现象为硬化
➢ 增量理论:
d为一正的瞬时参数。 ——等效应力, ——等效塑性应变增量
主应力状态下:
增量理论的假设:
(1)材料是刚塑性体。
(2)材料符合Mises塑性条件 e r 。

塑性加工ppt

塑性加工ppt
发展对微型零件需求量增大
传统微型零件制造工艺无法满足要求
微细塑性 成形技术
微结构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基础研究
一、尺度效应与摩擦系数
Tiesler等用环形压缩实验方法观察到,随着 试随件着尺产寸品减的小微,型摩化擦,系材数料增的加那。些Tie在sl宏er观和加 工中En与ge尺l 通度过无双关杯的挤力压学实量验,在研微究尺证度实下了尺这寸一已不 再是结独论立。的,而是表现出对尺寸的依赖性,这就 是所谓的尺度效应(Size effects)。
微细塑成形
2012级机械类创新班 徐笑天
微细塑性成形
1 概念与技术背景 2 基础研究 3 问题与挑战 4 前景展望
一.概念与技术背景
微细塑性成形技术是采用塑性变形的方式来成形微型零件的工艺方法,通常成 形零件的尺寸或其特征尺寸至少在两个方向上小于1mm,采用弯曲、冲裁、拉深、 锻造、模压等塑性加工方法,成形出多种复杂形状的微小零件,成形件的最小尺寸 可以达到微米微量机级电,系非统常和适微合系于统微技型术零的件的制造。
• [12] Geiger M,Eckstein R.Microforming.Advanced Technology of Plasticity,Proceedings of the 7th ICTP,Yokohama,2002,Vol.1: 327~338
• [2] 李经天,董湘怀,黄菊花.微细塑性成形研究[J].塑性工程学 报,2004,11(4)
• [3] 李经天.微细塑性成形实验技术研究[P].2004 • [4] 付佳伟,齐乐华,周计明,张 彬,杨 方.微挤压成形系统的设计
与实现[J].塑性工程学报,2010,17(1) • [5] 陆广华,王 匀,董培龙,朱永书,袁国定.微拉深成形现状

金属塑性加工2

金属塑性加工2
? 圆角半径 预锻型槽内的圆角半径应比终锻型槽 大,主要是为了减小金属流动阻力,促进预锻成 形,同时防止折叠产生。
? 模壁斜度 传统的设计要求预锻的斜度大一些, 但生产实践表明,预锻和终锻的模壁斜度 相同更 好一些。
锻件图的制定
DLPU
? ?? ?? 确定分模面的位置和形状 ?? ?? 确定余量、公差 ?? ?? 确定模锻斜度 ?? ?? 确定圆角半径 ?? ?? 确定冲孔连皮 ?? ?? 绘制锻件图并确定技术条件
2.5.2 开式模锻分析
DLPU
? 开式模锻要产生飞边,这是其主要特点。
DLPU
影响开式模锻的主要因素
DLPU
? 模具型腔的具体尺寸 ? 模具飞边槽 ? 坯料温度和模具温度 ? 锻造设备的工作速度
(1)模具型腔的具体尺寸
锻件尺寸、圆角半径、模壁斜度、型腔斜度 DLPU 和宽度、光洁度
(2)飞边槽
校正模、精压模等
模锻工艺流程
DLPU
成形过程
DLPU
制坯工步一般有: 镦粗 压扁 拔长(开式和闭式) 滚挤(开式和闭式) 卡压 成形 弯曲
拔长
DLPU
滚挤
DLPU
弯曲
DLPU
预锻
DLPU
? 预锻的作用是使制坯后的坯料进一步变形,以保 证终锻是金属充满型槽,已得到无折叠、裂纹或 其他缺陷的优质锻件,同时有助于减少终锻型槽 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缺点
DLPU
? 设备投资大
? 生产准备周期长
? 锻模成本高,使用寿命短
? 工艺灵活性不如自由锻
? 根据模具的终锻型槽结构不同,模锻可分为 开式模锻 闭式模锻
? 根据所用的设备不同,模锻可分为 锤上模锻 热模锻压机上模锻 平锻机上模锻 水压机模锻...

塑性加工工艺课件.pptx

塑性加工工艺课件.pptx

D
R O
a
A
C
B
l
b1
h1
(3)延伸系数 λ=L1/L0
(4)压下率
(h / h0 ) 100%
(5)宽展
b =b1-b0
3. 咬入条件
a
R
N T
T
N
Nx
Tx
咬入时
α φ
P
T
θ
咬入后
4 实现轧制过程的条件
• 轧制过程是否能建立,决定于轧件能否被旋转 的轧辊咬入.因此,研究分析轧辊咬入轧件的 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3. 特点: ① 具有比轧制更为强烈的三向压应力状态图,
金属可以发挥其最大的塑性,获得大变形 量。可加工用轧制或锻造加工有困难甚至 无法加工的金属材料。
② 可生产断面极其复杂的,变断面的管材和 型材。
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灵活性很大,只需更换模具,即可生产出 很多产品。
④ 产品尺寸精确,表面质量好。
⑤ 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资少,实现生产过程 自动化和封闭化比较容易。
特厚板60mm以上) 薄板和带材(0.2~4mm) 极薄带材和箔材(0.001~0.2mm) 技术要求: 尺寸精度、板形、表面光洁度、性能
四、管材轧制
1. 无缝钢管 (1)穿孔
(2)轧管:自动轧管机 (3)均整:带芯棒斜轧 (4)定径和减径:无芯棒连轧
2. 焊管 将管坯(钢板或带钢)弯曲成所需的钢管形 状,然后采用焊接法焊接成钢管。
水平合力 :
F x T cos p sin 当 F x 0轧件才可能被咬入, 完成轧制.
结论
T sin tg P cos f tg (咬入条件)
说明咬入角的正切等于 轧件与轧辊之间的摩擦系数

工程材料-塑性加工培训(ppt 54页)

工程材料-塑性加工培训(ppt 54页)
313
2.曲柄压力机上模锻 (1)滑块行程一定,模具具有顶件机构,故锻
件形状、尺寸精度高,且可进行局部镦粗 (2)作用力为静压力,可采用
组合模,节约了贵重金属 (3)在模膛内一次成形,
因此变形应逐步进行 (4)生产率高,劳动条件好 但设备复杂,造价高,适合大批大量生产
314
8.2 板料冲压成形 一.概述 (一)概念
(三)局限
1.原材料必须具有足够塑性与较低变形抗力, 如低碳钢、铜合金、铝合金、低碳低合金 钢(板、条、带料)
2.模具制造复杂,费用高,不宜单件小批生 产
(四)应用
应用广泛,特别是汽车、拖拉机、航空、 电器、仪表及国防工业
适于大批量生产 316
(四)设备
1.剪床
平面剪床、滚剪
2.冲床 单曲柄冲床、双曲柄冲床、油压冲床
利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或成形(塑性变 形),获得冲压件的加工方法叫做冲压成形
通常在冷态下进行,又称冷冲压,板厚超 过8~10mm,采用热冲压 (二)优点 1.可冲压形状复杂件 2.冲压件精度高,互换性好 3.冲压件质量轻、强度、刚性较高
315
4.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
5.生产率高,废料较少,冲压件成本低
预锻模膛
使终锻时金属容易充满终锻模膛,形状、 尺寸接近终锻模膛,要求较终锻模膛圆角和 斜度大、不设飞边槽
形状简单、批量小的锻件可不设预锻模膛
(2)制坯模膛
(对形状复杂锻件)使坯料基本接近模锻形 状,以利于金属很好充满模膛
306
拔长模膛 滚挤模膛 弯曲模膛 成形模膛 4.制订模锻工艺规程 (1)绘制模锻件图 (以零件图为基础) 分模面 上下锻模在模锻件上的分界面
蓝色多面体 胀成球体
4.拉形 在强大拉力p的作用下,坯料紧靠模型产生 塑性变形,用于薄板大曲率半径曲面成形

《塑性加工原理》课件

《塑性加工原理》课件
《塑性加工原理》PPT课 件
本课程介绍了塑性加工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通过本次学习,你将了解 到塑性加工对于许多工业领域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前景。
什么是塑性加工
塑性加工是指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由原来的形状变形为期望的形状的一种工艺过程。
1 塑性变形与弹性变形的区别
塑性变形是指材料受力后发生不可逆的形状改变;而弹性变形则是指材料恢复原状并不发生形状改变。
电子工业
制造电器部件或电子元器件,如手机外壳、电池 壳、印刷电路板等。
机械制造
制造各种机械零部件,如轴承、齿轮、齿条等。
航空航天
制造各种航空、航天用零部件,如飞机零件、火 箭发动机零件等。
医疗器械
制造各种医疗器械,如人工关节、牙科种植体等。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铝制品、锅具、金属餐具、钢制品等。
总结
塑性加工是现代工业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和商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等方 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塑性加工原理
材料力学、材料流动、应力、应变与变形以及热力学是塑性加工原理的基础。
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
有效应力、有效应变、杨氏模量、泊松比。
塑性加工中的材料流动
材料流变特性、材料流动应力、材料流动规律。
应力、应变与变形
应力、应变、真应力、真应变、本构方程。
热力学
热加工硬化、热稳定、再结晶和晶粒长大。
塑性加工的分类
压力成形
主要包括锻造、模锻、拉伸等加工方式。
挤压成形
指将材料进行轴对称或非轴对称的挤压变形。其中 还包括箔挤压、粉末挤压等。
深冲成形
利用模具将板材或线材等进行冲压、弯曲、拉伸等 变形。
轧制
将块状、板材等材料经过轧辊变形而实现的成形工 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锻后冷却不当产生的缺陷主要有:冷却裂纹、 网状碳化物等;
5、锻后热处理工艺不当产生的缺陷主要有:硬度 过高或过低、硬度不均等。
二、塑性成形件质量分析的一般过程及分析方法 1.塑性成形件质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塑性成形件的质量问题可能发生在塑性成形生产 过程中,但在热处理、机械加工过程中或使用过程 中才反应出来。 可能是由于某一生产环节的疏忽或工艺不当而引 起。 可能是由于设计和选材不当而造成。
金属的组织与材料的化学成分、冶炼方法、 塑性成形工艺及热处理工艺规范等因素有关。
塑性成形工艺规范对塑性成形件的组织有重 要的影响,尤其对那些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 没有同素异构转变的材料。
如奥氏体和铁素体耐热不锈钢、高温合金、 铝合金和镁合金等,主要依靠在塑性成形过 程中,正确控制热力学工艺参数来改善塑性 成形件的组织和提高其性能。
破坏性试验,将待分析的缺陷成形件进行解剖,从缺陷处取 样分析。
低倍组织试验 可以暴露成形件的宏观缺陷,这类试验包括硫印试验、热
蚀和冷蚀酸浸试验、断口试验等。
高倍组织 对于研究和分析缺陷的微观特征、形成机理有重要意义。
金属变形流动分析试验
对分析裂纹、折叠和粗晶的形成、流线的分布和 穿流等有特殊意义。
塑性成形件中缺陷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依 据缺陷的宏观与微观特征来判断是纯属塑性成形工 艺因素引起还是与原材料质量有关,是制定的工艺 规程不合理还是执行工艺不当所致,确切的结论只 有在经过细致的试验分析后才能作出。
关于塑性成形件的缺陷 表现在成形件外观方面,如外部裂纹、折叠、折 皱、未充满或缺肉、压坑等; 表现在塑性成形件内部,如各种低倍组织缺陷 (裂纹、发纹、疏松、粗晶、表层脱碳、非金属夹 杂、白点、偏析、树枝状结晶、缩孔、流线紊乱、 有色金属的穿流、粗晶环、氧化膜等); 反映在微观组织方面,如第二相的析出等; 反映在成形件的性能方面,如室温强度或塑性、 韧性、疲劳性能等不合格,瞬时强度、持久强度和 持久塑性、蠕变强度等高温性能不符合使用要求。
塑性加工工程学
——锻件质量控制理论 主讲 曹建刚
第三章 锻件成形质量控制理论
第一节 概述
经塑性成形后的坯料或零件,其质量(包括外形 质量和内部质量)对零件的使用寿命有极大影响。 例如,国内外航空发动机的涡轮盘、涡轮叶片、 压气机叶片的炸裂和折断事故,汽车发动机和高速 柴油机连杆在运行中的折断事故等,都与其锻件的 内部质量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又如,锻件质量优良 的Cr12钢冷冲模可冲压300万次以上,而质量低劣的 同样模具寿命却不足5万次。 塑性成形件的外形质量比较直观,而内部质量 (组织、性能、微裂纹、空洞等)问题必须借助于 一些专门的试验方法才能分析清楚。 塑性成形件的质量除与塑性成形工艺和热处理工 艺规范有关外,还与原材料的质量有密切关系。
一、原材料及塑性成形过程申常见的缺陷类型
1、原材料中常见的缺陷主要有:毛细裂纹、结疤、 折叠、非金属夹杂、碳化物编析、非金属夹杂物、 白点、缩孔等;
2、加热不当产生的缺陷主要有:过热、过烧、加 热裂纹、铜脆、脱碳、增碳等;
3、成形工艺不当产生的缺陷主要有:大晶粒、晶 粒不均匀、裂纹(十字裂纹、表面龟裂、飞边裂纹、 分模面裂纹、孔边龟裂等)、锻造折叠、穿流、带 状组织等;
在对塑性成形件质量分析时,往往是将低倍组织 试验、金相试验及金属变形流动分析试验结合起来 同时进行,这样才有可能对缺陷的性质与形成原因 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对于塑性成形件,除了必须保证所要求的形 状和尺寸外,还必须满足零件在使用过程中所 提出的各种性能要求:
如强度指标、塑性指标、冲击韧性、疲劳强 度、断裂韧性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等,对在高温 下工作的零件,还要求有高温瞬时拉伸性能、 持久性能、抗蠕变性能和热疲劳性能等。
塑性成形件的性能又取决于组织。不同材料 或同一种材料的不同状态,其组织都是不同的, 性能也是不同的。
(4)提出解决措施 在明确成形件中产生缺陷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生 产实际提出预防措施及解决办法。
2.塑性成形件质量分析的方法 塑性成形件表面的质量问题一般都与加热和变形有关,
如表面缺陷——裂纹、折叠等,都有氧化皮存在,而其内部 的缺陷及性能不合格,皆与塑性成形过程中的热力学因素有 关。
分析方法:
低倍组织试验 金相试验 金属变形流动性成形件缺陷部位、缺陷处的宏观 特征, 初步确定是原材料质量问题所起的缺陷还是塑性 成形工艺或热处理工艺本身造成的缺陷。
(3)试验研究分析 是确定塑性成形件缺陷原因的主要试验阶段 对有缺陷的成形件进行取样分析,确定其宏观与 微观组织特征 必要时还需作工艺参数的对比试验,研究和分析 产生缺陷的原因。
无论是表现在塑性成形件外部的,或是表现 在内部和性能方面的质量问题,它们之间在大 多数情况下是互为影响的,往往是互相联系、 伴随产生并恶性循环。 例如,过热或过烧通常会造成晶粒粗大、锻 造裂纹、表层脱碳以及塑性、韧性等力学性能 降低等质量问题; 材质内部有夹杂则可能引起内部裂纹,内裂 纹的进一步扩大与发展就可能暴露为成形件表 面裂纹。 所以,在对塑性成形件质量分析时,必须认 真地观察和分析缺陷的形态和特征,查明质量 问题的真实原因。
对塑性成形件进行质量分析的一般过程是:
(l)调查原始情况
调查原始情况应包括:
原材料、塑性成形工艺及热处理工艺情况。
在原材料方面,要弄清楚塑性成形件材料牌 号、化学成分、材料规格和原材料质量保证单 上所载明的各项试验结果,必要时还要弄清原 材料的冶炼、加工工艺情况;
在塑性成形工艺和热处理工艺方面,要调查 工艺规程的制定是否合理、加热设备及加热工 艺是否正常、塑性成形操作是否得当等。
对于由塑性成形件制成的零件在使用过程中所产 生的缺陷和损坏 需要查明是否由塑性成形件本身质量问题引起 还需要弄清楚零件的使用受力条件、工作部位与 环境以及使用维护是否得当等情况。
在排除了零件设计、选材、热处理、机加工及使 用等方面的因素之后,才能集中力量从塑性成形件 本身质量上寻找缺陷和损坏的产生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