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中国》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谢谢
钓鱼岛是中国的!
朗诵班级: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叶佳修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是生生不息的脉搏
提醒你,提醒我, 我们拥有个名字叫 中国!
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 再苦的逆境我们同熬过。
就是民族的气节, 就是泱泱的气节,
从来没变过!
手牵手,什么也别说, 哪怕沉默都是歌
我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 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
提醒你,提醒我, 我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
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 再苦的逆境我们同熬过。
就是民族的气节, 就是泱泱的气节,
从来没变过!
手牵手,什么也别说, 哪怕沉默都是歌
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高中语文 歌词(长江之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教案 粤教版必修2 教案

歌词《长江之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教案长江之歌1 、课文解读。
(1) 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
胡宏伟,男,歌词作家、诗人,1953 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69 年12 月人厂当工人。
1972 年12 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创作员,现为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副团长,大校军衔。
国家一级编剧。
他的主要作品有歌曲《长江之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等。
1983 年,中央电视台用整整半年时间连续播出了专题片《话说长江》,这部专题片可以说是1983 年中国电视的沸点。
刚开播几期便造成万人空巷的播出效果,人们不仅陶醉于长江两岸旖旎风光的再现、主持人绘声绘色的解说,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首主题歌片头曲《长江之歌》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的片头曲以音乐为主,只配了几声“啦啦啦”的人声,但旋律亲切上口、颇有气势,不久就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旋律。
后来,很多人给中央电视台提出建议,希望能填上歌词成为一首歌。
于是摄制组于1983 年12 月25 日向全国发出“征集《话说长江》主题音乐歌词的启示”。
短短 3 个月,5000 多首应征作品便从各地飞来。
其中,胡宏伟在1984 年新年前夕写在贺年卡上的《长江之歌》填词成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首。
这首歌词被填人原曲,并在《话说长江》音乐会上由歌唱家演唱之后,便立即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
(2) 基本解读。
《长江之歌》的歌词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
诗歌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发自内心地咏唱了这条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唱出了人们的真情实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歌词赞美长江,并不是直接描写波澜壮阔的长江水,而是从人们对长江的真情实感人手,将长江外”,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深情地描绘了从雪山、从远古走来的长江,向东海、向未来奔去时那奔腾咆哮的博大气势和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观;第 2 段“你用甘泉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和第 5 段“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赞颂了长江母亲及两岸儿女们勤劳勇敢、胸襟宽阔的崇高品德;而第 3 段和第 6 段,反复咏唱“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直抒胸臆,深情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对自己母亲的象征——长江的无限依恋和热爱之情。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我们有个名字叫中国》教学设计 (一)

中职语文基础下册《我们有个名字叫中国》教学设计 (一)中职语文基础下册《我们有个名字叫中国》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本重要教材,讲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如何高效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吸收教材内容,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接下来,本文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围绕着“中国”这个核心主题,共分四部分:对中国的认识、发源地—黄河、名山大川、古文化名城。
其内容包括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形式多样,文本、图片、表格、地图等,容易引发学生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认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问答法、情景模拟法、小组合作法。
1.讲授法:在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之前,应通过讲述的方式以及适当的讲解、点拨,良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中国的整体认识。
2.问答法:课堂上,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回答问题是考验学生对认识知识的一种自我检测与加深。
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确实、准确、深入、全面。
3.情景模拟法:通过教师设置或学生自愿选择等方式,将生活、实际等情境导入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的思考,从而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
4.小组合作法: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集体意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按照四部分内容顺序进行,主要分为“导入、讲授、思考、练习”四个环节:导入:结合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等进行启发式问答,引发学生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等问题的思考。
讲授:逐部分深入讲解教材内容,如对中国的认识、发源地—黄河、名山大川、古文化名城,聚焦内容讲解,适当配图、动画、视频等讲解支撑。
思考:通过提出问题、情景模拟等方式,要求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并表达看法。
歌词四首长江之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那就是我》弯弯的月亮》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长江之歌》 分为两段,第 一段和第二段 开头分别从什 么方面写?描 绘了什么样的 景观?
那就是我
• 每当吟唱起这首老歌,妈妈慈爱的面庞和熟悉的犹如梦 中的故乡便浮现在眼前,些许哀愁,些许思恋,令人深 深沉浸,甚至难以自拔。 20年前这首令人心潮澎湃的老歌《那就是我》由晓光作 词,谷建芬作曲。作于1982年。这首歌与其说是抒发了 一种游子乡情,但按其最能牵动游子情思的典型细节来 看,毋宁说是抒发了海外赤子思恋祖祖辈辈生息繁衍之 地的深情,而歌中所轻唤的妈妈,也可以说是祖国母亲 的形象。歌词意韵含蓄,借景抒怀,以拟人的手法,把 对大自然的描绘与主人翁思乡之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音乐连绵委婉,表现出异乡游子对家乡眷恋的真情。音 乐结构为单三部曲式。前后两部分如同潺潺流水,涓涓 细唱,十分动人;中间部分富有激情,像是对远方故土 思恋的呼唤。zjw
•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 • 还有河边吱吱歌唱的水磨 • 妈妈 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 •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 我思念故乡的炊烟 • 还有小路上赶集的牛车 • 妈妈 如果有一支竹笛向你吹响 •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 我思念故乡的明月 • 还有沙滩上美丽的海螺 • 妈妈 如果有一叶风帆向你使来 •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 我思念故乡的明月 • 还有青山映在水中的倒影 • 妈妈 如果你听到远方传来的山歌 •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 ①___露__从__今___夜__白_____,月是故乡明。(杜 甫“月《”月夜是忆古舍诗弟词》)的重要素材之一,
中小学歌曲活动教案:名字叫中国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歌曲活动教案:名字叫中国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歌曲《名字叫中国》的歌词内容和旋律。
2.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名字叫中国》的歌词和旋律。
2. 祖国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名字叫中国》的歌词记忆和旋律掌握。
2. 祖国的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播放设备。
3. 歌曲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祖国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新课导入:介绍歌曲《名字叫中国》的背景和意义。
3. 歌词学习: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词的节奏和韵律。
4. 旋律学习: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旋律。
5. 实践练习:分组进行歌唱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熟练度。
6. 知识拓展:讲解祖国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认识。
这五个章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后续五个章节可以依次介绍歌曲的演唱技巧、音乐理论知识、实践演练、课堂活动以及评价与反馈等内容。
六、歌曲演唱技巧讲解1. 呼吸控制:教授正确的呼吸方法,确保学生在歌唱时能够持久且稳定。
2. 声音投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身体共鸣,提高歌声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3. 情感表达:讲解如何通过歌声传达歌曲的情感,鼓励学生用心歌唱。
七、音乐理论知识拓展1. 节奏与拍子:分析《名字叫中国》的节奏特点,教授拍子的概念。
2. 音阶与和弦:介绍简单的音乐理论,如音阶、和弦等,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结构。
3. 音乐欣赏:播放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祖国歌曲,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八、实践演练与课堂活动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名字叫中国》的合唱练习。
2. 角色扮演:选取学生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加强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 课堂表演:鼓励学生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九、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歌唱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
中小学歌曲活动教案:名字叫中国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歌曲活动教案:名字叫中国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歌曲《名字叫中国》,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和伟大,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歌唱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名字叫中国》的欣赏与学唱。
2. 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讲解。
3. 合唱表演技巧的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名字叫中国》的学唱与表演。
2.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的音准与节奏控制。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名字叫中国》的MV或音频文件。
2. 乐谱:歌曲《名字叫中国》。
3. 教学道具:小红旗、花朵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名字叫中国》的MV或音频文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新歌教学:讲解歌曲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 合唱指导: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指导学生掌握合唱的技巧。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歌唱表演,展示所学成果。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谈谈学习歌曲的感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评价:1. 学生合唱表演的评价。
2. 学生对歌曲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创作,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创作一首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歌曲。
2. 举办一个“歌唱祖国”的主题音乐会,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爱国情感。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教学效果。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2.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加强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歌唱表演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音准、节奏、表达等方面。
2.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练习等活动。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小组讨论
①这首歌主要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表达了作者什么 情感? ②歌词使用了什么修辞格?有什么样的 表达效果? ③歌词最后一节呼唤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长城 黄河
静脉 动脉
屹 风雨 立 逆境 不
五千年文化 脉搏
倒
中国情结 民族气节 自豪感
语言大气,洒脱,情感真挚.
聆听《我的中国心》
张明敏
张明敏1956年9月出生于香港,他是一名民族 歌手,擅长演唱具中华民族色彩的歌曲,有 “爱国歌手”之称。其演艺事业始于1979年, 并于同年结婚。1983年2月,张明敏受到香港 青年联合会的邀请而录下《我的中国心》。 1984年张明敏在该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 会导演黄一鹤的邀请下再次演唱此曲,凭此曲 成名。除此之外,张明敏流行的民歌有《中华 民族》、《我的中国心》、《我是中国人》、 《外婆的澎湖湾》、以及《爸爸的草鞋》等。 2005年开始担任香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执 行董事。
《名字叫中国》教案

《名字叫中国》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名字叫中国》这首歌曲,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2. 提高学生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 学习唱歌的技巧,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或投影仪播放音乐视频。
2. 幻灯片或海报展示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相关图片和信息。
3. 歌词卡片或投影幕布上展示歌词。
4. 音乐设备。
教学步骤:1. 介绍《名字叫中国》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一词的由来和含义,并与学生分享一些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
2. 播放《名字叫中国》歌曲的音乐视频,要求学生倾听和欣赏,并提前发放歌词卡片或将歌词投影到幕布上。
3. 学生跟随音乐视频或歌词卡片一起唱歌。
可以分成小组或全班合唱。
4.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歌词中出现的一些关键词汇,如“中华”,“大地”,“五洲四海”,“五千年文明”,“长空悠悠星光璀璨”,并解释这些词汇的含义。
5. 通过幻灯片或海报展示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和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
6. 分组或个人演唱歌曲,可以选择学生中比较擅长唱歌的同学进行表演。
7. 结束时,鼓励学生分享对中国的感受和认知。
可以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些中国相关的题材,创作自己的歌曲或写作品,并进行班内分享。
2. 引导学生进行中国文化的深入学习,可以进行茶艺、国画、国粹曲艺等相关活动。
3.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中国地理、历史、文化的研究报告,并进行展示。
评估方式:1. 对学生的歌唱表现进行评价,包括音准、节奏感、表情等方面。
2. 对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的展示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内容准确性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案-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中国》
年级:初中一年
级
课型:唱歌课
课题: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中
国》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中国》及音乐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能够独立分析歌曲,有感情演唱歌曲
思想教育目标: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切分节奏的学习、有感情的演唱本歌
教具:钢琴、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我的中国心》让学生欣赏。
(师生问好)
一、导语:描写对祖国的爱的歌曲很多很多,同学们说说《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是不是具有代表性?
生:
问:他的演唱者是谁?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
板书:
1、张明敏简介
张明敏永远跳动中国心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人们都熟悉《我的中国心》这首动人肺腑的歌曲;凡是飘荡着《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的地方,人们都记住了那位戴着眼镜、穿着西装把这首歌唱遍神州唱向世界的香港著名歌星---张明敏先生.
一夜间红遍祖国大地
1984年,关於香港问题的中英谈判取得成功,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在当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位香港歌手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以其深沉、浑厚、铿锵的声音和优美的旋律,令人荡气回肠,激动不已。
此后,这首歌曲被广泛传唱,成为中国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张明敏当年仅26岁,是香港九龙做电子表的一名工人
2、张明敏演唱的作品:
中华民族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中国
我是中国人
我的中国心
龙的传人
等等
二、今天我们学习张明敏的另外一首爱国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中国》。
(一)教师范唱《我们拥有一个名字中国》
1、提示: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否和刚才的《我的中国心》相似?
讨论总结: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和《我的中国心》的风格相似,节奏缓慢,感情真挚,唱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的真挚感情。
(由学生完成)
2、曲式
结构:
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
(鼓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写出图式,加以肯定,赞扬)
A +
B + C
(1~12)(13~20)(21~28)
初步陈述展开主题总结
(二)学习节奏和旋律,讨论并解决难点(分解)
1、学唱主旋律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分组唱旋律。
(根据学生所学过的知识,看哪组唱得好。
)
(2)、发现难点:切分节奏
2、节奏难点及图示:
××××××
××××××
教师范奏:(图略)然后读奏,学生模奏,反复练习,切分节奏借用体育课“ 向右转” 的口令来加以联系和想象达到会奏的目的,最后逐一解决难点,直到大部分学生会奏。
3、旋律难点:</P< p>
>
6 3 6
7 5 5 5 4 5 4 3
6 6 6 5 2 2 2 3 2 1 2 7
4、教师范唱后学生随琴轻唱并发现难点,纠正。
5、填入歌词。
B段是全歌曲中力度最强的地方(用f的力度),长音要唱足时值,咬字吐字清楚。
提示:这首歌曲感情丰富,注意长音,不要过早停顿。
(三)演唱全曲(再综合)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先让学生欣赏张明敏的演唱版)
讨论演唱这首歌曲用什么速度、力度和情绪,并通过练习进行比较,提示注意歌曲前中后三部分情绪的对比并练习。
(2)使用钢琴伴奏,全班同学进行演唱,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
可以请个别学生在室外聆听演唱效果.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演唱我们真正的体会到祖国的伟大,我们都热爱祖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有自豪感。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个典型节奏型:切分节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