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民歌之旅教案
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活动)民歌之旅》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活动)民歌之旅》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各个民族的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通过搜集民族音乐,表演唱等形式,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3重点难点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1伴随美妙的音乐,我们开始今天的音乐之旅,首先大家一起欣赏一组音乐(播放视频,随着节奏做相应的动作)2孩子们,歌声美吗?我们祖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而民歌又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今天让我们一起开始我们的民歌之旅(出示课题)请孩子们说一说视频中的音乐是哪个民族的?(藏族新疆蒙古傣族)谁来模仿一下藏族新疆蒙古傣族的基本动作,下面的同学在座位上学跳真棒!同学们,中国民歌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我们的同学们分为三组,课前分组搜集了一些资料,首先请山歌组,再请小调组,最后请号子组1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山歌(播放歌曲)2同学们,广西不仅风景优美,那儿的人也是多才多艺,尤其是广西壮族人民,不仅舞跳的美,歌唱的可是一绝,每年的三月三他们都会举办一次盛大的“歌圩”,壮族所有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那里进行赛歌。
音乐活动民歌之旅教案

音乐活动民歌之旅教案教案标题:音乐活动民歌之旅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音乐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民歌之旅,了解和欣赏不同地区的民歌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探究不同地区的民歌文化,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
3. 学习和欣赏不同地区的民歌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合唱和合奏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5.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和民歌音乐资源。
2. 世界地图和相关地理、历史、文化资料。
3. 学生合唱团或乐器合奏团的乐器和相关乐谱。
4. 民歌鉴赏和表达评价的评分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民歌的定义和特点,引发他们对民歌的兴趣。
2. 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歌音乐,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独特韵味。
探究民歌文化:3.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的民歌文化进行深入探究,提供相关地理、历史、文化资料供学生研究。
4.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分享他们对所选地区民歌文化的了解,包括歌曲特点、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等。
音乐鉴赏和表达:5. 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民歌作品,播放相关音乐,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音乐元素。
6. 引导学生讨论和表达对不同民歌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可以使用评分表进行评价和交流。
音乐表达和合作:7. 组织学生参与合唱或合奏活动,根据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兴趣分配合唱或乐器合奏的角色。
8. 引导学生合作排练和演出,鼓励他们发挥个人特长,共同呈现一场民歌音乐会。
总结和展示:9. 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他们在这次音乐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10. 可以组织一次校内或校际的民歌音乐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与其他班级或学校交流。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探究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三年级下册《五十六朵花 活动民歌之旅》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1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三年级下册《五十六朵花活动民歌之旅》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图片中的少数民族
2、了解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
3、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
1、学唱不同民族的音乐
2、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懂得各个民族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永恒的生命力
教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PPT、钢琴
教师教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
生:旅行青蛙!
师:那谁能来跟大家说一说旅行青蛙是什么呢?生:……旅行青蛙经常出去游玩,回来的时候都会带一些照片和特产。
师:哇,那青蛙来到了我们的音乐课堂上,我们是不是得用唱歌的方式欢迎它一下呀!
(播放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好热情啊,我们来看看青蛙说什么了?
青蛙:我刚从全国各地游玩回来,看看我带回来的照片吧!。
《民歌之旅》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民歌之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增强学生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聆听感受中国各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
2、通过服饰、配饰或乐器辨别少数民族。
教学难点:聆听感受中国各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谁知道中国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这里面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接友爱,亲如一家。
共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各有各的风俗习惯和代表音乐。
今天请你们跟随我坐上小火车踏上音乐之旅,在这趟愉快的旅行中,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和聆听,你们看到了哪些少数民族?听到哪些少数民族的音乐?二、民歌之旅1、第一站:藏族(1)出示图片师: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生:藏族师:藏族人民居住在雪峰层叠、草滩千里的青藏高原上,素有“世界屋脊”的称号。
(2)了解藏族服饰特点。
师: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仔细观察,谁来说说藏袍有哪些特点?生1:肥腰、长袖、生2:长裙、长靴、生3:编发、金银珠玉饰品大襟、右衽等(3)聆听藏族民歌,感受音乐特点。
师: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他们的音乐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感受。
生1:欢快、奔放生2:曲调悠长(4)藏族舞蹈展示师:藏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而著称,有哪位同学会跳一些藏族舞蹈的动作,可以为我们展示一下吗?(5)为藏族民歌伴舞第二站:鄂伦春族(1)出示帽子图片。
师: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内蒙古部分地区居住着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不惧严寒、不怕困难,世代以打猎、捕鱼为生,他们就是勇敢的鄂伦春族。
(2)观察鄂伦春族人民的服饰特点是什么?生:用捕获猎物的皮毛制成的帽子、手套,靴子、衣服等(3)聆听鄂伦春族民歌感受音乐情绪是什么?生1:欢快、自信生2:活泼(4)再次聆听歌曲做律动感受鄂伦春族人民勇敢自豪的精神。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民歌之旅》教案3

《民歌之旅》教案教学内容:介绍并欣赏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民歌类别。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介绍中国民歌,初步掌握民歌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感受和听辨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民歌的形成、作用、特点的介绍和欣赏。
教学难点:分析民歌类型、特点,体会歌曲的内在感情。
教学方法:欣赏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课前表演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入新课:欣赏《牧歌》及相关图片,感受优美的音乐及内蒙古草原美丽壮阔的景象。
设计意图:感受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做铺垫。
新课:一、民歌概念:民歌是人民群众的歌,民间的歌,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为了表达各种思想感情,而口头创作,口头传唱,并不断加工而成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民歌的相关知识二、民歌的分类:民歌根据其内容、作用、风格、特点、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1、号子:①欣赏《船工号子》(湖北民歌)②概念: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劳动歌唱的民间歌曲,它产生于劳动,也直接为劳动服务,曲调铿锵有力,衬词多为“哟”“嗬”,起指挥劳动节奏鼓舞干劲的作用,一领众和特点。
设计意图:带问题进行思考,展开想象,感受号子的情绪。
2、山歌①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②概念: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劳动时即兴创作的,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曲调高亢,嘹亮,悠长、自由,歌头歌尾带上扬的吆喝声。
设计意图:运用对比的方法,从两种类别的内容、作用、特点上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
3、小调①欣赏《茉莉花》(江苏民歌)②概念:小调产生于劳动的余暇或娱乐,民间喜庆等场合的民歌,具有结构规整,旋律细腻,流畅表演性强等特点,包括儿歌。
三、民歌三种不同类型的特点对比和总结。
设计意图:结合上两种类别分析小调的风格特点体会三者的不同。
小学音乐《民歌之旅》教案2

《民歌之旅》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会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教学难点: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录音机,电子琴,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思路与程序:总体思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生共同学习民歌的分类──学生活动展示自我。
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首先我在学生还没有进入教室的时候,就开始用录音机播放学生都很熟悉的河北民歌《小放牛》。
(学生听着歌曲《小放牛》的音乐走进教室,会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前就走进中国民歌的氛围中)。
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歌和整理的民歌资料,缩短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融洽师生的关系。
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2.熟悉课本,了解内容提问:什么是民歌?民歌的特点及分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本。
然后播放几首学生比较熟悉、且具有代表性的歌曲片段,如《打夯号子》《放马山歌》《小白菜》。
让学生辨别、区分。
师生在搜集的文字资料中,找出答案,共同学习。
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民歌的分类和特点。
总结出: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头传唱,不断加工而成的集体创作。
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们短小,生动,淳朴。
具有即兴性,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一般我们按体裁把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3.xx互动,学习新课(1)首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让学生分组做出抬重物的样子,老师喊“一二”,然后学生就一起和“三”。
使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发现,获取知识。
《民歌之旅》教案设计

《民歌之旅》教案设计
《民歌之旅》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歌曲、音乐的欣赏等方式,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歌舞、感受民族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藏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欣赏来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
激发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兴趣。
二、教师分别播放藏族、朝鲜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民歌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他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三、民歌欣赏
1.朝鲜族民歌《桔梗谣》
教师出示朝鲜族的图片,引导学生在了解朝鲜族民歌风格的基础上,了解相关的朝鲜族人民的生活风俗、服饰等文化。
2.藏族民歌《北京金山上》
(1)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藏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2)给学生观看相关的藏族舞蹈的音乐片段,教学生做藏族舞蹈动作。
(3)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藏族的民歌。
3.维吾尔族民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1)引导学生将自己所了解的关于维吾尔族的小知识讲给大家听。
(2)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维吾尔族热烈、奔放的音乐情绪。
(3)引导学生做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维吾尔族舞蹈的动作。
四、课堂小结。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民歌之旅》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民歌之旅》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民歌之旅》是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的一篇五线谱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一首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各地民歌的魅力,体验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教材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五线谱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阅读和演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五线谱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阅读能力。
2.通过学习民歌,感受我国各地民歌的魅力,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底蕴。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阅读与演奏。
2.民歌的节奏、旋律和演唱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五线谱的阅读和演奏。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各地民歌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基本乐理知识讲解:介绍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如线谱、间谱、音符、节拍等。
3.民歌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民歌的节奏、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民歌进行学习,讨论交流演唱技巧。
5.展示环节:各组分别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学习。
6.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和民歌的特点,如节奏、旋律等。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音乐素养。
八. 说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音乐阅读能力、演唱技巧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
2.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歌之旅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各个民族的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
2、通过服饰头饰和乐器等判断该属于哪一民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录音机、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学习的民歌你们都还记得吗?今天,我们音乐课的主题就是--民歌之旅。
播放音乐课件,导入本课课题。
2、欣赏歌曲。
播放歌曲,学生欣赏,感受歌曲中传达的意境。
3、提问。
(1)听到歌曲,你想到了哪些画面?
(2)看到这些民族的服饰和乐器,你能唱出相对应的民歌吗?
学生讨论
自由发言
4、音乐活动(可留作课后思考)。
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本课欣赏所涉及的省(区),结合你所了解的这些省区的风土人情,谈谈你聆听中国少数民族民歌后的感受。
5、师生小结,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