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一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一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最新考纲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2.把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比较不同的人口进展模式的地区差异。

3.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分,理解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微专题一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趋势人口数量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依据:图中曲线上扬)。

(2)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缓慢(依据:图1中a段曲线平稳)农业革命期间增长速度加快(依据:图1中b段曲线坡度增大)近100多年来急剧增长(依据:图2中c段曲线坡度最大)(3)空间差异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进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特殊提示人口的自然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肯定是数量的增多,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特殊提示①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由“死”到“生”来实现,生产力进展是关键——“死”是指死亡率下降,“生”是指诞生率下降。

②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20世纪60年月以来,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峻,死亡率有所上升。

③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是现代型,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很快。

④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人口增长模式的推断(1)依据生产力水平推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时期多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依据国家类型推断:绝大多数进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进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多属于现代型。

(3)依据数值特征推断:诞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4%左右4%左右4%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传统型3%左右1%以上2%左右现代型1%左右1%左右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2.分析人口增长快慢缘由的思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打算性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凹凸,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进人口的增长正说明白这个问题,因此分析人口增长快慢缘由的思路如下:考向一人口数量增减的相关计算(2022·江苏地理)1980年我国开头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方案生育政策,2021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学习重点: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分布。

学习难点:通过不同的图表来判断人口增长特点。

【学习过程】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①三率的计算方法: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_100%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_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为单位计算。

②三率之间的换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完成P3活动题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那么10年后会增加多少人?如果10年后,自然增长率变为1、7%,那时人口增加多少人?③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影响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因素:影响人口增长数量多少的因素:、④读图1、2思考:世界人口数量增长趋势?人口数量增长较快的时期?为什么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知识梳理】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的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段内人口增长的状况)。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2、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和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3、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总趋势:)历史时期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人口数量情况数量数量持续增加数量人口增长情况增长增长明显加快空前增长人口变化原因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_,死亡率下降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读图思考(图1、4)1、比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差异。

2020-2021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程标准: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4.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人口措施。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时间差异(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差异性3.空间差异(1)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2)表现:兴旺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1)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基数共同决定的,即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因此不能仅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来比拟人口自然增长数量。

(2)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是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1)构成指标:图中A出生率;B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征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空间差异①以欧美为代表的兴旺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

②大多数开展中国家: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③我国:目前已根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④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兴旺国家的人口死亡率不一定比开展中国家的低许多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属于“传统型〞模式,且人口的死亡率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

相反一些兴旺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虽然已经属于“现代型〞模式,但是由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在不同年龄段人口死亡率中老年人口的死亡率比拟高,往往使这些兴旺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反而比开展中国家的高。

(2)开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不一定属于“传统型〞模式当前,绝大多数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模式,但有些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如古巴。

诸城二中地理李夕田百度参赛教案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

诸城二中地理李夕田百度参赛教案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

学校:诸城市第二中学学科:高一地理编写人:李夕田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课本先展示图片,讲了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年增长量、以及人口比较多的国家,使学生对人口增长的概念有个大概的认识,并对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产生震撼。

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可看作对课本前面情景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产业革命与二战是两个人口增长的分水岭,并让学生思考其深层次原因关于第二部分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我认为应该把各阶段对应的模式及特点统一起来讲,第一阶段对应原始型、第二阶段对应传统型、第三阶段对应过渡型、第四阶段对应现代型,并把各阶段的生产力状况、人的寿命也作比较,然后让学生考虑各模式和阶段在什么地区和国家或什么时代存在。

第三部分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可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对应的人口模式入手进而讨论会引起什么人口问题,关于人口问题的概念,不仅包括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引起的人口问题,也包括人口增长过慢、负增长以及人口过少引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可让学生讨论解决。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2.通过地图,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人口知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深入,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等知识还不了解,本节运用本地资料,绘制表格,探究人口的增长模式,认识什么是人口问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有哪一些,怎么解决等。

人教版必修2《人口的数量变化》文字素材

人教版必修2《人口的数量变化》文字素材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人口的数量变化》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人口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理解上的难点。让我来谈谈我的几点观察和思考。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人口现象,这一做法效果不错,学生们能迅速投入到课堂讨论中。但在这一环节,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可能对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讲解。
举例:在分析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时,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带来的具体问题,如资源紧张、环境破坏、劳动力不足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人口的数量变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到了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口数量变化的奥秘。
1.提升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现象的观察、分析及解释能力,培养其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分析人口增长与减少的趋势,提高数据处理和空间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4.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人口政策与人口数量调控问题,提高其综合思维和决策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概念。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增长与减少,它是由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影响的结果。了解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把握社会发展、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分析我国近几十年来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人口的数量变化说课稿_2

人口的数量变化说课稿_2

《人口的数量变化》说课稿教材分析: 人口,资源和环境和发展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四大热点问题.沿着人类成长的足迹探究三大问题的关系,不难发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开篇.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要求.第一节教材内容的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首先从数量这样一个最直观的角度来探讨人口的变化,因为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正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并且,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初中已有涉及,由此引入,更显得顺理成章,有助于学生对该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树立起人地关系的思想理念.学情分析:作为当今世界最令世人关注的四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特别是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中已学过.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因此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目的旨在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由初中的感受型为主提升到理性认识层面.同时,教学内容均来自实际,使学生更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并从中达到学习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 理解人类历史进程中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与原因。

2,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 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原因。

教学程序和教法:运用视频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实现寓教于乐, 促使学生产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通过, 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增长模式的重点讲解,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分析不同地区人口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自身所处中国的人口政策,进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吸引学生注意,更好地掌握不同国家针对不同的人口现状所采用的人口政策;同时,补充一些典型国家的例子,激活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一、学法: 通过分析函数曲线, 从数学的角度掌握人口的自然增长的规律, 进而联系史实和生产力发展历程来解释这一曲线;在学习人口增长模式时, 结合实际加深理论的认识。

教案-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案-人口的数量变化

【板书】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长的差异(1)时间差异极其缓慢先快后慢明显加快农业革命工业革命(2)空间差异大洲:国家:3、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社会生产力【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现在老师的小心肝一直砰砰地跳,同学们能不能来点掌声给老师鼓励一下,平复一下老师现在绷紧的神经。

【师述】谢谢,大家的掌声!老师小心肝跳的怎么快是因为新年过后,竟然能在这里看到这么多得美女——和帅哥!现在老师想问一下大家,春节是哪一国的节日?【生答】中国【师述】那中国什么东西最多【生答】人口【师述】今天的主题“人口的数量变化”来告诉我们世界人口数量有怎样的变化趋势?【板书】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ppt显示】【师述】我们先看一下这张图,这位黑黝黝的人是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他为什么跑到医院看望一个男婴呢?难道这是超人?我们都没听见有关超人相关新闻,可见并非如此!看一下这样图的注解,我们知道这个男婴是世界上第60亿人口,再看一下时间是1999年!这已经是20年多年前的事。

现在我们地球有多少人呢?老师查阅了相关的文件,发现有大概65亿。

人口数量变化怎么多,我们用什么来衡量人口数量变化呢?我们看一下这则材料,了解一下这个概念——自然增长率。

【ppt显示】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师述】大家看一下这则材料,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决定因素有哪些?【生答】出生率、死亡率【师述】了解概念之后,再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人口的数量变化,老师将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角度给大家分析。

先从时间角度给大家分析,我们看一下这两张图。

【ppt显示】1.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1.3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生答】相对较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1.2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1.2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参与人口政策的宣传和实施;
3.关注弱势群体,尤其是老年人,学会尊重、关爱他们,提高人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交流、合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掌握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世界人口发展趋势;
4.理解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原因、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5.学会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等方式,探究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2.分析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政策、经济、文化、教育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3.介绍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引导学生关注老年人,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讲解数据分析方法:如何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学生的图表解读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老龄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6.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通过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家庭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老年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7.课后延伸,拓展视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人口数量变化和老龄化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心得体会,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8.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
为了巩固本章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数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揭示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

3.记住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理解它们的成因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二、教学过程
1.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60亿人口日”时间:1999年10月12日
区别:“世界60亿人口日”与“世界人口日”的区别
“世界60亿人口日”是指世界上的人口达到60亿;而“世界人口日”是世界人口到达50亿的时间,即1987年7月11日。

(2)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
①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均匀性。

a图1.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活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业人口数量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人们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开始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提高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供应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b图1.3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该图是一幅坐标图,纵坐标表示人口总数,横坐标表示年份,坐标系中的红曲线表示人口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的一百年是人口迅猛增长的时期,从世纪初不足20亿人口,到世纪末的60多亿人口,平均每20年净增10亿人口。

图中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的曲线变陡,这说明在此时间段中,人口增长又变得更加迅猛,因为此时世界上发生了新的技术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地提高使人口
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世界人口急剧增加。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80%以上采取了控制人口数量地措施,人口增长将趋于缓慢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
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特征
原始型高高低增长缓慢
传统型高低高增长迅速
现代型低低低增长缓慢
图1.6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
图中有两条曲线,一条表示出生率,一条表示死亡率,二者的差值是自然增长率。

从图上看,出生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大,自然增长率越高,两条曲线越接近,自然增长率越低,若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负增长。

(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①原因:在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也随之扩大,二战后更加明显。

②表现:ⅰ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

ⅱ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ⅲ我国: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三、知识总结
四、练习
a.营养好
b.女性比例高,寿命长
a.产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
如图反映的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