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上 就业形势与就业能力 吴艳萍
大学生核心就业力现状及提升路径

大学生核心就业力现状及提升路径
俞亚萍;邵丽珍
【期刊名称】《黑龙江高教研究》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就业难的根源在于没有形成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产业优化升级的良性互动,由此导致大学生核心就业力不足.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就业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加强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路径来提升大学生核心就业力的策略.
【总页数】3页(P116-118)
【作者】俞亚萍;邵丽珍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5
【相关文献】
1.细分就业岗位视阈下大学生就业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第二课堂培养体系
2.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提升路径
3.新就业形态下基于势科学视角的大学生就业力提升路径研究
4.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提升路径
5.新时期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提升路径——评《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训读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及其与就业满意度关系研究

( co l f n gmet e e U iest o T cn lg ,Taj 0 4 1 hn S h o Maae n,H bi nv r y f eh ooy ini 3 0 0 ,C ia) o i n
A bsr c Thee p o m e o ole esud n si o cc c r d o t e who es it ta t m l y ntf rc l g t e t sat pi on e ne n h l ocey.How o d al i he s v r t e t t e e e w h
e l meti ao rmo x m e ly e to lg tdns eo s ao etnor oicln mpo n t t n opo t mai mpo m n r ol e u etb cme m jr v n u li d y s i t u e mu f c e s a e i p ta a
a d isRea i n h p wi n lto s i t Emp o m e tS tsa to g e t h ly n a if c i n De r e
L U Ku—ig I i n ,QI i a y EL — ,HUA h npn n NG C u —ig
if ci n d g e n lz d fo t ev e o l g t d n s e c p i n t l g ie s d n s n o lg st r v sa t e r ei a ay e r m i w f o l es e t r e t .I wi u d t e t d c l e o i o e o s h c e u p o l u a e mp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作者:吕雪平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33期吕雪平(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白城 137000)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是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绩效衡量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青年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高校通过构建课程体系与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和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该文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出发,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初步阐述,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课程体系专业技能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23-012013年全国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大学生的就业显得非常严峻。
如何提高和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显得非常重要。
1 就业能力的内涵目前,对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比较认同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著名学者郑晓明教授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获得的满足社会需要,体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知名学者谢志远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通过知识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与职业相关联的能力。
2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意义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数量规模、综合素质和发展前景。
青年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实际上也决定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
第09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能力(中国传媒大学版)

职业生涯规划
主讲:黄春明
Q Q : 569856045规划 职业理想
8 9
职业生涯发展的设计 就业形势与就业能力
10 做好就业准备
4
5 6 7
职业发展要立足所学专业
职业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 职业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 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11 创业知识
01 02
03
04 05
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
699万高校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季”
‹#›
第一节
就业形势与择业观
第九章
二
中职生面对的就业市场
‹#›
第一节
就业形势与择业观
第九章
三
01
中职生存在的不良就业心态
盲目攀比 一味求高 过分依赖 自卑消极 清高自负 有业不就 频繁跳槽
‹#›
02
03
04
05
06
07
12 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与管理 13 职业生涯规划调整与评估 14 职业道德
第 九 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能力
第一节 就业形势与择业观
《最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形势
第一节
就业形势与择业观
第九章
一
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劳动力 供求总量矛盾 突出 劳动力 结构性矛盾 突出 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 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
第一节
就业形势与择业观
第九章
四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立足个人实际 立足社会需要 立足长远发展
01 02
03
699万高校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季”
‹#›
第 九 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能力
第二节 就业能力(自学)
感谢您的聆听!
Thank you
第二讲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就业政策教学教案

2013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专业说明: 红牌专业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
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综合考虑的前10个专业,为高失 业风险型专业;
黄牌专业是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 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综合考虑的专业;
绿牌专业是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 较低的综合考虑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红牌专业 临床医学 法律文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际金融 工商管理 经济管理 法律事务 汉语言文学教育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子商务
黄牌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信息管理 物流管理 商务英语 会计电算化 环境工程 酒店管理
绿牌专业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 应用化工技术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机电工程
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给大学生就业制定 了许多优惠政策。譬如说,个体经营的,金融部门 要给大学生最低5万元的贷款,这种贷款还是小额担 保贷款。
谢谢观赏
THANKS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就业的基本现状 2.了解大学生就业政策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跃居世界第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高等教 育发展与趋势》综合报告指出,中国高校 在校人数在过去非常短的时间里翻了一番 ,2001年高校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报 告说,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印度、俄罗斯 和日本。
中国的就业空间在那里?
1.以每年7%的增长速度前进的中国经济列车,每年可以搭 乘800万就业者。
2.世界500强中400多家来华投资拓展了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空间。 3.国家公务员招考,增加了就业岗位。 4.西部人才开发,吸引人才西进。 5.“十二五”期间,我国私营、个体经营从业人员净增3000万
核心就业力: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着力点

核心就业力: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着力点俞亚萍【摘要】大学生核心就业力是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各项能力的开发而发现、获得并保持某种工作机会的综合的能力.增强大学生核心就业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高校共青团应该把提升大学生核心就业力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着力点,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大学生核心就业力的四个维度,丰富内涵,延展外延,改善方法,创新载体,努力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做出贡献.【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9(027)006【总页数】4页(P117-120)【关键词】核心就业力;高校共青团;大学生就业【作者】俞亚萍【作者单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团委,江苏,常州,2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73.8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而就业率却出现一路下滑的趋势。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80万,平均就业率为73%,至2007年毕业生增加到495万,而同期就业率为70.9%,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出具的《经济蓝皮书》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尚有100万大学生没有就业,再加上2009年的611万应届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因素很多,但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核心就业力不强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内因之一。
因此,关注和研究核心就业力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大学生核心就业力的内涵人的就业能力是多种能力叠加和复合而成的,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人立足社会、获取生活来源、取得社会认可、谋求自我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
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源于就业,有的地方也把它叫做可雇用性。
这一术语在欧美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研究中非常流行,欧美国家的一些大学已将就业能力作为大学毕业生能否合格毕业的一个重要指标。
就业指导课程说课课件

课程内容
就业市场分析
分析当前就业市场形势 、行业发展趋势和热门
职位需求。
求职技能培训
教授简历撰写、面试技 巧、职业规划和自我推
销等方面的技能。
职业素养提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 德、团队协作和沟通能
力。
就业政策解读
解读国家就业政策、劳 动法规和社保制度等方
面的知识。
课程安排
第二阶段
求职技能培训(4学 时)
就业指导课程说课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 • 就业市场分析 • 职业规划指导 • 简历与面试技巧 • 就业权益与法律保障 • 职业心态与适应力
01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01
02
03
04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职业 发展前景。
培养学生的求职技能和面试技 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和就业意识。
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 力。
面试准备
了解公司与职位
提前了解应聘公司的发展历程、 业务范围和企业文化等信息。
准备常见问题
熟悉面试中常见的个人问题、行为 问题和职业发展问题。
面试礼仪
注意着装、礼仪和言谈举止,展现 自信、专业的形象。
面试技巧
表达清晰
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言简意赅 ,突出重点。
展现优势
结合应聘职位的要求,突出个人 能力、经验和成果。
求职技巧
01
02
03
简历制作技巧
如何编写一份有效的简历 ,突出个人优势和特点, 提高求职成功率。
面试技巧
掌握面试的基本流程和应 对技巧,提高面试表现。
职业规划与定位
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 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合理 的职业规划。
中国大学生对于就业市场需求与个人能力匹配调研

中国大学生对于就业市场需求与个人能力匹配调研在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的就业前景以及与就业市场的匹配度。
本文将就中国大学生对于就业市场需求与个人能力匹配的调研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调研背景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大学生数量庞大。
但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以及职业教育的薄弱,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和学校。
因此,对于大学生与就业市场需求的调研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针对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大学生,我们制定了一份相关问题的问卷,并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发放。
共收集到2000份有效问卷,并进行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就业市场需求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得知大学生对于就业市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薪资福利:约75%的大学生认为薪资福利是选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希望能够获得一份高薪酬以及良好的福利待遇。
- 发展空间:约65%的大学生表示,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是他们选择就业的重要因素。
他们希望能够在工作中获得成长和提升的机会。
- 行业前景:约60%的大学生认为行业前景对于他们的就业选择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更青睐那些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
2. 个人能力匹配度调查结果显示,约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个人能力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
他们认为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知识与技能:约4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不足。
他们觉得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存在差距。
- 实践经验:约3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在实践方面缺乏经验。
他们希望在校期间能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 沟通与交流能力:约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沟通与交流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他们觉得自己在与他人交流和表达上还有待提高。
四、对策建议针对调研结果中大学生对于就业市场需求与个人能力匹配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各个行业的就业需求和趋势,以便更好地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4、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
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大学生能力和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 差异;
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文科类特别是 外经贸易类专业和高职高专类就业困难加大; 信息不对称导致“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4、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
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强调工作经验;
下岗企业白领进入就业市场,冲击毕业生就业。
非主流就业渠道竞争激烈。一部分学生开始挤向 非主流就业渠道,如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报 考的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 出现了本科生争高职生甚至中职生岗位的现象。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人才生产未接轨,供求关系失调
知识能力不适应,思想准备不够
思想准备不足 不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 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心理准备不充分
苦闷压抑的孤独心理 眼高手低的自傲心理
就业观念陈旧
过分强调专业对口
不考虑专业及个人特长,病急乱投医
希望一步到位
知识能力准备不足
专业知识不扎实
专业技能不熟练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世界各国大学生就业情况
日本:大学生求职平均要找16家企业
加拿大:大学生要在实习中捕捉机会
巴西:大学生习惯“先就业后择业” 俄罗斯:30%大学生要改行,在本专业外就业 西班牙:大学生坦然做“蓝领” 美国:大学生靠密集信息网找工作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3、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身心健康、诚实可信、踏实肯干,具有强烈事业心
和团队精神。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1、日趋提高的社会要求
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及具有创新竟夜的学生日 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已成为 用人单位的考核内容;取得一些技能证书也成为一些地 区和单位接收毕业生的基本条件之一。此外,越来越多 的用人单位为了选到优秀的毕业生,已不局限于参加校 园招聘会,而是很早进驻学校单独进行招聘,或经常与 学校保持联系,随时物色合适人选。总之,用人单位接 收毕业生已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他们选择人 才更加注重素质、能力。就业市场不再仅仅是招人,而 开始转向招“优秀人”。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4、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
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2006年:413万 2001年:115万 2002年:145万 2003年:212万 2007年:500万 2008年:559万
2009年:611万
2010年:630万
2004年:250万
2005年:338万
2011年:650万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时代走进了 “大众化”教育时代。近年来,社会对大学生就 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与前 景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大学生的就业 到底面临一种怎样的形势,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有 哪些积极的政策,这是每一名面临就业的毕业生 首先要了解的问题。
一个主要矛盾 二个关注焦点 三个基本特征
•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 劳动者充分就业 同时并有; 下岗失业人员再 的需要与劳动力总量 •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 就业 同时出现; 过大、素质不相适应 大学生就业问题 •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 的矛盾。 上 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 互交织。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毕业生就业指导教程
第四章:就业形势与就业能力
引 言
就业,就的就是社会的“业”,了解就 业环境对于大学生是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 的。知道水深水浅,大学生的职业梦想才能 更好地变成现实。
拥 挤 的 人 才 招 聘 市 场
人山 人海 的招 聘会 现场
大学毕业生要如此就业吗?
许多大学生毕业前的困惑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1、日趋提高的社会要求
用人单位(尤其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用人单位) 接收毕业生的标准越来越高。他们不公挑选名校和
高学历的毕业生,而且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
公注重毕业生的自荐、面试和笔试,而且也非常重 视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表现;不公要求毕业生
学习成绩好,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高,而且要
人际交往能力缺乏 表达(口头、书面)能力缺乏
复习思考题
1. 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和毕业生就业困
难的原因,谈谈大学毕业生应如何成功 就业? 2. 大学毕业生在球之前需弄清楚哪些 问题?
4、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 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1、 大学毕业生就业80%以上目标集中在经济发达地
区的大城市或大企业、大公司、公立学校
24.37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省会城市 中小城市 其他
2.59 6.37 66.67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4、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
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2、大学毕业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
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期望值高)
(1)800-1500(5.01%)
(2)1500-3000(72.85%)
(3)3000-3500(9.82%) (4)3500以上(12.32%)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有效需求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 社会保障不到位,难以优化配置 供求信息不对称,求职难寻其位 盲目人才高消费,适者国高等教育跃居世界第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趋势》综合
报告指出:中国高校在校人数在过去非常短的时间里翻了一番,
2001年高校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报告说,紧随其后的是美国 、印度、俄罗斯和日本。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说,
这是中国首次在高等教育规模上超过美国。
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 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不了解到哪里找工作?
不知道现在该做些什么? 不知是否应该考研、出国、择业?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