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期中模拟题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八年级(上)期中语文模拟试卷(10)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八年级(上)期中语文模拟试卷(10)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日期:2024.11 姓名:班级:得分:一、积累运用(28分)1.(4分)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俗话说“八月桂花香”。
骤()雨初歇,待zhì()留的暑气散尽,即到赏桂时节。
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表示,国庆节和中秋节期间,景区将进入最佳观花期。
届时,灵谷景区“桂花隧道”的部分早桂品种二茬花与一些中花品种将悄()然开放。
游人漫步其中,必定眼花()乱,皆沉浸在醉人馨香之中。
2.(3分)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曾国藩为挽救大清危局,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真可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B.在这个购物一条街上,各种品牌鳞次栉比....,人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
C.主动认罪与被动认罪虽然最终的结果相同,但是认罪的动机却南辕北辙....。
D.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3.(10分)用诗文原句填空。
(1),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2),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3),瑟瑟谷中风。
(刘桢《赠从弟》)(4)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5),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6)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卷《乡村四月》)(8),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9)静夜月光如梦似幻,令人浮想联翩。
李白舟里望月,产生“”(《渡荆门送别》)的联想;苏轼庭中赏月,笔下便有“,水中藻荇交横”(《记承天寺夜游》)的幻境。
4.(5分)语言运用。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
某校八年级(1)班准备举行一次“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说文解字】其实,对于“爱”,我们的祖先早已有了自己的理解。
繁体的“愛”是由“爪”(爫)、“秃宝盖”(冖)、“心”、“友”四部分组成。
你认为古人对“爱”的解释是什么?(2)【快乐练习】请你以“爱心”为话题,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再写两个句子。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是“飞黄腾达”?A. 一帆风顺B. 马到成功C. 青云直上D. 水到渠成答案:C2. 下面哪个词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A. 鞍B. 庵C. 俺D. 按答案:D3. 下面哪个句子的语序是错误的?A. 山上有一个石洞。
B. 她把书放到了书架上。
C. 他正在院子里种花。
D. 真热!天上没有一片云。
答案:D4. “渐行渐远渐无书”这句诗的作者是谁?A. 苏轼B. 杜牧C. 王之涣D. 王安石答案:C5.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这句诗描绘的是什么景象?A. 农村生活B. 农田景色C. 道路风景D. 城市街道答案:A二、填空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共有__五__颗星,颜色有:__红__色、__黄__色。
2. 《西游记》的作者是__吴__承__恩__。
3. 一年有__四__个季节,分别是:__春__、__夏__、__秋__、__冬__。
4. 成语“一去__二__三__里__”表示行走的距离远,为了强调这一点,现在也常用来表示离开的距离远。
5. 《水浒传》中,宋江是__梁山泊__的好汉之一。
三、简答题1. 简述一个你喜欢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并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
答案略。
2. 解释词语“山河”在文学创作中的象征意义。
答案略。
3. 请从古代诗词中选择一首你喜欢的,并写出其中的两句。
答案略。
四、作文题请根据以下要点,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作文。
- 我的梦想是什么- 为什么我有这个梦想- 我会怎么样去实现这个梦想答题略。
The document above provides a sample of "Midterm Chinese Exam Questions for Grade 8 (with answers)". It includes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fill-in-the-blank questions, short-answer questions, and an essay question related to the topic "My Dream".。
重庆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模拟试卷

2023-2024学年初2025届八上期中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全卷共四大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3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1-2题。
(7分)国无德不兴,人无信不立。
千百年来,诚信做人的思想始终存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曾子烹彘,不欺孩童,言出必行的教诲是诚信最初的模样;商鞅立木,取信于民,上行下效的公正是诚信力量的象征;子胥辅吴,不改初zhōnɡ,殚精竭虑的谋划是诚信治国的范本。
范蠡经商,童叟无欺,从最初()到后来的富甲一方是诚信理财的榜样。
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
我们青少年应以诚信zhāng显中国好少年的力量。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①教诲( ) ②初zhōnɡ( ) ③殚( )精竭虑④zhāng显( )2.语段中括号处应填的成语是()(3分)A.为富不仁B.鹤立鸡群C.白手起家D.和颜悦色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践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活动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执行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B.每到夏季,学校都会反复向学生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游泳。
C.在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扶贫干部扎根基层,将最美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
D.女足健儿超越自我、挑战自我进而实现自我的拼搏姿态,总能给人以砥砺前行的追梦勇气。
4.请你参照示例,从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4分)要求:与示例的修辞手法保持一致,诗意表达,句式不限。
示例:山峰——在氤氲着雾气的黎明打着哈欠,睁开双眼,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亲切拥抱。
备选词语:桃花扁舟晚霞5.学校开展《昆虫记》名著阅读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8分)(1)请根据表格中给出的描写,写出昆虫名称。
(3分)描写昆虫它从壳中蜕变而出,与先前的模样大相径庭,双翼湿润,沉重,(1)透明,上面有一条条的浅绿色脉络。
它体色淡绿,薄翼修长,小腿与大腿有关节相连,伸屈非常灵活,(2)是一把双排刃口钢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杀手。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仿真模拟试卷深圳(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仿真模拟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共4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着舰(zhuó) 刹那间(shà) 呼啸(xiào) 循声望去(xún)B.绽放(zhàn) 舰载机(zǎi) 咆哮(xiào) 一丝不苟(gǒu)C.坠毁(zhuì) 主桅杆(wéi) 镌刻(juàn) 凌波海燕(línɡ)D.娴熟(xián) 阻拦索(suǒ ) 揪着(jiū) 惊心动魄(pò)2.(2分)鲁迅读书的时候要上“对联课”。
一次,寿镜吾先生以“陷兽入阱下”为题让学生对课。
从上下联词性相同的角度判断,你认为下列对得最好的一项是()A.骑马去郊游B.放牛归林中C.童子进学堂D.雪中寻腊梅二、句子黑写(共10分)3.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
(1)《野望》的作者,代诗人。
(2)《黄鹤楼》的作者,代诗人。
(3)《使至塞上》的作者,字。
唐代著名、。
宋代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观摩诘之画,。
”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5.学习了本文,为进一步了解伟人深邃的思想,班级举行了以“走近列夫·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对联巧评价]根据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副对联评价列夫·托尔斯泰。
(3分)(2)[活动永纪念]班级掀起纪念列夫·托尔斯泰的热潮,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活动方案。
(4分)诗歌鉴赏(共6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唐]顾况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
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
[乙][清]赵翼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已积琼英①。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注]①琼英:指雪花。
6.两首诗写的是同一传统节日,根据诗歌内容推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冬至B.春节C.元宵D.清明7.两首诗都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八年级(上)期中语文模拟试卷(8)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八年级(上)期中语文模拟试卷(8)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日期:2024.11 姓名:班级:得分:一、积累运用(28分)1.(6分)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在观众们翘.首期待中,10月1日上午10时,阅兵式号角响彻长空。
党和国家领导人,神采奕奕站在检阅车中央。
所有人屏息敛.声,三军列阵,铁甲生辉,zhāng显中华风采。
当新中国缔造者的照片再现天安门,中国以国之名,míng记英雄。
(1)给加点字注音:翘.首敛.声(2)看拼音写汉字:zhāng 显 míng 记(3)画横线“以”字的意思是()A.用 B.按照 C.在 D.因2.(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扬州勇龙国际生态园占地大约260亩左右,设计突出“以绿为骨,以水为媒,以人为本”的观念。
B.通过“十四岁青春仪式”的举行,使我们懂得了珍惜青春、勤奋学习的道理。
C.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红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的情景。
D.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3.(9分)古诗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2)柴门何萧条,。
(曹植《梁甫行》)(3),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5)“日月”历来是文人骚客笔下常写之景,比如,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过奇特壮美的落日之景:,;王绩在《野望》中写过秋天萧瑟的落日之景:,;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过江水映月之景:,云生结海楼。
4.(5分)读新闻资料,回答问题。
在2023年江都区中学生田径比赛中,武坚中学的运动健儿们怀揣着梦想,通过不懈拼搏,如大鹏展翅,奋力一飞,以团体总分131分6银8铜区排名第四的喜人成绩,荣获初中组团体总分二等奖,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该校高明老师荣获“优秀教练员”称号。
具体战果如下:七年级陈张扬荣获200米第二名和100米第三名;七年级陈嘉怡荣获800米第二名和400米第三名;七年级赵哲旭荣获1500米第四名;八年级唐倩荣获100米栏第四名;八年级张芸荣获标枪第二名和铅球第五名;八年级周志涛荣获1500米第三名和800米第五名;九年级周州荣获三级跳远第二名;九年级闵雷震荣获110米栏第二名;九年级蒋伟业荣获110米栏第二名和200米栏第三名。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八年级(上)期中语文模拟试卷(2)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八年级(上)期中语文模拟试卷(2)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日期:2024.11 姓名:班级:得分:一、积累运用(28分)1.(4分)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鲁迅不愿意看到东京“清国留学生”宛如小姑娘发髻一般油光可jiàn 的辫子,便来到仙台的课堂;听着藤野先生那抑扬顿cuò的讲解,增进了他学医的信心;而那封nì名信和看时事片时的喝采声打碎了鲁迅的学医救国梦。
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戎马一生,功勋显hè,但他永远忘不了母亲那勤劳简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也永远忘不了母亲教给自己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2.(2分)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C.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
D.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
3.(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B.这么厚的一本书,我至少要五、六天才能读完。
C.是我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这世界变化快?D.高尔基对它们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A.《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B.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昨日已盛大收官,截至目前,该剧全网播放量逼近大约300亿。
C.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年内将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D.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带答案)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撺.掇( cuān) 行.辈(háng ) 乌蓬船 戛然而止B .羁绊.(bàn) 冗.杂(róng) 马前卒 人情世故C .腐蚀.(shí) 砂砾.(nì) 暖融融 不修边辐D .萦.绕(yíng) 拙.劣(zhuō) 苦行僧自圆其说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同学们就毕业晚会究竟怎样开展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B .春天在人们期盼中走来:南方绿草如茵,春暖花开;北方涣然..冰释..,溪流潺 湲。
C .我对他说: “王明,这段时间幸好有我鼎立相助,你的语文成绩终于突破 100 ....分啦!”D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卢永根夫妇捐出毕生积蓄八百多万元,这一善举真是石破..天惊..。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B .长江文明馆的筹建填补了全国范围内没有以大河流域为主题的博物馆的空白。
C .城管委鼓励在地铁站周边设置非机动车收费停车位, 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D . “湖北省环保政府奖”近日揭晓,获奖者中首次出现,并代表获奖者发言。
5、下列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B .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C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D .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②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③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④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⑤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A.⑤③②④①B.③②④①⑤C.⑤②③①④D.②⑤①④③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陕西省西安市2023_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2023_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卷一、积累和运用(17分)1.经典诗文默写。
(6分)(1)牧人驱犊返,。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云生结海楼。
(4)几处早莺争暖树,。
(5),松柏有本性。
(6),良多趣味。
2.阅读语段,完成(1)~(2)题。
(4分)在文学大家笔下,一个个形象都是鲜活的。
“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除下帽来则油光可jiàn。
列夫·托尔斯泰的皮肤藏污纳垢,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不少人经长途跋涉,在客厅里正襟危坐,颔首低眉,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换来的却往往是失望与尴尬。
不过,他却具有犀利的目光能满含粲然笑意,也会因忧郁而àn然失色。
(1)给加点字的注音。
(2分)正襟危坐粗糙(2)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油光可jiànàn然失色3.名著阅读(4分)“就在这时,来了一位体态颀长的青年军官,留着中国人不常见的浓密黑髯。
他走过来,和气地问我:“哈啰,你在找什么人?”他说的是英语!”(1)这个人物是()(2分)A.周恩来B.彭德怀C.朱德D.徐特立(2)请写出本书中和这个人物有关的一个小故事。
(2分)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①责任_____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_____不因距离的遥远而销蚀。
②因此,他们更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和信任,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
③事实上,凡事尽责的人在获得时,会明白所得一切来之不易,应当珍惜;失误时,亦晓得反省己过,勇于承担,尽力改善。
④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1)请在第①句的横线上填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3)提取第④句的句子主干。
(1分)二、综合性学习(7分)5.请你参加“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嚅.(rú)动端祥.(xiáng)蹿.(cuàn)腾凌.(líng)空而去B.撩.(liāo)起沟壑.(hâ)畸.(jī)变玲珑剔.(tī)透C.归省.(xǐng)凫.(fú)水嗥.(áo)叫瘦骨麟.(lín)峋D.辍.(chuò)泣栖.(qī)息濒.(bīng)临头晕.(hūn)目眩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银光消失了。
海水疯狂地汹涌着,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它朝我们的脚下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一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在我们的身上。
A.吞没扑泼溅 B.覆盖漫泼溅C.吞没漫泼洒 D.覆盖扑洒落3、下面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华中科大60年华诞庆典上,校长“根叔”的致辞引发现场不少师生和校友的共鸣。
B.这个夏天,《中国好声音》节目的热播,再次掀起了人们评议歌唱选秀节目。
C.国庆小长假期间,我市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D.部分人群对于蜂毒较为敏感,被马蜂蛰伤后可能会死亡甚至休克。
4、将“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正确的位置应当是极目望去,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如冲锋陷阵的大军;A 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
B赶来到脚下时便陡立成一道道齐齐的水墙,像一匹扬鬃跃蹄的野马,呼啸着扑上岸来,“啪”的一声,一头撞在那些圆溜溜的礁石上,顷刻间便化做了点点水珠和星星飞沫。
C还不等这些水珠从礁石上退下,又是一声巨响,一阵赶着一阵,一声接着一声,不休不止,无穷无尽。
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①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黄色尽管有暖暖的氛围,很明亮,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洁、素雅,犹有百合花般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却也无法做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低调、冷艳、神秘、优雅、浪漫,犹带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淡的自恋,与昂扬热烈的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全球的环保色,然而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②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其释放的激情与能量,犹如生命在燃烧,具有凌驾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
红色最热烈、最活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教人双眼一亮,印象深刻,是无可取代的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③考察光波的长短,也可以明白中国红非常适合喜庆。
光学实验表明: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光线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就越弱。
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
也就是说,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
在喜庆时刻,谁不喜欢红红火火、光鲜醒目呢?谁不喜欢好事传千里呢?④中国红最适宜喜庆,还有生存择食的因素。
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
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
由此可知,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
⑤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生活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惯,发现猿类和猴子通常利用蓝色和黄色视觉选择所吃的水果;倘若它们想吃到有营养的鲜嫩树叶,还必须具备分辨红色和绿色的视觉,因为鲜嫩的树叶常带有隐隐的红色,能较明显地与其他颜色的树叶相区分。
红色是引起兴奋、喜悦的颜色,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
可见,灵长类动物对红色的感觉能力较其他颜色敏感,与长期以来寻找食物所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
⑥中国红反映了东方式的神秘。
其渊源还可追溯到古代华夏民族对日神的虔诚膜拜。
作为中国的吉庆颜色,作为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红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⑦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里。
习俗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择,尔后才传染开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定俗成,形成集体心理定势。
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
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弱化或淹没异类思想,比如,中国人春节皆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作异类。
⑧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筑了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
(《科学画报》2010年第2期,有删改)5、下面不属于“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的原因的一项是A.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
B.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
C.与生存择食的因素有关。
D.与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有关。
6、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黄、白、紫、绿色各有优点,但与红色相比,热烈醒目不足,不适合作为喜庆的主色调。
B.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
所以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
C.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
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
D.中国红作为中国的吉庆颜色,是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7、依据文章内容,判断下面情境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当中秋、国庆节来临时,各大单位呈现出一派“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喜庆景象,这是因为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而且红色穿透力强,最适合营造喜庆气氛。
B.春节来临,火红的鞭炮,火红的中国结,火红的对联,就连大人发给小孩子的压岁钱都用红包包起来。
某同学说,这太单调了,要是换成五颜六色的该多有新意!C.上海世博会期间,面对着外墙全部大红的气势恢宏的中国馆,某同学激动地说,中国馆充分使用了中国红,庄重大气又热烈喜庆,真是具有中国个性!D.某摄影师说,安徽建筑的粉墙黛瓦,景德镇出产的景泰蓝,中国山水画中的浓淡墨香,其色彩令人印象深刻,无不体现出强烈而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商鞅立信鞅①欲变法,令②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③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④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⑤,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⑥也,不可施刑。
刑其傅公子虔⑦,黥⑧其师公孙贾⑨。
明日,秦人皆趋令⑩。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鞅:人名,即商鞅。
②令:法令,新法。
③募:招募。
④卒:终于,最终。
⑤期年:一整年。
⑥嗣:子嗣,继承人。
⑦傅公子虔:傅,老师。
公子虔,人名。
⑧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⑨公孙贾:人名。
⑩趋令:遵照新法令执行。
8、下列各项中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既具.,未布具:准备B.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徙:迁移,搬迁C.民怪.之,莫敢徙怪:奇怪D.将法.太子法:依法处罚9、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恐民之.不信已B.有一人徙之.C. 秦民之国都言令之.不便者以千数D.甚矣,汝之.不惠10、下列各项中对短文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商鞅在国都南门竖立三丈高木头,想从老百姓中选拔出大力士加以奖赏。
B.老百姓因嫌十两赏金不足,故无人去移动三丈之木,直到赏金加到五十两,才有人去移动木头。
C.为了取信于民,即便是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也毫不留情严惩了他本人。
D.新法推行十年之后,秦国民风淳朴,老百姓生活富足、遵纪守法。
四、(14分)11、将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根据提示填写古诗词。
(8分)(1)思悠悠,恨悠悠,。
(白居易《长相思》)(2)霜落熊升树,。
(梅尧臣《鲁山山行》)(3)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人迹板桥霜。
(4)李商隐《无题》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一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双关,写出了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熏鱼蔡楠白洋淀鱼多,品种多,产量也多,淀边的人便生出许多巧吃来。
熏鱼是其中一种。
老舱是做熏鱼的高手。
老舱做的熏鱼,看上去微黄透明,吃一口喷香怡人。
最妙得是吃一块熏鱼,喝一口老酒,一月之内管保你回味无穷。
芦沟桥一声炮响,日本兵说来就来到了白洋淀。
千里堤畔安上了炮楼子。
清明前的一天,老舱的女人带着女儿回旱地上的娘家,归途中被两个日本兵祸害了。
母女俩的尸体横陈在白洋淀边,鲜血染红了白洋淀水。
老舱得到了消息后驾船赶来,扑在女人和女儿的身上,晕死过去。
那天,淀边积聚了好多人。
女人们伤心地抹泪,汉子们将拳头握得嘎巴嘎巴响。
大汉奸秋邦宗领着两个矮胖的日本兵来到了老舱家。
秋邦宗对老舱说,老舱兄弟,坂丘小队长的太太从大日本帝国来慰问皇军,她想尝尝白洋淀的熏鱼。
我们特地请你来了!老舱当时正给一堆鱼开膛,听完就把盛鱼的大盆踢翻了。
不去!老舱斜了秋邦宗一眼,鼻子里哼了一声。
日本兵的战刀就架在了老舱冒着青筋的脖颈上。
去不?秋邦宗问。
不!老舱眼前浮现出女人和女儿惨死的尸体,闭了眼。
八嘎!日本兵一用力,老舱的脖颈在颤抖中渗出血来。
去不?秋邦宗又问。
去。
老舱咧了咧嘴,睁开眼,点头应了。
老舱进了炮楼。
老舱做了熏鱼。
两盘上好的熏鱼摆在坂丘小队长和他太太的面前。
身穿和服粉脸黛眉的坂丘太太夹过一块熏鱼就要往嘴里送,坂丘一把将她挡住了。
你的请,坂丘将那块熏鱼夹给老舱。
老舱知道坂丘的鬼心眼想的什么,他张嘴接了鱼,蛮有滋味地咀嚼着。
老舱冲坂丘一躬身,很谦恭地说,太君你请!坂丘就和女人放心大胆地吃起来,吧唧吧唧吃得山响。
老舱经常出入炮楼了。
他极卖力地熏着鱼,为坂丘和他的一小队日本兵。
撑船打鱼的水乡人就拦住老舱骂道,小鬼子是你爹呢!你怎么就忘了你的女人,你下贱,你比秋邦宗还下贱呢!老舱听到骂声,低垂了头,绕开众人,木木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