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新课标必修3

人教新课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学习难点: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学习过程一导言,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
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
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附文中人物关系表:(见《教材全解》第2页二、整体感知课文1理清课文的情节,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一)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
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二)第二部分(2~14):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三)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课文内容探究一:*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问题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提示: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
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Ⅲ-1林黛玉进贾府“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这是清朝乾隆、道光年以后,社会上热读《红楼梦》流行的一句口头禅。
一本书的流传能够形成社会风气,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然而《红楼梦》的问世,却引起了意外和空前的轰动,出现“遍于海内,家家喜闻,处处争购”的盛况。
这一部以家族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不仅以其艺术上的精致完美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而且以其深刻的人生悲哀,打动了被莫名的伤感所笼罩着的世人的内心。
以至于“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
再后来,便发展到“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的地步。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
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
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
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完整版)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教学目的]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分析课文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作者用肖像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掌握课文根据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人物出场的写法。
4、理解课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讲练及点导[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设想]1、“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通过课文学习,能体会其中的某些特点。
2、小说有三要素,学习时宜牢牢把握文体特点阅读分析课文。
3、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她进贾府的第一天行踪为线索,借助她的眼睛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和众多的人物,对人物出场的描写各不相同,人物的肖像描写能透露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学习课文时,要细心体会这些特点。
4.本文是古典小说,应了解古代社会的背景;本文又是长篇节选,故又有必要了解该长篇小说的全貌。
5、注意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6、学生已在第三册小说单元中学了小说的基本特征,可让学生运用所学多分析,教师作点拨指导。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简介《红楼梦》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点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着重讲叙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前五回在前书中的作用。
3、介绍《贾府人物简表》。
4、梳理课文情节。
第二课时《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导读提纲1、课文是怎样刻划王熙凤的性格的?王熙凤的性格有什么特点?2、作者是怎样刻划贾宝玉的?贾宝玉的性格有什么特点?3、作者是如何刻划林黛玉的性格特征的?4、从本课人物分析可知中国古代小说的哪些特点?5、粗读本单元其他课文,你发现了本课在刻划人物上有哪些特点?6、请学着用本课有特点的描写手法写一个片断,反映人物的特征。
一、1、课文是如何介绍众多人物出场的。
2020年高中语文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区分、了解、并应用小说的相关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1)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分析、归纳、评价、写作等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眼光,领会人物的美感。
(2)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典型的环境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
2.难点: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第一课时一、导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一位文学巨匠留名青史,不靠他生前是否声名显赫,而全靠他的作品是否有永恒的艺术生命。
曹雪芹是为诗人,又是一位画家,但他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创作。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
让我们通过他的文字,来体味这位“头广,色黑,能讲故事,生性放浪,高谈阔论,能做诗”的永远的曹雪芹。
来缅怀这位命运多舛的伟大文学巨匠。
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
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
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为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3.了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及作用;4.提高小说阅读的能力。
一、知识链接1.《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它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作者曹雪芹,续作高鹗。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2.曹雪芹:(约1724-约1764),祖籍辽阳(后迁沈阳)。
满族正白旗包衣,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花圃,芹溪。
雍正二年闰四月二十六日未时,生于江宁(今江苏南京)。
清代小说家。
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了人生的辛酸。
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子。
3.脂砚斋:《红楼梦》早期抄本的一个批语作者。
脂砚斋的批语在红学界被称为“脂评”或“脂批”,有脂砚斋批语的抄本被称为“脂本”。
但脂砚斋其人是谁,与《红楼梦》作者是什么关系,迄今未形成一致看法。
4.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牌本学、探佚学、脂学,即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
红学流派有评点派、评论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等。
5.红学家及作品:鲁迅《红楼梦》杂谈,胡适《红楼梦》考证,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红楼梦魇》,李希凡《红楼梦评论集》,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俞平白《红楼梦研究》。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新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新人教版必修3课程名称 必修3 课程类型 基础学科课程课程开发 教学备考研究中心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 课程资源 教材、网络、学科资料 教学课数18课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学案作为沟通教与学的桥梁,特别有利于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但学案的编制无论是对教师的精力还是能力,都是严峻的考验。
同时,由于轮值教师的能力、态度等方面参差不齐,编写的学案在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等方面不尽如人意。
师生普遍渴望获得一本不用投入大量精力的成品精品学案,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教师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
为了让教师用更多的时间研究校情、师情、生情,让学生用更明晰的课程纲要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探究创新,我们从源头到终端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经过深度研究,科学论证,精心策划,形成了科学、客观、完善的导学方案。
本模块“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中外小说和科普文章。
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中外小说)、感受与共鸣(唐代诗歌)、质疑解难(古代议论散文)、启迪与想象(科普文章)。
“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
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要注重梳理与整合。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探究能力。
1.欣赏人物形象,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品味小说语言,注意把握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体会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
3.把握诗歌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4.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1《林黛玉进贾府》 (共36张PPT)

整第9体章 感扩声知系统,调音理清情节结构:
1、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主要人物? 2、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几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3、贾府的与众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从哪几
方面写典型环境----贾府)【合作探究贾府环境特征】
明确问题:
1、(检查预习)林黛玉进贾府主要见到了以下这些人: (1) 初进荣府 (2~4) 拜见贾母、邢王夫人、三姐妹等。 (5~6) 初见凤姐 (7~11) 拜见两位舅舅,介绍宝玉。 (12) 陪贾母进晚餐 (13~14)宝黛初会 (15~16)安排起居
第9章 扩声系荣统调国音 府
凤姐屋
穿堂 影壁 角
贾母
门
后院 抱厦厅
后廊
五间正房 厢 贾母 厢
荣禧堂 耳 房
房 前院 房 三间厅 厢
贾 政
穿堂
房院
东廊 三间
抄
抄
手
手
游
游
廊
廊
垂花门
二门
穿堂
仪门
南大厅
二门
北
正房 贾 赦 厢院 厢
庑 仪门 庑 游 仪门 游 廊 仪门 廊
二门 东角门
第教9章学扩目声标系统、调音重点与难点
3教.学理重解点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分析典型环境的特点、作用;分析典型 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 格,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及人物形象。
第9章 扩了声பைடு நூலகம்解统调《音红楼梦》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 长篇幅小说:即《西游记》吴 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红楼梦》 曹雪芹。
(人补物:报金表玉:良以缘冷) 子兴 之口讲述贾家家谱
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林黛玉进贾府》人教新课标必修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1.1《林黛玉进贾府》(人教新课标必修3)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大成目标】【使用说明】1、重视阅读指导,反复阅读,加深感性认识;2、尽一切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性;3、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4、注意文中不常见的词语;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5、寻找电视剧《红楼梦》中关于课文的部分,观看赏析,并注意与教材节选课文对比,体会人物形象。
6、建议用五课时。
基础案(40分钟)“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课前预习:通读课文;依据实际,选读《红楼梦》全书或部分章节;一、在自学预习的前提下,请2~4位学生简介作者曹雪芹及作品《红楼梦》。
(15分钟)二、教师补充。
(10分钟)请记下对你有用的知识你感兴趣的知识或问题:相关链接:1、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它的故事内容涉及到了多种知识领域:文学艺术、诗词歌赋、园林建筑、纺织刺绣、中医药善、烹饪美食、戏曲说唱、民情民俗、佛学道教等等,无所不有。
3、简介《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课前预习【预习自测题】1、释词语劳什子:破落户:孽障:纨袴:可怜:惫懒:便宜:风骚:态度:膏粱:【我的疑问】课内探究3人物形象【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鉴赏了解林黛玉、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2、鉴赏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一、林黛玉1、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黛玉外貌的句子,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
(1)宝玉眼中的黛玉:(2)众人眼中的黛玉:(3)熙凤眼中的黛玉:2、分三次完成黛玉的肖像描写有何好处?作者采用切换视角的办法来写黛玉,为什么不同的人看到的形象不一样?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所了解的黛玉,都是他人所感。
黛玉自身给我们什么印象?阅读课文中对林黛玉的心理、语言、动作等的描写。
4、人物形象小结:二、贾宝玉1、在贾宝玉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他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2、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3、人物形象小结:【当堂检测】请找出迎探惜三春的肖像描写,能否看出她们是什么性格?“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课后反思】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敕.造(chì)窄裉.(ɡèn)B、嫡.亲(dí) 轩.峻(xuān)外甥.女(shēnɡ) 厢庑.(wǔ)珠钗.(chāi) 翠幄.(wò)C、宸.翰(chén) 錾.银(zàn)D、宫绦.(tāo) 罥.烟(juàn)两靥.(yè) 韶.光(sháo)溺.爱(nì) 惫.懒(bèi)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敕造厮混雕梁画栋顾盼神飞B、嬷嬷杜撰连声屏气遂心省力C、簇拥诽谤疯疯癫癫恭肃严整D、溺爱纳罕孽根祸胎娇花照水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39岁的里维斯经常发现自己成为某些色情谣言中的主角,但和其他的明星不同,他不会让这些不经之谈....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B、在林黛玉看来,王熙凤实在是放诞无礼....。
但这恰恰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身份,刻画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
C、现在,高校中很多受资助的“贫困生”出手阔绰,身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原来家道富足,实为一群纨袴子弟....。
D、与别人交谈时,要用平和的目光注视对方,以示尊敬和礼貌;双方交谈中,应经常保持目光接触,不应长时间回避对方目光或是顾盼神飞....,也不要直勾勾地盯着对方。
二、语言运用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诗中悲凉的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⑤今天,编者如果学着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⑥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在题诗中写下这样两句:5、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伟大作家曹雪芹从1774年开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写成的,以封建大家庭贾府为描写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来反映我国封建社会腐朽、衰败的历史过程,曲折地表现了反封建主义主题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
6、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第1组:孔子与庄子第2组:项羽与刘邦第3组:李白与杜甫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
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
③字数在50~70字之间。
三、名著阅读《红楼梦》阅读选段,回答问题贾宝玉:情节1、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
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
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
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
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酿惯,纵容。
〕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
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1)节选的这段文字仅300多字,描绘了宝玉挨打的过程,而《宝玉挨打》全文有5000多字。
作者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4分)(2)作者写宝玉挨打的过程很有层次感,随着层次的递进,气氛越来越紧张。
请分点概括宝玉挨打的过程。
(3分)((3)结合这段文字概括宝玉挨打的原因。
联系全文,谈谈宝玉挨打的深层原因。
(5分)晶莹雪,寂寞林应怜水中月,应叹镜中花,潇湘竹林玉带挂,梨花似雪钗儿插,眼中泪珠心中叹,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 寄语《红楼梦》说三国,雄主名王,谋臣勇将,青梅煮酒论英雄;说水浒,草莽好汉,义薄云天,惩恶扬善集济天下;说西游,师徒四人,历经艰辛,斩妖除魔取真经。
唯有那《红楼梦》记录小小女儿国中的笑与泪,爱与恨,花与月,酒与诗,以及默默流淌的青春年华。
空对着,山中高土晶莹雪读红楼我是更喜欢黛玉的,但宝钗身上,也有奇异晕眩的光芒。
她不是大观园的调味剂,她端庄沉稳;她不是恃才自傲的枝桠,她为人谦和;她不是不识大体的娇贵小姐,她深得长辈和下人的喜欢。
她才识过人,去不像黛玉锋芒毕露,不管是“嫁于东风春不管”的缠绵悲切,还是堪比男儿的气魄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都溢散着她的睿智。
她是完美的好姐姐,做事为人周全,她的修养,她的娴雅,形成一个巨大人格磁场,得到了贾府上下的一致好评。
如今常有人说宝钗假,但可曾记得她扑蝶时的天真烂漫?宝钗其实是辛酸的,她默默地为大观园的人付出,关心那些不曾关心她的人,她宁可委屈自己,也不委屈他人。
她其实是善良的,但封建制度使她成为一个冷暖兼宜的人,一个圆顺的人。
她以自己理解的典雅庄重,到达了一个封建世界的女性应达到的最高点。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身披青衣,手擎花锄,她走出琉璃葱绿的潇湘馆,踏着细软的脚步,穿过蜿蜒的回廊,烟霏空蒙的苔径,孑身伫立桃林,不时微风过耳,吹来了寒冷和芳馨,看着“花飞花谢花满天”,她惋叹“一朝红颜人老去,花谢人亡两不知。
”然后泪水连连,她便是红楼中最惹人心爱的,比干多一窍的病比西子胜三分的黛玉。
她的泪水把封建制度那个花柳繁荣地,温柔富贵乡,的本质,放大出来,那只是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地方,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她度过了“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凄凉长夜,她对菊低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我明白了,黛玉心中的宝玉,不仅是男才女貌的贾家公子,不仅是与她一同长大,爱安慰她的宝哥哥,他还是茫茫世俗中与他一同反抗封建礼教的知音,因此她不顾一切的追求自己的幸福,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也因此常常滴下寒霖般的泪水。
她的执着,却没有逃过宿命的无情。
在那一夜,竹梢风动,月影移墙,一片凄凉冷淡,她含着最后一滴泪离开了人世,带走了一世情的寄托,娇弱的身子,随花涓涓逝去,香魂随风飘散,惟剩寒塘鹤影,冷月残花,她孤零零的来,孤零零的去,她的生命是大观园的百花丛中最美的奇葩!一首《蓦山溪》再寄红楼——独倚梨花,蘅芜吟诗乏。
淡眉上闲愁,望纱窗,风来暗压。
更心寂寞。
遥寄相思笺,强欢颜,奈憔悴,可叹镜中花。
泪落潇湘,满地堆残花。
欲葬芳菲瓣,怨东风,当自嗟,折腰轻掬,孤色奇葩,望秦筝冷月,烛影摇,焚诗稿,水中月溢华。
第三课时【预习自测题】1、生词劳什子:北方方言。
意思是指那些很头疼,很伤脑筋,很令人心烦的一些事或人。
破落户:指没有正当生活来源的无赖。
文中是形容凤姐泼辣,是戏谑的称谓。
孽障:(1)佛教指妨碍修行的罪恶。
(2)旧时长辈骂不孝子弟的话。
纨袴: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可怜:文中是可惜的意思。
惫懒:涎皮赖脸,调皮。
便宜:方便。
风骚:文中指姿容俏丽。
态度:文中指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
偏僻:文中指偏激,不端正。
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质疑探究】一、林黛玉1.(1)宝玉眼中的黛玉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似蹙非蹙:多愁善感;罥烟眉:眉黛如一抹轻烟,清、淡、秀;含情目:多情;愁情生妩媚(风韵),病体生娇怯(情态)。
两靥愁、一身病:体弱多病;闲静……行动……:姣花照水——柔情媚态,弱柳扶风——婀娜之美。
超尘脱俗的空灵。
心较比干多一窍:脂砚斋评:多一窍固是好,然则未免偏僻了,所谓过犹不及是也。
心思细密,想的太多。
性格决定命运(悲剧之源)。
病如西子胜三分:美比西施;病态美(清新脱俗、铅华洗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表现其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
)明确:宝玉主要看到的是黛玉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俏丽,极富神韵。
而她给宝玉最深的印象是“眉尖若蹙”,这难以舒展的眉头、愁苦抑郁的心情,将伴随她的一生,成为女主人公性格的一种基调。
(2)众人眼中的黛玉……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怯懦不胜……明确:众人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3)熙凤眼中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明确:凤姐观察到她容貌标志、气度不凡;她们更多地注意到黛玉的外在形象。
2.答案:三次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容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形象不一样是由观察者的审美习惯和对被观察者的情感所决定的。
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众人对她更多的是怜爱,因而注意到她的身体。
王熙凤主要是用对贾母的奉承心理去发现感受她的自然之美。
宝玉作为锦衣玉食的贾家公子,且“喜欢在内帏厮混”,见惯了腻红肥绿,华衣艳饰,他怎么会去留意黛玉的穿戴而不被其“与众各别”的“形容”所吸引呢?在宝玉眼里,她那“弱柳扶风”的身姿就显得脱俗飘逸,通身的灵淑之气能使他灵魂清爽、净化。
这才是对黛玉最全、真切、深刻的感受。
正如脂砚斋所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
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里评。
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3. 答案:⑴写心理:第1段的描写体现林黛玉细心、多虑、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