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2.3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导学.
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③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有变化的反应,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④错误;
故选A。
【点睛】离子之间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或水,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另外还要注意题中的限制条件。
8。下列反应中,水作氧化剂的是( )
A. Na2O2与水B. 铁粉与水蒸气C。 NO2与水D。 氟气与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中氧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不是氧化剂,A不满足题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燃烧反应均是放热反应,A选项错误;
B.生成物状态不同,反应放热不同,产物为液态时放出的热量多,a〉b,B选项错误;
C.反应H2(g)+ O2(g)=H2O(l)和反应2H2(g)+O2(g)=2H2O(l)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都相同,只是化学计量数不同,因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所以2b=c,C选项正确;
②③正确,故选C。
13.对于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下列措施能使反应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
A. 增大压强B. 升高温度C. 使用催化剂D。 多充入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增大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可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如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应改变温度,以此解答该题。
2.3.3《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导学案(含答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学习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小结,学会判断物质具有氧化性、还原性以及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归纳、练习应用,学会利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发生,能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3. 通过分析探究,典例剖析,初步建立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思想解决简单的氧化还原计算问题的思维模型。
【学习重点】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及应用。
【学习难点】利用电子守恒思想解决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算问题。
【自主学习】旧知回顾:1.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 3+、H 2SO 4、KMnO 4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 -、S 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 2+、S 、Cl 2等。
2.Fe 2O 3+2Al=====高温Al 2O 3+2Fe 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在该反应中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该元素的原子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而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元素的原子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
该反应中,Fe 2O 3发生了________反应,Al 发生了________反应,_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是还原产物。
【答案】置换反应 铝 失去 氧化 铁 得到 还原 还原 氧化 Al 2O 3 Fe【解析】从反应类型上看该反应是置换反应,分析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知:Fe 的化合价由+3价降到0价,被还原,得到的铁是还原产物;Al 的化合价由0价升到+3价,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的Al 2O 3是氧化产物。
新知预习:1.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2.已知:①2Fe +3Cl 2=====点燃2FeCl 3 ②Fe +S FeS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进一步明白得氧化还原反应。
2.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判定、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3.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有关物质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探究的过程,明白得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差不多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能够发觉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摸索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展学习化学的爱好,乐于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隐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欢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异与和谐。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2.氧化剂、还原剂教学难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2.培养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归纳能力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1.什么叫氧化反应?什么叫还原反应?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H2+Cl2点燃2HCl (4)生:(1)和(2)是物质得氧、失氧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
(3)和(4)反应中没有氧的得失,但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师:(3)和(4)也是氧化还原反应,那么,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得失又是什么关系?这就要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推进新课师:请同学们写出H、O、Ne、Na、Mg、Cl、Ar原子结构示意简图。
生:1.化合物NaCl的形成过程师:请大伙儿看书P36:让学生回答化合物NaCl的形成过程。
生: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达到像氖原子电子层的稳固结构,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一个电子达到像氩原子电子层的稳固结构,钠原子把一个电子先给了氯原子,从而使Na原子变为Na+,Cl原子变为Cl-,Na+和Cl-相互作用形成NaCl。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1.2(第3课时)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试验中应用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相关计算。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配制方法和误差分析。
3、初步掌握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机相关溶液配制方法。
难点: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程,进行知识梳理,让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知识准备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物质的量浓度配制方法3、误差分析教材助读一、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用来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2.符号及单位符号为c B,常用单位为mol/L(或mol·L-1)。
3.计算公式c B=n B V。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
预习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 L溶液中含有1 mol溶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 mol/L()(2)用1 L水溶解40 g NaOH所得溶液浓度为1 mol/L()(3)从1 L 0.1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5 mL,NaCl溶液的浓度仍为0.1 mol/L()(4)1 mol/L的H2SO4溶液中H+的浓度也是1 mol/L()2.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其上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积、④压强、⑤刻度线这五项中的()A.②④⑤B.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⑤3.硫酸镁和硫酸铝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铝离子浓度为0.1 mol/L,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3 mol/L,则混和溶液中镁离子浓度为()A.0.15 mol/L B.0.3 mol/LC.0.45 mol/L D.0.2 mol/L课后反思课内探究学始于疑1、物质的量浓度配制2、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质疑探究探究一将1 mol NaCl分别溶于1 L水中,溶于一定量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到的溶液浓度相同吗?探究二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探究三:溶液配制过程中哪些会导致实验误差?归纳总结知识导图1、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时的误差分析2、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当堂检测1.将4 g NaOH溶于水配成50 mL溶液,取出5 mL,这5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2 mol/L B.1 mol/LC.0.1 mol/L D.0.05 mol/L2.5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4.4 mol/L,密度为1.24 g/mL的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A.35% B.70%C.17.5% D.0.035%3.如图表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的部分操作示意图,其中有错误的是()4.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C.称量4 g NaOH配制0.1 mol/L NaOH溶液1 000 mL时,砝码错放左盘D.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5 . 下图为配制250 mL 0.2 mol/L Na2CO3溶液的示意图。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2.3(第3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3)学习目标1.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概念的理解;2.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学习重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学习难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课前预习知识准备1.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判断的一般方法(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还原性(失电子能力)减弱K+ Ca2+ Na+ Mg 2+Al3+ Zn2+ Fe2+ H+ Cu2+ Hg2+Ag+氧化性(得电子能力)增强①易失电子的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后,于得到电子;难失电子的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后,于得到电子;②易得电子的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变成后,于失去电子;难得电子的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变成后,于失去电子;③氧化性强的物质被还原后,还原产物还原能力弱;还原性强的物质被氧化后,氧化产物氧化能力弱;例如: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Ag+首先被还原,Ag+耗尽后,Cu2+ 才会被还原。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氧化产物具有性,还原剂和还原产物具有性。
反应方向是由强到弱,即:氧化剂+ 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CuO + H2 == Cu + H2O剂剂产物产物氧化性:> ;还原性:> ;练习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①Fe+CuSO4===FeSO4+Cu练习2、有四种物质,已知它们能发生下列变化:(1)A2++B=B2++A (2)A2++C=C2++A(3)B2++C=C2++B(4)C2++D=D2++C由此可知,各物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还原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A 氧化性:A2+>B2+>C2+>D2+B 氧化性:D2+>C2+>B2+>A2+C 还原性:A>B>C>D D 还原性:D>C>B>A(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反应条件)的不同下面三种方法均可以制得Cl2MnO2+4HCl2+Cl2↑+2H2O O2+4HCl(浓)2H2O+2Cl2↑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三种氧化剂由强到弱的顺序是(4、)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程度根据反应Fe+2HCl==FeCl2+H22Fe+3Cl2△=2FeCl3,氧化性>2.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C+CuO△Cu+CO2 (2)Fe2O3+CO高温Fe+CO2(3) Cu+H2SO4CuSO4+H2O+SO2课后反思课内探究学始于疑:为什么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Ag+首先被还原,Ag+耗尽后,Cu2+ 才会被还原?质疑探究探究: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问题:为什么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Ag+首先被还原,Ag+耗尽后,Cu2+才会被还原?如何比较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归纳总结知识网络图一: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还原性(失电子能力)减弱K+ Ca2+ Na+ Mg 2+Al3+ Zn2+ Fe2+ H+ Cu2+ Hg2+Ag+氧化性(得电子能力)增强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强强制弱弱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反应条件)的不同反应条件越低,反应越易进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4.4(第2课时)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硫酸的氧化性学习目标1、掌握浓硫酸的特性: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2、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对生活的科学认识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学习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程,进行知识梳理,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浓硫酸的特性。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知识准备1、硫酸是酸,它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2、酸具有什么样的通性?3、浓硫酸有什么样的性质?教材助读阅读课本P100—P102中有关浓硫酸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浓H2SO4的性质1.H2SO4物理性质:纯H2SO4是一种色、粘稠、状的液体,挥发,溶于水,以任意比与水互溶。
浓H2SO4溶于水时放出。
2.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1)电离: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3)与碱作用生成和H2SO4+Ba(OH)2(4)与碱性氧化物作用生成和H2SO4+Na2O(5)与活泼金属作用生成盐和H2:Fe+ H2SO4(6)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H2SO4+Na2CO33.浓H2SO4的化学性质(1)与铜的反应:(2)与碳的反应:4.SO42-的检验(1)试剂:和(2)方法:未知液先用足量酸化再加溶液。
(4)现象:。
(5)离子方程式:。
预习自测1、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SO42-的下列操作中,合理的是( )A. 先加硝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B. 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C. 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D. 先加盐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2、下列叙述或操作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D、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仅表现强氧化性3.浓硫酸是实验室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干燥剂,常用于气体的干燥。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学习目标1、掌握原电池原理的应用,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
2、通过设置情景,对几种常见电池的电极反应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重点: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难点:原电池的设计。
课前预习使用方法和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
会书写几种常见电池的电极反应,感受电解质在电极反应中的作用。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知识准备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3、金属活动顺序表。
教材助读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增大。
例如,在Zn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H2的反应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两种金属分别作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3、用于金属的防护使被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电池正极而得到保护。
例如,要保护一个铁质的输水管道或钢铁桥梁等,可用导线将其与一块锌块相连,使锌作原电池的负极。
预习自测1、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Fe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B、负极反应:2H++2e-===H2↑C、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溶液pH均不变D、工作一段时间后,NaCl溶液中c(Cl-)增大2、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
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提示:盐桥中K+、NO-3可自由移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课后反思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2020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3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word导学案

【新编精品】人教化学必修一2.3《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会用单线桥与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知道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3.理解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概念;【温故知新】1.(练习、回忆)⑴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若不是说明原因,若是请指出其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A.3Cl2+6KOH=5KCl+KClO3+3H2OB.2N O2+2NaOH=NaNO3+NaNO2+H2OC.SnCl4+2H2O=SnO2+4HClD.NaOH+HCl=H2O+NaCl【课堂研讨】1.(思考、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的方法有“单线桥”(如课本P37)与“双线桥”(如课本P36)两种方法。
请你仔细分析并与同学讨论:两种方法各有哪些特点及注意点?③Cl2+2NaOH=NaCl+NaClO+H2O④3S+6KOH △K2SO3+2K2S+3H2O⑤Fe2O3+3H2△+3H2O⑥2Al+3H2SO4=Al2(SO4)3+3H2↑⑦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⑧NO+NO2+ 2NaOH=2NaNO2+H2O⑨2KMnO4△2MnO4+MnO2+O2↑⑩KClO3+6HCl=KCl+3Cl2↑+3H2O2.(思考、讨论)我们说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请你思考并与同学讨论:什么是氧化性?什么是还原性?⑶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Ce4++Fe2+=Fe3++Ce3+,Sn2++2Fe3+=2Fe2++Sn4+。
由此推断Fe2+、Ce3+、Sn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Sn2+、Fe2+、Ce3+B.Fe2+、Ce3+、Sn2+C.Fe2+、Sn2+、Ce3+D.Ce3+、Fe2+、Sn2+⑸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顺序为:SO2>I->Fe2+>H2O2>Cl-,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A.2F e3++SO2+2H2O=2Fe2++SO2-4+4H+B.I2+SO2+2H2O=H2SO4+2HIC.2Fe2++I2=2Fe3++2I-D.H2O2+SO2=H2SO43.(讨论、总结)举例说明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别有哪些?你知道它们之间谁与谁能发生反应吗?4.5.(讨论、总结)你知道常见的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吗?你知道常见的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吗?请你与同学讨论总结判断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方法有哪些?【巩固练习】完成《优化探究》中的相关习题与《课时作业本》的P1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2)
学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掌握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3.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学习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课前预习
知识准备
1.判断下列反应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NaCl(s)+AgNO3===NaNO3+AgCl↓()
B.C+CO2()
C.Zn+CuSO4==Cu+ZnSO4 ()
D.2Na+2H2O==2NaOH+H2()
E.2H2O2+O2 ()
2.写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Na Cl H O 【思考1】: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教材助读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1.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Na+Cl22+Cl2
(1)Na:最外层个电子,易 1个电子,化合价,被,发生反应;
Cl:最外层个电子,易 1个电子,化合价,被,发生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是还原剂,是氧化剂。
在该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钠原子失去的电子数目与氯原子得到的电子数目关系。
(2)在H2与Cl2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氯原子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H:化合价,电子对,被,发生反应;
Cl:化合价,电子对,被,发生反应。
在该反应中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1)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的原子电子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的原子电子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有的反应。
(4)氧化还原的本质是有。
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发生变化。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1.(1)氧化剂:是指电子(或电子对)的物质,具有,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本身被,发生反应。
(2)还原剂:是指电子(或电子对)的物质,具有,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本身被,发生反应。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O2、Cl2、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
(2)常见的还原剂:活泼的金属单质如:Al、Zn、Fe,以及C、H2、CO等;
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是被后的产物;还原产物是被后的产物.
4.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化合价, 电子,发生反应
氧化剂 +
化合价, 电子,发生反应
例如,对于反应,我们可以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
2e
CuO + H2 == Cu + H2O
氧化剂还原剂
【预习自测】
1、在Fe2O3+2Al==Al2O3+2Fe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电子,被;而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该元素的原子电子,被;该反应中Fe2O3发生了反应,Al发生了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剂本身发生氧化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C.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D.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3.在下列反应中,HCl作还原剂的是( ) ,HCl作氧化剂的是( )
A.HCl+NaOH====NaCl+H2O B. Zn+2HCl====ZnCl2+H2↑
C.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D.CuO+2HCl===CuCl2+ H2O
课后反思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质疑探究
探究一:氧化还原反应本质
问题1: 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问题2: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问题3: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探究二:常见的氧化剂及还原剂
问题1:找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① C+CO2 ==2CO②2H2S+SO2==3S↓+2H2O
③Cl2+H2O==HCl+HClO ④2KMnO4 == K2MnO4+MnO2+ O2↑
问题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哪些?
探究三: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问题: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
探究四: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问题: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如何表示电子转移?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归纳总结
知识网络图
1、氧化剂和还原剂关系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O2、Cl2、浓硫酸、HNO3、KMnO4、FeCl3
等。
(2)还原剂:
活泼的金属单质如:Al、Zn、Fe,以及C、H2、CO等;
3、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当堂检测
1、用双线桥法描述下列反应,标出化合价变化,电子得失,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发生什么反应。
(1)2H2+O22H2O (2)4P+5O22P2O5
(3) 2KClO32KCl+3O2↑ (4)2HgO===2Hg+O2↑
2、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还原的物质是还原剂 B.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
C.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D.氧化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3、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饮料,其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
为棕黄色.若加入维生素C,可以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着说明维生素C具有
(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4、在高温时,水蒸气与灼热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 + H2O CO + H2,其中,水是剂。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硫是剂。
5、下列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
A. H+ →H2 B. MnO4-→Mn2+ C. CO2→CO32- D. S2-→SO42-
6、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aCl→AgCl B.H2O→O2 C.KClO3→KCl D.MnO2→MnCl2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书38、39页第2、3、5、7、8、9、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