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东北三省名校新高考第七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七调文综历史考试试题(WORD版)

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七调文科综合历史〔〕从殷商时期的“唯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一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入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B、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实立D、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25. ?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26. 从南宋楼璹? 耕织图? 始,我国历史上先后创绘了几十套体系化的耕织图,而它们根本上又是以“江南〞为具体描绘区域的〔如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重视教化劝农B、经济文化格局的影响C、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D、江南耕作技术最兴旺清康熙? 耕织图?27. 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史籍不载,也没有其他证据说明汉末有异性兄弟金兰结义的习俗,明代小说?三国演义? 对于桃园三结义着墨甚多,同时期在许多水陆码结头出现了“三义庙〞“义庙〞。
这反映出当时A、地域性文学得到充分开展B、商品经济开展对信义的重视但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变迁D、三国历史受到商人们的推崇28.1895 年6 月,光绪帝公布的12 道新政诏书遭到抵抗,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
次年,珍妃遭慈禧杖责,太监寇良才问斩,文廷式等被定为“翁党〞遭贬斥,宫闱关系紧张。
这反映出维新变法A、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B、激化了清廷内外朝矛盾C、改变了清廷权力结构D、开启政治博弈的新局面29.1940年10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 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 ,要求“普通党员的政治教育,一般的应当包含: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工作;乡村工作;争取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七调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考试顺利★24. 从殷商时期的“唯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一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入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B.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D.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25. 《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一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26. 从南宋楼璹《耕织图》始,我国历史上先后创绘了几十套体系化的耕织图,而它们基本上又是以“江南”为具体描绘区域的(如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重视教化劝农B.经济文化格局的影响C.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D.江南耕作技术最发达清康熙《耕织图》27. 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史籍不载,也没有其他证据表明汉末有异性兄弟金兰结义的习俗,但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对于桃园三结义着墨甚多,同时期在许多水陆码头出现了“三义庙”“结义庙”。
这反映出当时A.地域性文学得到充分发展B.商品经济发展对信义的重视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变迁D.三国历史受到商人们的推崇28. 1895 年6 月,光绪帝颁布的12 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
次年,珍妃遭慈禧杖责,太监寇良才问斩,文廷式等被定为“翁党”遭贬斥,宫闱关系紧张。
2023届东北三省四市城市联考高三质量监测文科综合历史免费试卷完整版

选择题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后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
这反映出诸子百家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均以古代选贤为榜样,反映其从古人智慧中寻求治理社会、与国家的方案,故B项正确;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并未改造古代历史,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各学派形成完善的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排除C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各学派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排除D项。
故选B。
选择题唐政府在851年曾经颁布法令,要求各地恢复原来的宫设市场,在过去不设官市的地方取缔所有市场。
这一法令只实行了两年就停止了。
这反映出当时A.中央集权制度走向没落B.坊市制度彻底打破C.皇帝的权威受到了挑战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唐代晚期颁布恢复各地专门为皇家采购服务的“宫市”的法令,但仅实行两年,反映了中央政令在地方实行受阻,中央集权走向衰落,A项正确;坊市制度彻底打破于宋代,排除B项;题干不直接涉及皇权权威,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故选A。
选择题宋朝的军队分为三级,最高为禁军、次为厢兵、再次为乡兵。
上一级队伍经常下一级的优秀人员而将不合格人员淘汰给下一级。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削弱地方整体实力斗小B.整顿全国军队编制C.强化中央集权统治D.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军队的三级军队编制实质上反映了北宋“守内虚外,强干弱枝”思想,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体现,故C项正确;削弱地方整体实力最终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排除A项;整顿全国军队编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排除B项;宋代三级军队编制削弱地方军队战斗力,排除D项。
故选C。
选择题明朝晚期,白银向社会渗透加速了社会流动,随着旧等级制的逐渐瓦解,富民阶层兴起,妇女、雇工、奴隶的法律地位也有所提高,同时政治社会化和儒学平民化趋势日显。
2020-2021学年吉林省松原市乾安七中高二下学期第七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

乾安七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七次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香火点燃,袅袅青烟把怀念牵系,张张渐变的纸钱,担当起阴阳的信使。
”这是一名网友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在博客上发表的一首原创诗歌。
时下,上网扫墓、发微博祭祀祖先渐成主流。
这种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A.禅让制B.宗法制度C.分封制D.礼乐制度2.有学者指出,可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
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3.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
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
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D.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4.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主管行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互不统属,其目的是()A.削弱王国势力B.强化节度使权力C.加强君主专制D.废除丞相制度5.君主专制加强的重要表现一般体现在君权对相权的分割及君主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的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汉武帝组建内外朝 B.隋唐三省的形成C.元朝行省制度的形成 D.明清分别设置内阁和军机处6.《国语·鲁语》记载: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
”这表明()A.禹实行独裁专制 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王权已出现雏形 D.禹对地方直接控制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的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8.《十二铜表法》第二表第二条规定: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者)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
2020届东北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东北三校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1.1.春秋时期,孔子曾言:春秋时期,孔子曾言:“(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战国时期,各家的共同宗旨都是以“其学易天下”。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 A. 诸子百家皆源于儒诸子百家皆源于儒诸子百家皆源于儒B. B. B. 百家争鸣同大于异百家争鸣同大于异C. C. 儒家思想偏于保守儒家思想偏于保守儒家思想偏于保守D. D. D. 社会时弊有待革新社会时弊有待革新【答案】【答案】D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子百家并不是皆源于儒,故A 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百家争鸣同大于异,故B 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儒家思想偏于保守,故C 排除;材料反映了诸子百家都在试图运用自己的学术主张来服务于现实政治,解决现实问题,说明社会时弊有待革新,故主张来服务于现实政治,解决现实问题,说明社会时弊有待革新,故 D D 正确。
2.2.汉初政府对铸币大开方便之门,允许民间铸币,政策上只规定铸币的面额(重量)汉初政府对铸币大开方便之门,允许民间铸币,政策上只规定铸币的面额(重量),其余一切包括师铜料开采、冶炼、铸造等都交由铸币者自行处理,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皆因封地内有铜山,成为巨富。
汉初的铸币政策A. A. 增加人民财富增加人民财富增加人民财富B. B. B. 影响经济恢复影响经济恢复影响经济恢复C. C. C. 增强地方实力增强地方实力增强地方实力D. D. D. 造成通货膨胀造成通货膨胀【答案】【答案】C C【解析】材料并不能反映铸币政策增加人民财富,故A 排除;汉初政府无为而治的政策促进了经济恢复,故B 排除;材料“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成为巨富”“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成为巨富”反映了汉初的铸币政策增强了地方实力,反映了汉初的铸币政策增强了地方实力,反映了汉初的铸币政策增强了地方实力,故故C 正确;材料未涉及通货膨胀的信息,故D 排除。
3.3.晚唐诗人杜荀鹤,诗名远播却屡试不中,发出“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的感慨,并写下“闭晚唐诗人杜荀鹤,诗名远播却屡试不中,发出“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的感慨,并写下“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的诗句。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
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按照这一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A. 提倡“大一统”,强化君主专制B. 充分认识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C. 以‘三纲五常”的思想教化民众D. 减轻人民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答案】C点睛:回答本题关键是要读懂这段文言材料,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关键词出发,如本题中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这是对人的赞誉,所以前半部分内容是对君主的褒扬。
从“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可以看出是一种转折,引起后文君主所做的不足之处,以此引发进言。
把握住这个顺序很容易找出进言的内容。
2. 在明朝中后期的山东博平县,“币井贩鬻厮隶走卒亦多缨帽湘鞋.纱裙细绔,酒庐茶肆,异调新声,泪泪浸淫,靡然不振。
甚至娇声充溢于乡田,别号下延于乞丐”。
这反映出()A. 商品经济的发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B. 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社会秩序和观念C.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兴盛D. 理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儒学的挑战【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看“币井贩鬻厮隶走卒亦多缨帽湘鞋.纱裙细绔”说明商人拥有大量的财富,从“泪泪浸淫,靡然不振。
甚至娇声充溢于乡田,别号下延于乞丐”说明社会奢靡,社会秩序混乱,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谈及的是社会奢靡之风,社会贫富差距缩小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兴盛而是社会秩序的混乱;D选项错误,本题没有提及“新儒学”的问题。
3. 1844年,英国驻广州领事报告说,广州市场对英国棉纺织品有巨大需求。
1854年初,广州市场上的英国纺织产品明显积压,价格下降,进口总额只及1844年的2/3。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卷五省优创名校第七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卷五省优创名校第七次模拟考试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观察西周分封示意图。
通过分封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形成对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C.加强周文化对四周的辐射作用D.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2.有学者得出结论:“如果说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由秦(Ch'in)而来,那是恰当的。
”其最有力的依据是,秦朝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B.实现了国家统一C.统一了文字度量衡D.修筑了万里长城3.“大约有2%的考生能通过地方考试,然后参加几星期后的县城考试,有幸通过县城考试的人(约一半考生)有资格担任较小的官职,并可进一步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
2020届高三历史尖子生第七次调研考试试卷

24.战国时代,齐国君王给予士人优厚物质待遇,吸引了当时几乎所有著名学派汇集稷下,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极其引人注目的学术场所。
各诸侯国羡慕不已纷纷效而仿之,成为当时的一种模式。
这主要是由于稷下学宫模式A.具有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B.符合诸侯争霸的政治需要C.重视社会大众的道德教化D.体现社会管理方式的设想25.人常以隋文帝开皇十八年诏令诸官“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为科举制之始,但《唐会要》载开元二十五年敕文:“今之明经、进士,则古之孝廉、秀才。
”直至明代,仍有“(汉)贤良、孝廉举以任用似今之科目”之说。
这说明A.科举制的出现早于隋朝B.古人比附古制的文化心理C.科举制根植于历史传统D.年代久远使历史莫衷一是26.北宋时期,商业出现一个新的转折点,去除了经营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同时,政府允许工商业者“以资买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了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结合的趋势。
这折射出北宋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B.取消了重农抑商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D.官商勾结现象很严重27.明末清初,一批学者猛烈抨击心学,如王夫之指出心学是佛教禅宗的虚无论,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论是“以知为行”,实际上就是禅宗的“悟”。
这反映了A.佛学与心学已融为一体B.心学已经不适应统治需要C.士人对理学学术的反思D.实学思潮否定了儒学思想28.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内地,一部分乡村由于获得了开矿设厂、通商开埠的机遇,变化日益明显。
1796—1802年,松江、苏州等四个州府共辖城镇235个,1875—1908年增加为341个。
这充分说明A.自然经济解体促进城市化进程B.外国经济入侵导致农村的凋敝C.南方城镇化趋势明显高于北方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9.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30.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纪念鲁迅的大会几乎每年都会举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东北三省名校新高考第七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选题24.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25.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
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D.促成了国家统一26.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27.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28.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
与路德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李贽说:“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材料中马丁·路德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B.反对权威,宣扬人的主体地位C.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D.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29.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批判了教会的虚伪腐败,但他们还是十分宗教化的,并没有发展到否定上帝至尊地位的程度。
这说明文艺复兴()A.未能彻底冲破神学束缚B.受到了教会的压迫C.并未认识到人的重要性D.推动了神学的发展30.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
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A.议会高于王权原则尚未确立B.“责任内阁制”政府重新建立C.立宪政体未能阻止王权滥用D.国王试图平息政党政治危机31.1811年,英国诺丁汉郡的袜商不顾行业规矩,生产一种劣质长筒袜,压低袜子价格,严重冲击了织袜工人的正常收入。
一些织工秘密组织起来,以“卢德将军”的名义捣毁商人的织袜机。
1813年政府颁布《捣毁机器惩治法》,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
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A.机器生产日益普遍化 B.国际市场竞争激烈C.工业化加剧社会矛盾 D.工人阶级生存艰难32.《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
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段话反映了()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33.法国著名艺术大师雷诺阿:“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
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
这种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
只重艺术的形式,忽视乃至否定艺术的内容。
”上述描述是()A.古典主义绘画 B.浪漫主义绘画C.现实主义绘画 D.印象主义绘画34.19世纪末,日本外务大臣声称:“讲和条约中有关通商上之让与,与其说于我有利,莫如说于欧洲各国更大为有利…从新开辟港口、扩大航线以及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欧洲各国将立即享受其利益。
”“各国将立即享受”是因为()A.列强攫取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特权B.《南京条约》给予英国协定关税权C.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局面D.《马关条约》使日本可在口岸设厂35.“天王府,其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金龙殿雕琢精巧、金碧辉煌。
”……1860年2月,洪秀全颁布《整顿属员诏》说:“于前功大者封自身及后裔。
”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A.领导人的奢侈生活与当初的理想背道而驰B.失去民众支持C.阻碍中国民主化进程D.缺乏新的政治体制建设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
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地方自治开始向近代转变,治安法官取代郡长,逐渐拥有广泛的行政权力。
斯图亚特王朝时期(1603—1688年),经历两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实验,地方自治权限得到很大发展。
18世纪,治安法官按照地方习俗进行管理,完全不受议会法令的影响,地方自治发展到鼎盛时期。
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l9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国家立法机关主动控制地方自治主体的现象。
1835年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来执行地方政府的工作,并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1894年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规定民选议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
随着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地方逐步仰仗中央财政支持,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的行政监督。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材料二西方地方自治观念传入中国,始于道光年间,在内忧外患之下,1907年清政府的地方自治序幕在江苏的“上江”(上元和江宁)两县拉开,自治局、调查局、调查官署局等自治机构先后成立)同年,清廷令各省设立咨议局。
)1908年开始,清政府先后颁布《洛议局章程》、《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等,从而形成了由城镇乡自治到府厅州县自治的等级地方自治架构。
但地方自治未脱离“官治”,自治章程严格规定业务范围、活动规则;在相关政策的宣讲过程中,出现了民众误会、反对等现象。
1909年,各省议员赴京请愿速开国会,遭到清廷坚决拒绝,矛盾很快激化,地方自治运动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
——编自丁旭光《近代中国地方自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地方自治制度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地方自治与近代英国地方自治的相同之处(8分),并说明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11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百日维新”。
1899年,美国政府向各国政府提出关于中国“门户开放”政策的通牒,企图通过“机会均等”的手段,保持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自由开放。
西南非到东非斜跨大陆的计划等等。
1898年4-7月,美西战争,美国海军先后在菲律宾和古巴歼灭了西班牙舰队。
——摘编自陈会颖《中外历史对比年表》表2为19世纪中后期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2分)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村料一:朱元璋推行严刑峻法,对大臣擅权、武将骄横给予最严厉的打击,所谓“以重典驭臣下”。
明律简于唐律,严于宋律。
又在明律之外,把案例编为《大诰》,颁给各级学校作为必读教材,以后又编了《大诰续编》《大诰三编》。
其序言说:“诸司敢不急公务而务私者,必穷搜其原,而置之重典。
”所载都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的重大刑事案件,其中凌迟、斩首、族诛的有几千条,弃市以下万余条,大都出于朱元璋亲自裁定。
针对元季官吏贪冒、徇私灭公,他下决心严惩贪污,说:“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于洪武二十五年编《醒贪简要录》,颁行天下,官吏貪脏六十两以上即梟首示众,再处以剥皮之刑.——据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工业革命把英国变成一个工业强国的同时,也让它遑受了严重泛滥的政治腐败。
1872年,议会两次通过案宣称贿买和威胁选民均属刑事犯罪,并于当年通过《秘密投票法案》。
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的法律,亦即被称为“阳光法案”的《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
该法令规定了议会中议员选举费用的限额和对选举舞弊的刑罚,并規定如果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就必须作出解释和说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证据,就会被认定为灰色收入,进而被治罪。
该法案建立起的财产申报制度后来被许多国家所学习,“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并且还拓宽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
——据唐朗诗等《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
(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反腐的重要领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反腐举措的重要影响。
(9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40、【答案】(1)特点:以自治传统为依托;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地方自治性由强转弱。
(6分)(2)相同:都以国家颁布的法律为依据;都建立自治机构,体现了民主管理色彩;中央政府的控制性很强;都推进了近代化进程。
(8分)原因:中国:小农经济为基础;清政府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民众缺乏缺乏民主意识。
(任答3点)英国:资本主义为基础;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为目的;自由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民众自治意识强烈。
(任答3点)(11分)41、示例:论题:19世纪中后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双重影响阐述: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加速向工业文明转变,同时也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