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模拟考试卷历史试题(三)(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历史(三)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历史(三)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三)★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该制度( )A .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B .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 .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 .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25.罗马共和国时期,设立了外事裁判官法。

它是外事裁判官在外事司法活动中,不依据市民法的固有规范,而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专门调节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之间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据此可知该法( )A .已取代了公民法等相关法律B .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C .推动了罗马法不断丰富发展D .利于消除罗马自由民间矛盾 26.中共三大决议指出:“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2019 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全解全析1 2 3 4 5 6 7 8 9 10D D D B A A C B D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D A A ABC A B D1. D【分析】资料反应出春秋战国期间“养士”之风流行,这有益于推动“士”阶层的兴起,进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发展, D 项正确。

宋朝商业发展、城市繁华,市民阶层兴起, A 项错误。

战国期间社会动乱的主要原由是诸侯争霸,战争屡次, B 项错误。

“养士”之风适应了春秋战国期间诸侯争霸的需要,有益于笼络和选拔出一些实用之才, C 项错误。

2.D【分析】由资料重点信息“昼阅农事,夜治女功,斥卖所作,以佐财用”可知,“女功”属于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 D 项正确。

资料反应的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概略, A 项错误。

资料没有表现棉纺织技术,清除 B 。

资料反应的是小农经济下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状况, C 项错误。

3.D【分析】联合资料信息“设内行省北端的水陆交通要冲”“驻扎有很多蒙古军团”“控制蒙古部众及供应军需”可知,元代设置的行省主要着眼于对地方进行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控制,分驭地方,稳固统治,应选D。

资料反应的是元代设置行省的目的,没有表现“分权与制衡”,清除 A 。

设置行省增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 项与史实不符。

资料反应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增强对地方的控制能够稳固中央集权,清除C。

4.B【分析】由资料“内阁学士典机务,诏册、制诰皆属之”可得出,内阁是中枢机构,依据资料“事竣辄出”“内阁置诰敕、制敕两房,皆设中书舍人”可得出,内阁出现直属机构和属官,这说明内阁作为中枢机构的地位逐步提升,应选 B 项。

固然内阁是集体议事的,但它并无决议权,清除 A 项;由资料并联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的功能没有发生变化,依旧是为皇帝供应顾问的内侍机构,清除 C 项;联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一直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故清除 D 。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

2019年全国卷Ⅲ历史真题解析——基于昭阳二中154班教学反思范文仓一、选择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24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即儒家文化。

考查中国悠久文化核心素养。

抓住关键词“孝”“悌”,即可得出源于宗法制,答案选A。

B选项禅让制、C选项郡县制够不成干扰,很容易排除。

据考生反馈,D选项察举制,由于举“孝”“廉”,仅仅根据“孝”选择了D选项。

忽略了察举选官制度与题目主旨是否相符,缺少与选项A的对比,属于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审题不准导致的失分,其实本题难度不大,属于中等难度偏下的题。

据考生反馈,失分原因在于一下子从政治题过度到历史题,心理上有些不适应。

这就需要平时加强综合科训练,尽量不要单科单打独斗,以免出现此种科际分割心理。

25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堂上对魏晋石窟艺术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杨琪教授作客中华文明大讲堂讲述的敦煌莫高窟,笔者以此拓展开来讲述了大同云岗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并写了一首关于北魏和两大石窟的现代诗歌。

讲课时主要通过石窟艺术特点着重强调民族融合,亦即汉文化对北魏鲜卑族的影响,进而通过与近代西方列强入侵的异同归纳概括出“落后文明融入先进文明”这一规律性认识。

笔者上新课时原创的单元测试题考过,高三最后一次四声联考25题也从同一时间段同样的角度考查过。

故本题选D,儒家文化的影响,属于比较容易的题。

26题,考查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或原因,即三冗二积中的冗兵冗费。

考查史料证实核心素养。

考查题目反映北宋募兵制,士兵待遇优厚,士兵数量多。

笔者上课时以澄清水浒八百万禁军教头林冲并非领军八百万为导入,通过吴晓波《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之王安石变法》的明清军队数量对比,讲清了冗兵冗费。

B 选项提升了军队战斗力,明显北宋军队战斗力差的情况不符。

C选项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与消除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强化了中央集权不符。

D选项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材料无体现,也不符合题目主旨。

故正确选项为选A,加重了财政负担。

因此,本题属于比较容易的题。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
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
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
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

B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29.【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 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 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材料批判的是儒家伦理 道德,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至上 的说法,A选项排除;陈独秀肯定西方的民主、 科学,C选项说法错误;1916年马克思主义尚未 传入中国,D选项排除。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
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
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
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D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25.【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 的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由材料中佛像的裸 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 想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无法判断两个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排除A;绘画技术不是佛像变化的主 要因素,排除B;政治权力的干预,在封建王朝 的早期和晚期都有,C选项排除。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
历史试题课件
部门:历史组 制作人:木木木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
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
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县制
D.察举制
24.【解析】材料中的“孝”“悌”“乐”“礼” 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A 选项正确;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 度,强调继任者的才干,排除B;郡县制属于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并不强调血缘关 系,排除C;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 料无关,排除D选项。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历史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历史

③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历史[专家评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永恒的主题试卷整体点评在“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中,“必备知识”是培养考生能力、素养、价值观的基础。

纵观2019年全国Ⅲ卷历史试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依然是主题,如第25题通过佛教传播过程中造像服饰、表情的变化,考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引导考生增强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核心素养与能力立意并重第27题以对清代江南地区市镇化进程的描述为切入点,要求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商品经济的发展,理解经济基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29题以1916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的批判封建伦理的言论为素材,考查考生对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意在引导考生重视史料,并在学习中运用历史思维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5题要求考生分析20世纪70—80年代法国经济衰退的原因,考生须结合所学知识与相关经济学原理进行严密推理,对考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较高。

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考查第24题引用古代中国儒家经典中的孝悌礼乐观念,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第40题通过对汉朝和罗马帝国国家治理方式的比较,强调汉朝在确立中国基本疆域、强化民族认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素材鲜活,创新性强第41题要求考生围绕《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和改动情况,独立提出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论证,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强调考生见解的独到性。

命题趋势分析结合近几年全国Ⅲ卷历史试题的特点可看出,高考历史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以及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

试题关注历史学科的现实性,引导考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社会现实。

试题以历史主干知识为载体,创设与现实问题相关的历史情境,既考查考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又引发考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3卷试题版、解析版)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3卷试题版、解析版)

2019年全国卷Ⅲ历史试题版解析版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试题12.某家国有企业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向上下游知名民营企业出让29.8%的股权和部分董事席位,吸纳资金33.6亿元。

这有利于该企业①改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②控制上下游企业,实现一体化经营③调整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④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资本保值增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2012~2018年间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变化如图3所示。

促成这一变化经济现象有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①乙国吸引甲国的游客数量逐年增长②乙国在甲国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③乙国出口到甲国的文化产品日趋丰富④乙国向甲国支付的知识产权费用持续上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

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

关于打造粤港澳大的是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15.某国是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国。

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该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传导过程是①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③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④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16.2018年,西藏自治区开始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工程,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加快边境地区发展。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________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3.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________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_________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4.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___________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5.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6. 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7. 下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史(三)(附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史(三)(附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该制度( )A .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B .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 .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 .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25.罗马共和国时期,设立了外事裁判官法。

它是外事裁判官在外事司法活动中,不依据市民法的固有规范,而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专门调节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之间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据此可知该法( )A .已取代了公民法等相关法律B .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C .推动了罗马法不断丰富发展D .利于消除罗马自由民间矛盾26.中共三大决议指出:“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 .壮大了反抗北洋军阀的力量C .提升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D .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27.下表是关于1954~1955年间中国外交工作的部分言语的记录。

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当时中国政府致力于( )A .调整政策全面发展睦邻外交B .巩固中苏关系维护世界和平C .强化对外联系提升国际地位D .打破西方孤立拓展外交空间 28.1976年8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该制度()A.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B.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25.罗马共和国时期,设立了外事裁判官法。

它是外事裁判官在外事司法活动中,不依据市民法的固有规范,而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专门调节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之间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据此可知该法()A.已取代了公民法等相关法律B.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C.推动了罗马法不断丰富发展D.利于消除罗马自由民间矛盾26.中共三大决议指出:“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壮大了反抗北洋军阀的力量C.提升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D.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27.下表是关于1954~1955年间中国外交工作的部分言语的记录。

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当时中国政府致力于()A.调整政策全面发展睦邻外交B.巩固中苏关系维护世界和平C.强化对外联系提升国际地位D.打破西方孤立拓展外交空间28.1976年8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A.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促使不结盟国家经济持续恶化C.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D.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9.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

雇工“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计岁而受直者曰长工,计时而受直者曰短工,计日而受直者曰忙工”。

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

这一现象表明()A.农村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B.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C.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30.下表为手工业与机器工业产值比较(1920—1936年),单位:亿元。

根据下表信息可知,在1920—1936年期间,中国()A.传统手工业与近代工业在同步增长B.传统手工业阻碍机器工业的发展C.民主共和政体稳固促进了工业发展D.近代工业已经呈现出发展的态势31.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

……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32.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

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

”这说明()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3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找政府’的消费心理使得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该现象()A.体现经济危机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B.导致混合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D.推动了新经济的出现34.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

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B.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35.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民社会的形成B.民间教育的发达C.宋代理学的兴起D.频繁的对外交流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

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第41题25分,第42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发生在宋代的结构性社会变迁,使城市中诞生了一个庞大的贫民阶层。

宋朝政府自觉负起了向贫民提供福利救济的责任,逐渐建立了完备的社会救济体系。

宋政府按照居民的家庭财产多寡,将全国人口划分为不同户等,作为国家划定救济对象的参考标准。

宋朝也开始出现了接近现代意义的“贫困线”概念:凡田产20亩以下或者产业50贯以下的家庭,即为生活在贫困线下的“贫民”。

宋朝的贫民救济主要由两个系统组成,一是宋神宗熙宁十年施行的“惠养乞丐法”(凡贫困人口,均纳入乞丐范围),一是宋哲宗元符元年颁行的“居养法”。

简单地说,“惠养乞丐法”指由政府给贫民发放米钱;“居养法”则指由国家福利机构收留无处栖身的贫民。

这两种救济都是定时的、制度化的。

此外,还有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这类临时性救济虽然是不定时的,但也常年有之。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等材料二英国从都铎王朝(1485―1603年)开始,流民和贫困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政府对救济问题的干预加强。

都铎君主在济贫问题上采取了两分法态度:一是国家对没有工作能力的群体承担责任,二是严厉惩罚不愿工作的“懒汉”。

1601年的济贫法将济贫措施分为三类:第一,没有劳动能力的穷人由国家提供救济;第二,有工作能力者接受救济须接受政府强制性的工作安排;第三,有工作能力而拒绝工作者接受济贫院的院内救济。

该法虽是全国性的立法,但赋予地方相当大的权利,每个教区由监督官管理救济事务,监督官由地方任命。

到18世纪后期,这种以教区为基础的济贫方式已不足以应对社会失业与贫困问题。

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它意味着制定最低工作收入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养老金及疾病救济,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需求。

与此同时,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工人们反对现有的济贫法,因为院内救济将破坏家庭关系并使被救济者失去人身自由,而即便是院外救济也使人失去尊严。

于是,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逐步在英国创立,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立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摘编自刘成、奚慧玲《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政府济贫的主要措施。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确立的原因并说明中英济贫的主要区别。

(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政府济贫的意义。

(9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虎门销烟之后,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长驱直入进攻北方沿海,林则徐先被降为四品卿衔,然后又被充军发配伊犁,途中遇黄河泛滥,遂奉旨协助治河救灾。

1845年开始,道光帝重新起用林则徐,相继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

在陕西时,林则徐一方面开仓赈灾,一方面镇压回民起义,大力剿杀“刀客”叛乱,维护一方稳定,加强统治秩序。

在任云贵总督时,他镇压了云南回民起义和各种反清起义、暴动,并提出整顿矿政,鼓励私人开采,提倡商办等主张。

1850年,咸丰帝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起义,林则徐上任途中病逝。

——整理自《中国近代史》等材料提供了林则徐在近代的生平记录,蕴含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诸多启示。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2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改革回眸】(15分)新中国两个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方针(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目标”确立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这一时期的主要外交成就。

(8分)(2)上表中两个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

(7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25-1926年,德国关税提高了29%,法国提高了38%。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将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提高关税,全部关税的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对此,法国对进口美国小汽车增税60%,英国于1930年制定《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织品增税50%。

德国又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的关税。

1933年6月,64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由于与会的主要国家采取转嫁危机的利己主义立场,这次会议无果而终。

——摘编自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现代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影响。

(7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五四运动期间,吴文藻广泛接触了罗素、杜威、梁启超、孙中山和胡适等人的思想。

他于1923年赴美留学,1933年回国担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并在抗战期间南下抗日,兼任蒙藏委员会顾问。

其时他对中国民族学和社会学全盘西化的状况感到不满,极力主张“民族学中国化”,“把包括汉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民族学的研究对象,让民族学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学教学和科研体系”。

他曾邀请拉德克利夫-布朗等学者来华讲学,提出了“社区研究”的路径和框架,主张“用同一区位的或文化的观点和方法,来分头进行各种地域不同的社会研究”,组织多批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对费孝通、林耀华、李安宅、瞿同祖等后辈影响极大。

——摘编自林耀华《吴文藻传略》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文藻学术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