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1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练习1-8知识点+图文导学

单元知识点一、易读错的字生趣(qù)掠(lüè)过偶(ǒu)尔白鹭(lù) 繁花似锦(jǐn) 饯(jiàn)行暂(zàn)时凝(níng)视二、易写错的字柔:上部是“矛”,不是“予”。
鲜:“鱼”的末笔变提。
岭:右边是“令”,不是“今”。
野:右边是“予”,不要写成“矛”。
浩:右边是“告”,不是“吉”。
仰:右边是“卬”,不是“卯”。
眺:左边是“目”,不是“日”。
三、多音字yūn(晕头转向)晕yùn(日晕)gān(旗杆)杆gǎn(笔杆儿)háng(银行)行xíng(步行)cáng(收藏)藏zàng(藏族)四、重点词语俊俏活泼机灵鲜艳聚拢烂漫增添生趣映衬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幽草深树春潮野渡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飞檐凌空杨柳依依沙鸥点点浩浩荡荡俯临长江五、形近字峻(险峻)俊(俊俏)悄(悄悄)俏(俊俏)寻(寻找)灵(机灵)绝(绝对)艳(鲜艳)站(车站)沾(沾湿)怜(可怜)岭(山岭)跳(跳高)眺(远眺)洒(洒水)酒(酒杯)苦(辛苦)若(如若)洁(洁白)浩(浩大)迎(迎接)仰(仰望)六、近义词俊俏—俊美 偶尔—偶然 鲜艳—艳丽增添—增加 饯行—送行 仰望—仰视结识—认识 暂时—短暂 友谊—友情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鸣—叫 急—忙脍炙人口—口碑载道七、反义词乌黑—雪白 轻快—沉重 活泼—呆板偶尔—经常 仰望—俯视 暂时—长久依依惜别—扬长而去 急—缓 横—竖脍炙人口—鲜为人知八、词语搭配(乌黑光亮)的羽毛 (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鹅黄色)的嫩叶 (烂漫无比)的春天(春天)的歌 (脍炙人口)的名诗(凝视)着远方 (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九、词语归类1.形容长得漂亮的词语:俊俏俊美英俊俊秀姣好2.含有“岭”的四字词语:崇山峻岭翻山越岭荒山野岭横峰侧岭3.表示“看”的词语:远眺眺望仰望俯视仰视鸟瞰凝视环视扫视审视十、句子积累1.外形描写: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4、练习一(1)》说课稿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4、练习一(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4、练习一(1)》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的一节练习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整数的认识,包括0、1、2、3、4、5、6、7、8、9、10等数字的读写能力,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整数认识,对于数字的读写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困难,如对数字的辨识能力不强,运算速度慢等。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各异,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0-10的数字,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0-10的读写能力,以及加减法运算的掌握。
2.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字的辨识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2.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趣味数字游戏,引导学生复习数字0-10的读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教师出示各种情境下的加减法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讲解解答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一组复杂的加减法题目,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1课时 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一)+习题

从所求问题想起(两步计算应用题)SJ 三年级下册三解决问题的策略你现在有100元,你能买几桶油,还剩多少钱?课后作业探索新知当堂检测课堂小结用从问题开始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1课堂探究点2课时流程1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148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130元85元16元108元24元探究点用从问题开始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你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1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148元130元85元16元108元24元1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1)一共用去多少元?(2)剩下多少元?130+85=215(元)300-215=85(元)答:最多剩下元。
85148元130元85元16元108元24元1想一想: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24×3=72(元)100-72=28(元)答:最少找回28元。
148元130元85元16元108元24元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要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1.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1)桃树有52棵,梨树有3行。
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数量关系式: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桃树比梨树多的棵数。
缺少的条件:梨树每行的棵数小试牛刀(教材P28想想做做)1.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2)学校买了18袋乒乓球和9个篮球。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练习一)

3、要使□24÷4的商是两位数, 、要使□ ÷ 的商是两位数 的商是两位数, 里可以填( □里可以填( ),最大可 最大可 以填( ) 以填 4、要使□ 45÷4的商是三位数, 、要使□ ÷ 的商是三位数 的商是三位数, 里可以填( □里可以填( ), 最小可以 ). 填(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比较上下两题, 比较上下两题,你有什么 发现? 发现?
5、小明从家出发,经过邮局到少年 宫,一共用了9分。
邮局
小明家
?m
少年宫
(1)小明平均每分走多少米? (2)如果照这样的速度直接从家到少年宫,只 要7分。小明直接从家去少年宫的路程是多少 米?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 学生能独立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 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 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目的 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 方法,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在计算知 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2 2将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更加有 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 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填空: 填空: 1、684÷6的商的最高位在( 的商的最高位在( 、 ÷ 的商的最高位在 )位 商是( )位数 位数. 上,商是 位数 488÷8 的商是( 位数。 ÷ 的商是( )位数。 2、从425里连续减去 ,减( 、 里连续减去5, 里连续减去 后得0。 后得 。 )次
585 ÷5= 658 ÷4=
2、先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 再计算。
228÷3 944÷ 8
712÷ 6 543÷2
231÷5 197 ÷4
分钟跑390米 我2分钟跑 米 分钟跑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练习1》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练习 1》教课设计【教课要求】: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稳固笔顺规则。
3.熟记 8 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季田园杂兴》。
4.指引学生进行口语社交: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练习两个笔划及含有这两个笔划(横撇、撇点)的字。
【教课重、难点】: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启迪学生留意察看、记录简称在平时生活中的使用。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概领会成语。
【教课准备】:多媒体【教课时间】: 3 课时。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达成学用字词句的教课,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和睦。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矗立的雄鸡。
2.接着,借助地图认识我国有34 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少量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3.认识相关内容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量民族聚居的地区,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稳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认识。
二、理解相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迪学生边读边想:经过方才的学习,哪些本来不理解的内容此刻理解了?2.沟通。
3.稳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了解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适合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短。
4.运用简称的词句。
(留意察看、记录简称在平时生活中使用)如:江郎才尽、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写好钢笔字(“遮、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一、写好钢笔字1.看看写的字。
(“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2.议论要注意的地方。
3.指引学生认真察看三个字的捺画的不一样走势。
苏教版三年级下《练习1》教案

《练习1》教案之一教材分析:这次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包括按笔顺写字、比较四组字的读音、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组词、认识打比方的句子、熟记成语、看图说一段话和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1. 按笔顺正确书写“隶”、“族”、“嘉”3个字。
2. 读一读,区别“沉”与“城”、“劲”与“敬”、“阻”与“主”、“蓝”与“南”的读音。
3. 区别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字并练习组词。
4. 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体会打比方的表达作用。
5. 熟记8条成语。
6. 回忆过春节的感受,并按要求根据图意做口述。
7. 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 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指导。
(1)指名认读“隶”、“族”、“嘉”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哪里。
(5)重点指导:“隶”的第四笔是“竖钩”;“族”的最后一笔是“捺”;“嘉”的第七笔是“横”。
3. 练习。
(1)学生练习。
(2)根据练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 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1. 审题。
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 指导。
(1)学生各自轻读8个词(找出每组加点字读音的区别)。
(2)指名读词(教师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 练习。
学生边读边记,读准字音。
4. 反馈。
打乱顺序后“开火车”读。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 指导。
(1)指名分别读一读这四组字(注意纠正学生读得不准的字音)(2)引导学生比较四组字的异同。
3. 练习。
先口头组词,再选择最有把握、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第二课时一、教学第四题1. 审题。
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 指导。
(1)各自轻声读这三句,分别找出句中表示比喻的词。
(2)指名读,想一想这三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3)思考:是否句中带有“像”就是使用了打比方的用法?小黑板出示:小玲长得像她的妈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认识液体》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认识液体》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认识液体》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液体的特点,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对液体进行分类。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液体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交流能力,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较为浓厚。
但学生在液体方面的知识储备有限,对液体的特点和分类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建立液体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的特点,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对液体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液体的特点,液体分类的方法。
2.难点:液体分类的依据,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液体样品、实验器材、教学课件。
2.学具:实验记录表、液体样品、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液体样品,引导学生关注液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液体的特点,如: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等。
然后讲解液体分类的方法,如:按照物质组成、温度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特点,尝试对液体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液体分类的依据。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液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练习一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练习一 | 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
3. 能够正确进行万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万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熟练进行万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讲解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 示范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并让学生练习。
3. 讲解万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4. 示范进行万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让学生练习。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
2. 老师点评学生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方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观察图片并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学生观察字帖说一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做一片没的叶子》说一说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儿童在干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是秋天?
课题
练习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积累丰富的词汇,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
2.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3.理解成语和古诗。
重点
1.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2.理解成语和古诗。
难点
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积累词汇。
教学准备
相关字帖,钢笔田字格
板书设计
练习1
根深固本浇树浇根根深叶茂叶落归根
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
(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
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
(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
(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
2.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带读全诗。
(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
(3)熟读成诵。
,并会默写。
学生自由读词语
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选择的词语是描绘什么样的情景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别化辅导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词语。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