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季度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综述
2013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及数量

阿根廷
8 4 . 2 4
0 . 3 O
厄瓜多尔 印度尼西亚
越 南
7 O . 9 2 6 8 . 4 6
6 4 . 7 0
O . 2 5 0 . 2 4
O2 3
.
蒙古
马 来 西 亚 泰 国
加 蓬
6 1 . 3 1
6 O . 4 0 5 8 . 9 O
0 . 3 9
1 0 4 7 5 3 . 6 6
9 0 8 9 7 . O 9
墨 西 哥 尼 日利 亚
1 0 9 . 6 5 0 6 5 . 2 2 8 9 8 0 8 . 5 5 6 1 8 8 8 . 7 4 4 9 0 8 7 . 6 4 5 6 6 5 3 . 1 8
4 0 . 4 3
3 7 . 3 4
2 O . O 4 1 9 . 0 3 1 4 . 0 2
O . 1 4
O13
.
27 7 9 1 . 8 9
3 1 5 3 4. 41 1 7 01 9 . 8 3 1 5 5 2 6 l 3 2
O . 0 7 OO 7
1 6 1 6 4 0 . 6 O
赤道几 内亚 利 比亚
阿 尔 及 利 亚 埃 及
刚果 ( 金)
2 4 2 . 5 7 2 3 9 . 4 5
1 8 3 . 5 2 1 2 4 . 9 6
1 1 0 . 5 3
O . 8 6 O . 8 5
0 . 6 5 O . 4
也 门
3 0 2 . 5 7 2 4 6 . 2 1
2 4 5 . 2 5
1 . O 7 O . 8 7
1978-2013年中国石油进出口数据统计

1,540.20 14,804.30 1,648.50 11,849.20
1,451.70 14,245.10 1,502.20 10,709.50
1,231.40 14,968.80 1,392.30 9,549.60
1,057.50 13,196.50 1,190.60 7,916.70
922.4 12,309.40 1,046.60 7,041.70
10,268.70 2,901.40 1,491.60
9,674.30 2,606.80 1,275.60
8,898.40 2,292.00 1,213.60
8,860.00 2,352.90 1,178.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
石油可供量(万 石油生产量(万
吨)
吨)
进口石油量 (万吨)
出口石油 年初年末石油 石油能源消
量(-)(万 库存差额(万 费总量(万
吨)
吨)
吨)
2013年
2012年
47,864.70
2011年
45,659.20
2010年
44,178.40
2009年
38,462.80
2008年
37,318.80
2007年
2013年一季度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综述(上)

2013年一季度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综述(上)跨入2013年,展现在石油石化产业面前的,是一个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世界能源深度调整、国内能源和油气变革风起云涌,新思想、新理论、新事物、新变化纷至沓来的形势。
种种迹象表明,石油工业已进入一个错综复杂的大变革、大调整、大改造、大发展时期,天然气以前所未有的强劲增长势头,成为当今中国最为现实的大规模接替能源,推动石油石化产业进入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崭新时代。
请看中国石油报记者独家分析2013年一季度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1 改革大潮涌动,2013年成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分水岭2013年是石油石化产业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势开局的一年。
一场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已经在石油石化产业蓬勃兴起。
多少年以后再回首,我们将清晰地看到,2013年是一道分水岭,一道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分水岭。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集中体现了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推动能源和油气进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新时期,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新思想和新论断,在石油石化产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一场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今年年初,一场气象史上罕见的持续雾霾天气袭来,笼罩大半个中国长达数日之久。
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
在历经多日空气质量六级污染之后,北京市发布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引起全社会上下普遍关注。
3月5日,“PM2.5”首次出现在了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固然很多,煤炭燃烧、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城市扬尘等都是“元凶”。
但如果追根溯源,能源大量消耗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毫无疑问是主导原因。
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连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拉动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导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破坏了空气质量,加重了环境负担,以雾霾天气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趋势

石
其它石油产品
化
工
合成树脂
业
合成纤维
石油化学工业 合成橡胶
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 和人民生活的各方面
其它石化产品
石化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支柱产业,在促进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成为油气资源最终价 值的体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7
(二)产业链 石油炼制(又称“炼油”)的基本任务就是以 原油为基本原料,通过一系列炼制工艺,例如常 减压蒸馏、催化裂化、焦化、产品精制等,把原 油加工成符合各种使用标准的多种石油产品 。
H 住宿和餐饮业 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GB/T 4754-2011) J 金融业
K 房地产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P 教育 Q 卫生和社会工作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S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T 国际组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1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13
石油化工产品链
苯
二甲苯 甲苯
石油
丙烯
天然气
乙烯
甲烷 丁烷 丁烯 丁二烯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14
聚乙烯 α -烯烃 环氧乙烷
乙醇胺 乙二醇
包装膜;塑料包;牛奶瓶;油桶;燃料罐;盖; 绝缘体;管材;涂覆层;房屋材料;玩具
共聚用单体(LLDPE);合成润滑油;化学中间体; 洗涤剂;纸和织物定型剂、后处理剂;蜡替代品; 油田化学品;脱膜;增塑剂;皮革处理 洗涤剂;水泥添加剂;化妆品;阻腐腐蚀剂;灭藻 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熏蒸剂;杀菌剂;药;乳胶漆 防冻剂;聚酯纤维和树脂;乳胶漆;墨水添加剂; 刹车油;水力传动(系统用)液体;溶剂;化学中 间体
石油和化工经济运行2013年回顾与2014年展望

帮
蠡 学; 磋 笼
埋
_ H — I 行业聚焦
2 0 1 3 年1 ~1 2 月东部、中 部和西部地区主营收入累计增幅情况 ( 单位: % )
I 十
一
\
。
来 首 次低 于油 气开 采 和炼 油 业增 长 。 从化 工各领 域看 , 有 机化学 原料 、涂 ( 颜 )料 制造等 精 细化学 品和合成 树脂投 资增 长较快 。2 0 1 3 年, 上 述三个 领 域投资增 幅分别 达到 2 7 . 1 %、2 8 . 2 %和 2 9 . 7 %,均大大 高 于化工行 业平均 增速 ; 占该 行业投 资 比重分 别为 1 9 . 9 %、 6 . 1 %和 7 . 1 %, 也 均较上 年上 升 ,投资 继续 向技 术含量 较 高 、附加值 较高 的领域 倾斜 。同时 , 一 些过 剩行 业投资 持
全 年 全 国原 油产 量 2. 0 8亿 吨 ,增长 1. 7 %; 天然 气产 量 1 l 2 9 . 4亿 立方 米 ,增长 9. 1 %。 原 油加工 业 2 0 1 3 年 ,原油 加工业 规模 以上 企业 l 3 3 7
\ \
. _ √
巨王 五至 三五虱
2 0 1 3年 1 ~1 2月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累计增长情况 ( 单位: %)
亿 元 ,增 长 2 7 . 9 ‰ 资产 总计 1 . 5 6 万 亿元 ,增 长 1 2 . 8 %。 全 年原 油加 工量 4 . 7 6 亿 吨 ,增 长 3 . 3 %; 成 品油 产量 ( 汽、 4 3 0 8 . 1 亿元 ,增 长 1 2 . 0 %; 上 缴税 金 2 5 2 9 . 2 亿元 ,增 长
.
营 收入 约 1 3 . 3 2 万 亿元 ,比上年 增长 9 . 0 %,占全 国规模 主 营 收入 的 l 2 . 9 %; 利润总 额 8 6 4 3 。 5 亿元, 增长5 . 7 %, 占
2013年中国十大地炼排名

2013年中国十大地炼排名:山东地炼厂占据8成
2013年十大地方炼厂排名显示,依照常减压装置加工能力(一次加工能力)的大小,中国前十大地方炼厂依次为东明石化、华星石化、昌邑石化、正和集团、盘锦北燃、利津石化、宝塔能源化工、垦利石化、京博石化和汇丰石化。
其中,山东汇丰石化有限公司凭借其新建的2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一次总炼能达到了380万吨/年,以微弱的优势超越中化弘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一次炼能为370万吨/年)挤入中国地方炼厂前十的排名。
数据显示,排名前十的中国地方炼厂常减压总炼能达到了6260万吨/吨,占全国地方炼厂一次总炼油能力的35%,同比减少3个百分点。
2013年,为了避免被被纳入到国家准备淘汰的落后产能范围之内,一次炼能在200万吨/年以下的中小型地炼的扩建积极性仍然较高,整体炼油能力的增幅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较之下,一次炼能在200万吨/年以上的大中型地炼则因受到原料供应不足及成品油市场饱和等利空因素的影响,扩建热潮逐渐退去, 2013年十大地炼排名的入围门槛没有明显变化,较2012年仅微增10万吨/年至380万吨/年。
展望2014年,中小型地炼的扩建热情仍然较高,地方炼厂的总体炼能预计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而排名前十的地方炼厂仍鲜有扩建计划,一次加工能力及排名或将维持稳定。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与竞争力分析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现状及竞争力分析1.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现状经过50 多年的建设, 我国已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化工工业体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经过几次改革重组,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已经跻身世界石油化工大国行列。
整体实力较强、配套比较完整, 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一定的竞争能力。
原油加工能力、乙烯和三大合成材料生产能力均居世界前列。
2003 年底,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04 亿吨/ 年, 仅次于美国, 居世界第二位:乙烯生产能力达到578 万吨/年, 居世界第三位;合成树脂生产能力1720 万吨/年, 居世界第五位;合成纤维生产能力1150 万吨/年, 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生产能力139 万吨/年, 居世界第四位。
2.我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几年来, 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加大了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力度, 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明显改善, 形成了一批大型石油化工骨干企业, 其中部分企业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已成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主体。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通过近几年的调整改造, 我国石油化工的产业布局进一步改善,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2003 年我国千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炼厂已从1998 年的 2 座增加到7 座, 乙烯装置在普遍完成第一轮改造的基础上, 燕山、上海、扬子、大庆等乙烯装置成功地进行了第二轮改造, 生产能力均达70 万吨/年以上, 齐鲁、茂名乙烯正在进行第二轮扩能改造。
天津、中原、广州和独山子等中型乙烯也进行了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的扩能改造, 装_______置生产能力均达到20 万吨/年以上。
为减少成品油及石化产品的长距离调运, 重点扩建了石油化工产品需求旺盛地区的炼油能力和乙烯能力。
2003 年长江三角洲和华南沿海地区炼油能力占全国炼油能力的比例比1998 年上升 2 个百分点, 乙烯生产能力所占比例上升了 4 个百分点, 缓解“北油南调、西油东运”给交通运输带来的压力。
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20101231

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地域:国内信息类别:行业动态行业类别:钢铁作者:发布人:钢铁行业管理审核发布时间:2010-12-31 11:12:43.01、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历程从1955年到1988年,中国油气工业先后由石油部、燃料和化学工业部、石油和化学工业部以及石油工业部管理。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对我国的油气工业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重组。
1982年,我国政府批准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从事中外合作开发中国海上油气资源。
1983年,我国政府批准在石油工业部的炼制和石化部门、化工部及纺织部管理的石化企业基础上组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从事成品油和石化产品的生产和分销业务。
1988年,我国政府撤销石油工业部,在石油工业部的基础上组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从事中国陆上的油气勘探与生产业务。
然而,除业务管理职能外,上述三家石油公司均在各自的范围内保留多项行政管理职能。
1998年根据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的决议,国务院批准对我国油气工业进行全面重组的计划,成立两大集团公司,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这次重组的目的是提高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效率和竞争力,并分离它们的行业管理职能与业务管理职能。
重组的主要目标是最终创立两大全国性的上下游一体化的油气公司,引入竞争以提高经营效率。
重组结束后,中国石油集团的资产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地区,而中国石化的资产则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
目前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已形成以三大石油公司为主体经营的行业格局,并已打破了原有的地域界限。
中国石油集团发起设立的中国石油股份于2000年4月在美国和香港上市,在三大石油公司中第一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2007年11月中国石油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功回归国内A股市场。
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也先后成立了各自的股份制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股份”)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分别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2月实现了海外上市,其中中国石化股份于2001年8月又完成了境内A股发行上市,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一季度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综述(上)跨入2013年,展现在石油石化产业面前的,是一个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世界能源深度调整、国内能源和油气变革风起云涌,新思想、新理论、新事物、新变化纷至沓来的形势。
种种迹象表明,石油工业已进入一个错综复杂的大变革、大调整、大改造、大发展时期,天然气以前所未有的强劲增长势头,成为当今中国最为现实的大规模接替能源,推动石油石化产业进入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崭新时代。
请看中国石油报记者独家分析2013年一季度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1 改革大潮涌动,2013年成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分水岭2013年是石油石化产业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势开局的一年。
一场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已经在石油石化产业蓬勃兴起。
多少年以后再回首,我们将清晰地看到,2013年是一道分水岭,一道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分水岭。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集中体现了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推动能源和油气进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新时期,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新思想和新论断,在石油石化产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一场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热潮。
今年年初,一场气象史上罕见的持续雾霾天气袭来,笼罩大半个中国长达数日之久。
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
在历经多日空气质量六级污染之后,北京市发布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引起全社会上下普遍关注。
3月5日,“PM2.5”首次出现在了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固然很多,煤炭燃烧、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城市扬尘等都是“元凶”。
但如果追根溯源,能源大量消耗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毫无疑问是主导原因。
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连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拉动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导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破坏了空气质量,加重了环境负担,以雾霾天气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同时也凸显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现实性、紧迫性和挑战性。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了能源宏观调控力度。
1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形成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新机制,要求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用电量控制在6.15万亿千瓦时左右。
2月6日,国务院再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步伐,明确规定了发布和实施汽柴油国Ⅳ、国Ⅴ标准的时间表。
前后短短7天时间,国务院接连召开两次常务会议,集中研究解决能源问题,传达出的声音集中到一点,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能源改革,加快能源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对石油石化工业来说,就是要坚决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按照中央部署,国家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政府,迅速行动起来,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文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前所未有。
其中尤以能源和环保系统推出的文件数量最多、力度最大。
1月1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主基调,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能源改革、加快能源发展的主攻方向。
1月23日,中国首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出台,明确提出了构建石油石化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奋斗目标。
2月17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为目标,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更为全面和严格的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与其配套推出的2013年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收严了PM10的年均限值,规定了按期达标的时间表。
决定3月1日起,对包括石油石化行业在内的六大行业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以倒逼能源和油气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
与此同时,号称税制改革绿色顶层设计的《环境保护税法》也在各部委审核会签之中,将在“大环保”税费改革的基础之上,纳入环保部新近制定的一份高污染产品名录。
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中国第五阶段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文件显示,国家将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行政执法手段,倒逼石油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国内车用汽油和柴油品质全面升级。
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的相继推出,使石油石化企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有人注意到,新颁布的一些环境保护文件,已经取消了罚款“天花板”。
今后,国家对于某些特别严重的污染物,将不再运用税收、绿色信贷或环境污染责任险等经济手段来调控,而是直接采取行政命令手段,重拳重点出击,施行空前的法律法规限禁措施。
这将促使那些心存侥幸,靠“打擦边球”,缴罚款息事宁人的违法违规企业打消蒙混过关念头,直面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融入石油石化生产经营和建设的全过程,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技术创新型企业,大步走向能源生产和消费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贯通、融合共进、和谐发展的改革发展新道路。
2013年,是石油石化产业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势开局的一年。
一场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已经在石油石化产业蓬勃兴起。
石油石化产业正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切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采取强有力措施,强化石油石化产品环境管理,严控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尽快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以珍爱自然、保护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崭新姿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神圣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石油石化产业来说,就是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思想、新论断,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指引下,以脚踏实地、勇攀高峰的昂扬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走向新时代。
多少年以后再回首,我们将清晰地看到,2013年将是一道分水岭,一道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分水岭。
2 能源问题引起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让人民看到希望,引起与会代表委员的强烈共鸣。
能源大量消耗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
资源和市场共同构成能源安全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来讲,加强、加快、加大力度进行国际合作,对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换届之年的全国两会格外引人注目。
能源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委员的热议,成为会上会下、会内会外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话题之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让人民看到希望,引起与会代表委员的强烈共鸣。
政协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与会记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与能源消费密切相关的“PM2.5”空气质量问题。
代表委员纷纷指出,能源大量消耗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
今后不能再指望以无限制的能源消耗,来支撑无止境的经济发展了。
不仅资源禀赋承受不了,能源安全承受不了,环境容量承受不了,而且整个地球都承受不了。
这是个大道理,也是个硬道理,已在全社会形成共识,现在关键要看落实。
民建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尽快修订并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逐步将PM2.5排放总量纳入国家约束性指标,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量。
建立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构建跨区域、省、市联动一体的应急响应体系。
实时发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引导全民关注大气质量,加强公共舆论监督。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周建等7位全国政协委员在联名提案中建议,对空气污染严重的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尽快实现煤炭消费总量零增长。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3月10日在答记者问时指出,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安全,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保障能源安全,最不容易的一步是调整能源结构。
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价格体制改革当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价格部门正在认真进行研究。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则在3月7日的答记者问中表示,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将会抓紧时机推出,已将有关方案上报国务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为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引起了与会代表委员对深化能源和油气改革的共鸣。
全国政协委员牛越生发言指出,资源类企业上游业务税费重复征收,相互重叠,加重了企业负担。
特别是石油特别收益金,2006年实施开始就争议不断。
在当前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日益攀升、油气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石油特别收益金过度调节石油企业利益的弊端越来越严重。
虽然国家将特别收益金起征点由每桶40美元提高到了55美元,但其固有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民革中央和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建议,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制定合理的税收品种与税率,全面改革资源税,研究开征环境税,正确考核和计量节能减排价值。
两会上涉及的能源话题,几乎都与深化能源和油气改革密切相关。
如资源价格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天然气定价机制、煤电运协调定价机制等等。
政府工作报告中,用较多的篇幅论及了能源体制与价格改革,被代表委员们评价为是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完整的一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能源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不确定因素,政府管理部门维护和保障能源安全的任务相当繁重,如何从体制和制度层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再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是把能源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考虑,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大能源”政府专业管理部门,已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的呼声和共识。
资源和市场共同构成能源安全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来讲,加强、加快、加大力度进行国际合作,对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指出,咱们常说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
我们一方面要提高国内能源保障水平,一方面要利用世界能源这个大的市场,而不是所有问题都自己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近几年的提案都是围绕着加快开发利用天然气展开的。
尽管目前我国天然气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但在他看来,这个速度还可以更快,生产规模还要继续加强,争取2030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实现2500亿立方米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