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林业生态建设 推进新农村建设——关于河南省林业生态省建设有关情况的通报

合集下载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22年林业生态建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22年林业生态建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22年林业生态建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15•【字号】•【施行日期】2021.1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22年林业生态建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郑州市2022年林业生态建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郑州市人民政府2021年12月15日郑州市2022年林业生态建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郑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抓好全市2022年林业生态建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依据《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意见》(郑发〔2021〕11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城市灾后恢复重建及运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文〔2021〕101号)、《森林郑州生态建设规划(2020—2035年)》、《河南省林业局关于印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生态廊道完善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林生字〔2021〕46号)等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林业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系列讲话精神和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理念,围绕“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发展布局,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禁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通知要求和实施“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有序开展灾后林地林木、生态廊道、绿道、森林公园等恢复重建工作,完善林业生态用水和防汛抗灾设施建设,提高林业防汛抗旱能力,持续推进沿黄生态带建设,积极开展山区绿化、邙岭生态屏障提升、农田林网完善、沙区生态治理、滩区湿地修复和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森林质量和碳中和能力;加大乡村绿化美化力度,推进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乡村建设;全面推进林长制,进一步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做好灾后森林火灾预防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全市森林、湿地生态资源安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生态支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1.23•【字号】豫政[2007]81号•【施行日期】2007.1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豫政〔2007〕8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第一章河南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

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

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相距约530公里,国土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居全国第十七位。

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梯次发展的中间地带,呈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之势,区位优势明显。

(二)地形地势河南省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由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

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的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北、西、南三面分别为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平原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4.3%、55.7%。

(三)气候、水文河南省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

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从境内穿过,以南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占全省总面积的30%;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占全省总面积的70%。

财政资金应在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财政资金应在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规定 “ 高标准完成林业 重点生态工 程建设任务 的单位 ,将 对
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 ( 以下 简称
划》 ,计划 20 ) 0 8~
2 1 全 省完 成造林 25 0 2年 70万 亩 、 森 林 抚 育 和 改 造 2 2 7 4万
在下 年度的营造林任务安 排上给予倾 斜 。对核查 结果符合规
《 中共 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 发展的决定》 发m后 ,河 南省委 、省政府 积极响应 ,以豫政 [ 0 11 2 78 号文 印发 了 《 0 = ? 可 后 ,对 完成任务的市县再拨付 3 %的补助资金 ,未完成 的不 0
予补 助 ;最 后 2 %待省级 核查稽 查后确 定奖惩 ,按 《 0 意见》
3 2 0 . 4 0 81 2决策探索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对 中国的影响
■张 宜 杨俊 松 张 园园
按照风险级 别分类 ,使之成 为不 同的 C O ( olea zdD b D C l t le e 级贷 款 的状况
O l ao s 债务抵押凭证 ) b gt n , i i 。其 中, 险最小 的 C O经 过数 学 风 D
固沙林 、城市林业生态工 程环城 防护林 、城郊森 林和村镇绿 化 工程为每亩 10元 ,农 田防护林 体系改扩建 工程和生态廊 0
道网络体系建设工程 为每亩 8 0元 。 ”实施过 程中出现 了两个
同时下达 资金 为检查验收合格后 拨付奖励 资金 。省安排 的生 态建设 T程项 目,按照 (0 8 2 ( 0 年河 南林 业生态省建设省级 重 点生 态工程奖励标 分 阶段兑现工程奖励资金 :在县 ( 、 市 区) 、省辖市 自查 、复查结束并将验收材料报省后 ,拨付工程 奖励 资金 的 5 %;省核 查稽 查合 格后 拨 付全 部工 程 奖励 资 0 金” 。这一办法虽然保证 了资金的专款专用 ,但在实施 过程 中

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 建设豫南水乡美丽淮滨

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 建设豫南水乡美丽淮滨

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建设豫南水乡美丽淮滨摘要:近年来,淮滨县以开展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为依托,以城乡绿化一体化为载体,以廊道绿化为主线,以成片造林为基础,以林业生态县建设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全力打造资源丰富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效益显著,具有豫南水乡特色的“水景生态园林城市”——美丽淮滨,2011年建成了省级园林城市,2012年建成了河南省林业生态县。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淮滨;豫南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1 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林业生态省的目标,该县立足“激活老城、开发新城、治理湖洼、打造水景生态园林县城”的城市发展目标,突出水乡特色,彰显水景个性,挖掘淮河文化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大手笔绿化,城市品位显著提升,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城市“三绿”指标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水景、生态、园林”县城风貌。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是重要的核心部分,作用不可替。

建设林业生态县是上级赋予的政治任务,也是淮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淮滨实现林业生态县建设目标意义深远。

全县上下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任务。

每年将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分解到乡镇和有关部门,突出重点工程造林。

2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2.1 抓好农田防护林体系改造扩建工程各乡镇认真对照林业部门摸底调查结果,对辖区内农田林网空格大,标准低,特别是对乡镇结合部不连续的进行查漏补缺,开展补植、完善和提高,对残次林带及时更新,消除林网空档和死角,全面提高农田林网建设水平。

2.2 搞好生态廊道网络绿化工程重点做好了境内的淮河护岸林种(补)植任务,洪河防护林体系建设和荒滩造林,闾河、白露河护岸林的种(补)植任务;“京九”铁路高标准绿化;省道216、337线绿化,以乔灌相结合,花草相搭配,以沿线乡镇街道绿化为主线,以桥路结合处绿化为景点,努力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立体绿化模式,形成淮滨绿化美化的亮点。

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

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

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摘要国有林场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和责任,是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该文阐述了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包括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生态廊道建设工程规划、森林经营管理规划、支撑体系建设、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国有林场;生态廊道建设;经营管理;支撑体系河南省国有泌阳板桥林场经营总面积近1.33万hm2,分布在泌阳县境内的东北部和北部,在板桥水库和铜山湖的上游。

地处伏牛山余脉,横跨淮河和长江两大流域;气候属北西热带与暖温带过渡气候,年降雨量在900~1 000 mm,具有复杂多样性和自然灾害频繁的特点。

据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现有活立木蓄积量为44.3万m3,森林覆盖率为97%。

由于地域的优势,林地内植物群落复杂,野生兽类和鸟类近150种,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由于生态区位的重要,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区划界定为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的面积达9 533.33 hm2;2006年又被省林业厅、财政厅区划界定为省重点公益林的面积达2 613.33 hm2,省级白云山森林公园1个,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1 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1.1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载体,全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空间,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大力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森林资源在物质、精神、社会及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秀美河南、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贡献[1-2]。

1.2 建设目标经过5年的奋斗,巩固和完善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初步建成持续稳定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使全场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2 生态廊道建设工程规划根据《河南生态省(生态河南)建设规划(市、县)编制方法》规定,穿过河南省国有泌阳板桥林场13林班的焦桐高速公路泌阳段,长度为2 km,属于Ⅱ级生态廊道建设标准;路经该场13林班的驻马店至南阳省级公路中的付庄大桥——贾楼段,全长6 km,属于Ⅲ级建设标准,为省级重点工程中的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位于该场的白云山森林公园,是省级森林公园,也是河南省七大森林旅游区的组成部分,符合Ⅲ级建设标准,为省重点工程中的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

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

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林业厅•【公布日期】2012.06.22•【字号】豫林发[2012]153号•【施行日期】2012.06.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豫林发〔2012〕153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林业(农林)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引导农民在落实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拓宽农村发展空间,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一)发展林下经济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林下经济是指利用森林资源和林荫空间,以科学技术作支撑,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产业的经营活动。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延长林业产业链,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林改成果的重要措施。

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全省6788万亩集体林地均分到户,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务林致富的积极性。

但是林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农民亟待寻找务林增收的生产门路。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能使林地在短时间内产生效益,尽快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有利于调动农民经营林地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

(三)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

我省人多地少,节约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充分利用林下和林间各种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可有效协调解决多种矛盾,是发展立体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生态林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生态林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生态林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年第03期森林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还可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森林虽然是可以再生的资源,但随着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林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甚至产生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因此,建立结构稳定、功能齐全、效益显著的生态林业体系对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1开封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黄河在开封市多次决口改道,出现了大面积的沙荒地,生态环境非常恶劣。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坚持绿化造林,改造沙荒地,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截至目前,开封市共造林1.42万hm2。

另外,开封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迅速,提出了“300 m 见绿,500 m见园”的建设标准,当地城郊森林公园、街头游园、河湖渠等建设逐渐完善,城市绿化面积为467 hm2,市容市貌得到极大改善。

开封市环城高速和十三大街生态廊道、护城大堤防护林带、环城墙绿带等护城生态林带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开封市高速公路、市县乡交通主干线的绿化面积达6 200 hm2,还营造了2 533 hm2防风固沙林带、1 533 hm2农田防护林及667 hm2特色经济林,实现了全市环境绿化美化的建设目标。

2生态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林业生态化意识相对薄弱制约生态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们的生态意识较弱,没有认识到生态林业发展的重要性,漠视生态林业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也大幅提升,人们只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森林过度砍伐,造成了森林植被逐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不良现象。

另外,政府职能部门也没有认识到发展生态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的情况时有发生。

2.2投入的资金不足发展生态林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1]。

虽然各地政府也在逐渐加大对生态林业的建设力度,但是重点投入还在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上,发展生态林业的资金严重不足,对生态林业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造林标准较低,每年投入的生态绿化资金与实际需求差额较大;第二,保障资金缺乏,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经费不足。

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

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

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摘要国有林场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和责任,是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该文阐述了国有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包括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生态廊道建设工程规划、森林经营管理规划、支撑体系建设、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国有林场;生态廊道建设;经营管理;支撑体系河南省国有泌阳板桥林场经营总面积近1.33万hm2,分布在泌阳县境内的东北部和北部,在板桥水库和铜山湖的上游。

地处伏牛山余脉,横跨淮河和长江两大流域;气候属北西热带与暖温带过渡气候,年降雨量在900~1 000 mm,具有复杂多样性和自然灾害频繁的特点。

据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现有活立木蓄积量为44.3万m3,森林覆盖率为97%。

由于地域的优势,林地内植物群落复杂,野生兽类和鸟类近150种,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由于生态区位的重要,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区划界定为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的面积达9 533.33 hm2;2006年又被省林业厅、财政厅区划界定为省重点公益林的面积达2 613.33 hm2,省级白云山森林公园1个,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1 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1.1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载体,全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空间,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大力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森林资源在物质、精神、社会及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秀美河南、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贡献[1-2]。

1.2 建设目标经过5年的奋斗,巩固和完善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初步建成持续稳定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使全场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2 生态廊道建设工程规划根据《河南生态省(生态河南)建设规划(市、县)编制方法》规定,穿过河南省国有泌阳板桥林场13林班的焦桐高速公路泌阳段,长度为2 km,属于Ⅱ级生态廊道建设标准;路经该场13林班的驻马店至南阳省级公路中的付庄大桥——贾楼段,全长6 km,属于Ⅲ级建设标准,为省级重点工程中的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位于该场的白云山森林公园,是省级森林公园,也是河南省七大森林旅游区的组成部分,符合Ⅲ级建设标准,为省重点工程中的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