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理建国60周年特别征文

合集下载

公司经理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公司经理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公司经理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公司经理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公司经理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公司经理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上个七十年代初,我的乡下老家是个物质很匮乏的时代,过了春节后二个多月了,我都还没吃过肉,没肉吃是指没有所有动物肉吃,而不是单指猪肉。

无论什么肉,我真想大吃一餐,毕竟那时我在长身子呀。

这天下午放学,天空的云网中,突然跑出密如枣核般的雨点,打在黑石坦的坡上,雨点将坡上的碎石粒击得跳起来,像人样躲躲闪闪,接着是山上冒出黄色的流水,奔跑着从黑石坦跑下山。

我躲在浓密的樟树下,极力保持身上的衣裤不被雨打湿,离家还有几百米,要是雨停了,我就能干净的跑回家。

黑石坦上独住着一家人,远看那屋场像一处道家的庵所。

他们为何要远离村庄独居,我问父亲。

父亲告诉我:姑婆是我们村上的人,她嫁出去后,男人在解放那年跑远到了台湾。

她住的那个村子容不下她,于是她带着孩子回到了村子来,那屋是村里上山放牛的牛栏,她其实与我们张姓村人都是五服亲。

姑婆是双小脚,做不得什么事,但她也不属于五保户一类的人,他那儿子杨姓,有些腿脚不方便,我不知他是不是被人打断过,确实月明星稀的某一个夏夜,她们有被人揪斗,我看到同族大叔用鞋子抽她的时候,我小小的心也颤抖。

因为离村子远一些,还因为黑石坦的背面就是张家的祖山,因而我对姑婆一家一直心生一道隔阂,还认为这一家神秘莫测。

樟树下的沟里涨水了,我突然看到泄水沟口有一只扑鱼竹器,里面像是有大鱼跳跃,没错,是有大鱼跳动,我用书包罩着头,俯身一看,果然有二条大鲤鱼,我再左右看看,无人,马上从竹器尾部将鱼抓出,放进了书包。

接着,不顾那些大雨砸着书包的告诫声,一溜烟跑回了家里,心还频频急跳。

这一晚,我狠狠的吃着鱼肉,喝着鱼汤,美美的早睡了。

醒来后,我才慢慢心里发虚,我是做了一回小偷呀。

哪里来的鱼?我记得还给母亲编了一个故事,当然是谎言咯。

我一直将儿时偷鱼的事当做最隐秘的内疚,埋藏在心灵的暗处。

当时其实是有双眼睛看到了的,只不过很多年以后才给我解密。

父亲去世后,沉寂地躺在家乡的黑石坦,坟头对着山那边翠江奔腾不息的流水,象祖祖辈辈勤苦的张氏先人一样,灵魂归到了故土。

企业职工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企业职工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企业职工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五星红旗,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动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随着国歌的奏响,我们用庄严的目光注视着五星红旗的缓缓升起,内心为这一刻而紧张,似乎全身充满了力量。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尊重五星红旗就是尊重党,尊重祖国。

所以从那时候开始,五星红旗在我心里面就很神圣,只要一见到她我的精神就会就会很好,她似乎成为了我的一种“兴奋剂”,久而久之便转换为了我生活的动力。

从上初中开始,我便已是一位住校生,每天早上六点钟起来晨跑是所有住校生必需做的事,而我们晨跑的地点就是红旗下面的广场。

本来清晨起来我的精神就特别的好,可一看见红旗我的精神就变得更加的好,所以我经常跑着跑着就脱离队伍跑到了最前面。

搞得体育老师总是在后面大喊,你是不是精神过剩了,跑那么快做什么,要不等下你一个人多跑几圈。

听到老师这么喊我才意识到自己一个人跑在最前面。

清晨的五星红旗就和我一样,显得格外的精神,那鲜艳的颜色好像在告诉我们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

曾经的一个夏季,我总是在课堂上打瞌睡,老师经常拧着我的耳朵问我昨晚是不是偷牛去了。

其实我也不想这样,要是自己喜欢的老师还好点,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老师上课,我的眼睛真的会不由主地合上。

为此,我也曾想过不少办法让自己不打瞌睡。

首先我试过在打瞌睡时在自己大腿上掐几下,但是因为太痛,最终还是下不了手,后来又把家里的花椒拿来放在嘴里,但效果也不明显。

最后,我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让自己不再打瞌睡。

我从镇上的小商店里去买回了一面很小的红旗,把她插在了课桌的正前方。

我对我自己很了解,因为老师从小为我灌输尊重五星红旗的理念,所以在红旗面前我一定不敢打瞌睡。

果然,红旗一插上,无论是哪个老师的课我都没再打过瞌睡,只要一看到课桌前方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就显得格外的精神,丝毫没有了睡意。

直到大学毕业,那面被我用来预防打瞌睡的小五星红旗我都还保留着,后来因为听说弟弟也老是在课堂上打瞌睡,于是我就把这个“法宝”送给了他,希望这面五星红旗也能成为他的“兴奋剂”!参加工作以来,我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也放了一面小红旗,当我遇上困难,没有斗志的时候,我总是会多看几眼红旗,红旗已成为我的一种信仰,有了她,我便有了无穷的动力,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低头。

公司职员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公司职员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公司职员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公司员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周围的变化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

60年前,伟大首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亿万人民自力更生,艰难创业,努力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制造了一具又一具伟大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

当今的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都市的变迁,乡村的变化,衣食住行的改善,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变化之大史无前例,作为一具80后,最让我有切躯体会的,莫过于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发生在我周围的变化了。

三十年前说起三十年前的事,那时,我还没有出生,所有的这些基本上爸妈向来以来的忆苦思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那时候家里很穷,一天三餐就吃点稀饭加咸菜。

稀饭可是名副事实上的“稀饭”,一碗里面的米粒寥寥可数,每每吃完还要用舌头喳吧几下。

逢年过节,一盘肉要端上端下半个多月,自家人是绝对别吃一口的。

住房基本上低矮的平房,又阴又潮,四墙漏风。

到了冬天,西北风就呼呼地直往里边灌,感受屋里比别处还要冷。

由于一年基本没有剩下收入,大多数农户都得节衣缩食,穿戴简陋。

那时,一年有棉、单两套服装的就算富有了。

爸爸说:“过年时,一家人才添一件新衣裳。

”妈妈说:“那时家里孩子多,大哥穿小了的衣裳给老二,老二给老三……最后再撕成小碎片当补丁。

”现在的衣服至少动辄则一两百元,色彩明艳,做工也很考究。

奶奶告诉我,三十年前买什么都得凭票。

在农村,谁家要是有辆自行车,那算是“富人家”了。

就算有了自行车,也舍别得骑。

那时乡下的路基本上泥路,坑坑洼洼,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雨天骑了自行车,不少事情下都变成了车骑人,满车基本上泥,要很久才干洗洁净,谁舍得啊!当时去县城步行几个小时,如今开车只要半个小时。

关于这个年代的回顾多半是苦涩的,爸妈每次说起基本上深深的叹息与感慨。

公司职工庆祝建国60年优秀征文

公司职工庆祝建国60年优秀征文

范文最新推荐公司职工庆祝建国60年优秀征文公司职工庆祝建国60年优秀征文公司职工庆祝建国60年优秀征文天涯若比邻上世纪七十年代,二哥从**去老家滨海度暑假。

没多久,**到处传言要地震,父亲想通知二哥别回来。

老家是个偏僻的小村庄,电话打不去,寄信的速度,少说也得十天八天,能否收到还说不准。

父亲发封加急电报:“留滨勿归”。

二哥接了电报一路车船,火速赶回。

父亲不解,原来电报走了样,变成“离滨速归”,让人啼笑皆非。

那时电报认字数收费,加急电报还加倍。

由于内容简练,电报稿还要译成电报码拍发,目的地还需译码成字,于是,一般电报内容都是“速归”。

几经折腾,阴差阳错也就见怪不怪。

随着通讯信息的飞速发展,九十年代电报开始逐步淘汰,名存实亡。

八十年代初,我去盐城读书时和家里的通讯联系,写信是唯一的方式。

一封家书,一个来回要七八天时间。

若生活费不精打细算,用过了头,写封信回去,一来一去真够呛。

无奈何,先向同学借款用,来了汇单再还。

毕业后,我分配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经常要了解乡镇农业生产情况,向上级部门汇报。

那时的通讯工具只有电话。

办公室的一台黑色电话机,得用手捺住电话拚命地摇“把子”,打通总机转到对方。

本县的电话还算好,打长途可就麻烦了,跟总机“挂号”后,就是慢长地等待。

一旦总机忙碌,等上半大天,常有的事,最糟的就是等也没踪影。

唉!我最怕的就是打1 / 6电话。

直至90年代初,有了直拔电话,我才松了口气。

九十年代中期,我居所未定,一直未能安装电话。

经常下乡很是不便,就买了部中文寻呼机(bp机),真行,无论身处哪个角落,都能呼到。

缺点本身是个“哑巴”,还需找电话打过去。

有时寻呼机一响,找不着电话干着急,或是千辛万苦找着电话,对方早不耐烦走人。

一次,我去无锡办事,下了车就办理寻呼漫游。

锡惠公园游玩时,寻呼机嘀嘀嗒嗒响起来,瞎转悠好一会,别人手持“大哥大”派头十足,心里痒痒的,好眼馋。

出了公园才有公用电话打过去,对方礼貌有余:“对不起,呼错了号码”,真会捉弄人,哭笑不得。

石化企业工作者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石化企业工作者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石化企业工作者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石化企业工作者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和共和国同龄的父亲父亲是和共和国同龄的那一代人,这一代人虽说是建国后出生,没有记忆过解放前老一辈人所承受的苦难日子,却也是历经坎坷,从磨难中走向幸福。

父亲出生在一具书香门弟的家庭,他与共和国一起诞生,因此出生后爷爷给他起了一具很响亮也很普遍的名字,叫建国,意思是希翼他和新生的共和国一起健康成长。

这个时候,全家人都对父亲和我们那个新生的国家充满了向往,相信以后的日子一定比过去会更加美好。

父亲说他是幸运的,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

父亲说他这一生经历里能记起来的最早的一具画面,算是奶奶抱着他在抗美援朝的集会上募捐,那天奶奶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钞票款首饰经过父亲的小手放进了募捐箱,为保卫共和国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至今想起来,父亲说这个人山人海群情振奋的集会,仍然经历犹新。

但是父亲的命运并别是一帆风顺的。

几年后,爷爷因为在一次政治运动中说了几句真话而被打成了右派,作为一具右派的子女,父亲顿时觉得在别的同学们面前矮了半截,他从此不过发奋读书,在书本的知识海洋里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代。

不大会儿文化大革命又来了,刚刚中学毕业的父亲和他的许多同学一起去了千里之外的内蒙农村插队降户,在那儿一待算是十年。

这十年里,因为家庭出身的咨询题,父亲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什么招工,参军和上大学的好事都没他的份,连边也沾别上,但父亲从没有抱怨过,他和当地的农民们一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田间劳动,不过再苦再累,也从未放下过自己的书本。

一晃十年过去了,共和国又翻开了一页新的篇章。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父亲在当地以最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一所名牌大学,那一年是共和国建国第28周年,父亲也差不多28岁了。

也算是从那一年开始,父亲的许多亲友纷纷出国留学经商和工作,父亲对此想都没有想过,他说自己和共和国同龄,爷爷给自己起了建国那个名字,算是要让他学有成就,报效祖国,建设国家。

因此父亲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大型石化国企里工作后,默默无闻一干算是二十多年,直到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企业改制后父亲作为第一批内退人员回到家里,他也从未懊悔过。

外企经理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外企经理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外企经理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中高架桥今年是建國60周年,恰逢中國海外集團成立30周年。

今年是建国60周年,恰逢中国海外集团成立30周年。

我是共和國的同齡人,亦是中海的一份子,在這一刻,我無法掩飾身為一名中海人的驕傲,更**中高架桥本年是建國60周年,恰逢中國海外集團成立30周年。

本年是建国60周年,恰逢中国海外集团成立30周年。

我是共和國的同齡人,亦是中海的一份子,在這一刻,我無法掩飾身為一名中海人的驕傲,更無法掩飾我對中海那份深深的眷念……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亦是中海的一份子,在这一刻,我无法掩饰身为一名中海人的骄傲,更无法掩饰我对中海那份深深的眷念……1992年至今,我在中海工作已17載。

1992年至今,我在中海工作已17载。

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工作時間越長,就越容易為之眷念、動情。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工作时间越长,就越容易为之眷念、动情。

中海,是人生中一個給予我生存錘煉的地方;我的中海17載,也將是我一生中難以磨滅的回憶!中海,是人生中一个给予我生存锤炼的地方;我的中海17载,也将是我一生中难以磨灭的回忆!17年中,我輾轉了幾個部門,1992年11月,我剛從部隊轉業到國家審計署武漢特派員辦事處,受一位在中海工作的老戰友之邀,借調到中海深圳企业。

17年中,我辗转了几个部门,1992年11月,我刚从部队转业到国家审计署武汉特派员办事处,受一位在中海工作的老战友之邀,借调到中海深圳企业。

當時行政人事分工不分家,人少事多,面廣繁雜,我一干就是兩年多;1995年調到地產部,尋土地、搞規劃、抓營銷;隨後又調到實業部,找新興產業,尋求拓展;1996年9月,奉命赴北京負責“團結湖大廈”項目開工前期的報批報建工作;1997年3月,赴廣西負責基建投資項目。

公司经理建国60周年特别征文

公司经理建国60周年特别征文

公司经理建国60周年特别征文公司经理建国60周年专门征文再读朱敏的《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是她在原著基础上再版的《回忆我的父亲朱德》。

本书从朱德委员长平常对子女后代谆谆教诲的侧面,写下了朱德委员长对子女无私的爱:“爹爹随身带的笔记本里,一直收藏着我刚出生不久的照片,由于年月已久,照片差不多发黄卷角。

那时,我看着自己小时候的傻样直乐,还体会不到这张小照片寄予着爹爹多少想念,多年以后,重新回忆这些往事时,我对那张小照片的印象却日渐加深,因为那儿有爹爹深沉的父爱。

”每次读如此的句子,我便会感动不已,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平凡的父亲,想起我人一辈子成长路上,他倾注在厚厚书本中的无私父爱。

孩提时代的经历里,最兴奋的事莫过于每个周末傍晚等父亲回家,没等父亲进门,我便冲过去,迫不及待地往父亲身上的背包里瞅。

那时父亲在县城建筑公司做建筑工。

每次放假回家,他总会为我捎回一些旧书报。

正是那些旧书报,把我带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我明白了小山村之外还有好大的世界,有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还有令人惊奇的科学发明……等我长大些,父亲常带我去逛城里的书店,只要我看上的书,他会毫不犹疑地买下。

有一次,我用光了父亲当月买烟的私房钱,买了好几本书,《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便是其中之一。

断断续续读完《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那时年纪尚小的我虽不明白作者为何总喜爱用大篇幅的语言描写她父亲的一言一行,但确实是那本书,让我对“父爱”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去省城读高中离家时,别人都往小孩包里塞好吃好喝的,父亲却往我背包里塞了一捆书。

读高三那年,我和班上的同学为了挤进大学这座象牙塔而废寝忘食地学习,当时面对不到百分之十的升学率,我们所经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每每感到苦和累,我就读父亲给我买的《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由此在浩渺的书海中找寻一种无穷无尽的力量支撑,直到我如愿踏入大学的殿堂。

大学毕业来**打工不到一个月,我便收到父亲邮寄来的一大包书,足有二十本。

公司成立六十周年征文

公司成立六十周年征文

公司成立六十周年征文风雨兼程六十年时光悄悄然走进了二〇一三年,中国建设的岁月也刻满了六十道深深的年轮。

六十年,悲欢离合,转眼已成过去,留下的是或深或浅的记忆。

六十年一甲子,对人,是值得纪念的,对企业,同样值得总结、回顾。

在这六十年中,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巨大转变,几度艰辛与曲折,几度辉煌与梦想,六十年的伟大变迁,是中国建设人用勤劳之笔饱蘸心血与汗水谱写的一部激奋高昂的乐章。

企业的成长,有高潮就有低谷,有落后被动,才能奋起卓越。

六十年间,中机工程跟随中国建设披荆斩棘、几度沉浮,不断创造无尽的可能与生机。

虽然中机工程自成立至今只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但自身始终沐浴在中国建设六十年淘淘的长河之中,在其中得以孕育而生,不断成长。

(一)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第一阶段,中机工程前身系中国机械工业部第一机电安装公司第二工程处,建国初期,作为中机工程前身的一公司二处,参与了长春第一汽车厂、富拉尔基第一重机厂等重点工程的建设,继而进军中原,参加了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洛阳矿山机械厂、洛阳轴承厂等厂建设,又挥师西南,参加了德阳第二重机厂、成都132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锅炉厂三大动力厂的建设,为新中国重工业体系的建成,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间,公司还按照国家要求陆续派出专家支援阿尔巴尼亚、越南、朝鲜等国建设,展现了我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的国际主义风采。

第二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机械工业部根据建设需要,于1979年1月在河南郑州组建了中国机械工业机械化施工公司(中机工程原名称)。

公司成立后,为祖国建设再立新功,相继完成了济南第二机床厂、哈尔滨三大动力厂60万千瓦发电设备扩建工程,公司还凭借机械化施工装备的优势,涉足其它建设领域,先后承担了河南沁河扬庄大桥改道工程和江苏油田地面建设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公司励精图治,既保持老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又紧跟市场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大潮,审时度势,较早转移沿海,完成了珠江水泥厂、黄浦港新沙码头等改革初期的大型代表性工程,又瞄准国家的精、尖、难、新项目,完成了国家首座地下液化气库,难度风险都极大的300吨造船龙门吊,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垃圾焚烧厂等工程,还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赴美国拆迁重型卡车厂、赴德国拆迁轧钢厂,赴马来西亚安装世界最先进的160吨电炉,赴文莱建造国际会议中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读朱敏的《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是她在原著基础上再版的《回忆我的父亲朱德》。

本书从朱德委员长平时对子女后代谆谆教导的侧面,写下了朱德委员长对子女无私的爱:“爹爹随身带的笔记本里,一直珍藏着我刚出生不久的照片,由于年月已久,照片已经发黄卷角。

那时,我看着自己小时候的傻样直乐,还体会不到这张小照片寄托着爹爹多少思念,多年以后,重新回忆这些往事时,我对那张小照片的印象却日渐加深,因为那里有爹爹深沉的父爱。

”每次读这样的句子,我便会感动不已,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平凡的父亲,想起我人生成长路上,他倾注在厚厚书本中的无私父爱。

孩提时代的记忆里,最兴奋的事莫过于每个周末傍晚等父亲回家,没等父亲进门,我便冲过去,迫不及待地往父亲身上的背包里瞅。

那时父亲在县城建筑公司做建筑工。

每次放假回家,他总会为我捎回一些旧书报。

正是那些旧书报,把我带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我知道了小山村之外还有好大的世界,有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还有令人惊奇的科学发明……
等我长大些,父亲常带我去逛城里的书店,只要我看上的书,他会毫不犹豫地买下。

有一次,我用光了父亲当月买烟的私房钱,买了好几本书,
《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便是其中之一。

断断续续读完《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那时年纪尚小的我虽不明白作者为何总喜欢用大篇幅的语言描写她父亲的一言一行,但就是那本书,让我对“父爱”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去省城读高中离家时,别人都往孩子包里塞好吃好喝的,父亲却往我背包里塞了一捆书。

读高三那年,我和班上的同学为了挤进大学这座象牙塔而废寝忘食地学习,当时面对不到百分之十的升学率,我们所经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每每感到苦和累,我就读父亲给我买的《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由此在浩瀚的书海中找寻一种无穷无尽的力量支撑,直到我如愿踏入大学的殿堂。

大学毕业来**打工不到一个月,我便收到父亲邮寄来的一大包书,足有二十本。

读了这些书,我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文章陆续在公司内刊上发表,我的文采因此被内刊主编看上。

没过多久,他就将我调入内刊做编辑,我也因此从流水线一员变成了令人羡慕的办公室“小白领”。

由于平时喜欢读书看报,父亲的性格也非常乐观开明。

他从不打骂子女,即使我们犯了错误,他也总是摆事实讲道理,指导我们如何去做。

现在,尽管年迈的父亲不再给我寄书,但他每次还是会像在我儿时一样,时常打电话嘱托我工作即使再忙也不要忘了读书。

前段时间,他还特意叫我去书店买一本《经典励志故事全集》,说那是一本好书,对我的工作、生活都有帮助。

去书店买这本书时,无意中看到书架上再版的《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封面上写有两句话:“我深爱爹爹,因为他是亲人;我抱怨爹爹,因为他是伟人。

”和朱敏一样,我也深爱父亲,他不仅让我爱上读书,而且让我在淡淡的书香中感受到了他无私的父爱。

读《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品味书香里的父爱,一生咀嚼,受益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