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总说明书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_50010-201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_50010-2019
如对于框架结构,当某根柱发生破坏失去承载力,其直接支承 的梁应能跨越两个开间而不致塌落。这就要求跨越柱上梁中 的钢筋贯通并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通过贯通钢筋的悬链线 传递机制,将梁上的荷载传递到相邻的柱。
加强结构的延性构造措施,保证剩余结构的延性
结构在局部破坏发生后,剩余结构中部分构件会进入塑性。因 此,应选择延性较好的材料,采用延性构造措施,提高结构 的塑性变形能力,增强剩余结构的内力重分布能力,可避免 发生连续倒塌。可采用拆除构件后的结构失效模式概念判别, 来确认需要加强延性的部位。
拉结设计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假定如下:
拆除竖向构件后,其所支撑的水平构件在维持其极限承载 力的条件下,能够承受直接传递到水平构件上的荷载,具 备足够的跨越能力。
水平构件的跨越能力由塑性铰机制(即梁端和跨中的形成 塑性铰)和连续贯通钢筋的悬链线机制(即连续贯通钢筋 抗拉强度)实现。
由于梁跨中底部钢筋的抗拉强度已在悬链线机制中被利用, 对于塑性铰机制,偏于安全地仅考虑梁端负弯矩塑性铰的 抗弯能力,不考虑跨中正弯矩塑性铰的贡献。
3 去除构件法:按一定规则去除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采用考 虑相应的作用和材料抗力,验算剩余结构体系的极限承载力;也 可采用受力-倒塌全过程分析,进行防倒塌设计。
假定某个主要构件失效→从结构中拆除→分析剩余结构是否会倒塌→ 如不满足抗连续倒塌的要求→增强拆除后的剩余结构来避免连续倒塌
19
2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竖向拉结应能保证竖向构件可悬挂该竖向构件从属楼 面面积上最大楼层荷载标准值。
18
2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2 局部加强法:对可能遭受偶然作用而发生局部破坏的竖向重 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可提高结构的安全储备;也可直接考虑 偶然作用进行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设计说明书专业:土木工程学号:姓名:主要内容:(1)方案(2)结构平面布置(3)设计资料(4)截面尺寸选择(5)板的计算(6)梁的荷载确定(7)横向肋梁计算(8)纵向肋梁计算(9)构造(10)设计说明(11)材料用量估算1、方案本梁板系统为双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跨中弯矩较小,刚度大,受力性能较单向板优越,其跨度可达5m左右。

当梁尺格较大及使用荷载较大时比较经济。

2、结构平面布置总尺寸为L1×L2=37.2m×23.4m,按双向板跨度为5m左右的原则,可进行如图所示的平面布置。

3、设计资料(1)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后做10mm厚水磨石面层。

板底采用20mm 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2)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为5.5 kN/m2。

(3)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f C=14.3N/mm2,f t=1.43 N/mm2);钢筋:梁内纵向受力钢筋为HRB400级(f y=360 N/mm2),其余钢筋采用HPB235级(f y=210 N/mm2)。

4、截面尺寸选择柱:400mm×400mm板:h≥4700/50=94mm,取h=100mm。

横向肋梁:h=(1/18~1/12)L=261~392mm,取h=400mm,b=(1/3~1/2)h=133~200mm,取b=150mm。

纵向肋梁:h=(1/14~1/8)L=379~663mm,取h=500mm,b=(1/3~1/2)h=167~250mm,取b=200mm。

5、板的计算(1)荷载计算20mm水泥砂浆面层0.02×20=0.40 kN/m2100mm钢筋混凝土板0.10×25=2.50kN/m220mm混合砂浆天棚抹灰0.02×17=0.34 kN/m210mm水磨石面层0.01×24=0.24 kN/m23.48 kN/m2永久荷载设计值g=1.2×3.48=4.18 kN/m2可变荷载设计值q=1.3×5.5= 7.15 kN/m2合计11.33 kN/m2(2)计算跨度纵向:中间跨l0=5.3-0.15=5.15m边跨l0=5.3-0.075-0.12=5.105m横向:中间跨l0=4.7-0.2=4.5m边跨l0=4.7-0.1-0.12=4.48m(3)按塑性绞线法设计:荷载设计值g+q=11.33 kN/m26、梁的荷载确定按照下述方法近似确定:从每一区格的四角作45o线与平行于长边的中线相交,将整块板分成四个板块,每个板块的荷载传至相邻的支撑梁上。

框架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书

框架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书

黑龙江东方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高层综合办公楼姓名李冠鹏学号074171210专业建筑工程班级07级2班指导教师石玉环学部建筑工程学部答辩日期2011年4月15日高层综合办公楼摘要本设计题目是拟在哈尔滨建造一幢综合性高层办公楼,建筑面积为9500㎡(设计误差允许±5%范围内)。

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根据设计任务书及高层综合办公楼建筑功能要求进行了建筑方案设计,并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采用CAD、天正等软件对建筑平面,立面,剖面施工图的绘制,并设计了楼梯,大墙剖面等主要建筑大样图。

本设计采用框架结构方案。

在确定框架布局之后,取一榀框架,先计算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接着求出在竖向荷载(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

找出最不利的一组或几组内力组合。

选取最安全的结果计算并绘图。

此外还进行了结构方案中的楼梯的设计。

完成了平台板,梯段板,平台梁等结构的内力和计算及施工图的绘制。

最后对双向板和单向板的设计和计算及施工图的绘制。

本工程地基基础采用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基础,承台采用锥形承台。

本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结构计算书到结构施工图,地基基础设计到施工图这一整套设计。

是学生受到全面的训练,能独立完成规定任务,掌握建筑工程设计的主要过程及内容,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结构;地基基础Building high-level synthesisAbstractThis topic is designed to be built in Harbin in a comprehensive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of 9500 square meters (design error allowed±5%)。

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要求规范GB50010-2018-(29279)

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要求规范GB50010-2018-(2927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引用标准名录1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93 基本设计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混凝土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 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传力途径和构件布置;2 作用及作用效应分析;3 结构构件截面配筋计算或验算;4 结构及构件的构造、连接措施;5 对耐久性及施工的要求;6 满足特殊要求结构的专门性能设计。

3.1.2 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3.1.3 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应包括: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出现疲劳破坏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结构的连续倒塌;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3.1.4 结构上的直接作用(荷载)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及相关标准确定;地震作用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确定。

间接作用和偶然作用应根据有关的标准或具体条件确定。

直接承受吊车荷载的结构构件应考虑吊车荷载的动力系数。

预制构件制作、运输及安装时应考虑相应的动力系数。

对现结构,必要时应考虑施工阶段的荷载。

3.1.5 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 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中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

对其中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其重要程度适当调整。

对于结构中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宜适当提高其安全等级。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九章~第十一章主讲:白绍良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主要起草人国际混凝土学会(fib)抗震设计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混凝土》、《抗震》、《高规》协调组成员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咨询委员会委员9. 构造规定10.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11.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与第九章到第十一章有关的主要修订特点一、在综合国力有所提高的背景下,为了提高结构质量,从安全性角度调整了涉及各本结构规范的一系列偏弱、偏紧的规定,使结构设计可靠度水准与修订前相比适度提高。

二、为了提高结构质量和投资效益,使建筑物在更长时间内保有其使用价值,减小维修费用,提高了对结构耐久性的重视,并给出了一系列基本要求。

三、根据我国主导结构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提高了对结构整体设计思路、设计措施以及各类构造措施的重视,并给出了相应建议和规定。

四、反映了近年来已经逐步成熟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设计方法。

9.1伸缩缝本节实质性内容是尽可能减少由于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结构开裂。

越向远端,结构构件(主要是竖向构件)中的弯矩、剪力越大;越向中间,水平构件(楼、屋盖)中的拉力或压力越大。

混凝土收缩与温度降低有类似效果。

•收缩内力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初期;•温度内力主要发生在使用阶段(每年周期性,每天周期性);•原规范伸缩缝间距主要着眼于控制温度内力,也可以起控制正常收缩内力的作用。

多年工程经验证明, 控制效果良好。

•近年来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水泥标号提高或用量增大,早强(后期强度增长明显减小)、高发热量、高收缩。

构件混凝土体量增大,周边约束增强,进一步加大收缩内力。

•若采取措施(材料、施工)降低收缩内力到正常水平,原规范规定仍可用。

故表9.1.1保持原规范规定未变,但注意已将“可”改为“宜”。

•局部条文变动:1、增加了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伸缩缝间距规定(短肢剪力墙—核心筒?);2、增加了外露结构伸缩缝间距的规定;3、强调了有必要减小伸缩缝间距的情况。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二、基本资料某多层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其二层楼面结构布置如下图所示,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楼面面层为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板底及梁侧用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取q k=3.0+0.1n(n:学号)。

柱网尺寸为l1×l2, l1= l2=6+0.3m,其中m取值为:当学号n=1~10时,m=3;当学号n=11~20时,m=2;当学号n=21~30时,m=1;当学号n=31~40时,m=0。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主次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或HRB400其余钢筋均采用HPB235。

三、基本任务及成果要求(一)撰写混凝土楼盖设计计算说明书1.设计资料2.板的设计(按可塑性内力重颁布理论进行设计)3.次梁的设计(按可塑性内力重颁布理论进行设计)4.主梁的设计(按弹性理论进行设计,要求满足承载力及裂缝宽度条件)5.设计总结(对设计的合理性方面及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二)绘制楼面结构施工图(2#图纸2张)1.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图中需标注墙、柱定位轴线编号,梁、柱定位尺寸及构件编号(建议代号:板—Bn,次梁—CLn,主梁—ZLn)。

2.板的配筋图(可直接绘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图中需标明板厚、钢筋直径、间距及其长度定位尺寸。

3.次梁模板及配筋图(1:50,1:20)图中需标注次梁截面尺寸,箍筋形式、直径及间距,纵向钢筋直径、根数、编号及纵向长度定位尺寸。

4.主当模板及配筋图(1:30,1:20)包括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及材料抵抗弯矩图。

图中需标注主梁截面尺寸、箍筋形式、直径及间距,纵向钢筋直径、根数、编号及纵向长度定位尺寸,其中纵筋的纵向长度定位应依据材料抵抗弯矩图进行。

5.结构施工图说明主要说明构件的确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代号与级别的对应(如Φ代表HPB235等)、保护层厚度,尺寸单位以及楼面荷载值等。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二、基本资料某多层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其二层楼面结构布置如下图所示,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楼面面层为水磨石,自重为m2,板底及梁侧用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取qk =+(n:学号)。

柱网尺寸为l1×l2, l1= l2=6+,其中m取值为:当学号n=1~10时,m=3;当学号n=11~20时,m=2;当学号n=21~30时,m=1;当学号n=31~40时,m=0。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主次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或HRB400其余钢筋均采用HPB235。

三、基本任务及成果要求(一)撰写混凝土楼盖设计计算说明书1.设计资料2.板的设计(按可塑性内力重颁布理论进行设计)3.次梁的设计(按可塑性内力重颁布理论进行设计)4.主梁的设计(按弹性理论进行设计,要求满足承载力及裂缝宽度条件)5.设计总结(对设计的合理性方面及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二)绘制楼面结构施工图(2#图纸2张)1.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图中需标注墙、柱定位轴线编号,梁、柱定位尺寸及构件编号(建议代号:板—Bn,次梁—CLn,主梁—ZLn)。

2.板的配筋图(可直接绘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图中需标明板厚、钢筋直径、间距及其长度定位尺寸。

3.次梁模板及配筋图(1:50,1:20)图中需标注次梁截面尺寸,箍筋形式、直径及间距,纵向钢筋直径、根数、编号及纵向长度定位尺寸。

4.主当模板及配筋图(1:30,1:20)包括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及材料抵抗弯矩图。

图中需标注主梁截面尺寸、箍筋形式、直径及间距,纵向钢筋直径、根数、编号及纵向长度定位尺寸,其中纵筋的纵向长度定位应依据材料抵抗弯矩图进行。

混凝土结构设计总说明

混凝土结构设计总说明

混凝土结构设计总说明1.总则1.1本工程按国家现行有效的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单位除应遵守本说明及各设计图纸详图外,尚应执行现行国家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所在地区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规程及规定,并应在设计图纸通过施工图审查,取得施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不得违规违章施工,确保各阶段施工安全。

1.2本工程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本工程所建的为多层住宅和多层商业,本工程使用的测量高程为黄海高程;±0.000为室内地面标高,相当高程标高12.50米。

1.3尺寸单位除注明外,以毫米(mm)为单位,平面角以度(º)分(’)秒(”)表示,标高以米(m)为单位。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2.1本工程为异形柱结构。

2.2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3.设计依据3.1采用国家现行有效的设计规范、规程、统一标准、标准图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有关公告"作为不能违反的法规,同时考虑工程所在地区实际情况采用地区性规范。

3.2本工程结构设计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规程:(1)国标部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广东省标准部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15非承重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工程技术规程DBJ/T15-18-97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94-20133.3本工程结构设计采用的计算程序及辅助计算软件名称/软件版本号/编制单位分别为GSSAP;17.0;广东省设计建筑研究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总说明1.总则1.1本工程按国家现行有效的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单位除应遵守本说明及各设计图纸详图外,尚应执行现行国家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所在地区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规程及规定,并应在设计图纸通过施工图审查,取得施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不得违规违章施工,确保各阶段施工安全。

1.2本工程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本工程所建的为多层住宅和多层商业,本工程使用的测量高程为黄海高程;±0.000为室内地面标高,相当高程标高12.50米。

1.3尺寸单位除注明外,以毫米(mm)为单位,平面角以度(º)分(’)秒(”)表示,标高以米(m)为单位。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2.1本工程为异形柱结构。

2.2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3.设计依据3.1采用国家现行有效的设计规范、规程、统一标准、标准图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有关公告"作为不能违反的法规,同时考虑工程所在地区实际情况采用地区性规范。

3.2本工程结构设计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规程:(1)国标部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015年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1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016年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50476-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广东省标准部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15-31-200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DBJ15-38-2015非承重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工程技术规程 DBJ/T15-18-97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 DBJ/T15-94-20133.3本工程结构设计采用的计算程序及辅助计算软件名称/软件版本号/编制单位分别为GSSAP;17.0;广东省设计建筑研究院。

结构整体计算嵌固部位为地下室顶板层。

3.4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佛山市顺德区勘察有限公司提供。

基础施工时若发现地质实际情况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与设计要求不符时,须通知设计人员及岩土工程勘察单位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处理。

4.结构抗震设计、荷载、防火及耐久性要求4.1本工程为抗震设防工程,工程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第三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地震作用采取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措施采取的设防烈度详表4.2.4.2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及设防烈度:4.3本工程采用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表4.3.1)1)楼面(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平面图中另有说明者及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用者不另列出;活载不包括吊顶及地面材料;大型设备按实际荷载值取用)2)非室内首层地下室顶板考虑建筑覆土要求并在消防车道及登高面范围考虑消防车荷载。

沿地下室周边地面考虑10.0kN/m²均布活荷载标准值,首层考虑施工荷载10.0kN/m²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3)本工程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任意改变结构的形式、用途和使用环境。

4.4风荷载:基本风压Wo=0.5kN/m,地面粗糙度为A类。

(基本风压按50年重现期风压值),计算风荷载作用下结构水平位移时基本风压按60年重现期风压值,Wo=0.5kN/m。

4.5地下水作用:本工程地下结构计算考虑地下水作用,水土对地下室侧壁的压力按水土分算考虑。

拟建地下室底板设计标高约为黄海高程8.00米,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最高为黄海高程5.78米,低于地下室底板设计标高。

设计抗浮水位为黄海高程10.00米。

4.6构件防火:建筑耐火等级:地下为一级,地上为二级,建筑物所用材料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相应耐火等级的防火规范要求。

4.7混凝土结构应正常使用及维护。

本工程构件耐久性的环境类别详表4.7.1;一般环境中混凝土材料与钢筋保护层厚度需满足第 4.7.2表要求。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要求详表4.7.3~4.7.5。

表4.7.1(划“√”为本表用)(适用于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图纸特殊说明处除外)注:(1)Ⅰ-A环境中使用年限低于1001年的板、墙,当混凝土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15mm时,保护层最小厚度可降为15mm,但最大水胶比不应大于0.55。

(2)年平均气温大于20℃且年平均湿度大于75%的环境,除Ⅰ-A环境中的板墙构件外,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应比表中提高一级或将最小保护层厚度增加5mm。

(3)直接接触土体浇筑的构件,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有混凝土垫层时按表中规定。

(4)处于流动水中或同时受水中泥砂冲刷的构件,其保护层厚度增加10~20mm。

(5)预制构件保护层厚度可比表中规定减少5mm。

(6)当胶凝材料中粉煤灰和矿渣等掺量小于20%时,表中水胶比低于0.45的,可适当增加。

(7)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

(8)预应力构件保护层厚度另详预应力说明。

(9)施工时地下室侧壁、梁、柱中的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在纵向受力钢筋外围的混凝土保护层内增设镀锌钢丝网4@150x150,防止混凝土保护层开裂。

表4.7.4单位体积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表4.7.5 钢筋混凝土中骨料最大粒径(mm)4.8本工程单位体积混凝土中含碱量(水溶碱,等效Na2O当量)应符合下述要求:(1)对骨料无活性且处于干燥环境条件下混凝土构件,含碱量不应超过3.5kg/m³,当使用年限为100年时不超过3kg/m³。

(2)对骨料无活性但处于潮湿环境(相对湿度≤75%)条件下碱含量不应超过3kg/m³。

(3)对骨料有活性但处于潮湿环境(相对湿度≤75%)条件下应严格控制碱含量并掺加矿物掺合料。

5.场地、地基及基础部分5.1本建筑场地类别为二类。

5.2地基基础本工程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建筑物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

6.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6.1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抗拉强度设计值fy,抗压强度设计值fy')。

HPB300()级:fy=fy'=270N/mm² HRB335()级:fy=fy'=300 N/mm²HRB400()级、RRB400(R):fy=fy'=360N/mm²,(受拉构件中fy=300N/mm²)冷轧带肋钢筋CRB550(R)级:fy=550N/mm²,fy'=360N/mm²。

冷轧扭钢筋CTB550(T)级:fy=550N/mm²,fy'=360N/mm²。

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抗裂验算等要求。

当采用进口钢筋时,应符合我国相关规定的要求。

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6.2钢筋的锚固与连接1)本工程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按表6.2.1的要求计算,并不应小于200mm。

2)本工程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1(lE)及要求详表6.2.1,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受压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70%且不应小于200。

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E),同一搭接区段内受拉钢筋接头百分率:对梁、板类及墙体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

表6.2.1钢筋的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1)非抗震的框架梁钢筋锚固长度1a按表中抗震等级为四级的1a采用。

(2)非框架梁构造柱及基础钢筋的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按抗震等级四级采用(次梁的端支座位于混凝土墙或柱位置时,应按框架梁支座锚固处理;次梁非刚性支座第二排底筋的锚固长度为15d)。

(3)当HRB335级()、HRB400级()与RRB400级(R)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表中的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应再增加10%;对环氧树脂涂层的 HRB335()HRB400()级钢筋,表中的锚固和搭接长度再增加25%。

当钢筋在混凝土施工中易受扰动(如滑模施工)时,其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应增加10%。

(4)非抗震结构的锚固长度(la)和搭接长度(ll)取值同四级抗震结构。

(5)搭接区段内(包括抗震结构的次梁)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允许百分率为:梁、板宜<25%,墙、柱宜<50%;光面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包括弯钩段。

3)本工程中各构件的受力钢筋连接方式按6.2.2表采用(打" ●"者为采用方式),受力钢筋的接头应设在受力较小处,并不宜设在节点梁端及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

4)机械连接接头:优先采用冷挤压或等强直螺纹接头,经设计人同意可采用锥型螺纹接头。

接头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的要求,机械连接接头连接区段范围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较大直径),当采用机械连接时,同一区段范围内的钢筋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5)焊接连接(钢筋焊接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1)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焊接长度不应小于5d,当不能进行双面焊接时,方可采用单面焊,焊接长度不应小于10d。

(2)可采用接触对焊,柱筋为HRB400时可采用电渣压力焊。

(3)钢筋焊接接头连接区段长度范围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同一区段内的钢筋焊接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6.3现浇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抗渗等级表6.31)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详表6.3);基础(桩承台)详基础或桩承台结构图。

2)构件混凝土抗渗等级:地下室底板P8,地下室外侧墙P8,地下水池P8,屋面水池P8。

地下室顶板室外部分P8。

3)无注明的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20,设备基础必须待设备到货后,经校对尺寸无误后方可施工。

4)水泥、混凝土及外加剂要求(1)每一结构层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水泥或混凝土,不得混用。

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使用非商品混凝土。

(2)所有混凝土的外加剂、超细渗合料(硅粉、粉煤灰)防水渗合料钢纤维、合成纤维等要求在施工前做相溶性试验及配合比试验,试验结果符合强度要求方可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